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赵二郎力气大,一把就将人给拽走了,“走吧,走吧,姐夫又不用你……”
傅安快要哭了,他是郎君的小厮,不是赵二郎的啊。
傅庭涵抬头看了外面一眼,又低下头去看手中的账簿,没有管。
这上面是一个个名字和年龄,籍贯等,后面是总数。
宋智按照他的叮嘱,两百人为一队,将人分为了九队,这是这几天陆续来投奔的人。
傅庭涵将账簿给赵含章看,“我打算在西平县范围内划下地方来安置他们,就好像安置村一样。”
赵含章:“战时为兵,农忙时则为民?”
傅庭涵点头,“这段时间我清点了一下西平县内的官田资产,账簿上的官田没多少,但民间丢荒的土地很多,这些土地都可以用起来。”
赵含章略一思索就点头应下了,“好,那就设安置点。”
第182章 开始
赵含章先去看了育善堂,见里面住满了人,的确腾不出位置来了。
一间房里住了十多个孩子,再挤也挤不下了。
她便走出育善堂,看了一眼街上的院子后问,“这一条街上还有院子是空置的吗?”
“有,”陈四娘道:“还有三个院子是空着的,其中两个是举家搬迁,院子留给了牙行出售,还有一个……”
她顿了顿道:“是宋家的别院。”
赵含章直接略过宋家的别院,吩咐道:“去找户房看一下两个院子的报价,价格合适就买下来。”
陈四娘道:“但两个院子再便宜也需要不少钱,现在正是花钱的时候,县衙怕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走私帐,把房子记在我母亲名下,这院子就当是我母亲给育善堂借用的,让人改一改院子内部,准你们多建几间房,以后两个育善堂分开,男孩住一个,女孩住一个,你们也好管理些。”
陈四娘闻言大松了一口气,高兴的应了一声。
至于被子等御寒之物,赵含章翻看了一下县衙的账本,不得不承认,如果走公账,她还真啥都添置不了。
她将陈四娘算好的要添置的被褥单子递还给她,“也走我的私账吧,等我的管家过来,我让他给你们买足够的布匹和丝绵,你看看育善堂里有谁会缝制被子的,人手不够就从县城里找。”
西平县城因为破城,死了不少壮丁,很多女人都成了寡妇,冬天快到了,她们也需要挣一些家用。
想到之前乱军放火,烧毁了不少房屋,里面也有被褥等物,看来今年缺防寒物资的人不少。
赵含章当即回县衙去给汲渊写信。
她需要做被褥的麻布和绵布,麻最好是细麻,还有各种防寒的布料。
赵含章一边写一边叹气,除了育善堂外,还有军营,他们招了这么多难民,全都需要做过冬的衣物和被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赵含章把信写好,把数据暂时空着,等傅庭涵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才道:“庭涵,你得帮我算出今冬我需要购置的最少量防寒物资。”
傅庭涵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信,在桌子上找了找,找出一张单子给她,“我都算出来了。”
赵含章低头一看,就见上面罗列得特别详细,人数,所需的冬衣数量,冬被数量,连鞋子的数量都列出来了。
后面则是制作一身冬衣、冬被和鞋子的材料耗费,价格估算,最后是总数。
赵含章:“……你什么时候算的?”
“刚刚,”傅庭涵道:“你去育善堂的时候,既然育善堂的孩子需要被褥,我们收下来的难民自然也需要,各类布匹和丝绵的价格是和耿荣拿的,但我们拿的东西多,这里价格又偏高,所以我认为价格有些不准确,这张单子只给你做参考。”
所以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写的,都懒得替换,彼此能看懂就行。
赵含章就拿着这张单子沉思,“这么大量的衣服和被子,光靠县城里的女眷是做不出来的。”
傅庭涵捧场的接问道:“所以?”
“所以我得见一见各里里正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从底下的村里找一些手艺还行的妇人,把缝制被子的事交给她们。”赵含章道:“还有上蔡,那边城大人多,速度也更快。”
正好趁此机会让上蔡的平民百姓知道汲先生,还有她赵含章!
赵含章心思转了好几转,拿定了主意,当即照着他给的单子估了一个大概数值后让汲渊去买。
她看了眼最后傅庭涵估算的总额价钱,算了算自己的私产,大松一口气,她的陪嫁应该还是够用的。
傅庭涵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抬起头来见她正看着他给的单子发呆,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傅庭涵道:“县衙的纸又要用完了。”
赵含章回神,“造纸坊建得怎么样了?”
“作坊不难建,已经照你的吩咐建好了,只是没有找到工匠,一个都没有。”
赵含章:“没有就算了,我们从零开始培养,选一些忠心的人出来听吩咐,我们先试试。”
“但造纸的周期不短,现在开始造纸,估计也要等冬至后才知道结果了。”赵含章提笔在信上又添了几句话,“我让汲先生多买些纸回来。”
汲先生收到赵含章的信,看到上面需要采购的清单,不由的抽了抽嘴角,将信丢到一旁,然后翻出当初他从洛阳带出来的嫁妆单子。
成伯就候在一旁,瞥眼看见采购清单上的东西,不由叹气,“先生,女郎这样大手大脚的,我们真的养得起吗?”
汲先生道:“女郎运气好,当初在洛阳时提前拿洛阳长安两地的田地和铺面换了金银珠宝,所以还是够用的。”
“但也只够这一二年,出了这一二年,她要是还这么花销,又没其他的进项,怕是很难再维持下去。”
成伯忙道:“我们不是有琉璃作坊……”
“琉璃虽然赚钱,但进的还是不比花的多,而且这东西一开始可以高价,后面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再想这么赚钱,难了。”
汲渊手指点了点桌面,“这样不行,不能靠钱养着他们,得自给自足才行,军备也就算了,但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成为军备。”
汲渊问道:“常宁那边怎么样了?”
成伯立即道:“常先生已经收拾好,明日便可启程去西平。”
汲渊就点了点头,“你和他一块儿过去吧,再带些钱过去,女郎手上总不能没有钱。”
成伯应下。
赵含章此时正端着一碗麦饭蹲在军营门口,傅庭涵蹲在她旁边,艰难的嚼了十几下后咽下去。
赵含章边吃边叹气,“这样不行,我们得自给自足,军备我可以花钱买,但其他百姓的温饱他们得自给自足,最好还要余留一些给我养军才好。”
傅庭涵道:“我们现在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东一锄头,西一榔锤,的确不妥,我们要不要静下来做个全面的计划?”
赵含章就问秋武,“常先生还没消息过来吗?”
秋武摇头。
第183章 礼贤下士
赵含章就道:“你明日就带人去上蔡把他请过来,他现在是西平县主簿了,很多事都要与他商量。”
其实是想得到他的一点儿建议,现在赵含章是有计划,她也每天都很忙碌,需要处理很多事,可她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
傅庭涵同样忙碌,他们已经尽量用下面的人,但依旧感觉到效率和自己预想的有差别。
虽然宋智和耿荣都说他们效率很高了,但俩人依旧有种紧迫感,因为算一算时间,冬天就快要到了,一旦寒流下来,土地冻上,他们就种不了地了。
但现在,他们啥啥都缺,虽然已经托汲渊去购买,还托赵铭出面和坞堡里的族人购买了一些,但缺额依旧很大。
赵含章戳着碗里的麦饭道:“我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让我治下的百姓都能吃得起馍馍和米饭,不再吃豆饭和麦饭。”
麦饭,带壳麦子煮的饭。
诚然,有些百姓是真不知道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可以做更美味的东西,但那都是极偏僻的地方才如此。
更多的百姓是知道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做,还是吃麦饭?
当然是因为粮食不够,要省着吃了。
哦,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懒和人力的问题。
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麦壳其实也可以打磨成粉,和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馍吃,虽然口感也不太好,但比麦饭要强。
但磨成粉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在生存资源需要大量时间去争取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有兴致去做这种事。
毕竟有的吃就不错了。
但好的饮食不仅能让人有幸福感,还能激励人的斗志,赵含章又吃了一口麦饭,当即决定,“我要建一个磨坊!”
傅庭涵立即应和,“这个我赞同。”
赵含章不由一乐,将碗递过去,“拨给我一些?”
傅庭涵移开,“不用,我能吃。”
第二天,秋武带着人在半路上接到了成伯和常宁一行人。
秋武高兴的道:“是女郎派属下来接常先生的。”
常宁感受到了赵含章的看重,哪怕知道她是居心不良,哦,不,是有所求,但还是忍不住感动。
这就是转换心态带来的变化,果然,对方一旦变成自己的主君,成了一路人,那居心不良也变成了礼贤下士。
常宁感念赵含章的看重,路上便加快了速度。
还未靠近西平县,他就察觉到了不同。
道路两边的田里,正有不少青壮在劳作,他停下来看了一下,发现每块地里都有三五个青壮,而附近一个妇人和孩子也没有。
普通农家并不是只有男子下地,而是全家老幼,凡是可以自由行走的,都会到地里去干活儿。
常宁指了问道:“那是村民?”
秋武看了一眼后道:“不是,是女郎收留的难民,现在是长工。”
“那这些地……”
“都是无主的荒地了,”秋武道:“女郎让他们开出来,今年要种小麦。”
常宁默默记下,越靠近县城越热闹,两边田地里也慢慢出现了他熟悉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反倒是这些人劳作的地里少了青壮年。
常宁不必问就猜到了,他叹息一声问道:“西平县守城之战伤亡很重吧?”
秋武点头,“是。”
傅安快要哭了,他是郎君的小厮,不是赵二郎的啊。
傅庭涵抬头看了外面一眼,又低下头去看手中的账簿,没有管。
这上面是一个个名字和年龄,籍贯等,后面是总数。
宋智按照他的叮嘱,两百人为一队,将人分为了九队,这是这几天陆续来投奔的人。
傅庭涵将账簿给赵含章看,“我打算在西平县范围内划下地方来安置他们,就好像安置村一样。”
赵含章:“战时为兵,农忙时则为民?”
傅庭涵点头,“这段时间我清点了一下西平县内的官田资产,账簿上的官田没多少,但民间丢荒的土地很多,这些土地都可以用起来。”
赵含章略一思索就点头应下了,“好,那就设安置点。”
第182章 开始
赵含章先去看了育善堂,见里面住满了人,的确腾不出位置来了。
一间房里住了十多个孩子,再挤也挤不下了。
她便走出育善堂,看了一眼街上的院子后问,“这一条街上还有院子是空置的吗?”
“有,”陈四娘道:“还有三个院子是空着的,其中两个是举家搬迁,院子留给了牙行出售,还有一个……”
她顿了顿道:“是宋家的别院。”
赵含章直接略过宋家的别院,吩咐道:“去找户房看一下两个院子的报价,价格合适就买下来。”
陈四娘道:“但两个院子再便宜也需要不少钱,现在正是花钱的时候,县衙怕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走私帐,把房子记在我母亲名下,这院子就当是我母亲给育善堂借用的,让人改一改院子内部,准你们多建几间房,以后两个育善堂分开,男孩住一个,女孩住一个,你们也好管理些。”
陈四娘闻言大松了一口气,高兴的应了一声。
至于被子等御寒之物,赵含章翻看了一下县衙的账本,不得不承认,如果走公账,她还真啥都添置不了。
她将陈四娘算好的要添置的被褥单子递还给她,“也走我的私账吧,等我的管家过来,我让他给你们买足够的布匹和丝绵,你看看育善堂里有谁会缝制被子的,人手不够就从县城里找。”
西平县城因为破城,死了不少壮丁,很多女人都成了寡妇,冬天快到了,她们也需要挣一些家用。
想到之前乱军放火,烧毁了不少房屋,里面也有被褥等物,看来今年缺防寒物资的人不少。
赵含章当即回县衙去给汲渊写信。
她需要做被褥的麻布和绵布,麻最好是细麻,还有各种防寒的布料。
赵含章一边写一边叹气,除了育善堂外,还有军营,他们招了这么多难民,全都需要做过冬的衣物和被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赵含章把信写好,把数据暂时空着,等傅庭涵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才道:“庭涵,你得帮我算出今冬我需要购置的最少量防寒物资。”
傅庭涵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信,在桌子上找了找,找出一张单子给她,“我都算出来了。”
赵含章低头一看,就见上面罗列得特别详细,人数,所需的冬衣数量,冬被数量,连鞋子的数量都列出来了。
后面则是制作一身冬衣、冬被和鞋子的材料耗费,价格估算,最后是总数。
赵含章:“……你什么时候算的?”
“刚刚,”傅庭涵道:“你去育善堂的时候,既然育善堂的孩子需要被褥,我们收下来的难民自然也需要,各类布匹和丝绵的价格是和耿荣拿的,但我们拿的东西多,这里价格又偏高,所以我认为价格有些不准确,这张单子只给你做参考。”
所以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写的,都懒得替换,彼此能看懂就行。
赵含章就拿着这张单子沉思,“这么大量的衣服和被子,光靠县城里的女眷是做不出来的。”
傅庭涵捧场的接问道:“所以?”
“所以我得见一见各里里正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从底下的村里找一些手艺还行的妇人,把缝制被子的事交给她们。”赵含章道:“还有上蔡,那边城大人多,速度也更快。”
正好趁此机会让上蔡的平民百姓知道汲先生,还有她赵含章!
赵含章心思转了好几转,拿定了主意,当即照着他给的单子估了一个大概数值后让汲渊去买。
她看了眼最后傅庭涵估算的总额价钱,算了算自己的私产,大松一口气,她的陪嫁应该还是够用的。
傅庭涵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抬起头来见她正看着他给的单子发呆,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傅庭涵道:“县衙的纸又要用完了。”
赵含章回神,“造纸坊建得怎么样了?”
“作坊不难建,已经照你的吩咐建好了,只是没有找到工匠,一个都没有。”
赵含章:“没有就算了,我们从零开始培养,选一些忠心的人出来听吩咐,我们先试试。”
“但造纸的周期不短,现在开始造纸,估计也要等冬至后才知道结果了。”赵含章提笔在信上又添了几句话,“我让汲先生多买些纸回来。”
汲先生收到赵含章的信,看到上面需要采购的清单,不由的抽了抽嘴角,将信丢到一旁,然后翻出当初他从洛阳带出来的嫁妆单子。
成伯就候在一旁,瞥眼看见采购清单上的东西,不由叹气,“先生,女郎这样大手大脚的,我们真的养得起吗?”
汲先生道:“女郎运气好,当初在洛阳时提前拿洛阳长安两地的田地和铺面换了金银珠宝,所以还是够用的。”
“但也只够这一二年,出了这一二年,她要是还这么花销,又没其他的进项,怕是很难再维持下去。”
成伯忙道:“我们不是有琉璃作坊……”
“琉璃虽然赚钱,但进的还是不比花的多,而且这东西一开始可以高价,后面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再想这么赚钱,难了。”
汲渊手指点了点桌面,“这样不行,不能靠钱养着他们,得自给自足才行,军备也就算了,但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成为军备。”
汲渊问道:“常宁那边怎么样了?”
成伯立即道:“常先生已经收拾好,明日便可启程去西平。”
汲渊就点了点头,“你和他一块儿过去吧,再带些钱过去,女郎手上总不能没有钱。”
成伯应下。
赵含章此时正端着一碗麦饭蹲在军营门口,傅庭涵蹲在她旁边,艰难的嚼了十几下后咽下去。
赵含章边吃边叹气,“这样不行,我们得自给自足,军备我可以花钱买,但其他百姓的温饱他们得自给自足,最好还要余留一些给我养军才好。”
傅庭涵道:“我们现在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东一锄头,西一榔锤,的确不妥,我们要不要静下来做个全面的计划?”
赵含章就问秋武,“常先生还没消息过来吗?”
秋武摇头。
第183章 礼贤下士
赵含章就道:“你明日就带人去上蔡把他请过来,他现在是西平县主簿了,很多事都要与他商量。”
其实是想得到他的一点儿建议,现在赵含章是有计划,她也每天都很忙碌,需要处理很多事,可她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
傅庭涵同样忙碌,他们已经尽量用下面的人,但依旧感觉到效率和自己预想的有差别。
虽然宋智和耿荣都说他们效率很高了,但俩人依旧有种紧迫感,因为算一算时间,冬天就快要到了,一旦寒流下来,土地冻上,他们就种不了地了。
但现在,他们啥啥都缺,虽然已经托汲渊去购买,还托赵铭出面和坞堡里的族人购买了一些,但缺额依旧很大。
赵含章戳着碗里的麦饭道:“我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让我治下的百姓都能吃得起馍馍和米饭,不再吃豆饭和麦饭。”
麦饭,带壳麦子煮的饭。
诚然,有些百姓是真不知道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可以做更美味的东西,但那都是极偏僻的地方才如此。
更多的百姓是知道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做,还是吃麦饭?
当然是因为粮食不够,要省着吃了。
哦,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懒和人力的问题。
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麦壳其实也可以打磨成粉,和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馍吃,虽然口感也不太好,但比麦饭要强。
但磨成粉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在生存资源需要大量时间去争取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有兴致去做这种事。
毕竟有的吃就不错了。
但好的饮食不仅能让人有幸福感,还能激励人的斗志,赵含章又吃了一口麦饭,当即决定,“我要建一个磨坊!”
傅庭涵立即应和,“这个我赞同。”
赵含章不由一乐,将碗递过去,“拨给我一些?”
傅庭涵移开,“不用,我能吃。”
第二天,秋武带着人在半路上接到了成伯和常宁一行人。
秋武高兴的道:“是女郎派属下来接常先生的。”
常宁感受到了赵含章的看重,哪怕知道她是居心不良,哦,不,是有所求,但还是忍不住感动。
这就是转换心态带来的变化,果然,对方一旦变成自己的主君,成了一路人,那居心不良也变成了礼贤下士。
常宁感念赵含章的看重,路上便加快了速度。
还未靠近西平县,他就察觉到了不同。
道路两边的田里,正有不少青壮在劳作,他停下来看了一下,发现每块地里都有三五个青壮,而附近一个妇人和孩子也没有。
普通农家并不是只有男子下地,而是全家老幼,凡是可以自由行走的,都会到地里去干活儿。
常宁指了问道:“那是村民?”
秋武看了一眼后道:“不是,是女郎收留的难民,现在是长工。”
“那这些地……”
“都是无主的荒地了,”秋武道:“女郎让他们开出来,今年要种小麦。”
常宁默默记下,越靠近县城越热闹,两边田地里也慢慢出现了他熟悉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反倒是这些人劳作的地里少了青壮年。
常宁不必问就猜到了,他叹息一声问道:“西平县守城之战伤亡很重吧?”
秋武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