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喻兰川一直觉得甘卿身上有种非常浓重的漂泊气质,浪到这把年纪、被磋磨成这副熊样,居然还能隐约看见一身惹是生非的反骨,可见她叛逆中二期得是个什么样的不定时炸弹——自绝经脉、叛出师门、追杀凶徒、投案自首……哪一样都不像脑子冷静的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他喜欢她,不代表他认同这种凡事做绝的价值观。
直到这时,喻兰川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她看不出来一开始的那几个人是故意的吗?她看不出来有人在暗中挑拨使坏吗?
她看出来了。
可看出来了,到了这一步,她又能怎样呢?
“我不是平时上班也没什么事么,”甘卿冲他笑了笑,“孟老板那一堆心灵鸡汤,没客人的时候就拿来翻翻,前两天还看见一篇文,上面说了一个‘费斯汀格’法则,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另外90%是由你对这事有什么反应决定的,还挺有道理的,我就属于没控制好90%的人,活了小半辈子,干的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喻兰川:“扯淡,这种土鸡味的话从哪篇文献上援引的?还90%……社科专家喝多了用脚统计的?”
甘卿趴在桌子上笑:“小喻爷,你还能不能聊了,玄学和伪科学的土鸡汤是我们凡人精神世界的两大基石,你不要总是仙气飘飘地来刨我们地基,行行好!”
这时,后厨传来动静,老板紧张地呵斥那总是帮倒忙的少年:“不用你,烫手,别摔了碗!快快快,让开点。”
一股香味从后厨溢出来,他俩的面和烧饼终于做好了。
“尝尝,我们家烧饼是绝活,面也是绝活,汤底都是有讲究的。”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俩下筷子,店里的少年也跟着从后厨露出个脑袋,一边傻笑,一边充满期待地等着讨客人夸。
两位吃免费餐的客人只好停了之前的话题,双双拿起餐具,先完成店家的“好评任务”,一口下去同时僵住。
面很劲道,汤也没毛病,配菜水灵灵的——如果不是齁咸,果然是一碗好面。
甘卿艰难地动了动舌头,感觉自己舌头上的细胞给咸得集体脱水,舌头吊在嘴里,成了个干瘪的柿饼。
怪不得没人来了。
俩人越过热气,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殷切地在围裙上擦手的老店主。
甘卿:“好……唔……吃!”
老板又看喻兰川。
甘卿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喻兰川只好放下筷子,伸手摸来水杯,一口喝了半杯,算是把方才那口盐稀释了,这才咂摸了一下:“是以前那个味。”
老板高兴了,兴致勃勃地在一边坐下:“我们家以前也请过厉害的大厨,这是人家留下来的配方,大厨平时还得去酒店掌勺,不天天来,隔三差五地来一回,他不在的时候,就留下汤底让我们自己给客人煮,配方是我买断的,别的地吃不着。”
甘卿听着相逢不识的故人讲故事,听出了点别样滋味,忍不住笑了笑:“您那会就有买断知识产权意识啦,够前卫的,花多少钱?”
“两万。”老板冲她伸出两根手指头,“差不多小十年前了——不便宜了吧?”
甘卿一边附和,一边心想:没想到老头还有这么一笔外快。
老板絮絮叨叨地说:“说是有个小闺女,上高中了,之前择校费就是他没提前准备好,临到头才抓瞎,让孩子上了个破高中。大学可不能再这样了,学费生活费都得提前存好了,有备无患,万一再考不好呢?三本也得去读啊,就是三本学费高,两万都还不够呢。”
甘卿捏着筷子的手陡然一紧。
“后来有一天,突然就辞职不来了,”老板说,“大概是小孩要高考了,学费攒够了吧。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你说这老头子,还没考就咒孩子上三本。”
他那不服管教的小姑娘总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念书,他操心得要命,又不知道能帮上什么忙,只好打两份工,努力给她攒学费,预备着最坏的结果。
可是没防备,最坏之后还有更坏。
她用血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涂得一塌糊涂,浑浑噩噩,直到疯疯癫癫的狱友用灵魂把几本教科书捧到她面前,才从这一场噩梦里醒过来。
他们说她以后人生还长着呢,回头来得及的,她也信了,想试着磕磕绊绊地把命运掰回正轨。
她知道后悔。
她那时才真正踏下心来读书,幻想有一天出去,能重新走进考场,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去看老头,告诉他:“师父,我走了几年弯路,现在回来了,您还要我吗?什么叛出师门的事,都不作数,好不好?”
“甘卿!”喻兰川心惊胆战地看着她无知无觉地往嘴里塞着面,三两口,快把那碗盐沏的面汤喝光了。
可是哪有那么多归路呢?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
然而。(注)
第九十七章
喻兰川一把抓住甘卿的手,压下了她的筷子,用一种几乎不像他的轻柔声音说:“慢点,先喝口水好不好。”
那么一瞬间,甘卿没敢看他。
刚吃完辣椒的人,要是喝上一口温热的水,是要给辣出眼泪的。
喻兰川拿起一个脆皮烧饼,掰成两半,一半递给甘卿。
“这个是糖的。”喻兰川好像突然瞎了,一点也没察觉到她故作平静的表情快裂开了,专心致志地研究烧饼,“我好多年没吃过糖烧饼了,外面店里卖的那种不行,掰开里面都是糖渣。”
旁边的店老板一边慢吞吞地擦着桌子,一边说:“那是凉了,必须得刚从炉子里夹出来的、滚烫的,才有流心,你俩小心烫嘴。”
甘卿顺势捂住嘴,“嘶”了一声,装作被糖汁烫了,趁机眨掉了眼睛里的水汽。
“饿死鬼投胎?”喻兰川收起了昙花一现的温柔,翻了她一眼,“你跟别人吃饭也吃这么风卷残云吗?”
甘卿伸手抹掉了嘴角沾着的一点糖:“我这不是怕小喻爷秀色可餐,再多看一会挡饭吗。”
喻兰川差点忘了该用什么姿势把烧饼往嘴里送,心不在焉地怼了自己满口融化的热糖。别人是借糖遮眼,假装被烫,他倒实在,差点烫掉自己一层皮,眼镜都滑下来了。
甘卿笑了起来,笑完,又觉得不是滋味。她是辜负过深恩与厚意的人,没脸再去跟人讨要喜欢,不曾想周围的人——小喻爷、孟老板、美珍姐……甚至是一百一十号院的老杨帮主他们,竟然还敢把好意交到她手里,不怕她再失手摔了。
这让她简直诚惶诚恐,不知如何是好,倒是显得越发有口无心、油腔滑调了。
老板连忙过来给喻兰川倒凉白开,甘卿就说:“您这烧饼一点也没减量,良心了——就是汤面再原汁原味一点就好了,调料加得稍微有点多,现在人,在外面重油重盐的吃腻了,都觉得口味越清淡越高级。”
老板听完,觑着两只昏花的老眼,静静地问:“姑娘,是咸了吧?”
甘卿:“呃……”
“唉,老了,舌头不灵了,也就剩下耳朵能咂摸出话里的味了,人话还是听得懂的。”老板落寞地叹了口气,“恐怕是该关门了。”
甘卿知道他中年丧子之后,唯一的牵挂就剩下这家小饭店了,连忙说:“别啊,历届毕业的学生都惦记您这口烧饼和面呢,我们今天就是特意回来吃的,您关了店门,以后熟客来了怎么办?”
“哪还有熟客?都走啦,不来啦。”老板摆摆手,像个行动不便的老猿,慢吞吞地走到收银台,从抽屉里翻出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文件夹,抽出几张纸,“正好,你们小年轻眼神好,给我看看这个。”
喻兰川擦干净手,接过来一看,是一份合同,关于拆迁补偿的。
“这两年孩子少了,十三中越来越烂,当然也越来越招不上人,好像是马上就要跟别的学校合并了,合并完扩建,我们都得走,”老板坐下,透过窗户,他朝学校的方向看了一眼,又说,“也是好事吧,合并了以后就不叫‘十三中’了,改一改校风就好了。”
喻兰川是看惯了合同的,大致一扫就能扫出好多点,逐条给老板解释,甘卿听了两耳朵,半懂不懂的,就跟老板说了一声,翻看起那个厚厚的文件夹。
里头什么东西都有,老食客给写的明信片、十三中每年运动会和校庆的照片……
喻兰川拿铅笔给老板勾重点,老板一边等,一边给甘卿解说:“那是个摄影师,走街串巷拍照片的,拍了我们家的门脸,回去那照片还获了个什么奖,也是件光荣事嘛,我特意把那页杂志留下来了。”
甘卿仔细一看,只见杂志上果然有张小饭馆的照片,得了个光荣的“鼓励奖”,照片底下还有小字备注:“虽然作品技巧有所欠缺,但作者把镜头聚焦底层人民,还原了肮脏狭窄的陋巷,捕捉到城市边缘人生活的一角,镜头感情充沛,拍摄者悲天悯人。”
“那个是有一年高考,十三中咸鱼大翻身,十五个人上了重点线,比前后好几年加起来都多,真辉煌啊!学校门口贴出了大红榜,我看着也高兴,就给拍下来了。我儿子是上不了榜啦,只能蹭着别人家的喜气跟着自豪。”
那张红榜上写了十五个人,其中十三个人的班级备注是高四某班——甘卿记得这事,她刚入学的那年,十三中招了个复读班,以免学杂费为诱饵,骗来了一帮成绩好的穷学生,复读生为十三中破纪录的同时,被这垃圾场耽误一年,平均成绩比头一回高考下跌了二十分,于是辉煌的复读班第二年就黄了,倒贴人钱,人家也不敢来了。
再往后翻,甘卿的手忽然一顿。
只见那是一张剪报,上面报道了一起杀人案,受害者姓名当然隐去了,照片还打了马赛克,但甘卿仍然一眼就看了出来,那是卫欢。
“这个呀,”老板探头看了一眼,仔细回忆了片刻,“这可不是什么高兴事,这人头天还来我这吃过饭,第二天就让人杀了,据说死的时候身上一堆假证件,不知是干什么的,唉,总归是我们的客人。”
甘卿愣了愣:“他来过这?”
“可不是嘛!”老板指了指剪报旁边歪歪扭扭的孩儿体,“你看,我这还拿笔记了,这人来的时候,点了三大碗面。我说吃这么多汤汤水水,回头胃里肯定不舒服,要是怕吃稀的不顶饱,我给您拿几两烧饼不就得了吗?他说不用,就想尝尝这口面汤味。”
甘卿的眉梢轻轻地动了一下。
“奇怪吧!这人不吃面,先光喝汤,把汤喝净了,才半死不活地随便吃两口。我说您可真有舌头,知道今天大厨不在,面条是小伙计擀的,只有汤底是大厨留下的。他没听见似的,也不言语,我看这人脸色阴沉沉的,眉眼间带着戾气,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没敢跟他多聊……果然就出事了。”
卫欢独自跑到他……前任师父打工的小饭店,趁师父不在的时候,点他做的汤面?
喻兰川从合同里抬起头,听得十分诧异,他一直以为卫欢这种收钱杀人的凶手,应该跟杨平之流差不多,大脑哪个地方天生没长好,一门心思地反人类。于是好奇地从甘卿手里拿走了那个塑料文件夹:“我看……”
他这一端,没粘严实的剪报后面滑出了一个小信封,差点落汤里,甘卿的手快如闪电,从文件夹底下伸过去,将将夹住那个信封:“老板,您这怎么还有暗器啊?”
“啊。”老板一头雾水地应了一声,一时也有点懵。
信封是密封的,没开头没落款的,上面就写了个“10”。白纸泛了黄,因为年代久远,封口的浆糊已经干得掀开了一角,露出过去那种红格信纸的边。老板把它颠来倒去地看了好几遍,才艰难地唤起了回忆:“对了,我想起来了,这封信是那个客人留下的。”
喻兰川和甘卿同时坐直了,两人飞快地对视了一眼,甘卿眼睛里扫过冷冷的流光。
甘卿的声音略微压低了一些:“留给您的?”
“不是,我又不认识他,”老板连连摆手,“对啊,这是留给谁的来着……怎么会在我这?”
他稀里糊涂的,可能是有点老年痴呆的先兆,没来得及老态龙钟,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团乱麻,东一个线头西一个线头的,一时半会倒不到收尾。
这时,后厨里的少年大叫一声,一阵风似的跑出来,把发红的手举到老板面前,嘴一撇,开始嚎。
老板“啧”了一声:“让你别去后厨捣乱,那烧着开水呢,烫一下老实了吧!”
这相依为命的爷儿俩都不太灵光,一个满屋子嚎,一个追在屁股后面哄,剩下喻兰川和甘卿四只眼睛盯着桌上没拆封的信,活像守着一根快爆炸的雷管。
就在喻兰川犹豫着拆别人信件会不会不道德的时候,甘卿已经二话不说地撕开了信封。
喻兰川:“哎,你……”
“师父”——那信开头写明了称呼,这是给卫骁的信?
卫欢的字很整洁,他像是把手上的功夫也用在了写字上,横平竖直,好像印刷体,甘卿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去。
“我跟老板嘱咐好了,这封信在这里存十天。我告诉他注意本地新闻,要是这十天里听说我死了,这信就不用给您了,省得让您伤心。要是他没听见什么消息,十天也够我走得远远的了,到时候再把这信给您,省得您找我。”
“师父,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咱家规矩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代人只能收一个弟子,别人不动手,自己不能动手,出门不许跟人提自己的师承——尤其最后一条,我们万木春也是堂堂正正的门派,怎么就不能提呢?我一直想,师祖就算金盆洗手,也是五绝里拔头筹的人物,您是他一手带大的弟子,本事比师祖不差什么,都说您青出于蓝,可是还没出头先隐居,就这么没家没业的混一辈子,您真甘心吗?记得我小时候学刀,让师祖看见了,他老人家看完直摇头,嫌我笨,说我的天分跟您比,差了天上地下。可能确实是这样吧,我们这些下笨功夫的人,好不容易练出点什么,就特别把它当回事,也格外容易不甘心。”
“我想,咱们门派从宋朝就有,不也一路传承至今了吗?怎么越到后来越畏畏缩缩的呢?”
“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了,这是一条一线天的险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只能一直往前,一直给逼到走投无路的悬崖,跳下去完事——古代兵荒马乱的时候,人命不如草,哪条路都是悬崖,没区别。可是现在不一样,平地上明明有四通八达的活路,非得吊得高高的走钢丝,傻子才干呢。”
“我就是那傻子。”
“师父,我每次半夜惊醒,都会想起朱聪给我的那一个钢镚儿,那是我第一笔买命的生意,就收了他一块钱。我俩在燕宁火车站见的面,他们家出事以后,好几年没见了,差点都没认出他来。朱聪是我兄弟,我们俩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时候我遵着您的嘱咐,不敢跟人提师承,也从来不敢跟人动手,在外面挨了欺负只能忍着,都是他照顾我。您也亲口说过,这是个厚道孩子。”
“厚道人后来变成那样,师父,换了您,您怎么办呢?您能把自己万木春的刀一瞒到底,冷眼旁观,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行。”
“循着一点线索,我们俩追踪了一个多月,找到了当年放火烧仓库的人,躲到外地去了,居然还成家当起了良民,那些冤死的老幼妇孺半夜不来撕他的心肝吗?”
“如果不来,那说明世界上真的没有鬼神啊,那我们这些拿着屠刀的人,还有什么好敬畏的呢?事后,我拿那一块钱买了两根白糖水棒冰,跟朱聪分着吃了,吃完我就知道,家是回不去了。您怪我吗?”
直到这时,喻兰川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她看不出来一开始的那几个人是故意的吗?她看不出来有人在暗中挑拨使坏吗?
她看出来了。
可看出来了,到了这一步,她又能怎样呢?
“我不是平时上班也没什么事么,”甘卿冲他笑了笑,“孟老板那一堆心灵鸡汤,没客人的时候就拿来翻翻,前两天还看见一篇文,上面说了一个‘费斯汀格’法则,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另外90%是由你对这事有什么反应决定的,还挺有道理的,我就属于没控制好90%的人,活了小半辈子,干的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喻兰川:“扯淡,这种土鸡味的话从哪篇文献上援引的?还90%……社科专家喝多了用脚统计的?”
甘卿趴在桌子上笑:“小喻爷,你还能不能聊了,玄学和伪科学的土鸡汤是我们凡人精神世界的两大基石,你不要总是仙气飘飘地来刨我们地基,行行好!”
这时,后厨传来动静,老板紧张地呵斥那总是帮倒忙的少年:“不用你,烫手,别摔了碗!快快快,让开点。”
一股香味从后厨溢出来,他俩的面和烧饼终于做好了。
“尝尝,我们家烧饼是绝活,面也是绝活,汤底都是有讲究的。”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俩下筷子,店里的少年也跟着从后厨露出个脑袋,一边傻笑,一边充满期待地等着讨客人夸。
两位吃免费餐的客人只好停了之前的话题,双双拿起餐具,先完成店家的“好评任务”,一口下去同时僵住。
面很劲道,汤也没毛病,配菜水灵灵的——如果不是齁咸,果然是一碗好面。
甘卿艰难地动了动舌头,感觉自己舌头上的细胞给咸得集体脱水,舌头吊在嘴里,成了个干瘪的柿饼。
怪不得没人来了。
俩人越过热气,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殷切地在围裙上擦手的老店主。
甘卿:“好……唔……吃!”
老板又看喻兰川。
甘卿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喻兰川只好放下筷子,伸手摸来水杯,一口喝了半杯,算是把方才那口盐稀释了,这才咂摸了一下:“是以前那个味。”
老板高兴了,兴致勃勃地在一边坐下:“我们家以前也请过厉害的大厨,这是人家留下来的配方,大厨平时还得去酒店掌勺,不天天来,隔三差五地来一回,他不在的时候,就留下汤底让我们自己给客人煮,配方是我买断的,别的地吃不着。”
甘卿听着相逢不识的故人讲故事,听出了点别样滋味,忍不住笑了笑:“您那会就有买断知识产权意识啦,够前卫的,花多少钱?”
“两万。”老板冲她伸出两根手指头,“差不多小十年前了——不便宜了吧?”
甘卿一边附和,一边心想:没想到老头还有这么一笔外快。
老板絮絮叨叨地说:“说是有个小闺女,上高中了,之前择校费就是他没提前准备好,临到头才抓瞎,让孩子上了个破高中。大学可不能再这样了,学费生活费都得提前存好了,有备无患,万一再考不好呢?三本也得去读啊,就是三本学费高,两万都还不够呢。”
甘卿捏着筷子的手陡然一紧。
“后来有一天,突然就辞职不来了,”老板说,“大概是小孩要高考了,学费攒够了吧。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你说这老头子,还没考就咒孩子上三本。”
他那不服管教的小姑娘总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念书,他操心得要命,又不知道能帮上什么忙,只好打两份工,努力给她攒学费,预备着最坏的结果。
可是没防备,最坏之后还有更坏。
她用血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涂得一塌糊涂,浑浑噩噩,直到疯疯癫癫的狱友用灵魂把几本教科书捧到她面前,才从这一场噩梦里醒过来。
他们说她以后人生还长着呢,回头来得及的,她也信了,想试着磕磕绊绊地把命运掰回正轨。
她知道后悔。
她那时才真正踏下心来读书,幻想有一天出去,能重新走进考场,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去看老头,告诉他:“师父,我走了几年弯路,现在回来了,您还要我吗?什么叛出师门的事,都不作数,好不好?”
“甘卿!”喻兰川心惊胆战地看着她无知无觉地往嘴里塞着面,三两口,快把那碗盐沏的面汤喝光了。
可是哪有那么多归路呢?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
然而。(注)
第九十七章
喻兰川一把抓住甘卿的手,压下了她的筷子,用一种几乎不像他的轻柔声音说:“慢点,先喝口水好不好。”
那么一瞬间,甘卿没敢看他。
刚吃完辣椒的人,要是喝上一口温热的水,是要给辣出眼泪的。
喻兰川拿起一个脆皮烧饼,掰成两半,一半递给甘卿。
“这个是糖的。”喻兰川好像突然瞎了,一点也没察觉到她故作平静的表情快裂开了,专心致志地研究烧饼,“我好多年没吃过糖烧饼了,外面店里卖的那种不行,掰开里面都是糖渣。”
旁边的店老板一边慢吞吞地擦着桌子,一边说:“那是凉了,必须得刚从炉子里夹出来的、滚烫的,才有流心,你俩小心烫嘴。”
甘卿顺势捂住嘴,“嘶”了一声,装作被糖汁烫了,趁机眨掉了眼睛里的水汽。
“饿死鬼投胎?”喻兰川收起了昙花一现的温柔,翻了她一眼,“你跟别人吃饭也吃这么风卷残云吗?”
甘卿伸手抹掉了嘴角沾着的一点糖:“我这不是怕小喻爷秀色可餐,再多看一会挡饭吗。”
喻兰川差点忘了该用什么姿势把烧饼往嘴里送,心不在焉地怼了自己满口融化的热糖。别人是借糖遮眼,假装被烫,他倒实在,差点烫掉自己一层皮,眼镜都滑下来了。
甘卿笑了起来,笑完,又觉得不是滋味。她是辜负过深恩与厚意的人,没脸再去跟人讨要喜欢,不曾想周围的人——小喻爷、孟老板、美珍姐……甚至是一百一十号院的老杨帮主他们,竟然还敢把好意交到她手里,不怕她再失手摔了。
这让她简直诚惶诚恐,不知如何是好,倒是显得越发有口无心、油腔滑调了。
老板连忙过来给喻兰川倒凉白开,甘卿就说:“您这烧饼一点也没减量,良心了——就是汤面再原汁原味一点就好了,调料加得稍微有点多,现在人,在外面重油重盐的吃腻了,都觉得口味越清淡越高级。”
老板听完,觑着两只昏花的老眼,静静地问:“姑娘,是咸了吧?”
甘卿:“呃……”
“唉,老了,舌头不灵了,也就剩下耳朵能咂摸出话里的味了,人话还是听得懂的。”老板落寞地叹了口气,“恐怕是该关门了。”
甘卿知道他中年丧子之后,唯一的牵挂就剩下这家小饭店了,连忙说:“别啊,历届毕业的学生都惦记您这口烧饼和面呢,我们今天就是特意回来吃的,您关了店门,以后熟客来了怎么办?”
“哪还有熟客?都走啦,不来啦。”老板摆摆手,像个行动不便的老猿,慢吞吞地走到收银台,从抽屉里翻出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文件夹,抽出几张纸,“正好,你们小年轻眼神好,给我看看这个。”
喻兰川擦干净手,接过来一看,是一份合同,关于拆迁补偿的。
“这两年孩子少了,十三中越来越烂,当然也越来越招不上人,好像是马上就要跟别的学校合并了,合并完扩建,我们都得走,”老板坐下,透过窗户,他朝学校的方向看了一眼,又说,“也是好事吧,合并了以后就不叫‘十三中’了,改一改校风就好了。”
喻兰川是看惯了合同的,大致一扫就能扫出好多点,逐条给老板解释,甘卿听了两耳朵,半懂不懂的,就跟老板说了一声,翻看起那个厚厚的文件夹。
里头什么东西都有,老食客给写的明信片、十三中每年运动会和校庆的照片……
喻兰川拿铅笔给老板勾重点,老板一边等,一边给甘卿解说:“那是个摄影师,走街串巷拍照片的,拍了我们家的门脸,回去那照片还获了个什么奖,也是件光荣事嘛,我特意把那页杂志留下来了。”
甘卿仔细一看,只见杂志上果然有张小饭馆的照片,得了个光荣的“鼓励奖”,照片底下还有小字备注:“虽然作品技巧有所欠缺,但作者把镜头聚焦底层人民,还原了肮脏狭窄的陋巷,捕捉到城市边缘人生活的一角,镜头感情充沛,拍摄者悲天悯人。”
“那个是有一年高考,十三中咸鱼大翻身,十五个人上了重点线,比前后好几年加起来都多,真辉煌啊!学校门口贴出了大红榜,我看着也高兴,就给拍下来了。我儿子是上不了榜啦,只能蹭着别人家的喜气跟着自豪。”
那张红榜上写了十五个人,其中十三个人的班级备注是高四某班——甘卿记得这事,她刚入学的那年,十三中招了个复读班,以免学杂费为诱饵,骗来了一帮成绩好的穷学生,复读生为十三中破纪录的同时,被这垃圾场耽误一年,平均成绩比头一回高考下跌了二十分,于是辉煌的复读班第二年就黄了,倒贴人钱,人家也不敢来了。
再往后翻,甘卿的手忽然一顿。
只见那是一张剪报,上面报道了一起杀人案,受害者姓名当然隐去了,照片还打了马赛克,但甘卿仍然一眼就看了出来,那是卫欢。
“这个呀,”老板探头看了一眼,仔细回忆了片刻,“这可不是什么高兴事,这人头天还来我这吃过饭,第二天就让人杀了,据说死的时候身上一堆假证件,不知是干什么的,唉,总归是我们的客人。”
甘卿愣了愣:“他来过这?”
“可不是嘛!”老板指了指剪报旁边歪歪扭扭的孩儿体,“你看,我这还拿笔记了,这人来的时候,点了三大碗面。我说吃这么多汤汤水水,回头胃里肯定不舒服,要是怕吃稀的不顶饱,我给您拿几两烧饼不就得了吗?他说不用,就想尝尝这口面汤味。”
甘卿的眉梢轻轻地动了一下。
“奇怪吧!这人不吃面,先光喝汤,把汤喝净了,才半死不活地随便吃两口。我说您可真有舌头,知道今天大厨不在,面条是小伙计擀的,只有汤底是大厨留下的。他没听见似的,也不言语,我看这人脸色阴沉沉的,眉眼间带着戾气,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没敢跟他多聊……果然就出事了。”
卫欢独自跑到他……前任师父打工的小饭店,趁师父不在的时候,点他做的汤面?
喻兰川从合同里抬起头,听得十分诧异,他一直以为卫欢这种收钱杀人的凶手,应该跟杨平之流差不多,大脑哪个地方天生没长好,一门心思地反人类。于是好奇地从甘卿手里拿走了那个塑料文件夹:“我看……”
他这一端,没粘严实的剪报后面滑出了一个小信封,差点落汤里,甘卿的手快如闪电,从文件夹底下伸过去,将将夹住那个信封:“老板,您这怎么还有暗器啊?”
“啊。”老板一头雾水地应了一声,一时也有点懵。
信封是密封的,没开头没落款的,上面就写了个“10”。白纸泛了黄,因为年代久远,封口的浆糊已经干得掀开了一角,露出过去那种红格信纸的边。老板把它颠来倒去地看了好几遍,才艰难地唤起了回忆:“对了,我想起来了,这封信是那个客人留下的。”
喻兰川和甘卿同时坐直了,两人飞快地对视了一眼,甘卿眼睛里扫过冷冷的流光。
甘卿的声音略微压低了一些:“留给您的?”
“不是,我又不认识他,”老板连连摆手,“对啊,这是留给谁的来着……怎么会在我这?”
他稀里糊涂的,可能是有点老年痴呆的先兆,没来得及老态龙钟,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团乱麻,东一个线头西一个线头的,一时半会倒不到收尾。
这时,后厨里的少年大叫一声,一阵风似的跑出来,把发红的手举到老板面前,嘴一撇,开始嚎。
老板“啧”了一声:“让你别去后厨捣乱,那烧着开水呢,烫一下老实了吧!”
这相依为命的爷儿俩都不太灵光,一个满屋子嚎,一个追在屁股后面哄,剩下喻兰川和甘卿四只眼睛盯着桌上没拆封的信,活像守着一根快爆炸的雷管。
就在喻兰川犹豫着拆别人信件会不会不道德的时候,甘卿已经二话不说地撕开了信封。
喻兰川:“哎,你……”
“师父”——那信开头写明了称呼,这是给卫骁的信?
卫欢的字很整洁,他像是把手上的功夫也用在了写字上,横平竖直,好像印刷体,甘卿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去。
“我跟老板嘱咐好了,这封信在这里存十天。我告诉他注意本地新闻,要是这十天里听说我死了,这信就不用给您了,省得让您伤心。要是他没听见什么消息,十天也够我走得远远的了,到时候再把这信给您,省得您找我。”
“师父,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咱家规矩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代人只能收一个弟子,别人不动手,自己不能动手,出门不许跟人提自己的师承——尤其最后一条,我们万木春也是堂堂正正的门派,怎么就不能提呢?我一直想,师祖就算金盆洗手,也是五绝里拔头筹的人物,您是他一手带大的弟子,本事比师祖不差什么,都说您青出于蓝,可是还没出头先隐居,就这么没家没业的混一辈子,您真甘心吗?记得我小时候学刀,让师祖看见了,他老人家看完直摇头,嫌我笨,说我的天分跟您比,差了天上地下。可能确实是这样吧,我们这些下笨功夫的人,好不容易练出点什么,就特别把它当回事,也格外容易不甘心。”
“我想,咱们门派从宋朝就有,不也一路传承至今了吗?怎么越到后来越畏畏缩缩的呢?”
“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了,这是一条一线天的险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只能一直往前,一直给逼到走投无路的悬崖,跳下去完事——古代兵荒马乱的时候,人命不如草,哪条路都是悬崖,没区别。可是现在不一样,平地上明明有四通八达的活路,非得吊得高高的走钢丝,傻子才干呢。”
“我就是那傻子。”
“师父,我每次半夜惊醒,都会想起朱聪给我的那一个钢镚儿,那是我第一笔买命的生意,就收了他一块钱。我俩在燕宁火车站见的面,他们家出事以后,好几年没见了,差点都没认出他来。朱聪是我兄弟,我们俩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时候我遵着您的嘱咐,不敢跟人提师承,也从来不敢跟人动手,在外面挨了欺负只能忍着,都是他照顾我。您也亲口说过,这是个厚道孩子。”
“厚道人后来变成那样,师父,换了您,您怎么办呢?您能把自己万木春的刀一瞒到底,冷眼旁观,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行。”
“循着一点线索,我们俩追踪了一个多月,找到了当年放火烧仓库的人,躲到外地去了,居然还成家当起了良民,那些冤死的老幼妇孺半夜不来撕他的心肝吗?”
“如果不来,那说明世界上真的没有鬼神啊,那我们这些拿着屠刀的人,还有什么好敬畏的呢?事后,我拿那一块钱买了两根白糖水棒冰,跟朱聪分着吃了,吃完我就知道,家是回不去了。您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