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司马师还记得自己在现代的时候有一个表妹,一直到初中才把《三国演义》大致地看完,看的还是现代简化版本的。
能记住的人物也只有主角那一派的一些人,顶多加上被刻画成诸葛亮大敌的司马懿,曹魏的皇帝出场戏份那叫一个少啊。
等到诸葛亮死后,玻璃心的她是把后面的剧情囫囵吞枣地看完的。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本同人文的话,初看此书很多人站的都是“主角”蜀汉的立场,那结局可不就是彻头彻尾的be嘛!
一些感性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细致地把书看完,再给自己喂几堆玻璃渣呢?
不管怎么说,这妹子对司马师这个人物的印象大抵属于男神级别,非要类比的话,就是辫子朝清宫戏里的那些“爷”,对于曹叡在她那里得知已写不利于司马氏的情况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了。
而从穿越女那里,司马师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曹叡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健康了。
按照曹魏后期君主都英年早逝的情况,估计他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了。
司马师打消了自己之前的主意,他家的植物被毒枯了以后还能再抢救一下,大活人就不一定了——当然,对于活蹦乱跳的穿越女,他还没有放弃直接把人斩草除根、一了百了的想法。
司马师转而拿出了装在小瓷瓶儿中的真·灵泉水,表示这是当年高人赠给他的神水,他能生这么多娃儿全靠它。
原本就有意无意让曹叡把目光转向朝中子嗣众多的大臣及其家族,还特意言辞含糊地让曹叡注意到司马师的穿越女梦仙子有些心虚,但是看到那瓶能解决她现在的燃眉之急的灵泉水以后,她简直是大喜过望。
而在梦仙子把神水带回去之后,不久以后,就传来了后宫之中夫人郭氏有妊的消息。
第111章 不败
郭夫人也是黄初年间就入了曹叡后院的老人了, 还挺得宠。
曹叡当初册封毛皇后的父亲和兄弟的时候, 其实也顺带册封了夫人郭氏的亲族。
但是毛皇后的家人太过极品,郭夫人的家人相对低调,因此大部分的火力都转到毛皇后的家人身上去了。
毛皇后如今已渐渐有了失宠的架势, 毕竟前些年曹叡为了她连发妻虞氏都黜回邺宫去了, 家族也是烈火烹油的盛景, 等到曹叡广纳后宫的时候,毛皇后当然有心理失衡的趋势,曹叡可不愿意自己被人这么管着, 尤其是毛皇后当年也是因为他的那一套做法才能成功上位的。
正妻难做, 尤其是毛皇后这种因爱上位的,如今男人移情别恋了,处境就更为尴尬了。
郭夫人当初的得宠程度就仅次于毛皇后,如今毛皇后宠爱日渐衰竭,郭夫人的地位就更突出了。
而现在,郭夫人怀上了龙胎, 对于曹叡来说, 这可能就是他未来的希望啊!
虽然现在宫中已经有了秦王和齐王,但是他们两个是宗室子,不是曹叡的儿子,要是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曹叡怎么肯放弃?
要是曹叡已经心若死灰,他后宫那些数量庞大的美人难道是摆着好看的?
纵然是明君,有自己亲生儿子继位的可能的时候, 不管再怎么不合理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出来。
同样是无子而传位给宗室子的宋仁宗,在大臣们逼他立储、而他自己还不想放弃想要再努力一把生个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时候,可是因为无子而与皇后夜半对泣啊!
仁宗他爹真宗也差点就绝嗣了,但是仁宗出生了,并且活了下来,当时眼见儿子养住了的真宗大喜过望,转眼就把养在宫里的宗室子又送了回去。
然而宋朝的情况和曹魏可不一样,宋朝虽然也是强敌环伺,但是当时的中原地区是安定了的,哪像曹魏,除了作为外敌的胡人,还和东吴、西蜀并立。
论动荡程度,曹魏现在的情况可比宋真宗后期、宋仁宗那时候复杂多了。
但是曹叡现在毕竟还是盛年,有哪个人会自己咒自己、认为自己会英年早逝的?普通人都不会这样想,更不用说曹叡这个皇帝了。
等到郭夫人十月怀胎,生下了皇子之后,曹叡更是同已经夭折的皇子殷出生时的旧例,大赦天下。
曹叡给他如今的独子取名为绍,乃继承之意,这名字一取,朝堂诸公并宗室都知晓,若是这个皇子能养得住,天子就要立他为继承人了。
当年天子长子曹囧、次子曹穆皆早殇之后,又有一皇子诞生,取名为殷,“殷,大也;众也”,皇子殷的名字的意思应当是取“众”的意思,说明天子当时还是希望自己能多子多福的,可是现在看来,天子的希望已经降低了不少,只希望皇子绍能成功长成,继承皇位也就是了。
想曹操与曹丕之时,子嗣众多,群臣需要忧心的是储君为诸公子中的谁,到了曹叡这一代,皇子们倒是不夺嫡了,但是就连正统的继承人都找不出一个来了。
青龙五年三月,天子宣布改元为景初,次月为景初元年四月。
而在皇子绍出生之后不久,夫人郭氏晋贵嫔,九月,皇后毛氏因窥伺帝踪的罪名失宠,并被赐死,十月,皇子绍生母郭氏晋皇后。
相比于历史上一直到曹叡病重之前才立郭氏为皇后,这辈子他可干脆利落得多,但是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郭皇后生了曹叡如今的独子皇子绍,母凭子贵呢?
然而他对自己宠爱了这么多年的毛皇后说赐死就赐死,虽说他是因为感到了被窥伺行踪以及身边侍从透露所在的不悦,但是也能说明这个人的薄情了。
同样是在景初元年,七月,乐浪公公孙渊叛,自立为燕王,置百官,立年号为绍汉,称臣于吴,乞其北伐;并册封边民,诱使鲜卑等胡部侵扰曹魏边境。
绍汉,也就是延续汉祚的意思,虽然用的是之前东吴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册封“燕王”称号,但是公孙渊表示我是大汉王朝的代表人!
对于公孙渊臭不要脸地借用大汉的名义,名义上的正统的汉祚延续政权蜀汉表示:excuse me?
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死后曹叡重新给予皇帝谥号的汉孝献皇帝刘协的后人、现任曹魏山阳公表示:excuse me?
其实辽东公孙渊这个反骨仔造反也算是早有预料,就连他哥都说过这哥们野心不小,只是曹叡就是没有采纳。
公孙渊的哥哥叫做公孙晃,因为任子制的原因在曹魏都城洛阳为官。
任子制呢,其实是西汉时期就有的一种制度,应该是西汉中后期出现的,任子制的出现基本上就宣告了门阀士族时代的来临,只不过那时候只是萌芽阶段,还不明显罢了,西汉和东汉中间的这段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后患延后了许多才爆发。
《汉官仪》记载:“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你的父亲是两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职满三年,就能任用“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
以司马师他们家举例好了,司马懿的官职就符合二千石以上这个条件,任职早就超过了三年,也就是说,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天然就有机会成为郎官,从此进入官僚体系。
而得宠的官员们,子嗣出任的还不仅是郎官,什么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也就是未来皇帝的心腹,也是很正常的。
任子制发展到后来,虽然名义上规定只能荫封一个儿子,但是两三个儿子乃至于其余家人也是常有的事。
两汉时期出现诸多身在高位的外戚干政的情况,以及其后的门阀士族众多,任子制真的是功不可没啊,这和先秦时期的贵族传袭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同之处啊!
而那些传承无数年的门阀士族,说起自己的祖上,一般都是两汉时期的高官,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这个制度。
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期的下品无士族也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比任子制出名罢了。
而公孙晃作为辽东太守公孙度的长孙、辽东太守公孙康的长子——是的,辽东作为公孙家族的基本盘,就是那么酷炫,走的父死子继这条路——辽东太守兼车骑将军、平郭侯公孙恭的大侄子,按理说应当是公孙家族的第一继承人。
虽然当初他爹公孙康死的时候他和弟弟的年纪都小,辽东群臣拥戴公孙恭为太守,但是公孙恭他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大家都知道他生不出孩子,只要公孙恭还想在死后有后代祭祀,那就得善待公孙康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所以说,公孙晃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他父亲的去世有很大的变化。
但是公孙晃的弟弟明显等不及,反正他的叔父公孙恭不能有自己的后代,公孙渊干脆在当初诸葛亮北伐、魏国迎战的时候推翻了他叔父,自任辽东太守,曹魏为了稳定后方,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事实。
当时公孙晃就频频上书,表示他弟狼子野心,是个反骨仔。
按照礼法,公孙恭没有自己的子嗣,继承人的顺序首先是公孙晃,其次才是公孙渊,虽然公孙晃有为了自己的权位的嫌疑,但是他频频对曹魏进行警告,表示他弟弟有不臣之心,也算是大魏的良臣了。
然而在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以后,勃然大怒的曹叡居然第一个要宰的就是公孙晃。
公孙晃以及朝中的一众公卿:陛下你真的还是清醒的吗?
虽然看起来曹叡有些过分,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倒觉得他倒是能理解曹叡为什么这么做。
公孙渊和他儿子已经上了曹魏的必死名单,公孙晃要是也死了,剩下一个不能拥有后代的公孙恭给曹魏当树立良好名声的招牌,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那么司马师起复了,其他的浮华诸士呢?
被迫接收了一个皇子的司马师:喵喵喵?
而之后,不出众人所料,司马师很快就起复了,担任的还是老职位,属于高位大臣的嫡出子或独子的起步阶官职之一的散骑常侍,不过比起他的起步官职还是高了那么一丁点儿的。
曹叡下旨,令度支尚书司马孚与散骑常侍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懿出征送行。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之中排行老三,为人谨慎,度支尚书之职是曹丕时期设立的掌管天下财政的要职,可见司马孚深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在司马师的记忆中,这位有古儒之风的叔父可是忠实的曹魏支持者,曾多次对曹魏皇室表忠心,把司马皇室的脸抽得肿肿的。
当年祖父司马防去世之后,叔父的一应言行都切实地贴合着古儒崇尚的礼仪。
能在黄初年间让儿子纳妾的司马防老大人活得时间比司马师记忆里的历史上的时间长,这也是当初司马师认为这世界可能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原因之一。
司马防没了的时候,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心腹,已经是曹魏的重臣了,司马孚也不遑多让,都是曹丕的心腹。
当时司马孚因父丧而形销骨立的样子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呢!
司马师和司马孚的关系并不算很深厚,除了司马师作为小辈有自己的交游范围之外,还因为司马孚这个曹魏死忠为人恭谨严肃过头,让知道未来发展的司马师对这个叔父难以亲近得起来。
而浮华案倒霉了这么多人,司马师也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倒霉蛋,然而一直受的是经学传统教育的司马孚还在那里拍手称是,这让司马师有些接受不能。
但是不是过分亲近,只是作为普通的亲戚平常地相处的话,司马孚为人还算是不错的。
司马孚和司马师都奉诏给司马懿送行,中间司马孚还耳提面命,让司马师一定要重视小皇子,司马师一一称是。
不管怎么说,司马孚现在还是有在为司马家族的发展考虑的——历史上司马氏的势力越发庞大之后司马孚的态度得另说,好的建议,司马师也会听。
小皇子曹绍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他的存在,司马氏代魏或许不会那么令人诟病。
司马师和司马孚给司马懿送行,中间还经过了故乡河内温县,天子“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司马懿在那里见了从前相识的父老故旧,并作了一首诗,听到最后的“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师勃然色变之下,还藏着一丝冷笑。
他爹司马懿之前数年都驻守雍凉,虽然累加封邑和官职,却一直兢兢业业,甚至没有的亲党相助,一点把柄都没有,就是这样,曹叡还多番试探。
青龙四年,司马懿献祥瑞白鹿,曹叡居然以周公相比,言说“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
周公自然是个好的,但是要知道,上一个被人拿来与周公作比的大贤可是西汉末在当时朝中的诸多公卿支持下篡汉的王莽啊!
好在就像当年曹操怀疑司马懿时抓不着他的错处一样,曹叡也没能看出一直离家远驻雍凉的老太尉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毕竟司马懿可不像后来的曹爽,拔出萝卜带出泥,有一大堆的朋党让人找,司马懿除了亲眷,似乎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孤臣!
而从曹叡居然敢将独子托付给司马师来看,也能知道他对司马家族还是有信任的,这个信任值或许有增减与波动,但是现在并不低,那就够了。
人的身体情况一旦恶化起来,思维也会有所混乱,感情用事的情况会更多,有曹叡亲自托付的独子曹绍在,司马师不能说是稳操胜券,但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叹息,怅然有感,为歌曰:“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wuli仲达的文采听起来也是棒棒哒~莫名的磅礴大气呢23333
能记住的人物也只有主角那一派的一些人,顶多加上被刻画成诸葛亮大敌的司马懿,曹魏的皇帝出场戏份那叫一个少啊。
等到诸葛亮死后,玻璃心的她是把后面的剧情囫囵吞枣地看完的。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本同人文的话,初看此书很多人站的都是“主角”蜀汉的立场,那结局可不就是彻头彻尾的be嘛!
一些感性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细致地把书看完,再给自己喂几堆玻璃渣呢?
不管怎么说,这妹子对司马师这个人物的印象大抵属于男神级别,非要类比的话,就是辫子朝清宫戏里的那些“爷”,对于曹叡在她那里得知已写不利于司马氏的情况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了。
而从穿越女那里,司马师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曹叡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健康了。
按照曹魏后期君主都英年早逝的情况,估计他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了。
司马师打消了自己之前的主意,他家的植物被毒枯了以后还能再抢救一下,大活人就不一定了——当然,对于活蹦乱跳的穿越女,他还没有放弃直接把人斩草除根、一了百了的想法。
司马师转而拿出了装在小瓷瓶儿中的真·灵泉水,表示这是当年高人赠给他的神水,他能生这么多娃儿全靠它。
原本就有意无意让曹叡把目光转向朝中子嗣众多的大臣及其家族,还特意言辞含糊地让曹叡注意到司马师的穿越女梦仙子有些心虚,但是看到那瓶能解决她现在的燃眉之急的灵泉水以后,她简直是大喜过望。
而在梦仙子把神水带回去之后,不久以后,就传来了后宫之中夫人郭氏有妊的消息。
第111章 不败
郭夫人也是黄初年间就入了曹叡后院的老人了, 还挺得宠。
曹叡当初册封毛皇后的父亲和兄弟的时候, 其实也顺带册封了夫人郭氏的亲族。
但是毛皇后的家人太过极品,郭夫人的家人相对低调,因此大部分的火力都转到毛皇后的家人身上去了。
毛皇后如今已渐渐有了失宠的架势, 毕竟前些年曹叡为了她连发妻虞氏都黜回邺宫去了, 家族也是烈火烹油的盛景, 等到曹叡广纳后宫的时候,毛皇后当然有心理失衡的趋势,曹叡可不愿意自己被人这么管着, 尤其是毛皇后当年也是因为他的那一套做法才能成功上位的。
正妻难做, 尤其是毛皇后这种因爱上位的,如今男人移情别恋了,处境就更为尴尬了。
郭夫人当初的得宠程度就仅次于毛皇后,如今毛皇后宠爱日渐衰竭,郭夫人的地位就更突出了。
而现在,郭夫人怀上了龙胎, 对于曹叡来说, 这可能就是他未来的希望啊!
虽然现在宫中已经有了秦王和齐王,但是他们两个是宗室子,不是曹叡的儿子,要是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曹叡怎么肯放弃?
要是曹叡已经心若死灰,他后宫那些数量庞大的美人难道是摆着好看的?
纵然是明君,有自己亲生儿子继位的可能的时候, 不管再怎么不合理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出来。
同样是无子而传位给宗室子的宋仁宗,在大臣们逼他立储、而他自己还不想放弃想要再努力一把生个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时候,可是因为无子而与皇后夜半对泣啊!
仁宗他爹真宗也差点就绝嗣了,但是仁宗出生了,并且活了下来,当时眼见儿子养住了的真宗大喜过望,转眼就把养在宫里的宗室子又送了回去。
然而宋朝的情况和曹魏可不一样,宋朝虽然也是强敌环伺,但是当时的中原地区是安定了的,哪像曹魏,除了作为外敌的胡人,还和东吴、西蜀并立。
论动荡程度,曹魏现在的情况可比宋真宗后期、宋仁宗那时候复杂多了。
但是曹叡现在毕竟还是盛年,有哪个人会自己咒自己、认为自己会英年早逝的?普通人都不会这样想,更不用说曹叡这个皇帝了。
等到郭夫人十月怀胎,生下了皇子之后,曹叡更是同已经夭折的皇子殷出生时的旧例,大赦天下。
曹叡给他如今的独子取名为绍,乃继承之意,这名字一取,朝堂诸公并宗室都知晓,若是这个皇子能养得住,天子就要立他为继承人了。
当年天子长子曹囧、次子曹穆皆早殇之后,又有一皇子诞生,取名为殷,“殷,大也;众也”,皇子殷的名字的意思应当是取“众”的意思,说明天子当时还是希望自己能多子多福的,可是现在看来,天子的希望已经降低了不少,只希望皇子绍能成功长成,继承皇位也就是了。
想曹操与曹丕之时,子嗣众多,群臣需要忧心的是储君为诸公子中的谁,到了曹叡这一代,皇子们倒是不夺嫡了,但是就连正统的继承人都找不出一个来了。
青龙五年三月,天子宣布改元为景初,次月为景初元年四月。
而在皇子绍出生之后不久,夫人郭氏晋贵嫔,九月,皇后毛氏因窥伺帝踪的罪名失宠,并被赐死,十月,皇子绍生母郭氏晋皇后。
相比于历史上一直到曹叡病重之前才立郭氏为皇后,这辈子他可干脆利落得多,但是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郭皇后生了曹叡如今的独子皇子绍,母凭子贵呢?
然而他对自己宠爱了这么多年的毛皇后说赐死就赐死,虽说他是因为感到了被窥伺行踪以及身边侍从透露所在的不悦,但是也能说明这个人的薄情了。
同样是在景初元年,七月,乐浪公公孙渊叛,自立为燕王,置百官,立年号为绍汉,称臣于吴,乞其北伐;并册封边民,诱使鲜卑等胡部侵扰曹魏边境。
绍汉,也就是延续汉祚的意思,虽然用的是之前东吴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册封“燕王”称号,但是公孙渊表示我是大汉王朝的代表人!
对于公孙渊臭不要脸地借用大汉的名义,名义上的正统的汉祚延续政权蜀汉表示:excuse me?
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死后曹叡重新给予皇帝谥号的汉孝献皇帝刘协的后人、现任曹魏山阳公表示:excuse me?
其实辽东公孙渊这个反骨仔造反也算是早有预料,就连他哥都说过这哥们野心不小,只是曹叡就是没有采纳。
公孙渊的哥哥叫做公孙晃,因为任子制的原因在曹魏都城洛阳为官。
任子制呢,其实是西汉时期就有的一种制度,应该是西汉中后期出现的,任子制的出现基本上就宣告了门阀士族时代的来临,只不过那时候只是萌芽阶段,还不明显罢了,西汉和东汉中间的这段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后患延后了许多才爆发。
《汉官仪》记载:“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你的父亲是两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职满三年,就能任用“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
以司马师他们家举例好了,司马懿的官职就符合二千石以上这个条件,任职早就超过了三年,也就是说,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天然就有机会成为郎官,从此进入官僚体系。
而得宠的官员们,子嗣出任的还不仅是郎官,什么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也就是未来皇帝的心腹,也是很正常的。
任子制发展到后来,虽然名义上规定只能荫封一个儿子,但是两三个儿子乃至于其余家人也是常有的事。
两汉时期出现诸多身在高位的外戚干政的情况,以及其后的门阀士族众多,任子制真的是功不可没啊,这和先秦时期的贵族传袭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同之处啊!
而那些传承无数年的门阀士族,说起自己的祖上,一般都是两汉时期的高官,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这个制度。
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期的下品无士族也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比任子制出名罢了。
而公孙晃作为辽东太守公孙度的长孙、辽东太守公孙康的长子——是的,辽东作为公孙家族的基本盘,就是那么酷炫,走的父死子继这条路——辽东太守兼车骑将军、平郭侯公孙恭的大侄子,按理说应当是公孙家族的第一继承人。
虽然当初他爹公孙康死的时候他和弟弟的年纪都小,辽东群臣拥戴公孙恭为太守,但是公孙恭他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大家都知道他生不出孩子,只要公孙恭还想在死后有后代祭祀,那就得善待公孙康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所以说,公孙晃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他父亲的去世有很大的变化。
但是公孙晃的弟弟明显等不及,反正他的叔父公孙恭不能有自己的后代,公孙渊干脆在当初诸葛亮北伐、魏国迎战的时候推翻了他叔父,自任辽东太守,曹魏为了稳定后方,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事实。
当时公孙晃就频频上书,表示他弟狼子野心,是个反骨仔。
按照礼法,公孙恭没有自己的子嗣,继承人的顺序首先是公孙晃,其次才是公孙渊,虽然公孙晃有为了自己的权位的嫌疑,但是他频频对曹魏进行警告,表示他弟弟有不臣之心,也算是大魏的良臣了。
然而在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以后,勃然大怒的曹叡居然第一个要宰的就是公孙晃。
公孙晃以及朝中的一众公卿:陛下你真的还是清醒的吗?
虽然看起来曹叡有些过分,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倒觉得他倒是能理解曹叡为什么这么做。
公孙渊和他儿子已经上了曹魏的必死名单,公孙晃要是也死了,剩下一个不能拥有后代的公孙恭给曹魏当树立良好名声的招牌,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那么司马师起复了,其他的浮华诸士呢?
被迫接收了一个皇子的司马师:喵喵喵?
而之后,不出众人所料,司马师很快就起复了,担任的还是老职位,属于高位大臣的嫡出子或独子的起步阶官职之一的散骑常侍,不过比起他的起步官职还是高了那么一丁点儿的。
曹叡下旨,令度支尚书司马孚与散骑常侍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懿出征送行。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之中排行老三,为人谨慎,度支尚书之职是曹丕时期设立的掌管天下财政的要职,可见司马孚深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在司马师的记忆中,这位有古儒之风的叔父可是忠实的曹魏支持者,曾多次对曹魏皇室表忠心,把司马皇室的脸抽得肿肿的。
当年祖父司马防去世之后,叔父的一应言行都切实地贴合着古儒崇尚的礼仪。
能在黄初年间让儿子纳妾的司马防老大人活得时间比司马师记忆里的历史上的时间长,这也是当初司马师认为这世界可能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原因之一。
司马防没了的时候,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心腹,已经是曹魏的重臣了,司马孚也不遑多让,都是曹丕的心腹。
当时司马孚因父丧而形销骨立的样子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呢!
司马师和司马孚的关系并不算很深厚,除了司马师作为小辈有自己的交游范围之外,还因为司马孚这个曹魏死忠为人恭谨严肃过头,让知道未来发展的司马师对这个叔父难以亲近得起来。
而浮华案倒霉了这么多人,司马师也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倒霉蛋,然而一直受的是经学传统教育的司马孚还在那里拍手称是,这让司马师有些接受不能。
但是不是过分亲近,只是作为普通的亲戚平常地相处的话,司马孚为人还算是不错的。
司马孚和司马师都奉诏给司马懿送行,中间司马孚还耳提面命,让司马师一定要重视小皇子,司马师一一称是。
不管怎么说,司马孚现在还是有在为司马家族的发展考虑的——历史上司马氏的势力越发庞大之后司马孚的态度得另说,好的建议,司马师也会听。
小皇子曹绍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他的存在,司马氏代魏或许不会那么令人诟病。
司马师和司马孚给司马懿送行,中间还经过了故乡河内温县,天子“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司马懿在那里见了从前相识的父老故旧,并作了一首诗,听到最后的“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师勃然色变之下,还藏着一丝冷笑。
他爹司马懿之前数年都驻守雍凉,虽然累加封邑和官职,却一直兢兢业业,甚至没有的亲党相助,一点把柄都没有,就是这样,曹叡还多番试探。
青龙四年,司马懿献祥瑞白鹿,曹叡居然以周公相比,言说“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
周公自然是个好的,但是要知道,上一个被人拿来与周公作比的大贤可是西汉末在当时朝中的诸多公卿支持下篡汉的王莽啊!
好在就像当年曹操怀疑司马懿时抓不着他的错处一样,曹叡也没能看出一直离家远驻雍凉的老太尉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毕竟司马懿可不像后来的曹爽,拔出萝卜带出泥,有一大堆的朋党让人找,司马懿除了亲眷,似乎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孤臣!
而从曹叡居然敢将独子托付给司马师来看,也能知道他对司马家族还是有信任的,这个信任值或许有增减与波动,但是现在并不低,那就够了。
人的身体情况一旦恶化起来,思维也会有所混乱,感情用事的情况会更多,有曹叡亲自托付的独子曹绍在,司马师不能说是稳操胜券,但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叹息,怅然有感,为歌曰:“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wuli仲达的文采听起来也是棒棒哒~莫名的磅礴大气呢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