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别离
夏荷替汪岐兰梳妆,吴勉望着她在镜中的容颜,忽然想到了什么。
“兰娘,适才我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手抄,叫做《石头记》的,你从何得来?“
“怎么,你对此书有兴趣?”汪岐兰笑问。
“此书字字珠玑,语句精妙,实为杰作。只是为何我之前不曾见闻?“吴勉好奇。作为刊书之人,市面上的新书他多少知道一些。
汪岐兰微叹,“此书坊间只有手抄,未有刻印,我猜测或许是没有完结,只有前八十回以及后四十回的断章,又或许是涉及先人隐秘,再或者到底含了些讥讽,无人敢刊印此书。当初怀玉送给我看的时候,我手不释卷,连夜通读,真可谓天书。“
吴勉刚才翻看了几章,不知未曾完结。“作者曹雪芹为何人,为何断了?”
”坊间传闻,作者曹雪芹为旧时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本是锦衣玉食钟鼎之家,“汪岐兰顿了顿,”却因在先帝夺嫡时,站在当时的八皇子身后,被先帝抄家荡产,从此举家清贫。曹雪芹从豪富跌入贫寒,看尽人生百态,堪破世情,批阅十年,开始著书。听闻,他唯一的子息因无钱延医买药而病故,他因此悲恸难止,亦撒手人寰。所以,这《石头记》眼下便成了绝章。“
吴勉闻言默然:“所以他在书中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是。”汪岐兰一同沉默。“世人所读的好文,是作者血泪所筑。这世间先是给了他最好的,然后夺了去,再然后销骨蚀肉,直至灭亡。只余下文字,将魂魄留在这人世间。”
“这世间的荣辱贵贱,只在帝王的鼻息之间。繁华如梦,过眼云烟。这书中隐藏的话,太多了,看不尽,道不明,凡人又岂敢刊印?”汪岐兰漫漫道。
所谓悲悯,源于无奈。
吴勉陷入了沉默。片刻后抬头,“若曹雪芹再世为人,或许只愿长在平凡家,守二三人,得一世平淡。兰娘,我素来觉得我是得上天宠爱之人,看了这石头记,更觉得如此。”
汪岐兰已经梳妆好了,从台前站起。
“书中后果皆有前缘,你如此想,便当自己前世做了大功德。“汪岐兰笑道。
“是,所以此生必不敢辜负。“吴勉上前携起双手,不顾夏荷急急低头。
端着刚上市的鲜桃站在门外的春桃闻言,“好酸啊!”
“不,是好甜啊!”来问询是否备马车的秋桂道。
“你们在说什么?”来问晚膳吃什么的冬梅问。
“我们在说——桃子。”春桃和秋桂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笑意。
……
六月流火,对吴勉来说,却是最美的季节,一段丝毫不敢辜负的时光。
西湖的扁舟,虹桥的倒影,二十四桥的明月夜,火红的石榴,淡粉的荷花,碧绿的芭蕉,长长的蝉鸣,智禅寺的钟声,一帧帧、一声声,都与过去他所熟识的扬州不同。所有的景物都被蒙上一层光华。如同祥泰绣娘手下的风景画,比原画多了一份光彩和润泽。甚至夏日里忽至的雷雨和闪电,只要有兰娘在,都能谱写成妙不可言的篇章。
对于汪岐兰来说,她逐渐习惯了吴勉手心的温度,习惯了每夜温柔地覆在她身上的手,习惯了艳阳下吴勉为她打伞的荫凉,习惯了吴勉趁下人不在时在她额上的亲吻,习惯了吴勉在侧时空气中流淌的丝丝甜蜜。
……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
汪岐兰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站在码头上送吴勉远行,只知道一次比一次的离愁更重。
吴勉没说什么话,只是在下马车前用力的拥抱了汪岐兰,久久的,直到青山在车外催促,才松开了手。
“兰娘,等我。”吴勉的眼睛定定的看着汪岐兰。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散馆。他会尽力及尽早回到她身边。
“好。”汪岐兰定定的回他,“我盼着你早日归来。”
“我会的,等我回来,我们便再也不分开。”吴勉再一次将头放在汪岐兰的肩上,在她的耳边低语,然后猛然下车离去。
运河之水迢迢,很远了,吴勉还能看到汪岐兰的身影。
她今日穿了一身水红裙,万里无云的晴空下,一片绿意之中,唯有那一抹红深深的镶嵌进了吴勉的瞳孔。
汪岐兰站在岸上。第一次鲜明的意识到远去的是她的夫君,是她今生要相守的人。
回程的马车空阔寂寥,汪岐兰坐了半边凳子,她真的习惯了。
只是一个月而已,汪岐兰心下惘然。
……
回到京城,朝堂上的空气似乎有些变了。
吴勉到翰林院的第一天,先去见了王捷。
王捷上下扫描了吴勉一番,善意的笑侃,“肖愚当了新郎官,的确有些变化。看上去轩昂了不少,可是当了大丈夫的缘故?”
“老师就别调笑学生了,“吴勉告饶,”老师和众同僚们近来可好?”
王捷脸上微妙:“除了琨宁,其余还是老样子。”
“琨宁?”吴勉疑问。
“你和他的关系近,自己去看看他吧。”王捷不多言,但一转念又提醒道,“近来皇上对士人言语文字甚为敏感,你刚回来,或许不知利害,切忌要慎言,尤其是和琨宁,言谈间注意些。毕竟他眼下是皇上御用之人。”
王捷说的隐晦,意指琨宁是皇上耳目。”学生明白了。“吴勉躬身回道,”谢老师提醒。“
“你明白了便好。”王捷看了一眼吴勉,此为敦朴之人,不知当初他和琨宁是怎么走近的。
“那武英殿修书处的差事,学生明日起继续担着了?”吴勉又问道。
此事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内务府管,但吴勉是翰林院的人,所以先请示王捷。
“你请示下内务府的人吧,我当然希望由你担着,你不在的时日,顶替之人在精审上出了几次岔子,若你在断不会出这样的纰漏。只是不知内务府如何安排?”王捷道。
“是,学生这就去请示。”吴勉躬身准备离去,被王捷叫住,“还是再提醒你一句,皇上近来对士人文字敏感,所以刻书,亦切忌要避其讳。”
“兰娘,适才我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手抄,叫做《石头记》的,你从何得来?“
“怎么,你对此书有兴趣?”汪岐兰笑问。
“此书字字珠玑,语句精妙,实为杰作。只是为何我之前不曾见闻?“吴勉好奇。作为刊书之人,市面上的新书他多少知道一些。
汪岐兰微叹,“此书坊间只有手抄,未有刻印,我猜测或许是没有完结,只有前八十回以及后四十回的断章,又或许是涉及先人隐秘,再或者到底含了些讥讽,无人敢刊印此书。当初怀玉送给我看的时候,我手不释卷,连夜通读,真可谓天书。“
吴勉刚才翻看了几章,不知未曾完结。“作者曹雪芹为何人,为何断了?”
”坊间传闻,作者曹雪芹为旧时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本是锦衣玉食钟鼎之家,“汪岐兰顿了顿,”却因在先帝夺嫡时,站在当时的八皇子身后,被先帝抄家荡产,从此举家清贫。曹雪芹从豪富跌入贫寒,看尽人生百态,堪破世情,批阅十年,开始著书。听闻,他唯一的子息因无钱延医买药而病故,他因此悲恸难止,亦撒手人寰。所以,这《石头记》眼下便成了绝章。“
吴勉闻言默然:“所以他在书中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是。”汪岐兰一同沉默。“世人所读的好文,是作者血泪所筑。这世间先是给了他最好的,然后夺了去,再然后销骨蚀肉,直至灭亡。只余下文字,将魂魄留在这人世间。”
“这世间的荣辱贵贱,只在帝王的鼻息之间。繁华如梦,过眼云烟。这书中隐藏的话,太多了,看不尽,道不明,凡人又岂敢刊印?”汪岐兰漫漫道。
所谓悲悯,源于无奈。
吴勉陷入了沉默。片刻后抬头,“若曹雪芹再世为人,或许只愿长在平凡家,守二三人,得一世平淡。兰娘,我素来觉得我是得上天宠爱之人,看了这石头记,更觉得如此。”
汪岐兰已经梳妆好了,从台前站起。
“书中后果皆有前缘,你如此想,便当自己前世做了大功德。“汪岐兰笑道。
“是,所以此生必不敢辜负。“吴勉上前携起双手,不顾夏荷急急低头。
端着刚上市的鲜桃站在门外的春桃闻言,“好酸啊!”
“不,是好甜啊!”来问询是否备马车的秋桂道。
“你们在说什么?”来问晚膳吃什么的冬梅问。
“我们在说——桃子。”春桃和秋桂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笑意。
……
六月流火,对吴勉来说,却是最美的季节,一段丝毫不敢辜负的时光。
西湖的扁舟,虹桥的倒影,二十四桥的明月夜,火红的石榴,淡粉的荷花,碧绿的芭蕉,长长的蝉鸣,智禅寺的钟声,一帧帧、一声声,都与过去他所熟识的扬州不同。所有的景物都被蒙上一层光华。如同祥泰绣娘手下的风景画,比原画多了一份光彩和润泽。甚至夏日里忽至的雷雨和闪电,只要有兰娘在,都能谱写成妙不可言的篇章。
对于汪岐兰来说,她逐渐习惯了吴勉手心的温度,习惯了每夜温柔地覆在她身上的手,习惯了艳阳下吴勉为她打伞的荫凉,习惯了吴勉趁下人不在时在她额上的亲吻,习惯了吴勉在侧时空气中流淌的丝丝甜蜜。
……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
汪岐兰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站在码头上送吴勉远行,只知道一次比一次的离愁更重。
吴勉没说什么话,只是在下马车前用力的拥抱了汪岐兰,久久的,直到青山在车外催促,才松开了手。
“兰娘,等我。”吴勉的眼睛定定的看着汪岐兰。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散馆。他会尽力及尽早回到她身边。
“好。”汪岐兰定定的回他,“我盼着你早日归来。”
“我会的,等我回来,我们便再也不分开。”吴勉再一次将头放在汪岐兰的肩上,在她的耳边低语,然后猛然下车离去。
运河之水迢迢,很远了,吴勉还能看到汪岐兰的身影。
她今日穿了一身水红裙,万里无云的晴空下,一片绿意之中,唯有那一抹红深深的镶嵌进了吴勉的瞳孔。
汪岐兰站在岸上。第一次鲜明的意识到远去的是她的夫君,是她今生要相守的人。
回程的马车空阔寂寥,汪岐兰坐了半边凳子,她真的习惯了。
只是一个月而已,汪岐兰心下惘然。
……
回到京城,朝堂上的空气似乎有些变了。
吴勉到翰林院的第一天,先去见了王捷。
王捷上下扫描了吴勉一番,善意的笑侃,“肖愚当了新郎官,的确有些变化。看上去轩昂了不少,可是当了大丈夫的缘故?”
“老师就别调笑学生了,“吴勉告饶,”老师和众同僚们近来可好?”
王捷脸上微妙:“除了琨宁,其余还是老样子。”
“琨宁?”吴勉疑问。
“你和他的关系近,自己去看看他吧。”王捷不多言,但一转念又提醒道,“近来皇上对士人言语文字甚为敏感,你刚回来,或许不知利害,切忌要慎言,尤其是和琨宁,言谈间注意些。毕竟他眼下是皇上御用之人。”
王捷说的隐晦,意指琨宁是皇上耳目。”学生明白了。“吴勉躬身回道,”谢老师提醒。“
“你明白了便好。”王捷看了一眼吴勉,此为敦朴之人,不知当初他和琨宁是怎么走近的。
“那武英殿修书处的差事,学生明日起继续担着了?”吴勉又问道。
此事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内务府管,但吴勉是翰林院的人,所以先请示王捷。
“你请示下内务府的人吧,我当然希望由你担着,你不在的时日,顶替之人在精审上出了几次岔子,若你在断不会出这样的纰漏。只是不知内务府如何安排?”王捷道。
“是,学生这就去请示。”吴勉躬身准备离去,被王捷叫住,“还是再提醒你一句,皇上近来对士人文字敏感,所以刻书,亦切忌要避其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