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现场
今日簌柔早早起床收拾,准备到潭拓寺烧香,却不想余嬷嬷过来了。
她朝簌柔福了福身,面上和颜悦色,恭敬道:“回禀王妃,因邺城出现鼠疫,鼠疫从邺城又扩散到了周边各大城,朝廷发公告若无要事不得出城。”
簌柔闻言,担忧道:“可有说什么时候才能出城?”
余嬷嬷道:“奴婢不知。”
簌柔思虑了一下,又道:“王爷在府中吗?”
“回王妃,王爷前些日子出了城办事,至今未回。”
“那王爷可有说去哪里办事?什么时候回来?”
“奴婢不知。”
因不能出府,簌柔便同小凤走在府内闲逛,却听见不远处下人们在闲聊。
“听说明日开始,在城西与城东交界处设置了佛场,皇上请了方丈寺的大师为老百姓诵经祈福七日。”
一位声音细嫩的姑娘声好奇道:“怎么突然要为我们祈福?”
又听那人道:“你每日呆在府内,也难怪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大乱。”
旁边另一位年纪较小的侍卫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手朝众人勾了勾,几人便凑近他。
他压低嗓门道:“数个月前,邺城暴雨连绵不断,因民宅路面被淹毁,人畜混居;又因城内地下水道受到各类牲畜腐尸污染,造成饮水困难;暴雨过后又遗留下了许多环境卫生等问题没得到解决,邺城内便有人开始腹泻、发烧。”
众人屏气敛声看着他,他顿了顿,又道:“不出几日,城中便有数千人腹泻发烧,有老弱病者相继死去,半个月后发热腹泻者竟达万人,这才有大夫说是得了鼠疫。”
另一位姑娘着急问道:“然后呢?”
“邺城内人心惶惶,身体健康的老百姓便争相逃离邺城,分散至周边各州各城。约过了一个月邺城刺史大人见瞒不住了才派人传讯到京中,此时已有大量难民前往荆州、豫章、邹城、宛城等地。由于难民数量庞大,甚至有些已经到了凉州和青州。”
另一位年纪稍大的侍卫一脸阴霾恐怖道:“上个月王爷差我去办事,我经过凉州地界到一处茶馆坐下歇息,便听隔壁桌有位老者说邺城如今已是空城,且有人似乎还在邺城内见到了幽灵。”
众人一听他路过凉州,怕他携带病毒回来,便纷纷离他叁四尺远。
他尴尬道:“我要是被传染,想也早死在外面了,哪还到的了王府。”
“邺城真的有幽灵吗?”
“谁懂呢,或许那人看错了。”
又有人问道:“那他们会不会逃来这里?万一把鼠疫传染给我们怎么办?”
“京城离邺城路途遥远,难民步行到此预计还要半月有余,但他们也不一定能撑到京城。皇上为了安抚民众,这才请了方丈寺的大师祈福诵经。”
“原来如此。”
“若大家要去看大师诵经,需提前拿票进场。”
“那票在哪里领?”
“出了王府门口,往西南方向走约一里路便能领到票。”
“不止大师诵经,我还听说,若是有能治愈鼠疫者,可赏千两黄金。”
“这么多赏钱,可惜怕是有命去无命回。”
簌柔闻言,问身边的小凤道:“千两黄金是多少白银?”
小凤哭笑不得,王妃的关注点怎么和他们不一样,明明幽灵的事更让人好奇,:“回王妃,是一万两白银。”
“小凤,你去弄两张观看诵经的票来。”她还没见过古代大师长什么样子呢。
“王妃想明日出去?”
“嗯,顺便去看看鼠疫是个什么情况。”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赚这份钱,毕竟这种传染病上历史课时老师常讲。
第二日,簌柔和小凤一身丫鬟打扮朝佛场走去。还未看见佛场,便见两条长长的人形队伍,大家手中拿着票,慢悠悠的排队入场。空气中似乎还能闻到佛场里漂出来的香火味。
因离得太远,只能看到场边站了一圈侍卫,侍卫们身穿铠甲、头戴头盔、右手拿矛、左手拿盾,井然有序,俨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看起来像是军队的兵。
又见不远处外场两边悬挂着四张黄色横幅随风飘动,右边两张横幅写着“有求必应、福寿无疆”,左边两张横幅写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待排队到入场口时,便见佛场上空香烟缭绕,烟火气息极浓。又见东面台上放着一张朱红色太师椅,台下已站满了一众官员。西面是佛台,台上放着一张莲花座垫,莲花座四周燃着几圈酥油灯。
她和众人则站在北面,这样一看,佛台位于她右边,太师椅位于她左边。
进佛场的人太多,她艰难的挤在人堆里,众人身上的汗味、胭脂味、脚臭味、嘴里的大葱味一一飘入簌柔的鼻子里。
小凤怕她受伤,全程用双手挡住她的身体,可奈何人太多,她们两个忽而被人挤到左边,忽而被人挤到右边,忽而被挤到前面,忽而挤到后面,最后竟是被挤到了最后角落里。
不一会,便有一道细细的嗓音道:“大师到。”
原本闹哄哄的人群便很快肃静下来。
便见季然之身披锦襕袈裟,头戴五佛宝冠,手持金色锡杖,脖挂一百零八金色挂珠从佛场南面庄严走上佛台,身后跟随了一众僧人。
他和众僧人面朝着佛台上的菩萨念了一会经文,又独自上前上了香,最后他于白色莲花座上盘腿而坐,一众僧人于酥油灯外围圈盘腿而坐。
众人屏息看着季然之,只觉这位大师眉如墨画、眼眸空灵清澈,晨曦照在他白得透明的脸上,再经由那酥油灯映射、白色莲花座衬得他更是神圣不可亵渎。
簌柔觉得自己心跳都快要停止了,她想到了婚后和季然之你侬我侬的甜蜜生活,还想到了他们两人孩子的名字,幻想着他这种圣洁的人带孩子的不和谐画面,她越想心里越觉得痒痒的。
小凤看见自家王妃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叹了叹气,王妃约摸是忘了王爷的存在了。
她朝簌柔福了福身,面上和颜悦色,恭敬道:“回禀王妃,因邺城出现鼠疫,鼠疫从邺城又扩散到了周边各大城,朝廷发公告若无要事不得出城。”
簌柔闻言,担忧道:“可有说什么时候才能出城?”
余嬷嬷道:“奴婢不知。”
簌柔思虑了一下,又道:“王爷在府中吗?”
“回王妃,王爷前些日子出了城办事,至今未回。”
“那王爷可有说去哪里办事?什么时候回来?”
“奴婢不知。”
因不能出府,簌柔便同小凤走在府内闲逛,却听见不远处下人们在闲聊。
“听说明日开始,在城西与城东交界处设置了佛场,皇上请了方丈寺的大师为老百姓诵经祈福七日。”
一位声音细嫩的姑娘声好奇道:“怎么突然要为我们祈福?”
又听那人道:“你每日呆在府内,也难怪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大乱。”
旁边另一位年纪较小的侍卫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手朝众人勾了勾,几人便凑近他。
他压低嗓门道:“数个月前,邺城暴雨连绵不断,因民宅路面被淹毁,人畜混居;又因城内地下水道受到各类牲畜腐尸污染,造成饮水困难;暴雨过后又遗留下了许多环境卫生等问题没得到解决,邺城内便有人开始腹泻、发烧。”
众人屏气敛声看着他,他顿了顿,又道:“不出几日,城中便有数千人腹泻发烧,有老弱病者相继死去,半个月后发热腹泻者竟达万人,这才有大夫说是得了鼠疫。”
另一位姑娘着急问道:“然后呢?”
“邺城内人心惶惶,身体健康的老百姓便争相逃离邺城,分散至周边各州各城。约过了一个月邺城刺史大人见瞒不住了才派人传讯到京中,此时已有大量难民前往荆州、豫章、邹城、宛城等地。由于难民数量庞大,甚至有些已经到了凉州和青州。”
另一位年纪稍大的侍卫一脸阴霾恐怖道:“上个月王爷差我去办事,我经过凉州地界到一处茶馆坐下歇息,便听隔壁桌有位老者说邺城如今已是空城,且有人似乎还在邺城内见到了幽灵。”
众人一听他路过凉州,怕他携带病毒回来,便纷纷离他叁四尺远。
他尴尬道:“我要是被传染,想也早死在外面了,哪还到的了王府。”
“邺城真的有幽灵吗?”
“谁懂呢,或许那人看错了。”
又有人问道:“那他们会不会逃来这里?万一把鼠疫传染给我们怎么办?”
“京城离邺城路途遥远,难民步行到此预计还要半月有余,但他们也不一定能撑到京城。皇上为了安抚民众,这才请了方丈寺的大师祈福诵经。”
“原来如此。”
“若大家要去看大师诵经,需提前拿票进场。”
“那票在哪里领?”
“出了王府门口,往西南方向走约一里路便能领到票。”
“不止大师诵经,我还听说,若是有能治愈鼠疫者,可赏千两黄金。”
“这么多赏钱,可惜怕是有命去无命回。”
簌柔闻言,问身边的小凤道:“千两黄金是多少白银?”
小凤哭笑不得,王妃的关注点怎么和他们不一样,明明幽灵的事更让人好奇,:“回王妃,是一万两白银。”
“小凤,你去弄两张观看诵经的票来。”她还没见过古代大师长什么样子呢。
“王妃想明日出去?”
“嗯,顺便去看看鼠疫是个什么情况。”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赚这份钱,毕竟这种传染病上历史课时老师常讲。
第二日,簌柔和小凤一身丫鬟打扮朝佛场走去。还未看见佛场,便见两条长长的人形队伍,大家手中拿着票,慢悠悠的排队入场。空气中似乎还能闻到佛场里漂出来的香火味。
因离得太远,只能看到场边站了一圈侍卫,侍卫们身穿铠甲、头戴头盔、右手拿矛、左手拿盾,井然有序,俨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看起来像是军队的兵。
又见不远处外场两边悬挂着四张黄色横幅随风飘动,右边两张横幅写着“有求必应、福寿无疆”,左边两张横幅写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待排队到入场口时,便见佛场上空香烟缭绕,烟火气息极浓。又见东面台上放着一张朱红色太师椅,台下已站满了一众官员。西面是佛台,台上放着一张莲花座垫,莲花座四周燃着几圈酥油灯。
她和众人则站在北面,这样一看,佛台位于她右边,太师椅位于她左边。
进佛场的人太多,她艰难的挤在人堆里,众人身上的汗味、胭脂味、脚臭味、嘴里的大葱味一一飘入簌柔的鼻子里。
小凤怕她受伤,全程用双手挡住她的身体,可奈何人太多,她们两个忽而被人挤到左边,忽而被人挤到右边,忽而被挤到前面,忽而挤到后面,最后竟是被挤到了最后角落里。
不一会,便有一道细细的嗓音道:“大师到。”
原本闹哄哄的人群便很快肃静下来。
便见季然之身披锦襕袈裟,头戴五佛宝冠,手持金色锡杖,脖挂一百零八金色挂珠从佛场南面庄严走上佛台,身后跟随了一众僧人。
他和众僧人面朝着佛台上的菩萨念了一会经文,又独自上前上了香,最后他于白色莲花座上盘腿而坐,一众僧人于酥油灯外围圈盘腿而坐。
众人屏息看着季然之,只觉这位大师眉如墨画、眼眸空灵清澈,晨曦照在他白得透明的脸上,再经由那酥油灯映射、白色莲花座衬得他更是神圣不可亵渎。
簌柔觉得自己心跳都快要停止了,她想到了婚后和季然之你侬我侬的甜蜜生活,还想到了他们两人孩子的名字,幻想着他这种圣洁的人带孩子的不和谐画面,她越想心里越觉得痒痒的。
小凤看见自家王妃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叹了叹气,王妃约摸是忘了王爷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