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7 章
宋时手握晋江文献网, 自然不需要从瓦特蒸汽机开始复原, 而是直接向着双向往复汽缸蒸汽机下手。文献里写着,这种发动机具备低转速大扭矩、运转平稳无噪音的特性,一直延用到了建国后。
那时代已经是内燃机和电力的天下,还能坚持在铁路系统服役的蒸汽机是何等优秀?
锅炉内的蒸汽温度至少上二百五, 压强得有个几兆帕, 比柴油机的动力还强大,比汽油机的运转性能还好吧
但因其用蒸汽驱动,必须承受蒸汽的高温高压,稍有泄露就是重大事故。宋桓两人越研究就越谨慎,虽然早把蒸汽机的理论、结构、材料问题摸了个底儿掉, 仍是不敢轻易动手制造, 先写信从汉中要了人来。
不仅要专业强的学生,还要汉中经济园业务熟练的铁匠。锅炉他们已经用了多年, 技术纯熟, 但传动的活塞、汽缸、管道、安全阀、减压阀、冷凝器……还要更多技术人员、最好的加工工人通力合作。
新年后清明时节, 桓凌便跟宋时回了宋氏老家保定祭祖, 祭祖后便以春游为借口去了一趟西边的涞源县。入山游玩时, 两人顺理成章地“发现”了石棉矿, “鉴定”为织造传说中火浣布的材料,采选矿石回来织造保温隔热的布料。
石棉污染极为致命,然而以眼下的工业水平也生产不出别的替代品来, 只得叫工人在采矿、织造时作好防护。等以后搞起火力发电, 有了电阻炉、甩丝机什么的, 再制造硅酸铝之类替代材料。
毕竟是从零开始攀科技树,条件有限。他们虽已将理论研习通透,有图纸可依,但试制之中未必不会出现意外。所以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紧抓安全生产——
宋时抄起茶杯,“吨吨吨”灌下一杯井水沁的酸梅汤,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在条幅上写下一行行拿出去可换得千金的安全生产警语:
“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落实生产安全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
渤海经济园的生产车间内外,都贴上了径尺大字题的宣传标语。
无论渤海经济园成长起来的工人还是从汉中来的老工人,每人一套宋院长编写的《安全生产手册》,必读必背,早晚抽查,凡有出错者当场离岗,打回去封闭学习。
工匠们战战兢兢地背《条例》,生产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生怕出错,学生们的日子却比他们更不好过。
早晚间跟着桓大人读书考试,计算各部件受力状况。白日里匠人上工,他们也要在岗实习,熟习掌控整个操作流程,在机床上一遍遍测试零件耐受极限和使用寿命。他们还要拿着绳墨、规矩、游标卡尺、天秤之类检测新零件质量,学着有经验的铁匠判断铸件内部是否有暗伤……
等到工人培训熟练,配件置得整整齐齐,宋院长便带着桓院士亲自盯着人装配起了蒸汽机。
添水、添煤、烧火。
众多学生站在院长和桓院士身后,亲眼见证了这场堪写入青史的场面。还有擅绘丹青的学生带着纸墨而来,也不便放桌子,就借了同事的后背,泼墨挥毫,写下一副神气如生的泼墨蒸汽机图。
图中烈火焰焰,从炉口传照满堂。
图外并无这样逼人的焰光,却有火焰毕剥燃烧与滚水哗哗沸腾,尺轮和推杆转动的琅琅击铁之声充塞了整片厂房。随着水开的声音在锅炉内扰动,高压蒸汽冲入气缸,推动活塞和曲轴连杆,带动飞轮疾转起来。
飞轮通过皮带和一个个精校过不知多少遍的尺轮连到一旁车床上,紧固在主轴上的柱型铁件随之飞转。
精钢锻造的刀头压上去,霎时间便是一片火花飞溅,耀花了众人的眼睛。
满堂哗然。
众人不自觉地向前拥去,眯着眼细看台上的操作。幸而前头早有宋院长安排的木栅,把这些激动得忘形的书生严严实实拦在外面,任他们或痛哭或长笑,庆祝今日成功,宣泄这些日子全身心投入蒸汽机大业的疲惫和压力。
而当他们发泄过后,静下心细观机械,又更见识到这蒸汽机的强悍之处。
操作机床的老匠人按着刀头寸寸推进。观者还未从那片星火辉光中过回神,火花与刺耳的磨铁声一时消散。再看那块铁柱,原本略带锈蚀的表面已打磨得干干净净,前半段整体瘦了一圈,收刀处留下一道更深的环形刻痕,都闪动着光亮如银的本色。
真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削铁如泥。
那些日夜测算、量度、安装机械的学生都想象不到这蒸汽机连接车床后能展现出如此惊人伟力。只将两块钢铁轻轻贴上,不必大力击凿,就飞出连片火花,简直像在这铁柱上沾了火药一般。
岂止是见所未见之景,若非亲眼所见,简直想都想不到钢铁中竟能飞出这些连绵不绝的火花!
也想不到普通的车床连上蒸汽机后,竟能变成将坚实铁块摆弄得如同转盘上的陶坯一样驯顺,压一压就细下去的神器。
有了这蒸汽机,以后世上还要铁匠么?是不是随便找个会开关蒸汽机的人,连上这三元车床,就能摆弄铁块,雕琢器物了?
那些宝兵利器,以后岂不是随手可得了?还有三元车、比目车这些士林追捧之物……刚刚平静下来的学生们又激动起来,不少人已畅想起了未来众车降价,他们能骑上首辅所爱的比目车,或乘三元同名的三元车,在同学面前尽展风采。
一片激动、笑语之中,操作工扳动开关,让车床停转,取下那块铁柱,请这园里身份最高的宋院长观看。
宋时当仁不让,双手接过这第一块由蒸汽动力加工而成的材料,伴着机床再度运转起来的隆隆声交到桓凌手上,与他同赏。
这蒸汽机是他们从在汉中时就开始研究,为它读遍文献,筹划多年才得的。今日成功投入应用,比人家十月怀胎生个儿子还艰难。他们两个初作父母的,自是要同享今日的成功之喜。
两人捧着大宝贝儿看了一回,便把这钢柱交给学生们传看,谆谆教诲:“这车床用上蒸汽之力就和以前用人力手挽脚踏时不一样了,轮子转动时,至少受着数匹马全力奔跃之力。你看这钢铁部件尚能削成这样,咱们这肉长的身子,挨挨碰碰,就连骨头都削没了。”
诸生看过《西游记》没有?
孙悟空的棒子打人什么样的,这机器碰上人就什么样的。
不夸张地说,骨肉如泥,救都救不回来。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在车间里不要穿大袖长衫、不要露出头发、不要在开机状态下轻易碰触机器,更不要碰蒸汽锅炉和尺轮组……
学生之间先传看一下这个钢件,看看它被削皮剔骨的地方——它就是不遵循安全生产规条的下场。
几个悄悄把腿迈过栅栏,想近距离看一眼车床,摸摸钢铁浇铸、威严厚重的部件的书生吃他这一吓,都把腿收了回来,老老实实在栅栏外欣赏这蒸汽工业的伟力。
有了蒸汽动力的车床,镗床、铣床、刨床……也就都慢慢装配起来。经济园的厂房一处接一处迈入铆钢蒸汽时代,木头也好、钢铁也罢,在这隆隆作响的巨型机械上都像陶泥般柔软顺服。蒸汽动力的冲压机代替了海河边上其实得不到多少水力势能的水碓,将钢材锻打成主人想要的任何形状,又构成一台台新的大型机械的配件。
锅炉内高温高压蒸汽由阀门控制,通过管道输送进气缸,推动着一台台笨重却强悍的机械不断运转,吞吐钢材,造就出仅在短短数月甚至数日前都会被人当作呓语的奇迹。
那时代已经是内燃机和电力的天下,还能坚持在铁路系统服役的蒸汽机是何等优秀?
锅炉内的蒸汽温度至少上二百五, 压强得有个几兆帕, 比柴油机的动力还强大,比汽油机的运转性能还好吧
但因其用蒸汽驱动,必须承受蒸汽的高温高压,稍有泄露就是重大事故。宋桓两人越研究就越谨慎,虽然早把蒸汽机的理论、结构、材料问题摸了个底儿掉, 仍是不敢轻易动手制造, 先写信从汉中要了人来。
不仅要专业强的学生,还要汉中经济园业务熟练的铁匠。锅炉他们已经用了多年, 技术纯熟, 但传动的活塞、汽缸、管道、安全阀、减压阀、冷凝器……还要更多技术人员、最好的加工工人通力合作。
新年后清明时节, 桓凌便跟宋时回了宋氏老家保定祭祖, 祭祖后便以春游为借口去了一趟西边的涞源县。入山游玩时, 两人顺理成章地“发现”了石棉矿, “鉴定”为织造传说中火浣布的材料,采选矿石回来织造保温隔热的布料。
石棉污染极为致命,然而以眼下的工业水平也生产不出别的替代品来, 只得叫工人在采矿、织造时作好防护。等以后搞起火力发电, 有了电阻炉、甩丝机什么的, 再制造硅酸铝之类替代材料。
毕竟是从零开始攀科技树,条件有限。他们虽已将理论研习通透,有图纸可依,但试制之中未必不会出现意外。所以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紧抓安全生产——
宋时抄起茶杯,“吨吨吨”灌下一杯井水沁的酸梅汤,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在条幅上写下一行行拿出去可换得千金的安全生产警语:
“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落实生产安全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
渤海经济园的生产车间内外,都贴上了径尺大字题的宣传标语。
无论渤海经济园成长起来的工人还是从汉中来的老工人,每人一套宋院长编写的《安全生产手册》,必读必背,早晚抽查,凡有出错者当场离岗,打回去封闭学习。
工匠们战战兢兢地背《条例》,生产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生怕出错,学生们的日子却比他们更不好过。
早晚间跟着桓大人读书考试,计算各部件受力状况。白日里匠人上工,他们也要在岗实习,熟习掌控整个操作流程,在机床上一遍遍测试零件耐受极限和使用寿命。他们还要拿着绳墨、规矩、游标卡尺、天秤之类检测新零件质量,学着有经验的铁匠判断铸件内部是否有暗伤……
等到工人培训熟练,配件置得整整齐齐,宋院长便带着桓院士亲自盯着人装配起了蒸汽机。
添水、添煤、烧火。
众多学生站在院长和桓院士身后,亲眼见证了这场堪写入青史的场面。还有擅绘丹青的学生带着纸墨而来,也不便放桌子,就借了同事的后背,泼墨挥毫,写下一副神气如生的泼墨蒸汽机图。
图中烈火焰焰,从炉口传照满堂。
图外并无这样逼人的焰光,却有火焰毕剥燃烧与滚水哗哗沸腾,尺轮和推杆转动的琅琅击铁之声充塞了整片厂房。随着水开的声音在锅炉内扰动,高压蒸汽冲入气缸,推动活塞和曲轴连杆,带动飞轮疾转起来。
飞轮通过皮带和一个个精校过不知多少遍的尺轮连到一旁车床上,紧固在主轴上的柱型铁件随之飞转。
精钢锻造的刀头压上去,霎时间便是一片火花飞溅,耀花了众人的眼睛。
满堂哗然。
众人不自觉地向前拥去,眯着眼细看台上的操作。幸而前头早有宋院长安排的木栅,把这些激动得忘形的书生严严实实拦在外面,任他们或痛哭或长笑,庆祝今日成功,宣泄这些日子全身心投入蒸汽机大业的疲惫和压力。
而当他们发泄过后,静下心细观机械,又更见识到这蒸汽机的强悍之处。
操作机床的老匠人按着刀头寸寸推进。观者还未从那片星火辉光中过回神,火花与刺耳的磨铁声一时消散。再看那块铁柱,原本略带锈蚀的表面已打磨得干干净净,前半段整体瘦了一圈,收刀处留下一道更深的环形刻痕,都闪动着光亮如银的本色。
真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削铁如泥。
那些日夜测算、量度、安装机械的学生都想象不到这蒸汽机连接车床后能展现出如此惊人伟力。只将两块钢铁轻轻贴上,不必大力击凿,就飞出连片火花,简直像在这铁柱上沾了火药一般。
岂止是见所未见之景,若非亲眼所见,简直想都想不到钢铁中竟能飞出这些连绵不绝的火花!
也想不到普通的车床连上蒸汽机后,竟能变成将坚实铁块摆弄得如同转盘上的陶坯一样驯顺,压一压就细下去的神器。
有了这蒸汽机,以后世上还要铁匠么?是不是随便找个会开关蒸汽机的人,连上这三元车床,就能摆弄铁块,雕琢器物了?
那些宝兵利器,以后岂不是随手可得了?还有三元车、比目车这些士林追捧之物……刚刚平静下来的学生们又激动起来,不少人已畅想起了未来众车降价,他们能骑上首辅所爱的比目车,或乘三元同名的三元车,在同学面前尽展风采。
一片激动、笑语之中,操作工扳动开关,让车床停转,取下那块铁柱,请这园里身份最高的宋院长观看。
宋时当仁不让,双手接过这第一块由蒸汽动力加工而成的材料,伴着机床再度运转起来的隆隆声交到桓凌手上,与他同赏。
这蒸汽机是他们从在汉中时就开始研究,为它读遍文献,筹划多年才得的。今日成功投入应用,比人家十月怀胎生个儿子还艰难。他们两个初作父母的,自是要同享今日的成功之喜。
两人捧着大宝贝儿看了一回,便把这钢柱交给学生们传看,谆谆教诲:“这车床用上蒸汽之力就和以前用人力手挽脚踏时不一样了,轮子转动时,至少受着数匹马全力奔跃之力。你看这钢铁部件尚能削成这样,咱们这肉长的身子,挨挨碰碰,就连骨头都削没了。”
诸生看过《西游记》没有?
孙悟空的棒子打人什么样的,这机器碰上人就什么样的。
不夸张地说,骨肉如泥,救都救不回来。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在车间里不要穿大袖长衫、不要露出头发、不要在开机状态下轻易碰触机器,更不要碰蒸汽锅炉和尺轮组……
学生之间先传看一下这个钢件,看看它被削皮剔骨的地方——它就是不遵循安全生产规条的下场。
几个悄悄把腿迈过栅栏,想近距离看一眼车床,摸摸钢铁浇铸、威严厚重的部件的书生吃他这一吓,都把腿收了回来,老老实实在栅栏外欣赏这蒸汽工业的伟力。
有了蒸汽动力的车床,镗床、铣床、刨床……也就都慢慢装配起来。经济园的厂房一处接一处迈入铆钢蒸汽时代,木头也好、钢铁也罢,在这隆隆作响的巨型机械上都像陶泥般柔软顺服。蒸汽动力的冲压机代替了海河边上其实得不到多少水力势能的水碓,将钢材锻打成主人想要的任何形状,又构成一台台新的大型机械的配件。
锅炉内高温高压蒸汽由阀门控制,通过管道输送进气缸,推动着一台台笨重却强悍的机械不断运转,吞吐钢材,造就出仅在短短数月甚至数日前都会被人当作呓语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