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样一来,原先那些只想捐些银子交差的大臣,不免有些坐不住了,只得纷纷加捐,生怕落在人后,被京人耻笑。
未过多久,为北疆慕得军饷之事从朝中流向民间,一些京中富商也皆是慷慨解囊,一时之内,京师追风盛行,到了后来,就连坊间百姓也是出资相助,酒肆茶馆,甚至连秦楼楚馆中,也捐出不少银子。
永宁心头微松,这些时日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军饷,已经绰绰有余。
146章 倾尽所有,也心甘情愿
“公主,皇后娘娘请您去凤仪宫一叙。”
听到宫女的声音,永宁收回了心神,望着铜镜中的容颜,这些日子为了军饷的事,委实是花了无数心思,连带着那张鹅蛋脸上也是浮起了几分憔悴,永宁拿起唇脂,挑了一点点涂在了唇上,令气色稍稍显得红润,才起身向着凤仪宫行去。
皇后倚在软榻上,一旁的宫女跪在地上,为她轻轻捶着小腿,见到永宁,皇后抬了抬眼皮,对着那宫女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
永宁福下身子,“儿臣给母后请安。”
皇后招了招手,让永宁在跟前坐下,打量着永宁的脸色,便是一叹道;“本宫听闻你近日一直在为军饷的事烦心,你虽是女子,却远胜朝中的那些庸臣,也是难为你了。”
永宁没有说话,只将眼睛低垂。
皇后支起身子,拍了拍永宁的手,无奈道;“可是韵儿,你终究是大齐的公主,为了梁泊昭,你做的太多了。”
永宁摇了摇头,双眸清灵似水,看着眼前的太后,声音极为清晰;“母后,儿臣所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定北王,儿臣是为了大齐。”
皇后看了她一眼,似是不信她口中所言。
永宁将自己的手不留痕迹的从太后手中抽出,一字字道;“儿臣身为大齐公主,得大齐供养多年,理应为大齐筹谋,这是儿臣应尽的本分。”
太后面色感慨,只道;“母后知道,你想嫁给梁泊昭。”
永宁听了这话,便是极淡的弯了弯唇,似是觉得可笑;“母后,儿臣若真想嫁给他,便不会自请为父皇守孝三年,而是让母后在百日内就为儿臣完婚。”
太后凝视着永宁的眼睛,有些许的不解;“永宁,母后也一直没问你,为何执意要为先皇守孝?你已经不小了,大齐的其他公主如你这般年岁,早已嫁人生子,唯有你,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永宁容色平和,对着太后轻声道;“母后,儿臣这一世,早已不做嫁人的打算了。”
“这是什么话,你与定北王的婚事已经昭告天下,三年后”
“三年后,还请母后能取消这门婚事。若母后当真心疼儿臣,就别让儿臣处于那般不堪的境地中去。”
“永宁!”太后低声斥道,“为什么?”
“一个心里眼里都没儿臣的人,儿臣委实没有嫁他的必要。”
“你为他绞尽心思,来回奔走,去向你舅舅请兵,不要告诉母后,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让他娶你?”
永宁摇了摇头,脸色依旧是平静的;“儿臣做这一切,不过是尽我能尽之力,去襄助值得襄助之人。而定北王,就是那个值得儿臣襄助的人。即便换了旁人,儿臣也会如此,又与儿女私情何干?”
太后眉心紧蹙,道;“永宁,即便你问心无愧,旁人也不会这样想,世人都会当你是为了定北王,就连你这次筹措军饷,也会被世人说成你不择手段,去讨得定北王的欢心,尤其是那些京中贵妇,此次被你逼着捐银捐物,你可知道她们在背后如何说你?”
“不过是说儿臣不知廉耻,以定北王未过门的妻子自居,丢尽了皇室的颜面。”
“你既然知道,又如何任由她们这样说下去?”
“母后,我袁和韵从不在乎他人的目光,更不会在乎她们在背后说我什么,儿臣只知道,大齐决不能失去北疆,而北疆,只有定北王才能守住。别说是这些虚名,哪怕要儿臣倾尽所有,儿臣也心甘情愿。”
太后没有法子,只深深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苦。”
永宁俯下身子,跪在太后面前,“母后,请原谅儿臣,儿臣让皇室蒙羞了。”
最后一句话,永宁的声音很轻,透着几不可闻的软弱。
太后抚上永宁的发丝,也是轻声道;“母后如何能怪你,并不是母后狠心,不顾边疆将士的死活,而是朝廷实在拿不出兵马去襄助定北王,户部也拨不出银子,你此番所作所为,的确让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为了大齐,你做的很好。”
永宁听得太后的话,只低下了眼睛,忍住眼底温热的泪意,她什么也没说,只将脑袋伏上了太后的双膝,犹如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无助而凄恻。
京师,定北王府。
凝香的身孕已是满了三月,赵云平因着梁泊昭的吩咐,这一次并未虽大军远征,而是留在京师,就等凝香胎象稳固后,将母子两护送到北疆。
凝香与侍女收拾好细软,此去路途遥远,要带的东西便格外多些,主仆两正说着闲话,就听屋外脚步匆匆,管家已是进了屋,对着凝香道;“王妃,上次王爷派往澧城的人眼下已经回了京师,就在前院候着,等着王妃过去问话。”
凝香牵挂家中亲人,梁泊昭在离京时特地派人去了罗口村一趟,将董家一家老小接到了澧城,并安置了宅院供他们居住,赐予良田,以让董家二老可以安享晚年,董家二老都是老实巴交,在乡下过了一辈子,凝香明白即便将他们接到京师,他们也是过不惯的,能在家乡将他们安置好,的确是最好不过。
听得侍从回京,定是带回了家中亲人的消息,凝香唇角含笑,领了侍女便是匆匆向着前院走去,压根不等留意到一抹瘦小的身影,在她离开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潜进了她的房间。
听闻家中一切都好,父母身子康健,兄长与幼弟也是事事顺遂,嫂嫂田氏怀有身孕,再过不久便要给董家再次添丁,凝香心头温软,每一件事都让那侍从说的十分仔细,恨不得一直听下去。
明日便要去北疆,此时得知了家人的消息,凝香心里才算是安稳下来。
让人赏了侍从,凝香与侍女回到后院,她这一胎虽然已有三个月了,可身子仍是轻盈的,皮肤细滑白皙,腰身纤瘦,一点儿也看不出孕味。比起上一胎的药不离口,日夜躺在床上歇息,这一胎出奇的省事,胎象也是平稳,甚至连安胎药也不用喝。每逢想起,凝香的心都是软的不成样子,就觉得这个孩儿乖巧懂事,孝顺娘亲。
“王妃,您先歇着,奴婢去给您端一碗燕窝粥来。”
听得侍女的话,凝香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待侍女离开,凝香也的确觉得身子有些疲乏,便是脱下外间的衣衫,打算躺在床上假寐一会儿。
刚掀开被子,凝香便是愣在了那里,她死死的盯着被窝,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她的脸色渐渐变得惨白,身子也是不断的发抖,隔了许久,才终于发出一声惊叫。
听到王妃的声音,守在院外的侍从与婢女连忙冲了过来,嬷嬷刚推开门,就见凝香簌簌发抖,显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嬷嬷一把搂住凝香的身子,不住的安慰道;“王妃莫怕,这是出了什么事了?”
凝香指着那床,牙齿不住的打颤,说不出话来。
嬷嬷的眼眸顺着凝香的手指一瞧,也是骇的变了脸色,那床上不知是谁扔了几只刚出生的小猫,每一只猫都是死相惨烈,脖子歪了的,眼睛被人挖出来的,无不是鲜血淋漓,可怖到极点。
更让人惊恐的,却是这些小猫的身上俱是穿着婴儿的衣衫,那些衣衫不是别的,正是凝香一针一线,为腹中孩儿缝制出来的。
未过多久,为北疆慕得军饷之事从朝中流向民间,一些京中富商也皆是慷慨解囊,一时之内,京师追风盛行,到了后来,就连坊间百姓也是出资相助,酒肆茶馆,甚至连秦楼楚馆中,也捐出不少银子。
永宁心头微松,这些时日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军饷,已经绰绰有余。
146章 倾尽所有,也心甘情愿
“公主,皇后娘娘请您去凤仪宫一叙。”
听到宫女的声音,永宁收回了心神,望着铜镜中的容颜,这些日子为了军饷的事,委实是花了无数心思,连带着那张鹅蛋脸上也是浮起了几分憔悴,永宁拿起唇脂,挑了一点点涂在了唇上,令气色稍稍显得红润,才起身向着凤仪宫行去。
皇后倚在软榻上,一旁的宫女跪在地上,为她轻轻捶着小腿,见到永宁,皇后抬了抬眼皮,对着那宫女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
永宁福下身子,“儿臣给母后请安。”
皇后招了招手,让永宁在跟前坐下,打量着永宁的脸色,便是一叹道;“本宫听闻你近日一直在为军饷的事烦心,你虽是女子,却远胜朝中的那些庸臣,也是难为你了。”
永宁没有说话,只将眼睛低垂。
皇后支起身子,拍了拍永宁的手,无奈道;“可是韵儿,你终究是大齐的公主,为了梁泊昭,你做的太多了。”
永宁摇了摇头,双眸清灵似水,看着眼前的太后,声音极为清晰;“母后,儿臣所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定北王,儿臣是为了大齐。”
皇后看了她一眼,似是不信她口中所言。
永宁将自己的手不留痕迹的从太后手中抽出,一字字道;“儿臣身为大齐公主,得大齐供养多年,理应为大齐筹谋,这是儿臣应尽的本分。”
太后面色感慨,只道;“母后知道,你想嫁给梁泊昭。”
永宁听了这话,便是极淡的弯了弯唇,似是觉得可笑;“母后,儿臣若真想嫁给他,便不会自请为父皇守孝三年,而是让母后在百日内就为儿臣完婚。”
太后凝视着永宁的眼睛,有些许的不解;“永宁,母后也一直没问你,为何执意要为先皇守孝?你已经不小了,大齐的其他公主如你这般年岁,早已嫁人生子,唯有你,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永宁容色平和,对着太后轻声道;“母后,儿臣这一世,早已不做嫁人的打算了。”
“这是什么话,你与定北王的婚事已经昭告天下,三年后”
“三年后,还请母后能取消这门婚事。若母后当真心疼儿臣,就别让儿臣处于那般不堪的境地中去。”
“永宁!”太后低声斥道,“为什么?”
“一个心里眼里都没儿臣的人,儿臣委实没有嫁他的必要。”
“你为他绞尽心思,来回奔走,去向你舅舅请兵,不要告诉母后,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让他娶你?”
永宁摇了摇头,脸色依旧是平静的;“儿臣做这一切,不过是尽我能尽之力,去襄助值得襄助之人。而定北王,就是那个值得儿臣襄助的人。即便换了旁人,儿臣也会如此,又与儿女私情何干?”
太后眉心紧蹙,道;“永宁,即便你问心无愧,旁人也不会这样想,世人都会当你是为了定北王,就连你这次筹措军饷,也会被世人说成你不择手段,去讨得定北王的欢心,尤其是那些京中贵妇,此次被你逼着捐银捐物,你可知道她们在背后如何说你?”
“不过是说儿臣不知廉耻,以定北王未过门的妻子自居,丢尽了皇室的颜面。”
“你既然知道,又如何任由她们这样说下去?”
“母后,我袁和韵从不在乎他人的目光,更不会在乎她们在背后说我什么,儿臣只知道,大齐决不能失去北疆,而北疆,只有定北王才能守住。别说是这些虚名,哪怕要儿臣倾尽所有,儿臣也心甘情愿。”
太后没有法子,只深深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苦。”
永宁俯下身子,跪在太后面前,“母后,请原谅儿臣,儿臣让皇室蒙羞了。”
最后一句话,永宁的声音很轻,透着几不可闻的软弱。
太后抚上永宁的发丝,也是轻声道;“母后如何能怪你,并不是母后狠心,不顾边疆将士的死活,而是朝廷实在拿不出兵马去襄助定北王,户部也拨不出银子,你此番所作所为,的确让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为了大齐,你做的很好。”
永宁听得太后的话,只低下了眼睛,忍住眼底温热的泪意,她什么也没说,只将脑袋伏上了太后的双膝,犹如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无助而凄恻。
京师,定北王府。
凝香的身孕已是满了三月,赵云平因着梁泊昭的吩咐,这一次并未虽大军远征,而是留在京师,就等凝香胎象稳固后,将母子两护送到北疆。
凝香与侍女收拾好细软,此去路途遥远,要带的东西便格外多些,主仆两正说着闲话,就听屋外脚步匆匆,管家已是进了屋,对着凝香道;“王妃,上次王爷派往澧城的人眼下已经回了京师,就在前院候着,等着王妃过去问话。”
凝香牵挂家中亲人,梁泊昭在离京时特地派人去了罗口村一趟,将董家一家老小接到了澧城,并安置了宅院供他们居住,赐予良田,以让董家二老可以安享晚年,董家二老都是老实巴交,在乡下过了一辈子,凝香明白即便将他们接到京师,他们也是过不惯的,能在家乡将他们安置好,的确是最好不过。
听得侍从回京,定是带回了家中亲人的消息,凝香唇角含笑,领了侍女便是匆匆向着前院走去,压根不等留意到一抹瘦小的身影,在她离开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潜进了她的房间。
听闻家中一切都好,父母身子康健,兄长与幼弟也是事事顺遂,嫂嫂田氏怀有身孕,再过不久便要给董家再次添丁,凝香心头温软,每一件事都让那侍从说的十分仔细,恨不得一直听下去。
明日便要去北疆,此时得知了家人的消息,凝香心里才算是安稳下来。
让人赏了侍从,凝香与侍女回到后院,她这一胎虽然已有三个月了,可身子仍是轻盈的,皮肤细滑白皙,腰身纤瘦,一点儿也看不出孕味。比起上一胎的药不离口,日夜躺在床上歇息,这一胎出奇的省事,胎象也是平稳,甚至连安胎药也不用喝。每逢想起,凝香的心都是软的不成样子,就觉得这个孩儿乖巧懂事,孝顺娘亲。
“王妃,您先歇着,奴婢去给您端一碗燕窝粥来。”
听得侍女的话,凝香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待侍女离开,凝香也的确觉得身子有些疲乏,便是脱下外间的衣衫,打算躺在床上假寐一会儿。
刚掀开被子,凝香便是愣在了那里,她死死的盯着被窝,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她的脸色渐渐变得惨白,身子也是不断的发抖,隔了许久,才终于发出一声惊叫。
听到王妃的声音,守在院外的侍从与婢女连忙冲了过来,嬷嬷刚推开门,就见凝香簌簌发抖,显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嬷嬷一把搂住凝香的身子,不住的安慰道;“王妃莫怕,这是出了什么事了?”
凝香指着那床,牙齿不住的打颤,说不出话来。
嬷嬷的眼眸顺着凝香的手指一瞧,也是骇的变了脸色,那床上不知是谁扔了几只刚出生的小猫,每一只猫都是死相惨烈,脖子歪了的,眼睛被人挖出来的,无不是鲜血淋漓,可怖到极点。
更让人惊恐的,却是这些小猫的身上俱是穿着婴儿的衣衫,那些衣衫不是别的,正是凝香一针一线,为腹中孩儿缝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