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而皇后殿下……自那时起,便失了心似的愣愣僵坐在内室西窗下,整整一晚,不言不动。此时,清晨的浅金色的昀光自锁纹的绿琉璃窗扉照了进来,落在那面色苍白如纸,双眼满布血丝的少女一张精致无暇的脸庞上,竟生出几分异样的哀艳来。
毕竟,才十七岁啊……一惯又是那般天真懵懂的性子。
“殿下,好歹用些用些饭食罢。”莺时捧着一张素漆小食案进了室中,青玉盂中的甘豆羹散着糯甜的香气……椒房殿的庖人们早已给吓破了胆,哪儿还有心思在炊事上?这羹是她自己到厨下煮的,滋味大约要差一些。
她恭谨而妥帖地将羹汤置到了皇后面前的文贝曲几上,而后替主人摆好漆木勺,柔婉温和一如往昔。
“莺时,”枯坐了整整一晚,不言不动的霍成君,却忽然开了口。她面容是极度憔悴的白,连双唇也不见多少血色,且因为太长时间没有说话,嗓音有些分明的干哑,仿佛被什么东西磨糙了一般。
但,她神色却已然镇定了许多——家门巨变,阖府被诛,足以让任何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学会长大。
此刻,十七岁的少女,就这样凝了眸子定定看向相伴十一年的心腹侍女,用干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问:“莺时,究竟自何时起的呢?”
看似意味不明的话,但她清楚,她也明白。
莺时闻言,面色遽然泛白,身子蓦地一颤,手上有些抖索,捧在手中的食案斜斜一倾,玉盂里的豆羹便泼洒了小半出来,汤汤水水,一片狼藉。
许久许久,她方开了口,垂着头,并不敢看自家女公子,用极轻的语声道:“是在……大将军去世后不久。”
“那,陛下他……许了你什么好处?”霍成君默了一瞬,仿佛并没有太多意外,语声静得有些寒寂。
“陛下有诺,异日诛灭霍氏之时,放过婢子的寡母和幼弟。”
“呵……”霍成君竟是轻轻地笑出了声,那般干哑的嗓音,笑起来是异样的沧桑。
——血脉至亲,自然比她这个主仆之份的外人要紧,原也无可厚非啊。
“自那时起,阿母送给宫的东西,你便统统收了起来,全为今日拿出来作罪证了?”她语声竟是极静,已然听不出多少起伏。
“嗯,”双十年华的侍婢,垂着螓着,亦静静地点头,声音极轻“还有夫人近几日送来的信件,皆是道出府中困境,请殿下相助的。”
“婢子拆看,却瞒了殿下。”她神色竟莫名带了些开诚布公的坦然,语声虽轻却清晰——仿佛压在心底里的沉沉块垒终于移去,尽管,随后砍下来的可能是尖刀利刃。
“原是这样啊……”霍成君闻言只微微怔了怔,然后,竟自失地笑了笑。
而后,她并未用饭,也只那样静静枯坐在窗下,良久良久,从晨光熹微到骄阳正午,西窗从来都只暮时才见到得日光,所以此时室中光线也并不见得多明亮,照在那张憔悴已极的面容上便更显灰暗。
而身边侍立的婉丽婢女,面色竟也是一般的苍白,静静站着,仿若木雕死塑般全无生机。
“许……先皇后的死,是我家阿母的设计?”再次开口时,霍成君语声更哑涩了些,但神情却平缓宁定。
作者有话要说:
☆、汉宣帝与霍成君(十七)
“是,夫人买通了女医淳于衍,在先皇后的汤药中加了附子,以致日渐孱弱,最终薨逝。”莺时仍是神色平静,语声恭谨地轻声道。
“果然……是这样呢。”闻言,霍成君静默了一瞬,继而便有些神思恍惚,隐隐浮上心头的,便是五年前的一幕旧忆——
那时,她才不过十二岁年纪,晚间原本是去问阿母厨下的蜂蜜还有多少,她打算让庖人做成蜜饼配桂桨吃,结果,竟在距主寝几步远处,听见了屋子隐隐的争吵声——
“你怎的做下这等糊涂事!”阿父的一惯温和淡然的嗓音此时竟难掩急愤,一股怒意几乎喷薄而出。
她心底里惊极了,十余年间,阿父待阿母一向是宠爱有加的,连重话都不曾说过一句……于是,小少女也不敢近前了,只悄悄放轻足音,缩了门外壁角边。
“我还不是为了成君,为了霍氏!”阿母急急分辩,但终究是十分心虚的“谁料到,料到事情会到如今这般地步……”
“你当那是个好相与的!”阿父怒意未减,语声里带了些厉意“他若是个蠢物,哪儿能到今日田地?你却是个真正不长心的!”
“如今,那个女医已给收押了,只怕、只怕……”阿母气弱,心底里已顾不得如此被丈夫训斥,只惶急地问他讨主意道“将军快拿个对策出来罢。”
“如果倒知道怕了,也是……这么多年我纵着你,终究是纵出了滔天祸事来。”听到阿母服软,阿父却似乎并无谅解之意,他的语声是前所未有的苍老,失望里带着分明的悔恨“异日,若我霍氏遭诛,只怕便是今日的祸根了。”
良久之后,阿父才又再启了声,语声似乎稍稍平和了些,但仍难掩疲惫:“如今,也唯庆幸他是个明智的。”
十二岁的她,还一派懵懂,平日从不曾留心过外面的事情,全然听不懂父母究竟在说些什么——只大约明白是阿母做了什么错事,惹得阿父大怒。到底是什么事,连阿父似乎都不怎么处置得了呢?
那时候,霍成君只是心底里留了一下小小的疑惑。
而今,当真相终于冷冰冰、血淋淋地摆在了眼前,一切残忍得让她惊不能言……竟然,真的是这样呢。
从那个时候起,天子便痛定隐忍,日日夜夜筹谋将怎样灭了霍氏满门,以偿血仇罢。
“阿兄他……起兵之前阿母应当遣人送信予我了罢?”她静静闭上了眼,问。
“是,夫人想将殿下鼎助,佐大公子成事。”莺时依是轻声而坦然地应道。
自大将军霍光薨后,天子亲政,便一步步收了霍氏手中兵权,许以虚职,或调任外官,继而重用许、史两家子弟,扶植亲信。
眼见中手中的势力一天天被削黜,霍氏不愿束手就缚,也唯有拼死一搏——只是,大公子资质平平,远不及昔日的大将军,又哪里堪与天子争衡?
如今,几近满门覆灭……除了皇后,霍氏一族恐是无一生还。
及到此时,霍成君反倒是一切都平复了下来——已至如今境地,左不过三尺白绫,一杯鸩酒罢了?
只怕,自许皇后去世时起,这样儿的东西,他便为霍家那个即将入宫的女儿预备下了罢。
半月后,椒房殿。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成侯夫人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
宣旨的宫监执着一轴黄绢,逐字念道,语声尖锐得有些刺耳,满殿瑟瑟跪着的宫婢皆面色苍白,神情惊惧。
霍成君只静静跪在地上听着,面色如这些天来的每日一般的苍白,神情却平静得没有多少起伏——这一纸废后诏书,终是来了呢。
谋害太子?也是呢,罪证确凿,无可分辩。
半月以来,静静枯坐在这椒房殿中,她反而想明了许多事情,心绪竟平和了很多。
“罪妇霍氏,求见陛下。”她看着宣旨的宫监,神色凝定,道。
“奴婢自会上达天听,见与不见,只看陛下了。”那宫监看着眼前蓦然从皇后之尊被废为庶人的女子,神色间带了几分怜悯。
…………
出乎意料地,天子竟次日甫下早朝,便驾临了这座已满殿宫人惊作寒蝉的椒房殿,步履平缓,一如往昔。
她同数年来一样,静静跽坐在西窗下,微微仰头看着窗外……单从背影端量,便仿佛瘦削单薄了许多,似乎弱不胜衣。
听到他的脚步声,她转过了头来,眉目如旧惊艳,只是面色苍白,失了血色,而原本圆润的下颔瘦得尖尖的——他以往从不知道,只是半月工夫,一个人可以瘦削憔悴到这般地步。
“陛下。”她淡淡道,没有起身行礼,神色平静,并无一丝起伏。
他在那张文贝曲几边揽衣跽坐下来,与她相对而坐……一如这四年多来的许多日子,分毫无改。
“霍氏一族千余条性命,可偿得了先皇后的血债?”她终于像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那般,平等而直接,了当地问话。
——终于啊,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在惊逢巨变之后,迅速地长大。
“朕曾应过,若受人欺侮,会护着她。”天子闻言,竟是对其中的冷淡质问恍若不觉,只是静静启了声,神思仿佛恍惚“那个时候,在心底里暗暗起誓,那怕以自己的性命,也要一世护着她安然无忧。”
“谁晓得……竟还是眼睁睁看着她死在我面前呢。”
那个女子,十五岁时无怨无悔嫁他为妻;十六岁时,怀妊十月为他生下了长子阿奭;十七岁被他立为皇后,却处处俭素,如履薄冰,唯恐给他添了丁点儿负担,又体怀入微,日日亲自下厨为他作羹补养……十九岁,就那样刚刚为他诞下女儿后被人鸩杀在了他的宫中,死状凄惨,终不瞑目。
呵,就是为了这一顶凤冠,这一个后位!
他待她有多深的情份,那时便有多少愤怒,恨不能单枪匹马,提剑闯上霍府,将整个霍氏诛了满门,人人挫骨扬灰!
“所以,在那个时候,陛下便开始筹谋复仇了?”十七岁的少女闻言,仿佛不为所动,语声仍是平静,不带多少情绪。
“是。”他很早便布好了自己要步的每一步棋——早在见到霍家的女儿之前。
“所以,这四年来陛下待霍成君的种种,皆是虚情刻意?”这话,她问得轻描淡写,随意得仿佛已无需答案。
那一年初见时,跽坐在喜榻上少女不满十三岁,精致无瑕得仿佛一尊的瓷玉娃娃,天子耐心安抚,温声问询:“是因这生辰,所以闺名才取作‘成君’?”
那一天她百无聊赖坐在窗下看着天发呆,在他进来时,僵着腿脚险些跌跤,他神色关切地扶着她站定,耐心地俯身替她揉着膝头散疼,知她嗜甜,竟是特意带了南越献纳的石蜜来哄她开心。他揉着她的小脑袋宠溺道“养了只小馋狸儿,自然得为她寻吃食啊。”
那一回七月七,她平旦早起,折腾了两个多时辰,糟践了上百根缯丝,只为替他合一条五色缕福,却沮丧于手艺粗陋,在他来时怎么都羞于现丑。他就那样温和地笑着,将秀颈匀白的手腕伸到了她面前:“那,便替朕结上罢。”
…………
甚至月余之前,就在这座椒房殿中,就在这间寝室中,就在这扇西窗下这张文贝曲几旁,他还那般耐心温和地叮嘱她橘酢性凉,多饮伤身,应配上蜜糖用。然后仔细地替她安排好去宜曲宫避暑的行程,先言政务繁冗不能伴她同去,而后温和地催促:“若去得晚了,只怕莲塘里荷花凋尽,只得尝尝今岁的新藕了。”
呵——就是这般一个温和耐心,体贴妥帖,永远无奈而宠溺地纵容着她的丈夫啊。
如今想来,分明步步为营,算无遗策!
她的阿母种祸于先,她愚行在后……霍氏到如今地步,果真是咎由自取呢。
天子闻言,缄口默然,良久无语。
“日后,你会迁往昭台宫,此生不复再见。所有的事情……都无意义了。”最终,他只沉然垂了目,掩去眸间所有情绪,轻声道。
霍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汉书·宣帝纪》
…………
椒房殿又一次空置了,之前的三任主人,上官氏已为皇太后,迁入了长乐宫,许皇后已薨,而霍皇后……或许说庶人霍氏,迁进了僻远的昭台宫,应是再不可能回来了。
那个唤作莺时的宫婢,却是在众人惊乍之中,自请去昭台宫服侍旧主,委实算得上忠仆。
“唉……”小宫婢打理着西窗下文贝曲几上的灰尘,轻轻叹了口气“其实,皇后……不,霍氏,其实是个挺好的人呢。”
待她们这些宫婢侍儿从来很少责罚,虽然一向娇气了些,但却不会乱发脾气,好伺候得很,反倒是赏赐一向大方得很,价值千金的玉臂钏、金雀搔头、琉璃珠,时常随意赐予。那些物什,单单一样儿,便是半辈子都花不玩的呢。
想想,如今也不过十七岁年纪,就要一辈子枯闭于冷宫了。
想想昔年那张一眼惊艳的丽质容颜,有些同情道:“说起来,也是无辜呢。”谁都看得出来,那一位皇后殿下,根本天真懵懂,什么都不明白啊。
“无辜么?”郑女官立在一旁,闻言微微有些恍然,过了片时,却是轻轻出了声“这世上事情,从来一饮一啄,种因还果。既得了好处,便算不得无辜。”
年过四旬的女官神色静澹,目光是阅尽苍桑之后的从容,远远眺向窗外的连亘宫宇:“何况,一百多年间,这未央宫中那么多死于非命的女子,有几个又不无辜呢?”
※※※※※※※※※※※※
后记:
十二年后,霍成君自昭台宫徙云林馆,乃自杀,葬昆吾亭东。
又五年,汉宣帝刘询崩,与恭哀皇后许氏平君同葬于杜陵。
作者有话要说:
☆、史书里的真相
这个故事,在落笔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从刘病已或许平君的角度来写,会更正义一些?
毕竟,才十七岁啊……一惯又是那般天真懵懂的性子。
“殿下,好歹用些用些饭食罢。”莺时捧着一张素漆小食案进了室中,青玉盂中的甘豆羹散着糯甜的香气……椒房殿的庖人们早已给吓破了胆,哪儿还有心思在炊事上?这羹是她自己到厨下煮的,滋味大约要差一些。
她恭谨而妥帖地将羹汤置到了皇后面前的文贝曲几上,而后替主人摆好漆木勺,柔婉温和一如往昔。
“莺时,”枯坐了整整一晚,不言不动的霍成君,却忽然开了口。她面容是极度憔悴的白,连双唇也不见多少血色,且因为太长时间没有说话,嗓音有些分明的干哑,仿佛被什么东西磨糙了一般。
但,她神色却已然镇定了许多——家门巨变,阖府被诛,足以让任何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学会长大。
此刻,十七岁的少女,就这样凝了眸子定定看向相伴十一年的心腹侍女,用干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问:“莺时,究竟自何时起的呢?”
看似意味不明的话,但她清楚,她也明白。
莺时闻言,面色遽然泛白,身子蓦地一颤,手上有些抖索,捧在手中的食案斜斜一倾,玉盂里的豆羹便泼洒了小半出来,汤汤水水,一片狼藉。
许久许久,她方开了口,垂着头,并不敢看自家女公子,用极轻的语声道:“是在……大将军去世后不久。”
“那,陛下他……许了你什么好处?”霍成君默了一瞬,仿佛并没有太多意外,语声静得有些寒寂。
“陛下有诺,异日诛灭霍氏之时,放过婢子的寡母和幼弟。”
“呵……”霍成君竟是轻轻地笑出了声,那般干哑的嗓音,笑起来是异样的沧桑。
——血脉至亲,自然比她这个主仆之份的外人要紧,原也无可厚非啊。
“自那时起,阿母送给宫的东西,你便统统收了起来,全为今日拿出来作罪证了?”她语声竟是极静,已然听不出多少起伏。
“嗯,”双十年华的侍婢,垂着螓着,亦静静地点头,声音极轻“还有夫人近几日送来的信件,皆是道出府中困境,请殿下相助的。”
“婢子拆看,却瞒了殿下。”她神色竟莫名带了些开诚布公的坦然,语声虽轻却清晰——仿佛压在心底里的沉沉块垒终于移去,尽管,随后砍下来的可能是尖刀利刃。
“原是这样啊……”霍成君闻言只微微怔了怔,然后,竟自失地笑了笑。
而后,她并未用饭,也只那样静静枯坐在窗下,良久良久,从晨光熹微到骄阳正午,西窗从来都只暮时才见到得日光,所以此时室中光线也并不见得多明亮,照在那张憔悴已极的面容上便更显灰暗。
而身边侍立的婉丽婢女,面色竟也是一般的苍白,静静站着,仿若木雕死塑般全无生机。
“许……先皇后的死,是我家阿母的设计?”再次开口时,霍成君语声更哑涩了些,但神情却平缓宁定。
作者有话要说:
☆、汉宣帝与霍成君(十七)
“是,夫人买通了女医淳于衍,在先皇后的汤药中加了附子,以致日渐孱弱,最终薨逝。”莺时仍是神色平静,语声恭谨地轻声道。
“果然……是这样呢。”闻言,霍成君静默了一瞬,继而便有些神思恍惚,隐隐浮上心头的,便是五年前的一幕旧忆——
那时,她才不过十二岁年纪,晚间原本是去问阿母厨下的蜂蜜还有多少,她打算让庖人做成蜜饼配桂桨吃,结果,竟在距主寝几步远处,听见了屋子隐隐的争吵声——
“你怎的做下这等糊涂事!”阿父的一惯温和淡然的嗓音此时竟难掩急愤,一股怒意几乎喷薄而出。
她心底里惊极了,十余年间,阿父待阿母一向是宠爱有加的,连重话都不曾说过一句……于是,小少女也不敢近前了,只悄悄放轻足音,缩了门外壁角边。
“我还不是为了成君,为了霍氏!”阿母急急分辩,但终究是十分心虚的“谁料到,料到事情会到如今这般地步……”
“你当那是个好相与的!”阿父怒意未减,语声里带了些厉意“他若是个蠢物,哪儿能到今日田地?你却是个真正不长心的!”
“如今,那个女医已给收押了,只怕、只怕……”阿母气弱,心底里已顾不得如此被丈夫训斥,只惶急地问他讨主意道“将军快拿个对策出来罢。”
“如果倒知道怕了,也是……这么多年我纵着你,终究是纵出了滔天祸事来。”听到阿母服软,阿父却似乎并无谅解之意,他的语声是前所未有的苍老,失望里带着分明的悔恨“异日,若我霍氏遭诛,只怕便是今日的祸根了。”
良久之后,阿父才又再启了声,语声似乎稍稍平和了些,但仍难掩疲惫:“如今,也唯庆幸他是个明智的。”
十二岁的她,还一派懵懂,平日从不曾留心过外面的事情,全然听不懂父母究竟在说些什么——只大约明白是阿母做了什么错事,惹得阿父大怒。到底是什么事,连阿父似乎都不怎么处置得了呢?
那时候,霍成君只是心底里留了一下小小的疑惑。
而今,当真相终于冷冰冰、血淋淋地摆在了眼前,一切残忍得让她惊不能言……竟然,真的是这样呢。
从那个时候起,天子便痛定隐忍,日日夜夜筹谋将怎样灭了霍氏满门,以偿血仇罢。
“阿兄他……起兵之前阿母应当遣人送信予我了罢?”她静静闭上了眼,问。
“是,夫人想将殿下鼎助,佐大公子成事。”莺时依是轻声而坦然地应道。
自大将军霍光薨后,天子亲政,便一步步收了霍氏手中兵权,许以虚职,或调任外官,继而重用许、史两家子弟,扶植亲信。
眼见中手中的势力一天天被削黜,霍氏不愿束手就缚,也唯有拼死一搏——只是,大公子资质平平,远不及昔日的大将军,又哪里堪与天子争衡?
如今,几近满门覆灭……除了皇后,霍氏一族恐是无一生还。
及到此时,霍成君反倒是一切都平复了下来——已至如今境地,左不过三尺白绫,一杯鸩酒罢了?
只怕,自许皇后去世时起,这样儿的东西,他便为霍家那个即将入宫的女儿预备下了罢。
半月后,椒房殿。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成侯夫人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
宣旨的宫监执着一轴黄绢,逐字念道,语声尖锐得有些刺耳,满殿瑟瑟跪着的宫婢皆面色苍白,神情惊惧。
霍成君只静静跪在地上听着,面色如这些天来的每日一般的苍白,神情却平静得没有多少起伏——这一纸废后诏书,终是来了呢。
谋害太子?也是呢,罪证确凿,无可分辩。
半月以来,静静枯坐在这椒房殿中,她反而想明了许多事情,心绪竟平和了很多。
“罪妇霍氏,求见陛下。”她看着宣旨的宫监,神色凝定,道。
“奴婢自会上达天听,见与不见,只看陛下了。”那宫监看着眼前蓦然从皇后之尊被废为庶人的女子,神色间带了几分怜悯。
…………
出乎意料地,天子竟次日甫下早朝,便驾临了这座已满殿宫人惊作寒蝉的椒房殿,步履平缓,一如往昔。
她同数年来一样,静静跽坐在西窗下,微微仰头看着窗外……单从背影端量,便仿佛瘦削单薄了许多,似乎弱不胜衣。
听到他的脚步声,她转过了头来,眉目如旧惊艳,只是面色苍白,失了血色,而原本圆润的下颔瘦得尖尖的——他以往从不知道,只是半月工夫,一个人可以瘦削憔悴到这般地步。
“陛下。”她淡淡道,没有起身行礼,神色平静,并无一丝起伏。
他在那张文贝曲几边揽衣跽坐下来,与她相对而坐……一如这四年多来的许多日子,分毫无改。
“霍氏一族千余条性命,可偿得了先皇后的血债?”她终于像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那般,平等而直接,了当地问话。
——终于啊,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在惊逢巨变之后,迅速地长大。
“朕曾应过,若受人欺侮,会护着她。”天子闻言,竟是对其中的冷淡质问恍若不觉,只是静静启了声,神思仿佛恍惚“那个时候,在心底里暗暗起誓,那怕以自己的性命,也要一世护着她安然无忧。”
“谁晓得……竟还是眼睁睁看着她死在我面前呢。”
那个女子,十五岁时无怨无悔嫁他为妻;十六岁时,怀妊十月为他生下了长子阿奭;十七岁被他立为皇后,却处处俭素,如履薄冰,唯恐给他添了丁点儿负担,又体怀入微,日日亲自下厨为他作羹补养……十九岁,就那样刚刚为他诞下女儿后被人鸩杀在了他的宫中,死状凄惨,终不瞑目。
呵,就是为了这一顶凤冠,这一个后位!
他待她有多深的情份,那时便有多少愤怒,恨不能单枪匹马,提剑闯上霍府,将整个霍氏诛了满门,人人挫骨扬灰!
“所以,在那个时候,陛下便开始筹谋复仇了?”十七岁的少女闻言,仿佛不为所动,语声仍是平静,不带多少情绪。
“是。”他很早便布好了自己要步的每一步棋——早在见到霍家的女儿之前。
“所以,这四年来陛下待霍成君的种种,皆是虚情刻意?”这话,她问得轻描淡写,随意得仿佛已无需答案。
那一年初见时,跽坐在喜榻上少女不满十三岁,精致无瑕得仿佛一尊的瓷玉娃娃,天子耐心安抚,温声问询:“是因这生辰,所以闺名才取作‘成君’?”
那一天她百无聊赖坐在窗下看着天发呆,在他进来时,僵着腿脚险些跌跤,他神色关切地扶着她站定,耐心地俯身替她揉着膝头散疼,知她嗜甜,竟是特意带了南越献纳的石蜜来哄她开心。他揉着她的小脑袋宠溺道“养了只小馋狸儿,自然得为她寻吃食啊。”
那一回七月七,她平旦早起,折腾了两个多时辰,糟践了上百根缯丝,只为替他合一条五色缕福,却沮丧于手艺粗陋,在他来时怎么都羞于现丑。他就那样温和地笑着,将秀颈匀白的手腕伸到了她面前:“那,便替朕结上罢。”
…………
甚至月余之前,就在这座椒房殿中,就在这间寝室中,就在这扇西窗下这张文贝曲几旁,他还那般耐心温和地叮嘱她橘酢性凉,多饮伤身,应配上蜜糖用。然后仔细地替她安排好去宜曲宫避暑的行程,先言政务繁冗不能伴她同去,而后温和地催促:“若去得晚了,只怕莲塘里荷花凋尽,只得尝尝今岁的新藕了。”
呵——就是这般一个温和耐心,体贴妥帖,永远无奈而宠溺地纵容着她的丈夫啊。
如今想来,分明步步为营,算无遗策!
她的阿母种祸于先,她愚行在后……霍氏到如今地步,果真是咎由自取呢。
天子闻言,缄口默然,良久无语。
“日后,你会迁往昭台宫,此生不复再见。所有的事情……都无意义了。”最终,他只沉然垂了目,掩去眸间所有情绪,轻声道。
霍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汉书·宣帝纪》
…………
椒房殿又一次空置了,之前的三任主人,上官氏已为皇太后,迁入了长乐宫,许皇后已薨,而霍皇后……或许说庶人霍氏,迁进了僻远的昭台宫,应是再不可能回来了。
那个唤作莺时的宫婢,却是在众人惊乍之中,自请去昭台宫服侍旧主,委实算得上忠仆。
“唉……”小宫婢打理着西窗下文贝曲几上的灰尘,轻轻叹了口气“其实,皇后……不,霍氏,其实是个挺好的人呢。”
待她们这些宫婢侍儿从来很少责罚,虽然一向娇气了些,但却不会乱发脾气,好伺候得很,反倒是赏赐一向大方得很,价值千金的玉臂钏、金雀搔头、琉璃珠,时常随意赐予。那些物什,单单一样儿,便是半辈子都花不玩的呢。
想想,如今也不过十七岁年纪,就要一辈子枯闭于冷宫了。
想想昔年那张一眼惊艳的丽质容颜,有些同情道:“说起来,也是无辜呢。”谁都看得出来,那一位皇后殿下,根本天真懵懂,什么都不明白啊。
“无辜么?”郑女官立在一旁,闻言微微有些恍然,过了片时,却是轻轻出了声“这世上事情,从来一饮一啄,种因还果。既得了好处,便算不得无辜。”
年过四旬的女官神色静澹,目光是阅尽苍桑之后的从容,远远眺向窗外的连亘宫宇:“何况,一百多年间,这未央宫中那么多死于非命的女子,有几个又不无辜呢?”
※※※※※※※※※※※※
后记:
十二年后,霍成君自昭台宫徙云林馆,乃自杀,葬昆吾亭东。
又五年,汉宣帝刘询崩,与恭哀皇后许氏平君同葬于杜陵。
作者有话要说:
☆、史书里的真相
这个故事,在落笔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从刘病已或许平君的角度来写,会更正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