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子独自上路
黄茂林今儿要独自开始挑大梁了,以前,他都是和黄炎夏一起出门去卖豆腐。
黄炎夏卖了十几年豆腐,十里八乡,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哪些人家难缠,哪些人家和善,这几个月的功夫,黄茂林都记了个八九不离十。
黄家父子卖豆腐,不逢集市走的迟一些。每到一个村子,一边摇铃一边吆喝,“豆腐,卖豆腐”,清脆的铃铛声配着吆喝声,在寂静的清晨,能传出好远。
谁家需要豆腐了了,听见这个声音,有的带了黄豆出来,有的拿了钱出来。庄户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黄豆换,若家里黄豆没有了,又来了客人,倒是会咬牙摸出两个铜板来买豆腐,只有住在镇上的人家才会回回都拿钱买豆腐。
黄家离镇上只有四里路,倒不是很远。黄炎夏每日带着儿子以他家为中心,方圆五里路之内,他都会走个遍,包括镇上。
逢集的时候,黄炎夏会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边远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后再去镇上摆摊子,离镇上近的人家都会去镇上买豆腐。
前些日子农忙,逢集的时候,他一大早把黄茂林送到镇上看摊子,自己回家栽秧。背集的时候,他一个人走街串巷卖豆腐,把黄茂林留在家里干活。
这几日,黄家十几亩田的秧都栽完了,爷儿两个又恢复了每天早上担挑子卖豆腐的惯例。
卖了几日后,黄茂林忽然与黄炎夏商议,“阿爹,咱们两个每日一起,要走好远的路,回来时都半上午了。不如咱们两个分开,一人挑一些,一来担子轻一些,二来,也能早些回来。”
黄炎夏刚开始觉得儿子胡闹,卖豆腐是那样容易的?你一个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负你。
杨氏也不答应,“茂林,你才多大,家里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让你挑大梁。你就跟着你阿爹一起,总要多打磨几年才好放你一个人干。”
黄茂林软磨硬泡,“阿爹,要不,这几日您就在后头跟着不要说话,您看我一个人能不能挑得动担子。总是让您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儿子也不忍心呢。”
黄茂林这话半真半假,他心疼黄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黄炎夏就喜欢听这种体恤人的暖心话。如杨氏,抓住了黄炎夏的喜好,整日对继子笑眯眯的,黄炎夏就觉得杨氏不算太坏。
果然,黄炎夏听儿子这样说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儿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愿意多干,做阿爹的总不能一直拦着,若拦狠了,他灰了心,变成个懒汉岂不更糟。
黄炎夏索性就听儿子的,自己在后头跟着,让黄茂林挑着担子在前头走。
有人来买豆腐时,黄茂林卸担子、称豆子、切豆腐,样样都利索的很。
有人开玩笑,“黄老爹,你可算熬出头了,儿子也得力了。”
黄炎夏咧嘴笑,“他还小呢,全靠乡亲们照看他。”
黄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脸对人。有他跟着,并无人为难黄茂林。且黄茂林天生笑颜,长得也不差,谁看着心里都舒服。
这样跟了几日后,黄茂林再次提出单独去卖豆腐的要求。黄炎夏仔细想了许久,不顾杨氏阻拦,答应了儿子。
今儿,是黄茂林独自出门的头一天。黄炎夏只给了他两大板豆腐,让他去西北边几个村子卖。西边几个村子因良田多,乡亲们家里略微殷实一些,难缠的人少。
今儿是背集,爷儿两个天一亮就出门了。
没有黄炎夏跟着,黄茂林感觉又新鲜又紧张。他只挑了两板水豆腐,担子比较轻,走起路来比较轻快。
先去了王家凹,众人见他独自一个人来的,不免惊讶,也少不了打听。黄茂林始终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认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气地岔开话题,不会让人家觉得尴尬。
一路走过来,他都很顺利。到了韩家岗时,担子里的豆腐没剩多少了。
梅香听到吆喝声,愣了一下,然后拿出碗,摸出两文钱,牵着兰香的手一起出门去了。
因兰香非要亲自拿着那两文钱,姐妹两个出门后黄茂林已经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后头喊,“黄家大哥,且等一等。”
黄茂林听见有人喊,回头一看,一眼认出了梅香。
他放下担子,“大妹妹买豆腐?”
梅香点点头,“明儿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们来不来,我先买一些备着。上回欠您的半文钱,前几日还给黄老爹了。”
黄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说过了,明儿我还来,大妹妹今儿不用买太多。”
梅香点点头,“那,我就要一文钱的水豆腐。你明儿过来,给我带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爱吃那个。”
黄茂林笑着点头,“行,我给大妹妹带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个不好克化。”
黄家水豆腐是一文钱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块呢。
梅香用碗接过豆腐,让兰香给黄茂林一文钱。兰香乖巧地把一文钱递过去,黄茂林接过钱,见兰香歪着头看着他,颇是可爱,轻轻摸了摸兰香头上的小揪揪,兰香忽然冲他笑了笑。
黄茂林也对着兰香笑了,这下兰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后。
梅香摸摸兰香的头,“咱们回去吧,黄大哥慢走。”
黄茂林点点头,笑道,“大妹妹客气了。”
梅香转身就牵着妹妹走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的背影,都说韩家大妹妹变厉害了,可我看她又讲道理又能干,父母不全的孩子,难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黄茂林挑起担子,也转身走了。
黄炎夏卖了十几年豆腐,十里八乡,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哪些人家难缠,哪些人家和善,这几个月的功夫,黄茂林都记了个八九不离十。
黄家父子卖豆腐,不逢集市走的迟一些。每到一个村子,一边摇铃一边吆喝,“豆腐,卖豆腐”,清脆的铃铛声配着吆喝声,在寂静的清晨,能传出好远。
谁家需要豆腐了了,听见这个声音,有的带了黄豆出来,有的拿了钱出来。庄户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黄豆换,若家里黄豆没有了,又来了客人,倒是会咬牙摸出两个铜板来买豆腐,只有住在镇上的人家才会回回都拿钱买豆腐。
黄家离镇上只有四里路,倒不是很远。黄炎夏每日带着儿子以他家为中心,方圆五里路之内,他都会走个遍,包括镇上。
逢集的时候,黄炎夏会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边远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后再去镇上摆摊子,离镇上近的人家都会去镇上买豆腐。
前些日子农忙,逢集的时候,他一大早把黄茂林送到镇上看摊子,自己回家栽秧。背集的时候,他一个人走街串巷卖豆腐,把黄茂林留在家里干活。
这几日,黄家十几亩田的秧都栽完了,爷儿两个又恢复了每天早上担挑子卖豆腐的惯例。
卖了几日后,黄茂林忽然与黄炎夏商议,“阿爹,咱们两个每日一起,要走好远的路,回来时都半上午了。不如咱们两个分开,一人挑一些,一来担子轻一些,二来,也能早些回来。”
黄炎夏刚开始觉得儿子胡闹,卖豆腐是那样容易的?你一个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负你。
杨氏也不答应,“茂林,你才多大,家里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让你挑大梁。你就跟着你阿爹一起,总要多打磨几年才好放你一个人干。”
黄茂林软磨硬泡,“阿爹,要不,这几日您就在后头跟着不要说话,您看我一个人能不能挑得动担子。总是让您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儿子也不忍心呢。”
黄茂林这话半真半假,他心疼黄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黄炎夏就喜欢听这种体恤人的暖心话。如杨氏,抓住了黄炎夏的喜好,整日对继子笑眯眯的,黄炎夏就觉得杨氏不算太坏。
果然,黄炎夏听儿子这样说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儿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愿意多干,做阿爹的总不能一直拦着,若拦狠了,他灰了心,变成个懒汉岂不更糟。
黄炎夏索性就听儿子的,自己在后头跟着,让黄茂林挑着担子在前头走。
有人来买豆腐时,黄茂林卸担子、称豆子、切豆腐,样样都利索的很。
有人开玩笑,“黄老爹,你可算熬出头了,儿子也得力了。”
黄炎夏咧嘴笑,“他还小呢,全靠乡亲们照看他。”
黄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脸对人。有他跟着,并无人为难黄茂林。且黄茂林天生笑颜,长得也不差,谁看着心里都舒服。
这样跟了几日后,黄茂林再次提出单独去卖豆腐的要求。黄炎夏仔细想了许久,不顾杨氏阻拦,答应了儿子。
今儿,是黄茂林独自出门的头一天。黄炎夏只给了他两大板豆腐,让他去西北边几个村子卖。西边几个村子因良田多,乡亲们家里略微殷实一些,难缠的人少。
今儿是背集,爷儿两个天一亮就出门了。
没有黄炎夏跟着,黄茂林感觉又新鲜又紧张。他只挑了两板水豆腐,担子比较轻,走起路来比较轻快。
先去了王家凹,众人见他独自一个人来的,不免惊讶,也少不了打听。黄茂林始终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认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气地岔开话题,不会让人家觉得尴尬。
一路走过来,他都很顺利。到了韩家岗时,担子里的豆腐没剩多少了。
梅香听到吆喝声,愣了一下,然后拿出碗,摸出两文钱,牵着兰香的手一起出门去了。
因兰香非要亲自拿着那两文钱,姐妹两个出门后黄茂林已经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后头喊,“黄家大哥,且等一等。”
黄茂林听见有人喊,回头一看,一眼认出了梅香。
他放下担子,“大妹妹买豆腐?”
梅香点点头,“明儿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们来不来,我先买一些备着。上回欠您的半文钱,前几日还给黄老爹了。”
黄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说过了,明儿我还来,大妹妹今儿不用买太多。”
梅香点点头,“那,我就要一文钱的水豆腐。你明儿过来,给我带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爱吃那个。”
黄茂林笑着点头,“行,我给大妹妹带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个不好克化。”
黄家水豆腐是一文钱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块呢。
梅香用碗接过豆腐,让兰香给黄茂林一文钱。兰香乖巧地把一文钱递过去,黄茂林接过钱,见兰香歪着头看着他,颇是可爱,轻轻摸了摸兰香头上的小揪揪,兰香忽然冲他笑了笑。
黄茂林也对着兰香笑了,这下兰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后。
梅香摸摸兰香的头,“咱们回去吧,黄大哥慢走。”
黄茂林点点头,笑道,“大妹妹客气了。”
梅香转身就牵着妹妹走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的背影,都说韩家大妹妹变厉害了,可我看她又讲道理又能干,父母不全的孩子,难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黄茂林挑起担子,也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