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怎么?六阿哥长到两岁多, 难道你们就没有告诉过他, 他的大名吗?嬷嬷们都是怎么做事的?”康熙质问的声音里都不禁带了几分笑意。
  嬷嬷们慌忙跪下来请罪, 绣瑜忍住笑答道:“是臣妾的不是, 小六小六的叫惯了, 竟然让这孩子当真了。”
  康熙哭笑不得, 提笔在纸上写了“胤祚”两个字:“看清楚了, 这才是你的名字。”
  胤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看看旁边胤禛的字,终于拍手笑起来:“跟四哥的名字好像。”
  这下连胤禛也笑出声来, 他一定是傻了才吃小六的醋。又看到绣瑜趁着康熙教育胤祚的时候,把那张写着“小六”的纸收了起来,忍笑吩咐竹月:“拿去叫内务府裱起来, 日后老六娶了福晋, 生了孩子,我拿出来叫孙子孙女看看他们阿玛小时候做的蠢事。”
  康熙瞪了她一眼:“没个正经, 有你这么做玛麽的吗?”却也出言没阻止。
  胤祚太小, 还傻呵呵地乐着。胤禛却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娶福晋, 他捂着嘴偷乐, 顺便给了弟弟一个同情的眼神。
  有了小六插科打诨, 胤禛顿时忘了下午的事,兄弟俩欢欢喜喜地在暖阁里玩起来。
  天上又飘起了雪花, 洋洋洒洒的,不多时就铺了一地。康熙放下手中的书, 突发奇想:“朕看《旧闻杂录》里面写北宋汴京市民, 每逢天冷下雪时流行赏雪吃羊肉锅子。如今闲来无事,不如就在永和宫后头会芳亭里摆起来,咱们也乐上一乐。”
  不等绣瑜开口,他又补充道:“御膳房正好有新鲜的鹿肉,让他们切成指头大小的薄片,拿银签子串了,在亭子外头烤。剩下羊肉、鸡鸭鱼都是常备的,添些青菜萝卜,再把你宫里前年酿的桂花酒挖一坛子出来暖上,也就够了。”
  两个孩子都听住了,眼睛里冒出兴奋的光。胤祚先拍手笑道:“好,锅子好!”
  绣瑜正要开口,却见殿门口的帘子动了一下,露出一点秋香色的衣角,正是跟着胤禛的谢嬷嬷。她不禁有些为难,吞吞吐吐地开了口:“难得万岁爷这样好的兴致,可是……”
  竹月屈膝替她补完了话:“禀万岁爷,主子娘娘只怕还在等着四阿哥回宫。”
  是啊,额娘还在等他回家。胤禛恍然记起,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愧疚之色,但是他还没见过赏雪,也没吃过烤的鹿肉,想着不由委屈地抿了抿嘴。胤祚也跳下来抱住了绣瑜的腿:“额娘,你告诉皇额娘,别让四哥走。”
  康熙也意识到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他拨弄了两下拇指上戴着的玉扳指,抬头看向胤禛,眼神里多了几分考量的意味:“老四,你想回去还是留下来玩?”
  绣瑜心里一跳,不禁暗骂了一句有病吧。小孩子都贪玩不懂事,哪有这样考验一个四岁孩子的?
  可惜古人都相信“三岁看老”,皇子在康熙心目中的印象,是可以在幼年就被定格的。
  胤禛懵懵懂懂地发现全屋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了,跟胤祚被绣瑜养着,多多少少感染了一些现代人的自由散漫不同。他是嬷嬷们按着世代相传的法子、比照皇子的要求,规规矩矩养大的孩子,面对危险与考验总是第一时间参考“规矩”。
  他隐约地意识到康熙的态度不复刚才的随意,顿时抑制了心中贪玩的念头,乖乖回答道:“儿子想回承乾宫。”
  胤祚登时不乐意了,瘪瘪嘴要哭不哭地看着康熙:“皇阿玛……”
  康熙却由衷地笑了,难得一见地揽着四岁的儿子,拍着他不甚健壮的小肩膀:“好好好!来人,派人去承乾宫接皇贵妃,就说朕请她到永和宫赏雪吃锅子。”
  气氛顿时冰消雪融,两个孩子这才又乐起来,跪下来齐声喊了“谢皇阿玛”。康熙笑着摸了一把胤祚的头:“你又跟着凑什么热闹?”
  胤祚解释不通道理,想了想才说:“四哥做什么,儿子就做什么。”
  康熙哈哈大笑:“老四,原来你兄弟竟是个属狗的。去吧,去亭子里玩。”
  兄弟两个就一起起身出去了,绣瑜听见窗子外头胤禛说:“走,看谁先到会芳亭。”说着就甩开嬷嬷们蹿了出去。胤祚踉踉跄跄地跟着后头,边跑边喊四哥,院子里留下一路的笑声。
  康熙回头执了她的手,眼睛里是不加掩饰的欢喜:“老四是个孝顺懂事的,老六小小年纪也知道尊敬兄长,都好得很。瑜儿,你给朕生了两个好儿子,为咱们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绣瑜心里本来百味陈杂,都被他这番话搅散了。她展颜一笑:“皇上说笑了。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太1祖太宗和那些战死沙场的先烈们。孩子还小,臣妾一介深宫妇人哪里就敢居功了。”
  “你向来谦逊知礼,若不是你做额娘的性情好,两个孩子也不会这样懂事。”康熙今天看来是夸定她了,绣瑜只得笑笑接受了这顶大帽子。
  会芳亭的一场其乐融融,没有掩盖风平浪静之下的汹涌波涛。第二天早上绣瑜起来的时候,明显兴致不高。送走了康熙,她一个人坐在梳妆镜前面发呆。
  春喜已经在几天前出宫备嫁了。竹月可信可用却不够了解她的心思,只得暗暗使了个眼神给旁边的小宫女,叫了白嬷嬷进来陪她说话。
  绣瑜捧了热茶,望着那滚滚而上的烟雾,出了一会神才缓缓地说:“她把胤禛平安养大,教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这个生母反而什么都没做……”
  历史上德妃不待见长子,除了长久不见面的疏离,恐怕还有惭愧回避的心态在里面吧。
  白嬷嬷亲眼见着她怀孕生下胤禛,当然最懂她的心思。德妃娘娘有些想左了,钻了牛角尖的人,那些不得已的原因她是听不进去的。白嬷嬷便直接摆事实:“小主,今儿上午小柳儿传回话来,说皇贵妃放在四阿哥身边的大宫女谨儿最近传了许多谣言,话里对您颇多抱怨,说您偏爱六阿哥,致使皇上宠爱六阿哥远胜其他阿哥。”
  “哗啦——”绣瑜抬手甩落手中的茶盏。她终于知道为什么宫里的瓷器总换得那么快,全因不要脸的人实在是太多,不要脸的事情总是做得太绝。比如,有人抢了你的儿子,反而怪你不够亲近宠爱这个孩子。以此离间你和儿子之间的感情,好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白嬷嬷心下大定,劝道:“她若真心为四阿哥好,绝不会眼见着阿哥与生母亲弟离心离德。皇贵妃培养四阿哥,也不过是给自己日后寻个依靠罢了。娘娘,您可不能灰心。如果皇贵妃日后再生皇子,四阿哥可就只能靠您了。”
  再生皇子?绣瑜脑子里猛地响起一声惊雷。皇贵妃从康熙十年进宫至今,从来没有怀过孕。一个正常的在生育年龄并且有规律x生活的女性,这真的正常吗?况且,继后也是终身未孕,
  两位身居高位、母族势大的妃子都没有亲子,这真的是巧合吗?
  康熙曾经在钮祜禄氏死后,一次夜半呓语,说他对不住继后。难不成就是因为孩子?正是因为佟佳氏也不能有亲子,他才痛快答应佟贵妃抱养胤禛?
  如果她的猜测是真的话,那么佟佳氏没有在今年的大封中得封皇后,莫非就是因为康熙决定……
  绣瑜猛地站了起来。皇贵妃如果有了亲子,那胤禛是不是就可以回到她身边?
  另一边皇贵妃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盼着胤禛亲近自己胜过生母;可是德妃得宠,胤禛经常往她那儿走动,多在皇上跟前露脸,她这个养母也跟着沾光。
  她纠结良久,还是叫来谨儿训斥道:“你这奴才的心是越发大了,我问你,你最近编排的那些话是怎么回事?竟敢不告诉本宫一声,就擅做主张!”
  谨儿背后出了一身薄汗,定了定神,摆出一副衷心耿耿的模样:“娘娘明鉴,奴婢这么做都是为了娘娘您啊。您不知道,自从跟六阿哥关系好了,四阿哥心里总念着永和宫那边。就算不是初一十五,六阿哥在别处见了四阿哥,也总给他带些德妃亲手腌的梅子糖一类的小玩意儿。长此以往,奴婢只怕…….”
  她恰到好处地掐断了话,由得皇贵妃去想象更深更可怕的场面。
  果然,皇贵妃皱起眉头,语气多了几分犹豫:“可是六阿哥还小,甚少出门,他们兄弟两个见面的时候也不多。”
  “如今是不多,可是日后两位阿哥都进上书房了呢?奴婢觉得还是趁四阿哥年纪小,早作打算的好。况且此事本来就是奴婢自作主张,若是德妃知道了,娘娘只管推做不知,再当着德妃的面打骂奴婢一顿,也就堵了她的嘴了。可四阿哥性子敏感倔强,他一旦跟人离心就绝不会反转的。”
  皇贵妃捏紧了拳头,心里好一番天人交战,终于还是独占儿子的念头占了上风。她放缓了语气:“起来吧。你用心了,去本宫的库房里挑件喜欢的东西吧。”
  “谢娘娘赏赐。”谨儿面上露出欢喜的笑容,心里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康熙在慈宁宫陪太皇太后说话。
  “四阿哥聪明纯孝,日后孙儿必定是要委以重任的。可是他亲近养母,将来必定跟佟佳氏走得极近。佟佳氏一族骁勇善战,如今三藩虽定,蒙古准格尔部又不安分,朕还是想给表妹一个孩子,这样一来,佟佳氏就等于手握两个阿哥了。”
  胤禛是他宠爱的儿子,佟佳氏是他信任的母族。可是康熙是熟读史书的人,自然知道皇子争储会引发什么后果。在他心里,江山一定是忠于亲情的,在这一点上,胤禛加上皇贵妃的亲子也远及不上太子,佟佳氏更不能威胁储位、动摇国本。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你能这样想,可见还没有失了分寸,哀家很是放心。四阿哥的事也好办,他没有过继到皇贵妃名下,生母又还在,就让他早些进学,之后也每天回永和宫请安。皇贵妃有了亲子,难免疏忽;德妃又一向记挂这个儿子,自然就好了。他与老六一母同胞,又年龄相近,未必会亲近养母的儿子。”
  “皇祖母睿智,孙儿遵命。”
  太皇太后大笑:“哪里是哀家睿智,分明是皇帝早就打算好了,来哄哀家这个老太婆开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