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我乃大辽国羽林大将军,南枢密院副使韩匡美,对面的敌将,可敢跟我正面一战!”
“我乃大辽国羽林大将军,南枢密院副使……”
帅旗下,横下心来一死的幽州残兵们,扯开嗓子,将挑衅的话语一遍遍重复。
沙场交锋,当然不会由武将单挑来决定胜负。但这样做,至少能最大程度地鼓舞自家士气。同时,还能干扰对手的心神,令对手判断不出自己这边的虚实,从而放缓进攻的节奏。
果然,听到幽州军的呐喊声,韩重赟与杨光义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愣了愣,脸上迅速浮现了一团疑云。
事物反常必为妖,如果幽州军的主帅,的确是成名多年的韩匡美,他怎么可能如此幼稚,居然提出了双方主帅面对面单挑的要求?然而,如果虎翼营这边不做回应,未免显得怕了这个老贼。纵使最后大获全胜,也总是差了一丝味道。
“继续喊,刺激对手心神!”没想到歪打正着,韩匡美喜出望外,立刻吩咐麾下弟兄再接再厉。
对方几个主要将领个个都本事了得,常思麾下的虎翼军也的确名不虚传。然而,对方这支人马毕竟太年青了,从上到下,都没有太多耍弄阴谋诡计的经验。若是能抓住这个弱点不放,韩匡美甚至隐隐感觉到一丝希望。力挽天河的希望!
“姓韩的,休得张狂,你家赵爷爷来了!有种,就滚出来一战!”没等他把好梦做够,半空中,忽然响起了一声霹雳。
紧跟着,在另外一条岔路口,有支人马驱赶着先前逃走的溃兵呼啸而至。正整个队伍的正前方,一名方脸将军手举包铜大棍,“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
赵匡胤身边的弟兄,也效仿幽州残兵故技,扯开嗓子,将挑战的话语一遍遍重复。不为别的,只为告诉幽州军,他们已经陷入了包围之中,插翅难飞!
“……有种出来一战!”“……一战!”“……一战!”
群山之间,骄傲的声音来回激荡。
“是你?”韩匡美的脸色迅速变得苍白如雪,不仅仅为了身前身后的敌军,还因为那个手持包铜大棍的少年。
他的哥哥韩匡嗣无数次跟他提起过此子。
整个韩氏家族,时时刻刻,都在收集着有关此子的任何消息。
此子,曾经护送着他的侄女韩晶,一路从汴梁赶到蓟县。
此子,曾经与他的侄女韩晶相约白头。
此子,曾经在大河之上,当着所有人发下重誓,今生必灭韩氏满门。
此子……
“晶娘,我来了,我来杀你父亲和叔叔来了!”迟迟得不到韩匡美的回应,赵匡胤仰头吸了下鼻子,吸去差一点淌出眼眶的泪水。
今天的阳光很亮,风也温柔,四下里刀光闪烁,正如当初他和她相遇的时候。
第五卷 朝天子
第一章 新春(一)
平原的春天,总是比山区来得早,来得及,来得绚丽缤纷。
一场细雨过后,麦苗就从地面窜起两寸多高。红的杏,粉的桃,白的梨,紫的海棠,争先恐后于枝头绽放。仿佛稍有耽搁,便会错过这霎那春光一般。
田间地头,河畔沟边,衣衫破旧的农夫农妇们,扛起锄头,拉起犁杖,迫不及待地将粟、黍、豆、椒种了下去,然后打垄追肥,除草捉虫,满怀希望地等着收获的那一天。
去冬,雪下得厚,冻死了足够多的害虫。今年春天雨水又来得勤,让大地喝了个痛快。看样子,今年应该会有个好年景。更令人欣慰的是,持续多年的战乱,也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
祸害河中的几位大帅,相继被朝廷所擒。年初大举南下的辽军,也被枢密副使郭威、河东节度使刘崇、魏国公符彦卿三位大帅,联手给打了个落花流水。经此一战,辽国元气大伤。至少在最近两年内,无法再轻易南侵。平头百姓若不抓紧时间从土里刨几石粮食,娶媳妇生娃,简直就对不起老天爷这份恩典!
至于郭、刘、府三位大帅,为何大获全胜之后,却没有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是平头百姓能猜测的了。反正国家大事,自然有肉食者谋之。连糠菜团子都不够吃的人,只管好自己和老婆孩子就行了,其他的心,根本不需要去操!
一片祥和的春意当中,几匹来自南方的驿马,显得格外扎眼。
马背上的信使已经累脱了力,趴在马脖子处,随时都可能掉下去摔得筋断骨折。然而,他们却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息。顺着年久失修的官道,一路狂奔。从安州、申州、到蔡州,昼夜兼程。
好在为了应付战争,枢密副使郭威在连接南北的几条重要官道上都修建了许多驿站。这才令信使在把坐骑累死之前,能够及时更换到新的战马。并且采用这种换马不换人的方式,及时把警讯送入了汴梁。
坐镇汴梁的顾命大臣史弘肇接到了警讯,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就召集了其余的三位顾命大臣,苏逢吉、杨邠、王章,入宫面圣。而大汉国第二任皇帝刘承佑,见信之后勃然大怒,当场就拔剑砍断了御案,发誓要披甲亲征,将南唐、荆楚两个不知顺逆的小国,一鼓荡平!
“陛下,天子乃九五至尊,不可轻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杨邠立刻皱起了眉头,大声劝谏,“南唐、蛮楚联手北犯,固然罪不可恕。然征讨四方,乃是枢密使之责。陛下只需下一道诏书,让天下百姓知道战火非我大汉国挑起便好。剩下的事情,自然可以交由史、郭两位枢密替陛下解决。”
在入宫路上,他与其余三位顾命大臣,已经充分了解清楚了警讯的内容。原来辽国君臣吃了败仗之后不甘心,居然派人取海路去了江南,以重金和战马为代价,诱惑南唐、南楚两国,联手北犯,从背后狠狠捅了大汉国一刀。
虽然安远节度使王令温和威胜节度使刘重进两个,先后抗住北犯的唐军和楚军。可大汉国与南唐、南楚的交界处,却不止是襄州和安州。特别是南唐,只要派遣兵马渡过淮河,就可以威胁蔡、颖、宿、徐四州,万一被其偷袭得手,大汉国就失去了产盐之地,税收至少要丢失一小半儿。
但形势无论再怎么危急,杨邠都不认为御驾亲征是个好主意。首先,君臣之间职责分明,皇帝只需要坐镇朝堂,督促任免文武百官就好。征伐之事,自然由武将们来解决。而以他为首的文官们,则负责输送粮草,提供充足的器械和军饷,替武将们解决后顾之忧。若是皇帝把武将和文官的事情都干了,那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大伙趁早回家含饴弄孙好了,还能替国家节省掉许多开支。
其次,杨邠不想说出口,却心里十分清楚的是,小皇帝刘承佑不是领兵打仗那块料儿。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这孩子长得越来越像先皇刘知远,举手投足间,霸气四溢。然而,此人却是个寺庙里的蜡枪头——样子货。真要去带兵打仗,一百个兵卒勉强还能带得动,一个营兵卒虽然吃点力,凑合着好歹也能对付。人数只要超过五百,肯定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能全身而退就烧高香了,根本可能打得赢任何对手。
只是,这话不能直说。毕竟小皇帝已经不是孩子了,得给他留些颜面。然而,令杨邠万万没想到,他的一番好心,却没换回来好报。听完了他的话,大汉国第二任天子刘承佑,脸色顿时阴沉得能渗出水来,将天子剑朝地上以丢,冷笑数声,摇着头道:“呵呵,朕倒是忘记了,凡事都有诸位爱卿在呢!既然如此,诸位又何必入宫来见朕?直接调兵遣将,御敌于国门之外便好。反正,这种事尔等也不是第一回干了!”
话音落下,史、杨、苏、王四位顾命老臣齐齐大惊失色。快速躬身下去,先后大声说道:
“陛下何出此言?”
“陛下慎言!”
“陛下如此一说,臣等只有以死明志了!”
“陛下,微臣老迈,愿乞骸骨!”
刘承佑闻听,脸上的笑容愈发寒冷,继续撇着嘴,大声补充:“何出此言?朕才把话说得稍重一些,尔等就受不了了?那尔等调皇叔的兵马前往河北之事,可曾请示于朕?还有那魏国公符彦卿,是谁准许他擅自离开驻地,领兵北上的?除了郭枢密路过汴梁之时,顺口告诉了朕一声之外。其余两路大军的调遣,朕事先连半点信儿都没听到。这回南唐蛮楚来犯,有尔等在,朕当然照旧装聋作哑多好!”
‘原来陛下是为了一个多月前的事情发怒!’杨邠、史弘肇、苏逢吉三人闻听,齐齐松了口气。赶紧强装出笑脸,大声解释道:“陛下息怒,河东兵马的调动,并非臣等指使。而是河东节度使不忍见河北生灵涂炭,派了帐下大将呼延琮前往救援。事后河东节度使还曾经专门修书给陛下,解释过此事。至于魏国公符彦卿发兵,乃是辽军的先锋已经打到了他的家门口儿,他不得不奋起反击。难得他肯主动为国出力,臣等。臣等觉得不便冷了他的心,就默许了起所为。”
第一章 新春(二)
河东节度使刘崇是刘承佑的亲叔叔,他虽然未曾向朝廷请示,就擅自出兵河北,但毕竟打的是保家卫国旗号。因此,几个顾命大臣即便再对刘崇不满,也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下此人的举动,无法给与任何惩处。
而魏国公符彦卿,在刘知远活着的时候,就没给过朝廷多少面子。今年辽国大举南侵,此人不去给契丹人带路,已经是国之大幸了。举国上下,有谁敢冒着将此人逼到契丹人那一边的风险,指责他擅自发兵?
对于这些事实,小皇帝刘承佑肚子里当然清清楚楚。但是,今天他突然暴跳如雷,却不是为了听几个顾命大臣来给自己解释两路大军擅自行动的理由。于是乎,又冷冷一笑,大声问道:“诸位先前不是跟朕说,咱们君臣各司其职么?朕把天下权柄都交教予了诸位之手,怎么不见诸位给那些拥兵自重者一些颜色看看?莫非还是要等着他们公开扯旗造反,尔等才有所动作么?这,这,也太懒惰了一些吧!”
话音落下,杨邠和苏逢吉二人立刻羞得无地自容,红着脸,躬身谢罪。
“陛下,老臣惭愧!”
“臣等有负先皇重托,请陛下责罚!”
枢密使史弘肇,则气得两眼冒火,手掌握成拳头,在衣袖里忍了又忍,最终,却也躬下了身躯,闷声说道:“陛下,我大汉立国以来,征战不断,府库空虚,将士疲敝。如非,如非万不得已,实在不该擅动刀兵!”
“好一个府库空虚!”刘承佑立刻抓到了史弘肇话语里的漏洞,紧咬不放,“那朕来问你,这两年的盐铁税和春秋两税都哪里去了?朕自从登基以来,虽然没有力行节俭,但也未曾有过大兴土木,或者出猎巡游之举,怎么府库里依旧拿不出讨伐逆臣的钱来?”
“这个……”史弘肇回答不上来,连连用眼睛示意三司使王章,要求他出面替最大伙解围。谁料三司使王章却好像睡着了一般,对他的暗示毫无反应。直到被杨邠偷偷掐了大腿,才闷哼了一声,缓缓说道:“启奏陛下,臣年老昏聩,最近一段时间,都是在尸位素餐。若是陛下问财税之事,不妨将三司副使郭大人也请进宫里来!”
“不必了,朕过后会单独召见他!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好!”刘承佑才不会将火烧到“自己人”头上,摆了摆手,断然否决。“反正按诸位的说法,眼下国库没钱打仗,将士们也没力气打仗!朕总结的对还是不对?”
“臣等惭愧!”四个顾命大臣再度红着脸谢罪,谁都没力气再继续解释。
大汉国的第一任皇帝刘知远,在起兵驱逐契丹人之初,为了减少麾下将士的牺牲,曾经传檄天下,重金求购契丹人首级。而在攻占汴梁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避免其他诸侯浑水摸鱼,又采用高官厚禄收买的方式,招安了大量的草莽英雄,抗辽义军。结果契丹人的确被赶走了,局势也以最快速度恢复了表面上的稳定,但河东多年以来的积蓄,也被他花了个干干净净。
若是刘知远不死,凭着赫赫威名弹压各路诸侯,给大汉国创造五年休生养息的时间,也许国库就会再度充盈起来。然而,天阴又逢屋漏雨。刘知远没等把皇位坐热乎,就撒手西去,紧跟着就反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战事一起,开销又仿佛流水。杨邠、王章等人即便再有本事,也只能在支应前线将士之余,保证朝廷能按时发出百官的俸禄。想要多存些钱粮以备将来只需,简直难比登天!
“朕不想怪罪尔等,朕今天不想怪罪任何人!唉——”见四位顾命大臣终于被自己逼得主动退让,刘承佑心中好生得意。表面上,却做出了一幅大度模样,长叹一声,摇着头补充道:“尔等都是先皇留给朕的顾命大臣,个个都是国之柱石。朕不想苛责你们。朕,朕只是难过,难过我大汉国,居然赢弱到了如此地步。被契丹人肆意欺凌也就罢了,居然,居然还被南唐、南楚给打上门来!而朕,朕想雪耻,却既要担心国库入不敷出,又要担心诸侯趁机作乱。朕,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做头?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皇?”
“臣,臣等有负先皇所托,死罪,死罪!”听刘承佑提到了开国皇帝刘知远,四名顾命大臣,更是没脸自辩。再度躬身下去,面红如枣。
“罢了,朕说过,不想追究任何人!”刘承佑笑了笑,大气地摆手。“尔等说不要朕亲征,朕就听尔等的。但如何拒敌,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让南唐和南楚血债血偿,尔等必须尽快拿出个方略来,给朕过目后,再尽快付诸实施。几位爱卿,朕这个要求,尔等可能答应?”
“这……”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王章四人被问得相顾失色,半晌,才艰难地回应,“既然陛下有意小试牛刀,臣等,臣等遵旨!”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今后君臣齐心协力,打个太平盛世出来!”刘承佑终于心满意足,大笑着敲砖钉脚。
登基这么长时间以来,直到今天,他才终于品尝到了一丝圣明天子的滋味。怎么可能不喜出望外?至于即将打过河来的南唐与南楚,不过疥癣之痒尔!刘承佑相信自己伸伸手指头就能解决,根本不用太耗费心思。
有了高兴事儿,当然要与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承佑表现得非常痛快。将四个顾命大臣的所有本章,都原封不动照准。随即,把袖子一摆,宣布今天的议事结束,请贴身太监替自己送四位顾命大臣出宫。
“陛下早点安歇,微臣告退!”苏逢吉第一个躬身施礼,然后快步走向了御书房的屋门。抬腿之际,却被门槛绊了个趔趄,差点一跤摔倒。
“老臣告退!”“臣告退!”“微臣告退!”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也相继施礼,然后怀着重重心事地跟在了苏逢吉身后。
四个人原本是一同入的宫,离开时,却分成了前后两伙。苏逢吉连招呼都没打,自己跳上马先走了。剩下的史弘肇、杨邠和王章三人,则拉了坐骑的缰绳,沿着皇宫前的天街徐徐而行。
还远不到日落的时候,街道上行人很多,见到了枢密使和中书令的仪仗,都小心翼翼地躲在了路边,然后翘头踮脚,满脸崇敬。
这年头,整个汴梁有几个人不知道,被侍卫们前呼后拥保护在马背上的那三个人,是整个大汉国的擎天之柱。有史枢密在,汴梁城就无兵火之忧。有杨中书和王计相在,官府就轻易不会做出横征暴敛之举。而乱世当中,老百姓最迫切所求的又是什么,不正是能有一夕之安枕,能少交点税赋么?至于皇上能不能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个,却没心思享受百姓们崇拜的目光。都是成了精的老江湖,他们岂能到现在还发现不了小皇帝刘承佑的真正打算?然而,他们反复思量之后,却不得不痛苦的承认,自己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应付。顶多,顶多是消极地做一些拖延而已!
小皇帝长大了,开始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其浓烈的欲望。而他们几个顾命大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还政于君”和“继续顾命”之间,做一个抉择。
若是小皇帝有他父亲一半儿的本事也好,即便贪权,即便喜欢独断专行,至少,他能保证大家伙豁出性命来夺取的江山,不至于落入别人之手。可事实偏偏又残酷得令人浑身发冷,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皇帝刘承佑身上露出了越来越明显的昏君迹象。如果大权独揽,恐怕非但江山会易主,几个曾经的顾命大臣,估计也是谁都无法得到善终。
“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想到恐惧之处,史弘肇忽然大叫出声。根本不在乎周围有多少双耳朵,多少双眼睛。“必须把郭枢密召回来,大伙一起商量个办法。只有他鬼主意多,也只有他,最能摸住陛下的脾气!”
“召回他,河北怎么办,尽数送给契丹人,如同燕云十六州那样?还是放任符彦卿去割地称王?”杨邠回过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反驳。“如今之际,不是要急着召回郭枢密,更不能自乱阵脚。而是咱们剩下的四个顾命大臣,必须齐心协力,别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怎么可能!”史弘肇摇头,苦笑,满脸不屑,“你没见苏老儿跑得那个快,都恨不得跟咱们割席断交了。还有王计相,王章,王南乐,老子说你呢。你今天怎么变成了哑巴,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后半句话,他是朝着三司使王章问的,话里话外,都带着深深地不满。王章听了,先是微微冷笑。随即,又叹了口气,幽然回应,“我能说什么?咱们都是臣,陛下是君。陛下已经长大了,咱们没理由再抓住权柄不放。内人已经亡故,小女身体也不好。老夫琢磨着,这把老骨头,也该到采菊东篱的时候了。今晚回家之后,老夫便会上书乞骸骨。两位,咱们今后山高水长,各自保重!”
第一章 新春(三)
“姓王的,你这么做可对得起先皇?”史弘肇勃然大怒,当着一众侍卫的面,厉声喝问。
王章在未曾与刘知远相遇之时,仅仅是一个县的户曹小吏。非但仕途坎坷,文章、人脉和士林中的名声,也都毫无闪耀之处。是刘知远,不拘一格提拔了他,并且委其以主管钱粮供应的重任,一步步将其提拔到三司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这等人人仰望的显职!
可以说,若没有刘知远慧眼识珠,王章这辈子能做到县令,已经顶了天。再想往更高处走,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在史弘肇看来,刘知远的知遇之恩,王章绝对应该粉身碎骨以报。哪怕刘知远已经死了,王章也该为其子孙鞠躬尽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稍微遇到一点儿挫折便想退养泉林。
然而,王章的自己,对史弘肇的观点却不敢苟同。只见他咧了下嘴,淡然回应,“先皇临终之时,命令我等辅佐少主。如今少主已经长大,我等当然就该自行离开。何必非要恋栈不去,徒惹人嫌。史兄,杨兄,咱们老了,能少操心,就少操点儿心吧。谁都不是诸葛亮,何必非要把自己累死才肯罢休?”
“你,你放屁!”史弘肇被惹得勃然大怒,举起鞭子就想将王章抽醒。
“我乃大辽国羽林大将军,南枢密院副使……”
帅旗下,横下心来一死的幽州残兵们,扯开嗓子,将挑衅的话语一遍遍重复。
沙场交锋,当然不会由武将单挑来决定胜负。但这样做,至少能最大程度地鼓舞自家士气。同时,还能干扰对手的心神,令对手判断不出自己这边的虚实,从而放缓进攻的节奏。
果然,听到幽州军的呐喊声,韩重赟与杨光义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愣了愣,脸上迅速浮现了一团疑云。
事物反常必为妖,如果幽州军的主帅,的确是成名多年的韩匡美,他怎么可能如此幼稚,居然提出了双方主帅面对面单挑的要求?然而,如果虎翼营这边不做回应,未免显得怕了这个老贼。纵使最后大获全胜,也总是差了一丝味道。
“继续喊,刺激对手心神!”没想到歪打正着,韩匡美喜出望外,立刻吩咐麾下弟兄再接再厉。
对方几个主要将领个个都本事了得,常思麾下的虎翼军也的确名不虚传。然而,对方这支人马毕竟太年青了,从上到下,都没有太多耍弄阴谋诡计的经验。若是能抓住这个弱点不放,韩匡美甚至隐隐感觉到一丝希望。力挽天河的希望!
“姓韩的,休得张狂,你家赵爷爷来了!有种,就滚出来一战!”没等他把好梦做够,半空中,忽然响起了一声霹雳。
紧跟着,在另外一条岔路口,有支人马驱赶着先前逃走的溃兵呼啸而至。正整个队伍的正前方,一名方脸将军手举包铜大棍,“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出来一战!”
“姓韩的,赵匡胤在此,有种……”
赵匡胤身边的弟兄,也效仿幽州残兵故技,扯开嗓子,将挑战的话语一遍遍重复。不为别的,只为告诉幽州军,他们已经陷入了包围之中,插翅难飞!
“……有种出来一战!”“……一战!”“……一战!”
群山之间,骄傲的声音来回激荡。
“是你?”韩匡美的脸色迅速变得苍白如雪,不仅仅为了身前身后的敌军,还因为那个手持包铜大棍的少年。
他的哥哥韩匡嗣无数次跟他提起过此子。
整个韩氏家族,时时刻刻,都在收集着有关此子的任何消息。
此子,曾经护送着他的侄女韩晶,一路从汴梁赶到蓟县。
此子,曾经与他的侄女韩晶相约白头。
此子,曾经在大河之上,当着所有人发下重誓,今生必灭韩氏满门。
此子……
“晶娘,我来了,我来杀你父亲和叔叔来了!”迟迟得不到韩匡美的回应,赵匡胤仰头吸了下鼻子,吸去差一点淌出眼眶的泪水。
今天的阳光很亮,风也温柔,四下里刀光闪烁,正如当初他和她相遇的时候。
第五卷 朝天子
第一章 新春(一)
平原的春天,总是比山区来得早,来得及,来得绚丽缤纷。
一场细雨过后,麦苗就从地面窜起两寸多高。红的杏,粉的桃,白的梨,紫的海棠,争先恐后于枝头绽放。仿佛稍有耽搁,便会错过这霎那春光一般。
田间地头,河畔沟边,衣衫破旧的农夫农妇们,扛起锄头,拉起犁杖,迫不及待地将粟、黍、豆、椒种了下去,然后打垄追肥,除草捉虫,满怀希望地等着收获的那一天。
去冬,雪下得厚,冻死了足够多的害虫。今年春天雨水又来得勤,让大地喝了个痛快。看样子,今年应该会有个好年景。更令人欣慰的是,持续多年的战乱,也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
祸害河中的几位大帅,相继被朝廷所擒。年初大举南下的辽军,也被枢密副使郭威、河东节度使刘崇、魏国公符彦卿三位大帅,联手给打了个落花流水。经此一战,辽国元气大伤。至少在最近两年内,无法再轻易南侵。平头百姓若不抓紧时间从土里刨几石粮食,娶媳妇生娃,简直就对不起老天爷这份恩典!
至于郭、刘、府三位大帅,为何大获全胜之后,却没有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是平头百姓能猜测的了。反正国家大事,自然有肉食者谋之。连糠菜团子都不够吃的人,只管好自己和老婆孩子就行了,其他的心,根本不需要去操!
一片祥和的春意当中,几匹来自南方的驿马,显得格外扎眼。
马背上的信使已经累脱了力,趴在马脖子处,随时都可能掉下去摔得筋断骨折。然而,他们却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息。顺着年久失修的官道,一路狂奔。从安州、申州、到蔡州,昼夜兼程。
好在为了应付战争,枢密副使郭威在连接南北的几条重要官道上都修建了许多驿站。这才令信使在把坐骑累死之前,能够及时更换到新的战马。并且采用这种换马不换人的方式,及时把警讯送入了汴梁。
坐镇汴梁的顾命大臣史弘肇接到了警讯,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就召集了其余的三位顾命大臣,苏逢吉、杨邠、王章,入宫面圣。而大汉国第二任皇帝刘承佑,见信之后勃然大怒,当场就拔剑砍断了御案,发誓要披甲亲征,将南唐、荆楚两个不知顺逆的小国,一鼓荡平!
“陛下,天子乃九五至尊,不可轻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杨邠立刻皱起了眉头,大声劝谏,“南唐、蛮楚联手北犯,固然罪不可恕。然征讨四方,乃是枢密使之责。陛下只需下一道诏书,让天下百姓知道战火非我大汉国挑起便好。剩下的事情,自然可以交由史、郭两位枢密替陛下解决。”
在入宫路上,他与其余三位顾命大臣,已经充分了解清楚了警讯的内容。原来辽国君臣吃了败仗之后不甘心,居然派人取海路去了江南,以重金和战马为代价,诱惑南唐、南楚两国,联手北犯,从背后狠狠捅了大汉国一刀。
虽然安远节度使王令温和威胜节度使刘重进两个,先后抗住北犯的唐军和楚军。可大汉国与南唐、南楚的交界处,却不止是襄州和安州。特别是南唐,只要派遣兵马渡过淮河,就可以威胁蔡、颖、宿、徐四州,万一被其偷袭得手,大汉国就失去了产盐之地,税收至少要丢失一小半儿。
但形势无论再怎么危急,杨邠都不认为御驾亲征是个好主意。首先,君臣之间职责分明,皇帝只需要坐镇朝堂,督促任免文武百官就好。征伐之事,自然由武将们来解决。而以他为首的文官们,则负责输送粮草,提供充足的器械和军饷,替武将们解决后顾之忧。若是皇帝把武将和文官的事情都干了,那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大伙趁早回家含饴弄孙好了,还能替国家节省掉许多开支。
其次,杨邠不想说出口,却心里十分清楚的是,小皇帝刘承佑不是领兵打仗那块料儿。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这孩子长得越来越像先皇刘知远,举手投足间,霸气四溢。然而,此人却是个寺庙里的蜡枪头——样子货。真要去带兵打仗,一百个兵卒勉强还能带得动,一个营兵卒虽然吃点力,凑合着好歹也能对付。人数只要超过五百,肯定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能全身而退就烧高香了,根本可能打得赢任何对手。
只是,这话不能直说。毕竟小皇帝已经不是孩子了,得给他留些颜面。然而,令杨邠万万没想到,他的一番好心,却没换回来好报。听完了他的话,大汉国第二任天子刘承佑,脸色顿时阴沉得能渗出水来,将天子剑朝地上以丢,冷笑数声,摇着头道:“呵呵,朕倒是忘记了,凡事都有诸位爱卿在呢!既然如此,诸位又何必入宫来见朕?直接调兵遣将,御敌于国门之外便好。反正,这种事尔等也不是第一回干了!”
话音落下,史、杨、苏、王四位顾命老臣齐齐大惊失色。快速躬身下去,先后大声说道:
“陛下何出此言?”
“陛下慎言!”
“陛下如此一说,臣等只有以死明志了!”
“陛下,微臣老迈,愿乞骸骨!”
刘承佑闻听,脸上的笑容愈发寒冷,继续撇着嘴,大声补充:“何出此言?朕才把话说得稍重一些,尔等就受不了了?那尔等调皇叔的兵马前往河北之事,可曾请示于朕?还有那魏国公符彦卿,是谁准许他擅自离开驻地,领兵北上的?除了郭枢密路过汴梁之时,顺口告诉了朕一声之外。其余两路大军的调遣,朕事先连半点信儿都没听到。这回南唐蛮楚来犯,有尔等在,朕当然照旧装聋作哑多好!”
‘原来陛下是为了一个多月前的事情发怒!’杨邠、史弘肇、苏逢吉三人闻听,齐齐松了口气。赶紧强装出笑脸,大声解释道:“陛下息怒,河东兵马的调动,并非臣等指使。而是河东节度使不忍见河北生灵涂炭,派了帐下大将呼延琮前往救援。事后河东节度使还曾经专门修书给陛下,解释过此事。至于魏国公符彦卿发兵,乃是辽军的先锋已经打到了他的家门口儿,他不得不奋起反击。难得他肯主动为国出力,臣等。臣等觉得不便冷了他的心,就默许了起所为。”
第一章 新春(二)
河东节度使刘崇是刘承佑的亲叔叔,他虽然未曾向朝廷请示,就擅自出兵河北,但毕竟打的是保家卫国旗号。因此,几个顾命大臣即便再对刘崇不满,也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下此人的举动,无法给与任何惩处。
而魏国公符彦卿,在刘知远活着的时候,就没给过朝廷多少面子。今年辽国大举南侵,此人不去给契丹人带路,已经是国之大幸了。举国上下,有谁敢冒着将此人逼到契丹人那一边的风险,指责他擅自发兵?
对于这些事实,小皇帝刘承佑肚子里当然清清楚楚。但是,今天他突然暴跳如雷,却不是为了听几个顾命大臣来给自己解释两路大军擅自行动的理由。于是乎,又冷冷一笑,大声问道:“诸位先前不是跟朕说,咱们君臣各司其职么?朕把天下权柄都交教予了诸位之手,怎么不见诸位给那些拥兵自重者一些颜色看看?莫非还是要等着他们公开扯旗造反,尔等才有所动作么?这,这,也太懒惰了一些吧!”
话音落下,杨邠和苏逢吉二人立刻羞得无地自容,红着脸,躬身谢罪。
“陛下,老臣惭愧!”
“臣等有负先皇重托,请陛下责罚!”
枢密使史弘肇,则气得两眼冒火,手掌握成拳头,在衣袖里忍了又忍,最终,却也躬下了身躯,闷声说道:“陛下,我大汉立国以来,征战不断,府库空虚,将士疲敝。如非,如非万不得已,实在不该擅动刀兵!”
“好一个府库空虚!”刘承佑立刻抓到了史弘肇话语里的漏洞,紧咬不放,“那朕来问你,这两年的盐铁税和春秋两税都哪里去了?朕自从登基以来,虽然没有力行节俭,但也未曾有过大兴土木,或者出猎巡游之举,怎么府库里依旧拿不出讨伐逆臣的钱来?”
“这个……”史弘肇回答不上来,连连用眼睛示意三司使王章,要求他出面替最大伙解围。谁料三司使王章却好像睡着了一般,对他的暗示毫无反应。直到被杨邠偷偷掐了大腿,才闷哼了一声,缓缓说道:“启奏陛下,臣年老昏聩,最近一段时间,都是在尸位素餐。若是陛下问财税之事,不妨将三司副使郭大人也请进宫里来!”
“不必了,朕过后会单独召见他!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好!”刘承佑才不会将火烧到“自己人”头上,摆了摆手,断然否决。“反正按诸位的说法,眼下国库没钱打仗,将士们也没力气打仗!朕总结的对还是不对?”
“臣等惭愧!”四个顾命大臣再度红着脸谢罪,谁都没力气再继续解释。
大汉国的第一任皇帝刘知远,在起兵驱逐契丹人之初,为了减少麾下将士的牺牲,曾经传檄天下,重金求购契丹人首级。而在攻占汴梁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避免其他诸侯浑水摸鱼,又采用高官厚禄收买的方式,招安了大量的草莽英雄,抗辽义军。结果契丹人的确被赶走了,局势也以最快速度恢复了表面上的稳定,但河东多年以来的积蓄,也被他花了个干干净净。
若是刘知远不死,凭着赫赫威名弹压各路诸侯,给大汉国创造五年休生养息的时间,也许国库就会再度充盈起来。然而,天阴又逢屋漏雨。刘知远没等把皇位坐热乎,就撒手西去,紧跟着就反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战事一起,开销又仿佛流水。杨邠、王章等人即便再有本事,也只能在支应前线将士之余,保证朝廷能按时发出百官的俸禄。想要多存些钱粮以备将来只需,简直难比登天!
“朕不想怪罪尔等,朕今天不想怪罪任何人!唉——”见四位顾命大臣终于被自己逼得主动退让,刘承佑心中好生得意。表面上,却做出了一幅大度模样,长叹一声,摇着头补充道:“尔等都是先皇留给朕的顾命大臣,个个都是国之柱石。朕不想苛责你们。朕,朕只是难过,难过我大汉国,居然赢弱到了如此地步。被契丹人肆意欺凌也就罢了,居然,居然还被南唐、南楚给打上门来!而朕,朕想雪耻,却既要担心国库入不敷出,又要担心诸侯趁机作乱。朕,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做头?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皇?”
“臣,臣等有负先皇所托,死罪,死罪!”听刘承佑提到了开国皇帝刘知远,四名顾命大臣,更是没脸自辩。再度躬身下去,面红如枣。
“罢了,朕说过,不想追究任何人!”刘承佑笑了笑,大气地摆手。“尔等说不要朕亲征,朕就听尔等的。但如何拒敌,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让南唐和南楚血债血偿,尔等必须尽快拿出个方略来,给朕过目后,再尽快付诸实施。几位爱卿,朕这个要求,尔等可能答应?”
“这……”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王章四人被问得相顾失色,半晌,才艰难地回应,“既然陛下有意小试牛刀,臣等,臣等遵旨!”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今后君臣齐心协力,打个太平盛世出来!”刘承佑终于心满意足,大笑着敲砖钉脚。
登基这么长时间以来,直到今天,他才终于品尝到了一丝圣明天子的滋味。怎么可能不喜出望外?至于即将打过河来的南唐与南楚,不过疥癣之痒尔!刘承佑相信自己伸伸手指头就能解决,根本不用太耗费心思。
有了高兴事儿,当然要与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承佑表现得非常痛快。将四个顾命大臣的所有本章,都原封不动照准。随即,把袖子一摆,宣布今天的议事结束,请贴身太监替自己送四位顾命大臣出宫。
“陛下早点安歇,微臣告退!”苏逢吉第一个躬身施礼,然后快步走向了御书房的屋门。抬腿之际,却被门槛绊了个趔趄,差点一跤摔倒。
“老臣告退!”“臣告退!”“微臣告退!”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也相继施礼,然后怀着重重心事地跟在了苏逢吉身后。
四个人原本是一同入的宫,离开时,却分成了前后两伙。苏逢吉连招呼都没打,自己跳上马先走了。剩下的史弘肇、杨邠和王章三人,则拉了坐骑的缰绳,沿着皇宫前的天街徐徐而行。
还远不到日落的时候,街道上行人很多,见到了枢密使和中书令的仪仗,都小心翼翼地躲在了路边,然后翘头踮脚,满脸崇敬。
这年头,整个汴梁有几个人不知道,被侍卫们前呼后拥保护在马背上的那三个人,是整个大汉国的擎天之柱。有史枢密在,汴梁城就无兵火之忧。有杨中书和王计相在,官府就轻易不会做出横征暴敛之举。而乱世当中,老百姓最迫切所求的又是什么,不正是能有一夕之安枕,能少交点税赋么?至于皇上能不能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个,却没心思享受百姓们崇拜的目光。都是成了精的老江湖,他们岂能到现在还发现不了小皇帝刘承佑的真正打算?然而,他们反复思量之后,却不得不痛苦的承认,自己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应付。顶多,顶多是消极地做一些拖延而已!
小皇帝长大了,开始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其浓烈的欲望。而他们几个顾命大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还政于君”和“继续顾命”之间,做一个抉择。
若是小皇帝有他父亲一半儿的本事也好,即便贪权,即便喜欢独断专行,至少,他能保证大家伙豁出性命来夺取的江山,不至于落入别人之手。可事实偏偏又残酷得令人浑身发冷,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皇帝刘承佑身上露出了越来越明显的昏君迹象。如果大权独揽,恐怕非但江山会易主,几个曾经的顾命大臣,估计也是谁都无法得到善终。
“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想到恐惧之处,史弘肇忽然大叫出声。根本不在乎周围有多少双耳朵,多少双眼睛。“必须把郭枢密召回来,大伙一起商量个办法。只有他鬼主意多,也只有他,最能摸住陛下的脾气!”
“召回他,河北怎么办,尽数送给契丹人,如同燕云十六州那样?还是放任符彦卿去割地称王?”杨邠回过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反驳。“如今之际,不是要急着召回郭枢密,更不能自乱阵脚。而是咱们剩下的四个顾命大臣,必须齐心协力,别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怎么可能!”史弘肇摇头,苦笑,满脸不屑,“你没见苏老儿跑得那个快,都恨不得跟咱们割席断交了。还有王计相,王章,王南乐,老子说你呢。你今天怎么变成了哑巴,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后半句话,他是朝着三司使王章问的,话里话外,都带着深深地不满。王章听了,先是微微冷笑。随即,又叹了口气,幽然回应,“我能说什么?咱们都是臣,陛下是君。陛下已经长大了,咱们没理由再抓住权柄不放。内人已经亡故,小女身体也不好。老夫琢磨着,这把老骨头,也该到采菊东篱的时候了。今晚回家之后,老夫便会上书乞骸骨。两位,咱们今后山高水长,各自保重!”
第一章 新春(三)
“姓王的,你这么做可对得起先皇?”史弘肇勃然大怒,当着一众侍卫的面,厉声喝问。
王章在未曾与刘知远相遇之时,仅仅是一个县的户曹小吏。非但仕途坎坷,文章、人脉和士林中的名声,也都毫无闪耀之处。是刘知远,不拘一格提拔了他,并且委其以主管钱粮供应的重任,一步步将其提拔到三司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这等人人仰望的显职!
可以说,若没有刘知远慧眼识珠,王章这辈子能做到县令,已经顶了天。再想往更高处走,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在史弘肇看来,刘知远的知遇之恩,王章绝对应该粉身碎骨以报。哪怕刘知远已经死了,王章也该为其子孙鞠躬尽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稍微遇到一点儿挫折便想退养泉林。
然而,王章的自己,对史弘肇的观点却不敢苟同。只见他咧了下嘴,淡然回应,“先皇临终之时,命令我等辅佐少主。如今少主已经长大,我等当然就该自行离开。何必非要恋栈不去,徒惹人嫌。史兄,杨兄,咱们老了,能少操心,就少操点儿心吧。谁都不是诸葛亮,何必非要把自己累死才肯罢休?”
“你,你放屁!”史弘肇被惹得勃然大怒,举起鞭子就想将王章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