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臣,茹毛饮血。”(剧情)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是为霜降。
  过了霜降,九月中旬往后,天就越发冷了。
  从前漪娴的身体是康健的,可是在太原被人折磨了这么些年,外加上小产后一直没能养好的那些病根,让她的身体变得十分畏寒且虚弱。是以天渐寒凉,她索性日日窝在寒莹轩中不愿意走动。日常不过是去公主和国公爷那里必要的走动和请安问礼,连几位婶婶那儿都不大去了。
  许观音和她女儿葳儿两三天里会过来陪她说说话,玩上阵子。
  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一个人懒洋洋地靠在那张贵妃椅上,翻翻书,发发呆,时光也就被打发过去了。
  发呆冥想的时候,她脑海中反复不断地盘桓着几个人的名字。
  圣懿。
  徐侯。
  和她从前的丈夫晏载安。
  想到圣懿时,她眼前常常浮现地却是那日柔仪殿中当今皇后的温婉笑颜。
  而每日服用灵芝丸时,她又冷不丁想到在宝蝉寺飘到她面前的那张黄色符纸。以及那个人。
  至于会想到晏载安,那就无关乎任何感慨、悲叹或是怀念的情绪的。
  他带给她的只剩下无穷的厌恶和尴尬、羞耻。
  ——因为父亲哥哥他们告诉他,自同她和离后不久,晏载安便被言官们抓住了行事出格的小辫子,被人蜂拥而上的弹劾,而且事情愈演愈烈,大有要将太原荣王这一支连根拔起的架势。
  她也看过官府刊发的一些诋报,大概知道文官们都究竟在抓着他的哪些把柄不放。并且在太原生活了这些年里,她十分清楚地知道:别人骂晏载安,骂的都是对的。
  甚至于很多事情的离谱程度、宗亲贵戚里私下的黑暗淫邪,只有外人想象不到的。
  这个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即便不是针对她来的,可也无异于是将她内心最厌恶、不愿提起的那道伤疤摆在了外人的面前。别人提起晏载安,就难免想到那个刚刚和他和离的,他的原配妻子陆家姑娘。——虽然漪娴早就知道,晏载安是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她也并没有想过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而阻止旁人揭发晏载安家族私下的丑陋嘴脸。
  心思堆积得多了,人也难免消瘦,正赶上这日天气骤然转凉,于是她又病了一场,发起高热来,两三天都退不下去。
  祖父陆国公和祖母平阳公主隔三岔五催她多进宫去走动走动,尤其是她祖父,竟然还生出几分“倘若孙女能进宫做皇妃那就极好了”的心思,许观音面上不说,私下就没少骂:
  “明眼人都看得出当今陛下眼里只有当今中宫皇后一人,他还起这鬼心思,不说惹了太后不悦、皇后不喜,不也是把俏俏往那火坑里推吗!俏河就是被他们这些人的歹毒心思给害了的,害完一个孙女还不死心是不是?”
  她也时常想起晏载安来同她签了和离文书的那一天。
  对她而言,那是她从来不敢奢望的新生。
  ……
  和离那日。
  漪娴打扮得格外清减憔悴。因为要见客,所以她仍是薄薄地涂了层脂粉,只是邱姑额外留心,于她的妆发和衣饰间都选配得格外淡素暗雅,稍显老气和落寞。
  自然了,现下陆家人和杨家放出的风声都是指责晏载安停妻再娶、宠妾灭妻以至于磋磨得正妻病痛缠身不堪忍受,陆家心疼闺女,才将漪娴接回,请求和离之事的。
  目的达成,他们心里再高兴也不能明晃晃地表达出来,反而要注意描补描补自己多失意多痛愤,占足了怜悯无辜受人同情的那一方的样子。
  起身后漪娴早早就在花厅处候着了,一一给长辈们问了安。
  杨家人见她这样更加心疼,不过瞧见陆世子竟然果真有胆量去替皇帝求来为漪娴与晏载安和离,只当他这些年总算干了件像人的事,对他的态度不由得温和了许多。
  片刻后寿王夫妇、愉郡王夫妇等人至,众人又相互见礼了一番。
  众人见了漪娴这副病容,不免生出几分心疼同情之意来,心下也明白她的确没少受晏载安的折磨虐待,短短几年就消磨成了这般,对晏载安越发厌恶不屑了起来。
  寿王和愉郡王他们只是出于礼数的周全,作为和晏载安一族的晏家人过来做个见证而已——并不代表他们会在心里偏向晏载安半点。
  时人中有抱负者男子皆以封妻荫子为人生目标,志在让自己后院妻妾儿女过上好日子,以苛待了正妻为不耻。
  至少走到这一步的时候,陆漪娴牢牢稳固地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冰清玉洁地不曾遭受半点俗人指责,因为她的确已经做到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妻子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晏载安是最后一个到的。
  他亦显然是众人中最失态无仪的一个,丝毫看不出半点公子王孙的贵气,反倒失魂落魄地像被鬼上身了似的。满身酒气,眉眼乌青,衣冠也是乱糟糟的。
  昨日醒来后乍闻变故,晏载安呆呆地在床上枯坐了半天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
  他还欲多言,千鸿阁中的老鸨管事们拜高踩低惯了,对他换上了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撅着下巴努了怒嘴道:“如今为您这桩停不停妻、再不再娶的、又偷了还是盗了坠子的事儿,我们阁中的姑娘妈妈都被拘去了好些,还不知怎么朝您讨账呢,您先出去张望张望自个才是正经吧!”
  晏载安愣住许久,一副见了鬼的神情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你混说些什么呢!”
  管事们冷笑着将他撵了出去。
  他又惊又怕地回到秋水胡同的那间院子里坐定,还来不及去寻一寻那个几乎和自己形影不离的仆从师凯洪,另一个惊天噩耗再度袭来。
  自己的岳丈陆时弘上书皇帝请求为自己的女儿和离,皇帝竟然还直接应准了。
  陆家人现在就已经把漪娴接了回去,只等让他上门去签了和离文书,从此两家就再无半分瓜葛了。
  他不敢相信。
  陆家怎么敢为了他宠爱一个娼妓而断了与他家的姻亲?怎么敢直接将这些家私之事告与皇帝裁决?
  皇帝又怎么会就这样同意允准了?
  他那个一贯逆来顺受的嫡妻,又怎么敢就这样同他和离?
  她一个嫁了人多年的女子,离了他这个丈夫,天下岂还有她容身之地?她岂敢啊!
  可是皇帝都已经发了话了,圣旨不可违抗。稍晚些时候,寿王和愉郡王都以宗亲长辈的身份打发了人来提醒他,让他记得明日务必要准时到平阳公主府去,把和离书给签了。
  晏载安顿时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拿出重礼赠给寿王和愉郡王,想求他们代自己向皇帝陈情解释,解释自己并没有将圣懿帝姬所赐陆氏之物转赠给娼妓、更要好好解释自己并不想和陆氏和离。
  但他吃了个闭门羹。
  两府的管事都客套却不近人情地拒绝了他的礼物贿赂,即便晏载安自己雇了马车亲自上门,寿王和愉郡王也都闭门不见,只说身子不适或是不得空。
  甚至都没请人招待他进府喝杯茶。
  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惊慌失措之下,他又去冒昧地求到当今太后和皇后的母家荆国公府,可是陶家也不见他,而后杨家、白家、宋家的人也都一概不见。
  他就像一只过街老鼠般狼狈不堪。
  从小就被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一大家子的人捧着长大,在太原呼风唤雨惯了的晏载安,头一次体会到了何为无力。
  好在这个时候,那两个奉承他的太原汪氏商人兄弟俩依然没有抛弃他,他们对他依然谄媚奉迎,并且给他出主意道:“将军听某等一言。所谓大丈夫何患无妻,将军这般的人物,便是丢了前头这一个,只当她死了,难道回了太原还找不到好的么?何况将军膝下子嗣繁茂,更不愁无嗣之事,何惧之有呢?既然陛下现在让您和这陆氏女和离,那您就舍了她也无妨。
  陆氏女嫁您多年,未曾给您生下半个儿女,本就有错在先,何况她对您亦无什么助力,和离了便和离了罢,亦不可惜。”
  晏载安烦躁地重重叹了一口气:“我现在焦心的岂是这些妻室之事!我是怕……是怕因为帔坠一事惹了宫里的太后陛下他们不高兴!”
  汪氏兄弟笑道:“这也没什么可担忧的。既然都说了圣懿帝姬赐给陆氏的物件,陆氏自己没收好,有何颜面反而过来怪罪将军您呢?太后陛下他们左不过是这一阵子不大高兴罢了。等风波渐渐平息下去,我们兄弟二人会想法子为您寻来厚礼献上太后皇后,讨她们的欢心,她们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
  晏载安思虑了一番,觉得他们说的很有几番道理,这才自欺欺人地稍稍安定下了心来。
  但是第二日到平阳公主府的会客花厅时,他面上还是难掩失意和狼狈。
  自己的原配妻子陆漪娴一副柔弱不堪的清冷娇柔,乖顺地站在她父亲长辈们的身后,至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
  皇太后的父亲陶老郡王说了几句客套的场面话,继而潘太师也貌似不偏不倚地讲了几句后,寿王命人研磨,取来按指印所用的红色印泥,命他们二人签字画押。
  陆漪娴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下指印。
  见她这般嫌弃自己,好像就要迫不及待地和自己撇清关系似的,晏载安原本还心存了几分挽留的心思,想着说上几乎好话能否哄得她留在自己身边。这时候他也不想说了,赌气似的,他也一言不发地签字,按上指印。
  自得知自己同晏载安的婚讯那天起,漪娴从未有过这样快活的一天。
  ……
  潘太师等人带头弹劾宗亲,这事婠婠是知道的。
  晏珽宗批阅奏折的书房她来去自如,所有文书她亦可随意翻动查阅。
  有时候她来陪晏珽宗用午膳,见他实在太过辛苦,她也会主动提出帮他看一点,减轻他的压力。
  说这话时,婠婠的心中是有忐忑的,因为她的小心思实在太过明显,晏珽宗只要细细一琢磨就能大抵知道她在得寸进尺地向他索要权力。
  但他眉头也不皱一下地就同意了。
  所以她自然也看到了晏载安在被拘禁中呈上来的那封陈情文书。
  毕竟祖上定下来的规矩,想要给宗亲定罪不是那么简单的,光是一步步地走流程都要耗费大把时光。
  历朝历代以来,许多皇族宗室在地方上胡作非为、草芥人命、强抢民女,即便被人告到了皇帝的御前,皇帝也顶多是不痛不痒地罚了俸、降了爵,过段时间之后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平息了下来,好像不曾发生过一般。
  ——不过当宗室们被告上天子面前的罪名是造反谋逆时,皇帝们的处决速度就是非常快的,而且基本上杀头起步,动辄家破人亡。
  而晏珽宗现在却想直接弄死晏载安,为了维护自己的声名、给宗室里所有人一个交代,他就必须要拿出足够多的证据来。
  为显公正,晏珽宗将晏载安按照流程暂时拘禁起来,在被软禁期间,依旧好吃好喝地供着他。然后他钦点了几个臣子前去调查此时,还派了苗胜虎将军去晏载安的封地太原仔细查访,一来一回,只怕也要花费上三五月的时间。
  但关于朝臣们对他的种种弹劾,晏载安在自己的陈情书里当然是一个字也不承认的,反而是一个劲的求饶。
  甚至关于帔坠之事,他还在拼命往自己和离了的妻子陆氏身上甩锅,说是陆氏自己不能收好宫中御赐之物,根本就同他没有干系。
  婠婠扯唇轻笑,提笔写下不痛不痒地几句废话批复了下去。
  转眼又到了十月初。
  是婠婠嫁给晏珽宗的第三个月。
  上回她与母亲打点了一批丰厚的礼物送给远在河西的嫂嫂和侄女柔宁,大哥哥那里所献的礼物也命人送了来了。
  大哥哥回信中又说,嫂嫂的胎相很稳,大约来年三月中旬生产,届时便可为母亲添上一位孙儿了。
  收到亲子那边的好消息和礼物,太后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和婠婠将镇西王送来的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看了又看。
  婠婠也命人重重赏赐给了一路护送东西来京的这些镇西王府的属官们,犒劳犒劳他们的舟车辛苦。
  她正和母亲仔细欣赏着一尊瓷器,忽听又有人过来请她们的示下,说是神侯军中侯令宇文周之求见,给太后皇后磕头。
  太后纳罕:“这又是个什么人物,我听也没听说过,好端端谁放进来的?”
  婠婠想起他来了:“母亲,这就是哥哥书信里说曾经在柔宁面前救驾有功的那个胡人少年郎呀。后来不是去了张垚佑的军中,还屡受提拔的那个胡将么?张垚佑上次还亲自替他请官的。”
  太后淡淡地哦了声,显然没将这种小喽啰放在眼里。
  婠婠便转身问来通报的那个皇邕楼当值的女官:“陛下要他来给本宫磕头做什么?”
  女官回到:“中侯令亦奉张大将军之命回京献上敌寇首级,顺带一路护送镇西王殿下派来回京的队伍。适才中侯令见了陛下,陛下说:你能有今日,也全赖皇后娘娘的赏识和规劝。所以命他来给娘娘磕头谢恩。”
  “哦,那就让他进来罢。”
  婠婠见到了前不久张垚佑书信中提到的那个胡人少年。
  宇文周之。
  虽然才十四五岁的年纪,但他的个头已经生的极为高大威猛,腿长手长,颇有当今陛下少年时的风采。或许是因为在军中已经杀过人见了血,所以即便恭恭敬敬地跪伏在地上,也难掩一身的血腥阴冷之气。他是做斥候出身,职责需要他具备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轻便自如的行动速度,宛如浓墨黑夜中一只悄然行走在密林里的猛虎。
  婠婠微笑着让他抬起头来。于是她便看到了一张浓眉大眼的少年面孔。
  太后忽开了口:“张垚佑说你从前是牙市上的奴隶,怎么,吾看你的样貌气度,却并无几分奴隶的消瘦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呢。莫非河西富庶,连奴隶也是顿顿大鱼大肉?所以将你养的这般彪悍。”
  不同于皇后的温和从容,太后的话语里却带着显而易见的排斥和刁难意味。
  太后似乎对他十分怀疑,对他的身世也并不十分相信,好像他是个敌国派来的细作似的。
  这让那个从未见过如此大场面的少年胡将的背脊,肉眼可见地因为慌张而弯了下去,似乎不知该如何回答太后的问题。
  婠婠见他唇瓣嗫嚅,再度温柔地开了口:“你若有什么想说的,不必害怕,仔细说了给太后知道就是了。”
  少年胡将猛地抬头,看到那个元武帝皇后如此的雍容亲切,心也镇定了几分。
  他低下了头,像是组织了一番自己的语言,一字一句地开口道:
  “回大母娘娘……”
  此言一出,宫里的几个有资历的女官都不由得轻声嗤笑了出来。
  宇文周之这才想起来,只有他故乡的部族才称呼大王的母亲为大母娘娘,而中原人称为太后。
  他慌忙改口:“回太后、太后娘娘!臣本是暗蜡国人,因为父母犯罪,故自幼被卖为奴隶。因臣故国多以饲养牛羊为业,臣便是在旧主的草场上牧牛牧羊长大的。放牧牛羊,多有野兽侵袭,臣常年奔波于草场之上驱赶牛羊,身体难免健壮。也就对牛马养犬极为熟悉。那日街上失控扑向柔宁帝姬和王妃娘娘的烈马,便是产于臣的故国,因此旁人无法制服,臣却有两三分主意降伏它。
  旧主苛刻,奴隶们的饮食自然皆是残羹冷菜,不足饱腹。不过臣有几分上不得台面的主意,擅长在密林之中设陷阱捕获野物充饥,多有兔、鹿之属,食得野味肉类多了,身体便彪悍健壮了。后来……”
  他声音微颤,但解释地十分诚恳。
  太后脸色稍好了些,又问道:“你说你敢在旧主的草场密林间设陷阱捕获野物,那你烹饪烧烤,你旧主难道不知晓吗?看不见烟气么?他若知道,怎么可能还将猎物留给你,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些猎物的?”
  宇文周之顿了顿,诚实地回答:“臣,从不烹饪。茹毛饮血罢了。”
  大殿之内顿时一片肃静。
  女官内监们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
  等人走了,太后还颇为嫌弃地拿帕子掩了掩自己的鼻子:“张垚佑和你哥哥是从哪里找来的这活生生的野人!”
  婠婠哄她:“管他什么人呢,只要为咱们大魏做事、为大哥哥做事,就是可用之人,母亲何妨去管他吃什么喝什么!”
  “哼。”太后哼了声,又命人把宇文周之叫回来。
  “他既救过柔宁一次,不管你哥哥嫂嫂赏没赏过,我这里也不亏待了他。去取二百两银来给他!外加些锦缎丝罗的,拿给他去。”
  于是宇文周之又到懿宁殿外再度磕头谢恩。
  临走前,他耳朵敏锐地听到全天下最尊贵的两个女人在交谈。
  太后说:“说起柔宁啊,等她渐大了些,十二三岁的时节,我还是打算让你哥哥嫂嫂把她送到我身边来养几年,学学规矩本事、长长眼界,把满京里豪门显贵之家都给她认认全。再给她好生挑个合心意的夫婿。
  ——河西太远了!柔宁以后还是留在京中才是正理!”
  这是给柔宁“镀金”用的。在太后身边亲自养上几年,名义上是给她学规矩,实际上又可以让她同宫里的皇帝皇后加深感情。
  再者日后嫁人,倘或和夫婿公婆妯娌有了什么口舌纠纷,亦可指着对方的鼻子骂道:“你岂敢说我没规矩!我的规矩可是太后皇后她们亲自教导的,你敢说太后皇后娘娘她们教导的规矩不好?”
  而外人面前呢,知道柔宁在太后面前养过,也不敢轻易得罪了她。他们心中也会暗暗思忖:“若我今日开罪了她,保不齐她哪日入宫同太后皇后告状,又该如何?罢了罢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
  婠婠笑着附和母亲:“母亲的主意极是。河西虽富庶,可论起青年才俊,大抵还是京中咱们眼皮底下看着的更放心些。”
  太后摆了摆手:“可不是么,尽是一群野人!仔细嫁了她过去,发现自个的夫婿也是茹毛饮血长大的畜生,她哭都没地方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