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欣儿叫道:“太子殿下,他救了我的命,还替我们办了事,而且他立誓保守秘密,绝不多言一句,能否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他一命。”
李亨瞠目瞪视李欣儿道:“饶他一命?你昏了头了么?你既然知道此刻本太子的处境艰难,当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我需愈加小心。若罗衣门的秘密被曝光,父皇决不能饶我。这个人必须死,你必须立刻去办。”
李欣儿摇头道:“我做不到。太子殿下,此事希望你能三思而行,若是在数日之前,太子要我去杀了他,我或许会去做,但现在却是不成了。”
李亨冷冷瞪视李欣儿道:“混账,你敢当面违背我的话,看来潘成芳所言不错,你是喜欢上了这个王源了,嘿嘿,假戏成真了。”
李欣儿缓缓摇头道:“太子殿下莫听潘成芳一面之辞,他其实怀有私心。奴婢之所以请求殿下不杀王源,那是因为王源现在已经不是坊丁了。”
李亨怒道:“管他是谁,杀了便是。你下不了手,便让潘成芳去办,你不准阻挠。”
李欣儿摇头道:“殿下让我把话说完,此人现在已经被左相李适之看中接入左丞相府中为幕宾。”
“什么?”李亨吃惊的看着:“李适之看上了请个坊丁当幕宾?你不是说笑吧。”
李欣儿郑重点头道:“他不是寻常的坊丁,他本是个读书人,据说李适之看上了他的文才。”
“文才?”
“是,王源的诗作李适之极为欣赏,今年梨花诗会将至,李适之遍请长安文士参加,其中便包括他。李适之要在梨花诗会上打压李林甫的气焰,所以才礼贤下士,请了他前去。”
李亨恍然大悟,梨花诗会在长安极为有名,人人皆知那是李林甫和李适之斗法的场所,他岂能不知。
“这李适之是疯了么?病急乱投医,怎地请了个坊丁去助拳。也难怪,没人敢跟着他去和李林甫作对了,他也只能在长安市中搜罗人手了。这书呆子根本不是李林甫的对手,斗诗赢了又如何?难道他便能压制李林甫么?这趟浑水咱们可不要掺合。”
李欣儿低声道:“太子殿下,十二娘心里是这么想的,王源知道罗衣门的秘密,咱们固然可以杀了他,但是也可利用他。他既入李适之府中,如果能将他争取入罗衣门,岂非成了咱们在李适之身边的一个可靠的耳目么?虽然李适之此人价值不大,于太子也没什么帮助,但李适之总是朝廷左相,他知道的事情咱们未必知道,他也未必跟咱们说。若在左相府安插个眼线,对太子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亨皱眉思索,缓缓踱步,半晌后沉声道:“说的貌似有些道理,其实李适之也非一无是处,否则父皇怎会让他当上左丞相;此人还是颇有官声的。当年修三大堤防成功抵御洛水水患有功,父皇都命人替他勒石立碑表其功勋,足见其在父皇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若是能安插个眼线在李适之身边,自然是有所裨益。只是……那坊丁王源肯加入罗衣门么?”
李欣儿咬牙低声道:“此事交予奴婢去办,若他不肯,我便……亲手杀了他。”
李亨看着李欣儿半晌,微微点头道:“好,这件事便你去办,事若不成,你可不要手软。另外你的身份已经暴露,也无法潜入李林甫府中了,长安城中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若被南衙的人抓获了,你该知道怎么办吧。”
李欣儿低声道:“奴婢自裁便是。”
李亨点点头道:“你明白就好,最好不要有这一天,你打算如何隐匿身份?”
李欣儿道:“奴婢便以王源之妻的身份留在李适之府中,既可隐匿身份抵近约束王源,也可亲自在李适之府中为探听消息。”
李亨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可不要让我失望,你且匿于李适之府中,随时待命另有重用。”
李欣儿轻声道:“遵太子命。”。
李亨看着垂头而立的李欣儿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柔和淡淡道:“十二娘,本来本太子是希望将来某一天尘埃落定的时候能为你觅一门好亲事,起码也要让你嫁个三品官员或公侯之家的。但你若不愿意本太子为你操心这些事,我也可不勉强你。哪怕是你愿意真的嫁给这个王源,本太子也再不会阻拦。但有一点你记住,无论你做什么,你要首先顾及本太子的大事,否则,本太子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毁了你。”
李欣儿轻声道:“殿下切勿担心,十二娘必以大事为重,不会因私事影响大事。”
李亨满意点头轻轻摆手,李欣儿躬身慢慢退出书房。
烛火摇弋的暗影里,一个人影缓缓从书架后浮现出半边清瘦的脸颊来,脸上满是愤怒。
“成芳,你也该走了,我还有一些事情要一个人想一想。”李亨跪坐在书案之后的蒲团上,闭目轻声道。
“太子,你怎能答应她的请求?王源根本对罗衣门无用,留他作甚?梨花诗会后,李适之必会将他遣散,怎肯养着当什么幕宾?除非他能在梨花诗会上替李适之斗诗战胜李林甫,但此事又怎可能发生?十二娘这么做不过是要保全他的性命罢了,殿下,你莫受她欺骗。”
“成芳啊,我看你是吃醋了,你定是怕十二娘和那王源假戏真做是么?放心,本太子答应你的事情必会兑现,十二娘终归是你的人。我只是不想在如此纷乱之时再添纷扰,十二娘将来还有用,要稳住她。若因此事让十二娘生出异心,那将是一场灾难。你明白了么?”
“这……属下明白。”
“明白就好,你去吧,父皇在兴庆宫中,你的人要紧盯皇上的一言一行,稍有关于此次之事的口风,都要一字不漏快速回禀。”
“属下遵命。”潘成芳跪地磕头,带着满脸的不高兴一甩黑色披风,出门而去。
第37章 日常
长安城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他年早的多。上元节前的一场大雪之后,一直到正月底都是大好天气,晴空艳阳之下,冰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消融的雪水润入地面,树根,花坛,让长安城中的树木花草早早便呈现出一种萌发之态。
连日的晴好天气也让气温回升的很快,街头上精壮的长安少年们有的已经穿着单衣在街头横着膀子行走,长安城中贵妇小姐们已经开始考虑今年春夏的华服该做什么样的式样,胸前的白肉要露出几分来的事情了。
柳园中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满园垂柳嫩黄的枝条开始在风中招摇,园中居住的七名即将参与梨花诗会的文士们的热情也像勃发的柳条一样迫不及待。
柳园中的美景确实起到了激发创作热情的作用,这几日,众人在柳园之中探讨诗作,推敲词句,创作出了不少平日他们根本写不出的诗句来。水准之高,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
对王源而言,这是个结交人了解人的机会,从这些人的口中,王源了解了许多在永安坊当坊丁时所了解不到的机会。读书人有自己的小圈子,而这个小圈子里有时候谈论的不仅是诗词歌赋,在一个士人地位崇高的时代,他们谈论的最多的除了诗文便是政治。
让王源吃惊的是,即便眼前这些文士都是长安城中士人中最底层的一员,他们依旧对朝中掌故,政治厉害,乃是逸闻趣事了如指掌。
在研讨诗作之余,王源有意识的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众人对王源的文才早已佩服的很,每每命题写诗,王源的诗都是众人叹为观止的一首,就算是最自负的韩四郎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然而,王源对长安城中的掌故以及朝野上的无知也同样让这些人觉得不可思议,就算是长安市上普通的一名百姓,怕是知道的也比王源多。
于是在王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众人讥笑之余不免心中产生“毕竟你也不过是诗写的好,仅此而已。写诗我不如你,可其他方面你不如我。”这样的快意想法。
正因如此,他们的回答往往更加的踊跃,虽然他们的回答也并非完全的准确,往往加了很多臆测的成分,但仅此已经让王源知道了不少上面的事情了。
众多的讯息之中,王源最感兴趣的无疑是两个人,一个是同时代生活的大诗人李白,王源三岁起,同样是当教师的父母教他的第一首诗便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长大以后,读到李白那么多想象瑰丽气魄雄伟的诗作,王源更是成了李白的脑残粉一枚。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一个学弟在寝室将网上恶搞李白的诗句读出来取笑。王源听到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一对狗男女,搂抱睡得香”的诗句时,竟失态的将自己床下的“鞋两双”直接呼到了那学弟的嘴巴上。吓得那位学弟好几个礼拜没敢看他,以为王源是个神经病。
在李白这个话题上,韩四郎绝对有发言权,因为天宝元年的某一日,他曾经亲自见到了在长安任职的李太白,而且亲口跟他说了话,甚至请教了文学上的问题。
“韩兄,李太白长得什么样子?”在柳园九曲桥上,王源像个犯了花痴的脑残粉追问着韩四郎。
韩四郎拽的不行,他乐意看到王源追着自己屁股问话的样子,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爱理不理,哪怕是给王源脸色看,王源也绝不会计较。
“说起李太白嘛,那可真是仙风道骨人中龙凤。太白双目这么一看,便能看透你的内心;你没开口说话,他便能知道你要说什么。李太白发脾气来,天王老子他也不管,看谁不满张口便骂,被骂的人还觉得挺舒服。不过,他对区区在下可是很客气的,对我的那首诗也是赞不绝口,还跟我称兄道弟呢……”
“韩兄,你不吹牛会死么?”王源皱眉打断。
“怎么是吹牛呢?在下亲眼见到李太白还能有假?”韩四郎道。
王源扭头拔腿就走,口中道:“长安城中见过李白的肯定不止你一个,说不定李左相便见过,找机会问问李左相去,省的听你胡吹。呆会不要问我你那句‘绿树阴垂画堂东’该如何改动最佳,我不会告诉你的。”
韩四郎忙拉住王源衣袖道:“王兄慢走,开不得玩笑么?说实话,我也就是跟他说了几句话而已,太白也只是对我点了点头,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我也不好霸占着李太白你说是不是?”
王源笑道:“一面之缘也是缘,真是羡慕你,细细说来听听吧。”
韩四郎道:“你想听,我自然不会藏拙,虽然是我个人此生最珍贵的回忆,不过我不介意拿出来与你分享。”
王源差点一口吐沫啐到他脸上,好在韩四郎立刻开始进入正题:“其实李太白身高不足七尺,身材略胖,说话带蜀中口音,甚是难懂。相貌嘛,双目炯炯,鼻高嘴大,脸型微圆,面色红润。”
王源心中李白风姿绝美的形象开始坍塌,韩四郎描绘的明明是个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矮胖子嘛。什么面色红润鼻高嘴大,这不就是满脸横肉的胖子是什么?加上李白爱喝酒这是个既知的事实,那么他不就是个喝了酒带着酒糟鼻操着奇怪口音的矮胖子么?王源的心都碎了。
“等等,你说的是李太白么?”
“怎么不是?不信去找左相求证去,我韩煜有半句假话天地不容。”韩四郎叫道。
王源嘴角抽搐道:“除此之外呢。”
韩四郎道:“王兄,我这不是说假话,太白相貌虽然一般,但他的身上真的有仙气。整个往那儿一站,给人一种飘然欲飞之感,像是个活神仙一般。这可绝对不是假话。”
王源吁了口气,心中稍微舒坦些,也许李白相貌一般,但是他有一种浪漫潇洒的气质,这一点王源是绝对相信的,这便是韩四郎口中的仙气了。后世人称之为谪仙人,怕也是因为他的潇洒不羁的浪漫气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除了太白,谁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韩四郎拍栏轻叹。
王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总算在脑海中可以活生生的勾勒出李白的样貌来,心中暗下决心,将来一定找机会见一见李白,只是这位先生踪迹飘忽不定,怕是机会有些难找。
王源感兴趣的第二个人便是韩四郎凭栏吟诵的这首诗的女主角了。
来到唐朝,又知道了那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倾国倾城的女人跟自己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王源怎能不想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让唐玄宗不顾一切从儿子手中夺了过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韩四郎这里得不到,也不太好公开谈论,据说朝廷有严令,私下谈论贵妃的将以重罪惩治。想想倒也简单,唐玄宗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件事放在民间便是丑闻,若被天下人随便谈论,必会脑补出无数不堪入目之情景,皇家威仪何存?
不过好这七名文士之中有位来自曲池坊的萧十三郎,相互谈论中王源得知他数年以前曾在寿王府中当过幕僚,王源推算了一下时间,在萧十三郎当寿王府幕僚的那一年,杨玉环的身份还依旧是寿王李瑁的王妃。
柳园角落的葡萄架下,王源悄悄向萧十三郎打听杨玉环到底有多美,萧十三吓得赶忙四顾观察,跺脚道:“你问贵妃这个作甚?作死么?你难道不知现如今长安最忌讳的话题便是议论陛下和贵妃的事情么?快别问这些事情,好奇也有个度。”
王源愕然道:“问问又何妨?听说你见过贵妃,到底生的多美,描述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萧十三拔脚便走,不再搭理王源。
王源只得拉住他利诱:“萧兄,你不是一直担心自己诗会上拿不出好诗来么?我可以帮你呀。”
萧十三郎这几天正烦恼此事,年轻时脑子还够用,也写了几首不错的诗,正因如此才得到这次机会,而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再博一次,凭借这次机会扬名,参加科举,了却平生所愿。但在柳园中这几日,他写的诗句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正羞愧难当,也担心会出丑。王源的诗作他叹为观止,若是王源能帮自己,这可是件极好的事情。
可写诗这等事一时之间是很难提高的,他也明白这一点。
“你能如何帮我?老朽是江郎才尽了,连我自己都自己没有信心了。”萧十三郎叹道。
“很简单,我帮你写一首,你拿去署名就是了。”
“你这是在侮辱我,在下再不济怎会做出如此为人不齿之事?”萧十三郎怒道。
“好好好,你写,我帮你修改,这总可以了吧。”
“唔,这还像话。不过你要帮我改三首。”
王源暗骂:“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口中却道:“可以,一首成名,两首巩固,三首扬名天下。说吧,贵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生的真的闭月羞花么。”
第38章 蝼蚁
萧十三郎面色凝重了起来,缓缓道:“老朽见过寿王妃……不不……贵妃……不……寿王妃……两次。”
王源苦笑看着他,萧十三郎也无奈看着王源,关于到底叫寿王妃还是叫贵妃的问题,两人心照不宣不用多解释。
“那还是五年前,当时贵妃和寿王新婚不久,一次是中秋赏月,我等受邀陪坐赏月,另一次是贵妃生辰,也是在寿王后园为她庆贺。”
萧十三郎还是决定用贵妃这个称呼,只是用这个称呼和寿王并列在一起,不像是父皇抢了儿媳妇,倒像是儿子睡了父皇的妃子。
王源兴奋道:“怎样?”
“说起贵妃的面貌,老朽无言可以形容,你若说她像天上的明月也成,说她像盛开的牡丹也成,说她像天上的仙子也成,总之,无言可以形容。有她在场,所有人都不敢高声言语,但其实据我所知,贵妃为人谦和,心机简单,几无城府。有时高贵如天人,有时又似邻家小女,娇憨可爱。总而言之,我无法描绘这种感觉。”萧十三双目放光,沉浸在回忆之中,脸上居然带着微笑。
王源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了,从萧十三的神情中,王源便知道杨玉环之美肯定是惊天动地了,这一点不用怀疑,绝不会像李太白一样给自己巨大的反差。
王源内心同样充满期待能见到杨贵妃,也许机会不大,但也许自己将来某一日真的能见到这两个人,那可不枉来大唐穿越一遭了。
……
二月初一下午,李适之来到了柳园看望备战诗会的众人,虽然李适之依旧语气和善的和大家打招呼,在看了众人近一段时间的诗作之后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众人还是从李适之疲倦的神情和阴郁的眼底看出了些端倪来。
李适之勉励一番之后便回府而去,留下柳熏直和梁思归两人给众人交代明日梨花诗会的安排。善于察言观色的几名文人纷纷围住柳熏直询问左相今日心情不佳的原因,柳熏直也似乎没打算隐瞒,很快就揭开了谜底。
就在今天上午,大明宫宣政殿内,御史中丞杨慎矜、王鉷等人联名上奏弹劾刑部尚书韦坚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私下密会一案正式结案了。奏状中弹劾两人“共谋废立”的严重指控被圣上驳回。这本是件好事,但皇帝陛下却依旧下旨责韦坚举止不当,欲谋官职地位,存有野心,将之革去刑部尚书之职,贬为缙云太守。而皇甫惟明则因向玄宗密奏弹劾李林甫而被冠以挑拨君臣关系的罪名,革去陇右河西节度使之职,将其贬为播州太守。
这就好比,本来被指控意图杀人的重罪,最后不是判决图谋杀人的罪名,而是判了你不该看了别人一眼。这种判决显得莫名其妙。
众人闻听尽皆骇然,均想:韦坚和李左相是好友,在此次弹劾事件中,李左相肯定为韦坚说了不少好话。虽然最终图谋废立的大罪被驳回,但陛下还是将韦坚贬黜长安,亦即是说,陛下其实心里是怀疑韦坚和皇甫惟明真的在图谋什么的。这样一来,力挺韦坚的李左相的境地便尴尬了,在皇帝陛下心中怕是对李适之也有了想法了。
李亨瞠目瞪视李欣儿道:“饶他一命?你昏了头了么?你既然知道此刻本太子的处境艰难,当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我需愈加小心。若罗衣门的秘密被曝光,父皇决不能饶我。这个人必须死,你必须立刻去办。”
李欣儿摇头道:“我做不到。太子殿下,此事希望你能三思而行,若是在数日之前,太子要我去杀了他,我或许会去做,但现在却是不成了。”
李亨冷冷瞪视李欣儿道:“混账,你敢当面违背我的话,看来潘成芳所言不错,你是喜欢上了这个王源了,嘿嘿,假戏成真了。”
李欣儿缓缓摇头道:“太子殿下莫听潘成芳一面之辞,他其实怀有私心。奴婢之所以请求殿下不杀王源,那是因为王源现在已经不是坊丁了。”
李亨怒道:“管他是谁,杀了便是。你下不了手,便让潘成芳去办,你不准阻挠。”
李欣儿摇头道:“殿下让我把话说完,此人现在已经被左相李适之看中接入左丞相府中为幕宾。”
“什么?”李亨吃惊的看着:“李适之看上了请个坊丁当幕宾?你不是说笑吧。”
李欣儿郑重点头道:“他不是寻常的坊丁,他本是个读书人,据说李适之看上了他的文才。”
“文才?”
“是,王源的诗作李适之极为欣赏,今年梨花诗会将至,李适之遍请长安文士参加,其中便包括他。李适之要在梨花诗会上打压李林甫的气焰,所以才礼贤下士,请了他前去。”
李亨恍然大悟,梨花诗会在长安极为有名,人人皆知那是李林甫和李适之斗法的场所,他岂能不知。
“这李适之是疯了么?病急乱投医,怎地请了个坊丁去助拳。也难怪,没人敢跟着他去和李林甫作对了,他也只能在长安市中搜罗人手了。这书呆子根本不是李林甫的对手,斗诗赢了又如何?难道他便能压制李林甫么?这趟浑水咱们可不要掺合。”
李欣儿低声道:“太子殿下,十二娘心里是这么想的,王源知道罗衣门的秘密,咱们固然可以杀了他,但是也可利用他。他既入李适之府中,如果能将他争取入罗衣门,岂非成了咱们在李适之身边的一个可靠的耳目么?虽然李适之此人价值不大,于太子也没什么帮助,但李适之总是朝廷左相,他知道的事情咱们未必知道,他也未必跟咱们说。若在左相府安插个眼线,对太子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亨皱眉思索,缓缓踱步,半晌后沉声道:“说的貌似有些道理,其实李适之也非一无是处,否则父皇怎会让他当上左丞相;此人还是颇有官声的。当年修三大堤防成功抵御洛水水患有功,父皇都命人替他勒石立碑表其功勋,足见其在父皇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若是能安插个眼线在李适之身边,自然是有所裨益。只是……那坊丁王源肯加入罗衣门么?”
李欣儿咬牙低声道:“此事交予奴婢去办,若他不肯,我便……亲手杀了他。”
李亨看着李欣儿半晌,微微点头道:“好,这件事便你去办,事若不成,你可不要手软。另外你的身份已经暴露,也无法潜入李林甫府中了,长安城中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若被南衙的人抓获了,你该知道怎么办吧。”
李欣儿低声道:“奴婢自裁便是。”
李亨点点头道:“你明白就好,最好不要有这一天,你打算如何隐匿身份?”
李欣儿道:“奴婢便以王源之妻的身份留在李适之府中,既可隐匿身份抵近约束王源,也可亲自在李适之府中为探听消息。”
李亨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可不要让我失望,你且匿于李适之府中,随时待命另有重用。”
李欣儿轻声道:“遵太子命。”。
李亨看着垂头而立的李欣儿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柔和淡淡道:“十二娘,本来本太子是希望将来某一天尘埃落定的时候能为你觅一门好亲事,起码也要让你嫁个三品官员或公侯之家的。但你若不愿意本太子为你操心这些事,我也可不勉强你。哪怕是你愿意真的嫁给这个王源,本太子也再不会阻拦。但有一点你记住,无论你做什么,你要首先顾及本太子的大事,否则,本太子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毁了你。”
李欣儿轻声道:“殿下切勿担心,十二娘必以大事为重,不会因私事影响大事。”
李亨满意点头轻轻摆手,李欣儿躬身慢慢退出书房。
烛火摇弋的暗影里,一个人影缓缓从书架后浮现出半边清瘦的脸颊来,脸上满是愤怒。
“成芳,你也该走了,我还有一些事情要一个人想一想。”李亨跪坐在书案之后的蒲团上,闭目轻声道。
“太子,你怎能答应她的请求?王源根本对罗衣门无用,留他作甚?梨花诗会后,李适之必会将他遣散,怎肯养着当什么幕宾?除非他能在梨花诗会上替李适之斗诗战胜李林甫,但此事又怎可能发生?十二娘这么做不过是要保全他的性命罢了,殿下,你莫受她欺骗。”
“成芳啊,我看你是吃醋了,你定是怕十二娘和那王源假戏真做是么?放心,本太子答应你的事情必会兑现,十二娘终归是你的人。我只是不想在如此纷乱之时再添纷扰,十二娘将来还有用,要稳住她。若因此事让十二娘生出异心,那将是一场灾难。你明白了么?”
“这……属下明白。”
“明白就好,你去吧,父皇在兴庆宫中,你的人要紧盯皇上的一言一行,稍有关于此次之事的口风,都要一字不漏快速回禀。”
“属下遵命。”潘成芳跪地磕头,带着满脸的不高兴一甩黑色披风,出门而去。
第37章 日常
长安城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他年早的多。上元节前的一场大雪之后,一直到正月底都是大好天气,晴空艳阳之下,冰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消融的雪水润入地面,树根,花坛,让长安城中的树木花草早早便呈现出一种萌发之态。
连日的晴好天气也让气温回升的很快,街头上精壮的长安少年们有的已经穿着单衣在街头横着膀子行走,长安城中贵妇小姐们已经开始考虑今年春夏的华服该做什么样的式样,胸前的白肉要露出几分来的事情了。
柳园中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满园垂柳嫩黄的枝条开始在风中招摇,园中居住的七名即将参与梨花诗会的文士们的热情也像勃发的柳条一样迫不及待。
柳园中的美景确实起到了激发创作热情的作用,这几日,众人在柳园之中探讨诗作,推敲词句,创作出了不少平日他们根本写不出的诗句来。水准之高,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
对王源而言,这是个结交人了解人的机会,从这些人的口中,王源了解了许多在永安坊当坊丁时所了解不到的机会。读书人有自己的小圈子,而这个小圈子里有时候谈论的不仅是诗词歌赋,在一个士人地位崇高的时代,他们谈论的最多的除了诗文便是政治。
让王源吃惊的是,即便眼前这些文士都是长安城中士人中最底层的一员,他们依旧对朝中掌故,政治厉害,乃是逸闻趣事了如指掌。
在研讨诗作之余,王源有意识的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众人对王源的文才早已佩服的很,每每命题写诗,王源的诗都是众人叹为观止的一首,就算是最自负的韩四郎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然而,王源对长安城中的掌故以及朝野上的无知也同样让这些人觉得不可思议,就算是长安市上普通的一名百姓,怕是知道的也比王源多。
于是在王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众人讥笑之余不免心中产生“毕竟你也不过是诗写的好,仅此而已。写诗我不如你,可其他方面你不如我。”这样的快意想法。
正因如此,他们的回答往往更加的踊跃,虽然他们的回答也并非完全的准确,往往加了很多臆测的成分,但仅此已经让王源知道了不少上面的事情了。
众多的讯息之中,王源最感兴趣的无疑是两个人,一个是同时代生活的大诗人李白,王源三岁起,同样是当教师的父母教他的第一首诗便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长大以后,读到李白那么多想象瑰丽气魄雄伟的诗作,王源更是成了李白的脑残粉一枚。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一个学弟在寝室将网上恶搞李白的诗句读出来取笑。王源听到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一对狗男女,搂抱睡得香”的诗句时,竟失态的将自己床下的“鞋两双”直接呼到了那学弟的嘴巴上。吓得那位学弟好几个礼拜没敢看他,以为王源是个神经病。
在李白这个话题上,韩四郎绝对有发言权,因为天宝元年的某一日,他曾经亲自见到了在长安任职的李太白,而且亲口跟他说了话,甚至请教了文学上的问题。
“韩兄,李太白长得什么样子?”在柳园九曲桥上,王源像个犯了花痴的脑残粉追问着韩四郎。
韩四郎拽的不行,他乐意看到王源追着自己屁股问话的样子,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爱理不理,哪怕是给王源脸色看,王源也绝不会计较。
“说起李太白嘛,那可真是仙风道骨人中龙凤。太白双目这么一看,便能看透你的内心;你没开口说话,他便能知道你要说什么。李太白发脾气来,天王老子他也不管,看谁不满张口便骂,被骂的人还觉得挺舒服。不过,他对区区在下可是很客气的,对我的那首诗也是赞不绝口,还跟我称兄道弟呢……”
“韩兄,你不吹牛会死么?”王源皱眉打断。
“怎么是吹牛呢?在下亲眼见到李太白还能有假?”韩四郎道。
王源扭头拔腿就走,口中道:“长安城中见过李白的肯定不止你一个,说不定李左相便见过,找机会问问李左相去,省的听你胡吹。呆会不要问我你那句‘绿树阴垂画堂东’该如何改动最佳,我不会告诉你的。”
韩四郎忙拉住王源衣袖道:“王兄慢走,开不得玩笑么?说实话,我也就是跟他说了几句话而已,太白也只是对我点了点头,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我也不好霸占着李太白你说是不是?”
王源笑道:“一面之缘也是缘,真是羡慕你,细细说来听听吧。”
韩四郎道:“你想听,我自然不会藏拙,虽然是我个人此生最珍贵的回忆,不过我不介意拿出来与你分享。”
王源差点一口吐沫啐到他脸上,好在韩四郎立刻开始进入正题:“其实李太白身高不足七尺,身材略胖,说话带蜀中口音,甚是难懂。相貌嘛,双目炯炯,鼻高嘴大,脸型微圆,面色红润。”
王源心中李白风姿绝美的形象开始坍塌,韩四郎描绘的明明是个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矮胖子嘛。什么面色红润鼻高嘴大,这不就是满脸横肉的胖子是什么?加上李白爱喝酒这是个既知的事实,那么他不就是个喝了酒带着酒糟鼻操着奇怪口音的矮胖子么?王源的心都碎了。
“等等,你说的是李太白么?”
“怎么不是?不信去找左相求证去,我韩煜有半句假话天地不容。”韩四郎叫道。
王源嘴角抽搐道:“除此之外呢。”
韩四郎道:“王兄,我这不是说假话,太白相貌虽然一般,但他的身上真的有仙气。整个往那儿一站,给人一种飘然欲飞之感,像是个活神仙一般。这可绝对不是假话。”
王源吁了口气,心中稍微舒坦些,也许李白相貌一般,但是他有一种浪漫潇洒的气质,这一点王源是绝对相信的,这便是韩四郎口中的仙气了。后世人称之为谪仙人,怕也是因为他的潇洒不羁的浪漫气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除了太白,谁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韩四郎拍栏轻叹。
王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总算在脑海中可以活生生的勾勒出李白的样貌来,心中暗下决心,将来一定找机会见一见李白,只是这位先生踪迹飘忽不定,怕是机会有些难找。
王源感兴趣的第二个人便是韩四郎凭栏吟诵的这首诗的女主角了。
来到唐朝,又知道了那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倾国倾城的女人跟自己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王源怎能不想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让唐玄宗不顾一切从儿子手中夺了过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韩四郎这里得不到,也不太好公开谈论,据说朝廷有严令,私下谈论贵妃的将以重罪惩治。想想倒也简单,唐玄宗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件事放在民间便是丑闻,若被天下人随便谈论,必会脑补出无数不堪入目之情景,皇家威仪何存?
不过好这七名文士之中有位来自曲池坊的萧十三郎,相互谈论中王源得知他数年以前曾在寿王府中当过幕僚,王源推算了一下时间,在萧十三郎当寿王府幕僚的那一年,杨玉环的身份还依旧是寿王李瑁的王妃。
柳园角落的葡萄架下,王源悄悄向萧十三郎打听杨玉环到底有多美,萧十三吓得赶忙四顾观察,跺脚道:“你问贵妃这个作甚?作死么?你难道不知现如今长安最忌讳的话题便是议论陛下和贵妃的事情么?快别问这些事情,好奇也有个度。”
王源愕然道:“问问又何妨?听说你见过贵妃,到底生的多美,描述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萧十三拔脚便走,不再搭理王源。
王源只得拉住他利诱:“萧兄,你不是一直担心自己诗会上拿不出好诗来么?我可以帮你呀。”
萧十三郎这几天正烦恼此事,年轻时脑子还够用,也写了几首不错的诗,正因如此才得到这次机会,而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再博一次,凭借这次机会扬名,参加科举,了却平生所愿。但在柳园中这几日,他写的诗句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正羞愧难当,也担心会出丑。王源的诗作他叹为观止,若是王源能帮自己,这可是件极好的事情。
可写诗这等事一时之间是很难提高的,他也明白这一点。
“你能如何帮我?老朽是江郎才尽了,连我自己都自己没有信心了。”萧十三郎叹道。
“很简单,我帮你写一首,你拿去署名就是了。”
“你这是在侮辱我,在下再不济怎会做出如此为人不齿之事?”萧十三郎怒道。
“好好好,你写,我帮你修改,这总可以了吧。”
“唔,这还像话。不过你要帮我改三首。”
王源暗骂:“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口中却道:“可以,一首成名,两首巩固,三首扬名天下。说吧,贵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生的真的闭月羞花么。”
第38章 蝼蚁
萧十三郎面色凝重了起来,缓缓道:“老朽见过寿王妃……不不……贵妃……不……寿王妃……两次。”
王源苦笑看着他,萧十三郎也无奈看着王源,关于到底叫寿王妃还是叫贵妃的问题,两人心照不宣不用多解释。
“那还是五年前,当时贵妃和寿王新婚不久,一次是中秋赏月,我等受邀陪坐赏月,另一次是贵妃生辰,也是在寿王后园为她庆贺。”
萧十三郎还是决定用贵妃这个称呼,只是用这个称呼和寿王并列在一起,不像是父皇抢了儿媳妇,倒像是儿子睡了父皇的妃子。
王源兴奋道:“怎样?”
“说起贵妃的面貌,老朽无言可以形容,你若说她像天上的明月也成,说她像盛开的牡丹也成,说她像天上的仙子也成,总之,无言可以形容。有她在场,所有人都不敢高声言语,但其实据我所知,贵妃为人谦和,心机简单,几无城府。有时高贵如天人,有时又似邻家小女,娇憨可爱。总而言之,我无法描绘这种感觉。”萧十三双目放光,沉浸在回忆之中,脸上居然带着微笑。
王源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了,从萧十三的神情中,王源便知道杨玉环之美肯定是惊天动地了,这一点不用怀疑,绝不会像李太白一样给自己巨大的反差。
王源内心同样充满期待能见到杨贵妃,也许机会不大,但也许自己将来某一日真的能见到这两个人,那可不枉来大唐穿越一遭了。
……
二月初一下午,李适之来到了柳园看望备战诗会的众人,虽然李适之依旧语气和善的和大家打招呼,在看了众人近一段时间的诗作之后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众人还是从李适之疲倦的神情和阴郁的眼底看出了些端倪来。
李适之勉励一番之后便回府而去,留下柳熏直和梁思归两人给众人交代明日梨花诗会的安排。善于察言观色的几名文人纷纷围住柳熏直询问左相今日心情不佳的原因,柳熏直也似乎没打算隐瞒,很快就揭开了谜底。
就在今天上午,大明宫宣政殿内,御史中丞杨慎矜、王鉷等人联名上奏弹劾刑部尚书韦坚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私下密会一案正式结案了。奏状中弹劾两人“共谋废立”的严重指控被圣上驳回。这本是件好事,但皇帝陛下却依旧下旨责韦坚举止不当,欲谋官职地位,存有野心,将之革去刑部尚书之职,贬为缙云太守。而皇甫惟明则因向玄宗密奏弹劾李林甫而被冠以挑拨君臣关系的罪名,革去陇右河西节度使之职,将其贬为播州太守。
这就好比,本来被指控意图杀人的重罪,最后不是判决图谋杀人的罪名,而是判了你不该看了别人一眼。这种判决显得莫名其妙。
众人闻听尽皆骇然,均想:韦坚和李左相是好友,在此次弹劾事件中,李左相肯定为韦坚说了不少好话。虽然最终图谋废立的大罪被驳回,但陛下还是将韦坚贬黜长安,亦即是说,陛下其实心里是怀疑韦坚和皇甫惟明真的在图谋什么的。这样一来,力挺韦坚的李左相的境地便尴尬了,在皇帝陛下心中怕是对李适之也有了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