第 4 章
范增作为一年逾古稀之人,平日既要为大多时候不肯听的项羽出谋划策,又要防备着好似心怀鬼胎的项伯,与之勾心斗角之余,还想在不至于太过触怒项羽的情况下迂回达成目的……一天过下来,已觉心力交瘁。
这天上午,他眼睁睁地看着项伯靠着一通简直是狗屁不通的鬼话硬是将项羽安抚住了,还取消了攻关灭汉的决议,险些没气得当场吐出一口血来。
然而木已成舟,他的话注定不比身为项氏族长、又为项羽血亲的项伯要来得有份量,是无法劝动被蒙骗的项羽再改主意的了。
何况出尔反尔,于一军主帅而言,本也是件影响极坏的事。
思来想去,唯有另作谋划,通过对项羽忠心耿耿、相较起来更能派上用场的项庄等人,设法在之后那场闹剧般的鸿门宴上将刘邦铲除。
范增心知,此事要成、需得瞒住项伯;而要瞒住项伯,就必须得先瞒住项羽。除非万不得已,一个字都不得透露。
当然,瞒主自行其事,实为臣子大忌,可这大好时机面前,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是范增在攒了一肚子气回帐后,连午膳也无心思用,便火急火燎地去寻项庄等人,一番苦心劝说,终于达成秘议。
孰料刚回帐中,就得了项羽召见。
这时机卡得如此之巧,不免叫范增心惊,怀疑项羽是否暗中派了人、一直窥探他动态。
不过范增很快反应过来:他自认一片赤诚忠心,哪怕私下里做了些违背项羽口令的小手脚,也是为楚军大局着想。
真是受了盯梢,也不当惊惧,倒是他始终难以相信,天性骄傲、最不屑上下其手的项羽会骤改脾性。
范增如此想着,坦坦荡荡地来到了主帐之中。
甫一入内,他便敏锐地察觉出项羽的面色不知因何缘故,竟比昨日受刘邦挑衅、盛怒要发兵时,还来得阴沉几分。
“将军。”
范增正要行礼,项羽已抬了手,制止了他,竭力拿出了温和的语气,彬彬有礼道:“亚父请坐。”
——果真只是巧合。
范增迅速做出了判断。
若项羽不满他的小动作的话,定会选择当场发难,而非这般客气。
还能维持风度,足见致其发怒的源头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其他。
他暗暗猜测着召见自己的缘由,面上则丝毫不显,不疾不徐地依言落座。
也就在这时,他的眼角余光才在不经意间扫到了小案上的黑红色物件,仔细一看,登时让他悚然而惊,当场站了起来,骇道:“这是——”
怎会有一颗整个□□涸透了的乌血所糊住、面貌狰狞的人头在此!
项羽安安静静的,似在沉思,待范增很快回神、重又坐下后,才将这人头与那小金牌的来历给简单相告。
范增也怔住了。
他还在消化这信息时,项羽面无表情地将手边刚派人翻出来的、今日收到的那件血衣给抛了出来,淡淡吐字道:“亚父认为如何?”
他此时心情极其恶劣,虽努力克制着,简单的几个动作间,仍透出了几分火气。
范增早习惯了多怒寡笑的项羽,也知对方此时的怒火绝非冲着自己而来,于是他这会儿的全幅心神,则都落在那颗刚还显得面目可怖的人头、以及边上的小金牌上了。
——这血衣的具体来历,还需从秦宫事发那日说起。
刘邦自入关后,虽对那些个貌美如花的前秦宫婢与数之不尽的库中珍藏十分眼馋,却也还是在听了谋士们对大局的分析后,为着长远的野心而竭力忍住了,除将宝物搬空外,基本做出了秋毫无犯、不扰百姓的高尚姿态。
为了发泄多余的精力,他除了在筛查前秦骨鲠之臣时分外卖力,便是整日召开军事会议,焦头烂额地想着如何应付怒气勃勃的项羽了。
他哪里料到,自己尚在为是否要处死前秦王子婴一事上犹豫不决时,就有人捷足先登,代他做了这决定?
当刘邦从大惊失色的卫兵口中得知,幽闭殿中的嬴子婴遭到暗杀,且人头都被残忍割下的消息时,顿感不寒而栗。
当他急匆匆地感到子婴殒命的殿前,望着门外那两名神色平静、显然是在反应过来前就被人击碎颈骨、一下毙命的汉军精兵时,更感到颈后阵阵发寒。
虽不知一个基本上已毫无用处的前秦王,究竟是招惹了哪方仇家,才落得在宫中遭暗杀割首的下场……
光是看着那干脆利落、残忍无情的手段,便让他心有余悸。
这等计划周密、敢于潜入重军把守的宫中,简直来无影去无踪,武艺极为高强的杀手,倘若是冲着他来的,那还得了?
理智上知晓自己身边护卫众多,饶是荆轲在世也难有机可乘,但刘邦还是结结实实地捏了一把冷汗。
相比起暗暗后怕的刘邦,晚一步赶到的张良则在起初的错愕后,就在那具彻底失去温度的无头尸前迅速冷静了下来。
与光看这具无头躯体所着服饰、就认定是嬴子婴的旁人不同,他明显要慎重得多。
为防止是有心人以其他体态相仿的尸身所演的一场李代桃僵的戏码,他先将旧秦宫人一一传来,问清楚子婴体貌特征后,再让人逐一进行核对。
一番折腾,很快得到了明确答案:确为嬴子婴。
张良不禁蹙眉。
他十分清楚,此刻浪费兵力去追查那已然踪迹全无的刺客实是毫无意义,现今重点是加强刘邦身边的守卫,再便是该如何善后。
毕竟世人皆知,在巨鹿之战中大显神威的项羽被拦在函谷关外,把守关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刘邦的十万汉军。
如果叫世人知晓,看似严密的汉军实则守备无能,竟让前秦王子婴在刘邦眼皮底下,被一刺客刺杀得手……即使不至于颜面扫地,也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光彩。
既然寻不着那刺客,索性便以刘邦顺应诸侯王的心意、亲手将象征前秦□□的最后血脉诛杀,对外认下此事。
刘邦顿觉惴惴不安:“当真要认下?”
他原还想着以子婴为傀儡相国,来彰显汉军仁慈,也便于他更好的吸纳前秦兵士,待用途耗尽,再将人给暗中解决掉。
结果一觉醒来,美好计划泡了汤不说,还得捏着鼻子认领诛子婴之事,实在叫他难以甘心。
见刘邦犹豫,张良不免多劝几句:“子婴为国相一事,历来不可取。须知秦灭六国,各国血脉投降之后,无不遭到迫害,克死秦国,就以倍受楚民同情的楚怀王为最,哪有保全性命的?先祖血债累累,若子婴妄想苟活、不以死来偿还,将军又要如何去平息诸国百姓之怒?况且秦都宫室巨大,不成体统,将仿造六国宫室的离宫用于囚禁六国宫人,如此奇耻大辱,诸侯岂会轻易原谅?
“子房所言极是。”刘邦自知主意颇馊,不免有些讪讪,狡辩道:“可惜我原想着以启用子婴做幌子,激怒项藉,叫他犯错,眼下却不成了。”
张良皱了皱眉,不认同道:“项羽军盛势大,以将军之力,绝非楚军对手,贸然激怒于他,恐会惹来灭顶之灾。”
莫说项羽此时足有四十万士气高涨的楚军,刘邦仅有十万,单是主将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本事,就无法比肩。
刘邦面上点头,却偷偷撇了撇嘴,对此不以为然。
直到三日之后,项伯连夜来访张良,告知项羽盛怒之下欲要出兵伐汉时,他才惊慌失措,知晓大难临头,攥着张良手连连问“为之奈何”了。
尽管对刘邦不听劝告、过早暴露真实野心、利令智昏的莽撞感到无奈又失望,但张良此时见他愿意及时悔改,还是心下稍安。
既有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糊涂虫项伯,他便放手以‘义’相压,加上刘邦放下身架,厚脸皮极力配合,总算齐心协力,暂把这杀身之祸给暂时蒙混过去。
为能更有效地取信于项伯,也为了揪出那个告密的内奸,刘邦灵机一动,将嬴子婴浸透血的袍服交予项伯,口中道:“……至于立嬴子婴为国相之事,实乃奸人信口雌黄!秦与将军一族有血海深仇,我岂会予以重用?早命人将他首级斩了,尸身尚存于棺椁之中未曾下葬,可随时鉴看。”
不然倘若项羽要求看一眼嬴子婴的尸身,他们却只交得出一具已然发臭的无头尸,而拿不出头颅来,定要令其生疑。
只有利用项羽那股子自认无人胆敢愚弄于他的心高气傲,来试图蒙混过关了。
张良在旁看着,隐约感到不安,却未来得及阻止刘邦递出这件在他眼里犹如双刃剑的血衣,只得淡淡微笑。
应无碍罢……
张良暗忖,毕竟这三日间,观楚军反应,项羽仍是焦躁不安,日日派使者来谴责怒骂刘邦,回回提及诛子婴之事。
倘若刺客是楚军中人,那作为指使者的项羽,应正为先祖报仇雪恨而大感快意、甚至羞辱刘邦军中看似严密、实则疏散的守备才对。
实在是既无必要、也不似有那城府会在此事上揣着明白装糊涂。
既非自楚军手笔,那样凌厉娴熟的身手,恐怕真是哪位深居浅出的隐士高人,来秦宫专程手刃仇人的罢。
“既是误会一场,愚兄定为贤弟向项将军澄清。”
项伯稀里糊涂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血衣,刘邦喜出望外地握住他双手,愁苦道:“还望大兄代愚弟替将军说项几句,莫要听了小人谗言,误了愚弟一片诚心啊!”
项伯究竟是真不知还是装糊涂且不说,待他回到楚营,寻着项羽说话时,的的确确是没辜负他的‘刘贤弟’,未来的儿女亲家的嘱托的。
见着子婴血衣,知晓祖祖辈辈的仇人血脉已然伏诛时,项羽面色稍霁,加上项伯费心说合,遂应了让刘邦次日来鸿门赴宴,亲口解释的请求。
——证明刘邦‘清白’、亲手诛杀嬴子婴的血衣,赫然便是此刻躺在项羽与范增前的这一件。
范增心念电转,已决心将此事利用起来,更有了要一见竟敢孤身潜入秦宫、轻松取来首级做投名状的那位艺高人胆大的壮士的强烈心思。
他抬了眼,仰望身形高大、面有黑云冷凝的项羽,不慌不忙道:“将军只将臣下召来,想必心中已有定论,只不愿相信罢了。”
嬴子婴不过一条性命,却硬是被人分作了两份功劳‘认领’,可谓荒唐滑稽。
二者必有一假:要么是刘邦耍花样,要么是那壮士贪功冒领。
前者纵有花言巧语,实际上却牢牢把住了函谷关未曾放行,更只拿得出一件真假难辨的血衣;而后者话少,却独自来到楚营,揣着子婴的头颅与令牌。
两相诚意比较,高下立现。
范增倒不怀疑那吕姓壮士是刘邦派来的细作:若对方真因刘邦授意、要凭此接近项羽的话,汉军那头配合还来不及,又岂会之后闹出血衣这自相矛盾的一茬来,才导致漏了陷?
现有铁证如山,那谎言简直不攻自破,连对政治无比迟钝的项羽都再瞒骗不住。
对范增的反问,项羽拧了拧眉,不置可否。
他对亚父与叔父不和之事心知肚明,此时便有意忽略了范增的暗示。
只是,他虽不认为将此事传达于叔父项伯知晓真相,也不认为项伯参与了其中骗局……
但他却清楚,若非吕布主动来投,成了他们计划中的最大破绽的话,那刘邦就已成功他们叔侄二人耍弄在股掌之间了。
说不准刘邦正翘着一条腿、得意洋洋地嘲笑他太好糊弄吧!
思及此处,项羽重瞳中便是怒火炽炽。
这天上午,他眼睁睁地看着项伯靠着一通简直是狗屁不通的鬼话硬是将项羽安抚住了,还取消了攻关灭汉的决议,险些没气得当场吐出一口血来。
然而木已成舟,他的话注定不比身为项氏族长、又为项羽血亲的项伯要来得有份量,是无法劝动被蒙骗的项羽再改主意的了。
何况出尔反尔,于一军主帅而言,本也是件影响极坏的事。
思来想去,唯有另作谋划,通过对项羽忠心耿耿、相较起来更能派上用场的项庄等人,设法在之后那场闹剧般的鸿门宴上将刘邦铲除。
范增心知,此事要成、需得瞒住项伯;而要瞒住项伯,就必须得先瞒住项羽。除非万不得已,一个字都不得透露。
当然,瞒主自行其事,实为臣子大忌,可这大好时机面前,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是范增在攒了一肚子气回帐后,连午膳也无心思用,便火急火燎地去寻项庄等人,一番苦心劝说,终于达成秘议。
孰料刚回帐中,就得了项羽召见。
这时机卡得如此之巧,不免叫范增心惊,怀疑项羽是否暗中派了人、一直窥探他动态。
不过范增很快反应过来:他自认一片赤诚忠心,哪怕私下里做了些违背项羽口令的小手脚,也是为楚军大局着想。
真是受了盯梢,也不当惊惧,倒是他始终难以相信,天性骄傲、最不屑上下其手的项羽会骤改脾性。
范增如此想着,坦坦荡荡地来到了主帐之中。
甫一入内,他便敏锐地察觉出项羽的面色不知因何缘故,竟比昨日受刘邦挑衅、盛怒要发兵时,还来得阴沉几分。
“将军。”
范增正要行礼,项羽已抬了手,制止了他,竭力拿出了温和的语气,彬彬有礼道:“亚父请坐。”
——果真只是巧合。
范增迅速做出了判断。
若项羽不满他的小动作的话,定会选择当场发难,而非这般客气。
还能维持风度,足见致其发怒的源头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其他。
他暗暗猜测着召见自己的缘由,面上则丝毫不显,不疾不徐地依言落座。
也就在这时,他的眼角余光才在不经意间扫到了小案上的黑红色物件,仔细一看,登时让他悚然而惊,当场站了起来,骇道:“这是——”
怎会有一颗整个□□涸透了的乌血所糊住、面貌狰狞的人头在此!
项羽安安静静的,似在沉思,待范增很快回神、重又坐下后,才将这人头与那小金牌的来历给简单相告。
范增也怔住了。
他还在消化这信息时,项羽面无表情地将手边刚派人翻出来的、今日收到的那件血衣给抛了出来,淡淡吐字道:“亚父认为如何?”
他此时心情极其恶劣,虽努力克制着,简单的几个动作间,仍透出了几分火气。
范增早习惯了多怒寡笑的项羽,也知对方此时的怒火绝非冲着自己而来,于是他这会儿的全幅心神,则都落在那颗刚还显得面目可怖的人头、以及边上的小金牌上了。
——这血衣的具体来历,还需从秦宫事发那日说起。
刘邦自入关后,虽对那些个貌美如花的前秦宫婢与数之不尽的库中珍藏十分眼馋,却也还是在听了谋士们对大局的分析后,为着长远的野心而竭力忍住了,除将宝物搬空外,基本做出了秋毫无犯、不扰百姓的高尚姿态。
为了发泄多余的精力,他除了在筛查前秦骨鲠之臣时分外卖力,便是整日召开军事会议,焦头烂额地想着如何应付怒气勃勃的项羽了。
他哪里料到,自己尚在为是否要处死前秦王子婴一事上犹豫不决时,就有人捷足先登,代他做了这决定?
当刘邦从大惊失色的卫兵口中得知,幽闭殿中的嬴子婴遭到暗杀,且人头都被残忍割下的消息时,顿感不寒而栗。
当他急匆匆地感到子婴殒命的殿前,望着门外那两名神色平静、显然是在反应过来前就被人击碎颈骨、一下毙命的汉军精兵时,更感到颈后阵阵发寒。
虽不知一个基本上已毫无用处的前秦王,究竟是招惹了哪方仇家,才落得在宫中遭暗杀割首的下场……
光是看着那干脆利落、残忍无情的手段,便让他心有余悸。
这等计划周密、敢于潜入重军把守的宫中,简直来无影去无踪,武艺极为高强的杀手,倘若是冲着他来的,那还得了?
理智上知晓自己身边护卫众多,饶是荆轲在世也难有机可乘,但刘邦还是结结实实地捏了一把冷汗。
相比起暗暗后怕的刘邦,晚一步赶到的张良则在起初的错愕后,就在那具彻底失去温度的无头尸前迅速冷静了下来。
与光看这具无头躯体所着服饰、就认定是嬴子婴的旁人不同,他明显要慎重得多。
为防止是有心人以其他体态相仿的尸身所演的一场李代桃僵的戏码,他先将旧秦宫人一一传来,问清楚子婴体貌特征后,再让人逐一进行核对。
一番折腾,很快得到了明确答案:确为嬴子婴。
张良不禁蹙眉。
他十分清楚,此刻浪费兵力去追查那已然踪迹全无的刺客实是毫无意义,现今重点是加强刘邦身边的守卫,再便是该如何善后。
毕竟世人皆知,在巨鹿之战中大显神威的项羽被拦在函谷关外,把守关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刘邦的十万汉军。
如果叫世人知晓,看似严密的汉军实则守备无能,竟让前秦王子婴在刘邦眼皮底下,被一刺客刺杀得手……即使不至于颜面扫地,也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光彩。
既然寻不着那刺客,索性便以刘邦顺应诸侯王的心意、亲手将象征前秦□□的最后血脉诛杀,对外认下此事。
刘邦顿觉惴惴不安:“当真要认下?”
他原还想着以子婴为傀儡相国,来彰显汉军仁慈,也便于他更好的吸纳前秦兵士,待用途耗尽,再将人给暗中解决掉。
结果一觉醒来,美好计划泡了汤不说,还得捏着鼻子认领诛子婴之事,实在叫他难以甘心。
见刘邦犹豫,张良不免多劝几句:“子婴为国相一事,历来不可取。须知秦灭六国,各国血脉投降之后,无不遭到迫害,克死秦国,就以倍受楚民同情的楚怀王为最,哪有保全性命的?先祖血债累累,若子婴妄想苟活、不以死来偿还,将军又要如何去平息诸国百姓之怒?况且秦都宫室巨大,不成体统,将仿造六国宫室的离宫用于囚禁六国宫人,如此奇耻大辱,诸侯岂会轻易原谅?
“子房所言极是。”刘邦自知主意颇馊,不免有些讪讪,狡辩道:“可惜我原想着以启用子婴做幌子,激怒项藉,叫他犯错,眼下却不成了。”
张良皱了皱眉,不认同道:“项羽军盛势大,以将军之力,绝非楚军对手,贸然激怒于他,恐会惹来灭顶之灾。”
莫说项羽此时足有四十万士气高涨的楚军,刘邦仅有十万,单是主将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本事,就无法比肩。
刘邦面上点头,却偷偷撇了撇嘴,对此不以为然。
直到三日之后,项伯连夜来访张良,告知项羽盛怒之下欲要出兵伐汉时,他才惊慌失措,知晓大难临头,攥着张良手连连问“为之奈何”了。
尽管对刘邦不听劝告、过早暴露真实野心、利令智昏的莽撞感到无奈又失望,但张良此时见他愿意及时悔改,还是心下稍安。
既有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糊涂虫项伯,他便放手以‘义’相压,加上刘邦放下身架,厚脸皮极力配合,总算齐心协力,暂把这杀身之祸给暂时蒙混过去。
为能更有效地取信于项伯,也为了揪出那个告密的内奸,刘邦灵机一动,将嬴子婴浸透血的袍服交予项伯,口中道:“……至于立嬴子婴为国相之事,实乃奸人信口雌黄!秦与将军一族有血海深仇,我岂会予以重用?早命人将他首级斩了,尸身尚存于棺椁之中未曾下葬,可随时鉴看。”
不然倘若项羽要求看一眼嬴子婴的尸身,他们却只交得出一具已然发臭的无头尸,而拿不出头颅来,定要令其生疑。
只有利用项羽那股子自认无人胆敢愚弄于他的心高气傲,来试图蒙混过关了。
张良在旁看着,隐约感到不安,却未来得及阻止刘邦递出这件在他眼里犹如双刃剑的血衣,只得淡淡微笑。
应无碍罢……
张良暗忖,毕竟这三日间,观楚军反应,项羽仍是焦躁不安,日日派使者来谴责怒骂刘邦,回回提及诛子婴之事。
倘若刺客是楚军中人,那作为指使者的项羽,应正为先祖报仇雪恨而大感快意、甚至羞辱刘邦军中看似严密、实则疏散的守备才对。
实在是既无必要、也不似有那城府会在此事上揣着明白装糊涂。
既非自楚军手笔,那样凌厉娴熟的身手,恐怕真是哪位深居浅出的隐士高人,来秦宫专程手刃仇人的罢。
“既是误会一场,愚兄定为贤弟向项将军澄清。”
项伯稀里糊涂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血衣,刘邦喜出望外地握住他双手,愁苦道:“还望大兄代愚弟替将军说项几句,莫要听了小人谗言,误了愚弟一片诚心啊!”
项伯究竟是真不知还是装糊涂且不说,待他回到楚营,寻着项羽说话时,的的确确是没辜负他的‘刘贤弟’,未来的儿女亲家的嘱托的。
见着子婴血衣,知晓祖祖辈辈的仇人血脉已然伏诛时,项羽面色稍霁,加上项伯费心说合,遂应了让刘邦次日来鸿门赴宴,亲口解释的请求。
——证明刘邦‘清白’、亲手诛杀嬴子婴的血衣,赫然便是此刻躺在项羽与范增前的这一件。
范增心念电转,已决心将此事利用起来,更有了要一见竟敢孤身潜入秦宫、轻松取来首级做投名状的那位艺高人胆大的壮士的强烈心思。
他抬了眼,仰望身形高大、面有黑云冷凝的项羽,不慌不忙道:“将军只将臣下召来,想必心中已有定论,只不愿相信罢了。”
嬴子婴不过一条性命,却硬是被人分作了两份功劳‘认领’,可谓荒唐滑稽。
二者必有一假:要么是刘邦耍花样,要么是那壮士贪功冒领。
前者纵有花言巧语,实际上却牢牢把住了函谷关未曾放行,更只拿得出一件真假难辨的血衣;而后者话少,却独自来到楚营,揣着子婴的头颅与令牌。
两相诚意比较,高下立现。
范增倒不怀疑那吕姓壮士是刘邦派来的细作:若对方真因刘邦授意、要凭此接近项羽的话,汉军那头配合还来不及,又岂会之后闹出血衣这自相矛盾的一茬来,才导致漏了陷?
现有铁证如山,那谎言简直不攻自破,连对政治无比迟钝的项羽都再瞒骗不住。
对范增的反问,项羽拧了拧眉,不置可否。
他对亚父与叔父不和之事心知肚明,此时便有意忽略了范增的暗示。
只是,他虽不认为将此事传达于叔父项伯知晓真相,也不认为项伯参与了其中骗局……
但他却清楚,若非吕布主动来投,成了他们计划中的最大破绽的话,那刘邦就已成功他们叔侄二人耍弄在股掌之间了。
说不准刘邦正翘着一条腿、得意洋洋地嘲笑他太好糊弄吧!
思及此处,项羽重瞳中便是怒火炽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