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魏宁才不管那么多,他上前同徐元嘉来了个紧紧的拥抱,然后还在自家夫人身上蹭了蹭:“行了,这下身上是你的味道了,不用洗了。”
  燕十二在外头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想着,自家爷变得可真不要脸,成了婚的男人真是可怕。
  不过在徐元嘉看过来的时候,他又赶紧撤下去了,将军夫人太护食,他还是个孩子,惹不起惹不起。
  燕九的大礼让魏宁对接下来的封王大典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更为安心。
  当初淮安王谋反,几乎占了小半个大齐,而魏宁平定的时候,不仅收了淮安王的封地,平定了那些被淮安王策反的州城,还策反了好几个大州,其中包括了当初他同徐元嘉去赈灾的青州,加起来,大概有五分之二的大齐。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辖镜内逐渐安定下来,人才虽然仍然匮乏,但重要的部分基本都有能够担当此任的官员。
  当初的淮安王败退,向魏宁投诚的也有好些。
  领地有些同淮安王有亲近关系的,不少早早卷了金银细软离开,即便如此,他的班子也留下了也有不少人,其中不乏有才学之辈。
  不过魏宁准备了这么久,又是刚开始,他自然不可能重用外人,宁愿选择把自己的人一手调教起来,即便慢一点,至少能够安心。
  至于那些真的有才能的,待到他的朝政彻底稳定下来,他自然会再做调配。
  封王大典的礼仪和用度,都是徐元嘉为他寻来的,比起吴王的奢华,魏宁选择了一切从简。
  文武百官列阵在侧,身着玄色衣袍的魏宁一步步登上高台,高台之上,同样身着华服的徐元嘉神情严肃,无比庄重地念着封王的诏书:“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齐道凌迟、大乱兹昏……皆赖燕王神武……”
  一片肃穆中,魏宁走到徐元嘉跟前,躬身接过了诏书和玉玺,立国号为燕,定都金陵,年号武德。
  之后不久,魏宁封了徐元嘉为燕王妃,同自己一同治理朝政。
  魏宁拥军自立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京都,气得新帝摔了好些瓷器。
  他跑去找太后发了一通脾气:“你还说要笼络魏家,结果好了,他自己自立为王了。”
  太后的神色也不好看,母子两个的爱好性格在某些方面十分相似,新帝来的时候,她的宫人正帮着她收拾被摔碎的东西。
  不过皇帝想的是魏宁的背叛,而太后想的是徐元嘉。
  她当初还因为皇帝对徐元嘉的宠爱对这臣子微妙过,后来改观,结果魏家狼子野心,这样打了她的脸面,每次想到那张谪仙一般的脸,她就气得心口疼。
  她安抚皇帝:“皇儿无需太过担心,那徐元嘉是个极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愿屈居人下。”
  被算计得这么惨,她当然不可能这么甘心。
  虽然说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但她是皇帝的亲母,而且皇帝是不成气候的,太后的建议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大的多了。
  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谁都懂,论打仗,大齐目前可能没有谁能和魏宁抗争,可徐元嘉能。
  皇帝问她:“母后,您的意思是,那徐元嘉,是咱们的人?”
  “当然不是,只是男人之间的感情能够有多牢固。魏宁为王,自然得有子嗣。”
  这宫里的人,大多数女人进宫的时候,都被皇帝爱过,也爱过皇帝。
  她是皇后,自然也是爱过皇帝的,只是这份爱,远远比不过对儿子的爱。
  魏宁同徐元嘉,目前看着是没毛病,但爱情这玩意,能多牢靠。
  燕地那么多人,高层她可能一时间难以渗透,但有些东西,只要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继后可以肯定,徐元嘉在某些方面同她很是相似。
  这个年轻俊美的男人,并不像他表面那么美好,他的骨子里是个占有欲极强心眼还很小的人。
  如果魏宁有个孩子呢?她还不信,徐元嘉不会同魏宁翻脸。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你们不爱我了
  肯定是因为老夫老妻了,连糖都没有人吃了
  第113章
  封王大典之后, 魏宁仍然每日坚持不懈地操练军队,他现在不打仗, 是因为钱不够, 他的精锐之师, 训练度也还不够。
  魏宁想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他要打造一支令现在四分五裂的齐朝, 令虎视眈眈的外敌戎狄闻风丧胆的队伍。
  不是那种互相拼杀,伤敌一万死伤八千的打法,他魏宁想要的,是全方面,彻头彻尾的碾压。
  至于挣大钱这种,很简单, 主要交给徐元嘉, 他再根据自己的记忆,提出一些不错的点子,由着徐元嘉去改良实施以及运作。
  父亲是武将出身,魏宁自个也是武将, 他绝对不要像大齐那样,重文轻武到了极点。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受到齐朝三百多年的影响, 文官们多多少少都有几分傲气,不大能看得起从武的莽夫。
  魏宁是如今燕国的王,曾经也是个出众的文官,可以说是文韬武略, 这些文官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只会跟着魏宁打仗的莽夫就不一样了。
  在大的矛盾消失之后,文官和武官之间就闹了不少的小矛盾。
  徐元嘉同魏宁上了几个月的朝,收到了不少文官的抱怨和投诉。
  毕竟在文官看来,文弱的燕王妃同他们是一样的人,既然是同样的人,那自然要帮他们这些同类了。
  这日下朝之后,宫人为他们二人布膳,徐元嘉夹了根炸得香喷喷的大鸡腿到魏宁碗里,顺口提了一句:“子规是在有意打压文官么?”
  虽然魏宁如今已经自立为王,但徐元嘉还是喜欢这样喊他,这样显得比较亲近。
  横竖私下里就他们两个,他爱叫什么叫什么,莫说是子规,就算是叫亲亲大宝贝也没有人管他。
  当然外头他还是会装一下,只是要给魏宁这个新王面子。
  魏宁咬了一口燕王妃夹给他的爱心鸡腿,又香又脆,他痛快承认:“你看出来啦。”
  为了礼尚往来,他拿了公筷,在盘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两只小小的鸡翅膀到徐元嘉碗里,想了想,他又夹回来一只,放在自己碗里。
  你一只我一只,这才叫比翼双飞。
  徐元嘉看着魏宁拨弄盘子里的鸡翅膀,叹了口气:“我又不是眼瞎,怎么会看不出来。”
  “是不是有人同你说什么了?你不用管他们。”
  这些人通过徐元嘉来诉苦是魏宁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他魏宁对武官很看重,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主动往枪口上撞。
  而且徐元嘉先前算是带了不少人,学生受了欺负,找老师告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徐元嘉只说:“武官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寒了文官的心。”
  魏宁睨他一眼:“这个我当然知道,我有分寸的。”
  他吃了很多饭菜,又喝了一碗汤,喝一口又说:“齐太祖自个就是武官,搞的这么重文轻武,不过是怕自己的江山社稷被人夺走,真这么压抑武官,这大齐江山怎么还能守得住,就靠那些只会用一张嘴说话的文官?”
  看着徐元嘉的脸,他添上一句:“当然,我没有说元嘉你的意思。”
  徐元嘉也没有放在心上:“他们的确是被宠得过了些,不过也没什么坏心眼。”
  魏宁轻笑一声,语带讥讽:“就是齐朝太宠着他们了,以至于这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眼睛长到天上去了。若是真有本事倒还好,但大部分都是名不副实。”
  在大齐,武官在战场上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还比不过文官做两首诗得到的嘉奖多。
  齐朝发展到现在,就是一个没有防守力量的金疙瘩。
  在太宗皇帝手中还好,如今的齐朝实在是太弱了。
  他不知道更后来是什么样子,但他很清楚,如果齐朝的军队没有发展起来,那齐国可能会覆灭在戎狄的铁蹄之下。
  “子规怎么对这些文官如此多的怨言?”
  徐元嘉觉得魏宁变了不少,或许是因为打仗的两年间许久未见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别的。
  越是和魏宁相处,他就越觉得对方神秘,不仅是早几年的谋划,还有一些时候,魏宁表现出来的过于充沛激动的情绪。
  但在他问起来的时候,魏宁又对一些东西讳莫如深,所以目前为止,他仍然没有解开魏宁身上的谜团。
  徐元嘉也不着急了解,他如今才二十周岁,未来同魏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彼此之间,要保留一些神秘感,免得他哪天突然看厌倦了魏宁。
  魏宁坚守着秘密,只把反常归咎于那两近两年的战争:“你若是同我一起在外打仗,也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他顿了顿:“而且你替他们说话,他们可不见得能真心实意地站在你的角度着想。”
  他们两个人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有的时候不需要多说什么,就能弄明白彼此的要表达的东西。
  徐元嘉嗅出了魏宁话里别样的含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魏宁喝完最后一口汤,吃饱喝足了,这才道:“也没什么意思,就是有人看着我封王,然后就开始操心我后继能不能有人。”
  他瞄了一眼徐元嘉平平的肚子:“毕竟元嘉你是个货真价实的男人,又没办法生孩子。”
  徐元嘉的语气已经有几分危险了:“所以?”
  “所以有人上谏,劝我纳几门身份尊崇的侧妃,拉拢世家大族,早日生下大燕的继承人。”
  第114章
  徐元嘉吃东西一向比魏宁更慢些, 不过他吃得比魏宁少一点,这会喝完最后一口汤, 慢条斯理地放下碗里的调羹。
  “你同我说这话, 是动了纳妾的心思?”
  魏宁如今不是世子, 是燕王了, 但他仍然是明媒正娶的燕王妃, 是上了魏家族谱的,登基大典之后,也封了燕王妃。就算是自立为王,纳妾也最好是知会正妻一声,过了明路。
  魏家并不是百年传承的世家,但王氏却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女, 至少在魏宁身上, 这些世家的传承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冲着这一点,徐元嘉从来不担心魏宁会不敬重自己,但魏宁想要纳妾的话,他永远都只有两个字, 不行。
  “谁说我要纳妾的,你不要污蔑我好不好。”
  他明明是来告状的,徐元嘉不夸奖他也就罢了, 居然这样伤他的心。
  魏宁嚯地起身:“我出去练武了。”
  “刚吃饱练什么武?你也不怕练得肚子疼。”徐元嘉叹了口气,也跟着站起身来。
  魏宁没接徐元嘉的话茬,头也不回地往外头走。
  听到徐元嘉的脚步声,他脚下生风, 走出去的速度飞快。
  结果徐元嘉放缓了脚步,魏宁也跟着放慢步伐,总之控制在一个不长不短的距离,确保他自己能够始终出现在徐元嘉的视线里。
  徐元嘉察觉出了这一点,他停下脚步来,突然哎呦一声叫唤出来。
  魏宁的脚步顿了一下,蹭蹭蹭地背对着徐元嘉倒退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