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安侯府徐家这几日正办丧事。
月初的时候,武安侯老夫人亲自进宫,向太后娘娘请了杜太医替武安侯夫人诊病,先说的是血虚之症,多加调养也不至于是要命的,可谁知道不过熬了半个多月,武安侯夫人就去了。
武安侯夫人原是太后娘娘的姨侄女,景国公府顾家的三姑娘,因素年幼时候身子骨不好,所以养到二十岁上头,还没有婚配。正值武安侯这些年为了大雍东征西战,所以也耽误了娶亲的年岁,旧年边关稍定的时候,武安侯回京述职,太后娘娘便做主,将那侄女许配给了武安侯。
谁知大婚当夜鞑子就从边关偷袭来了,武安侯只享了半夜的洞房花烛,还不及天亮,就穿上了战甲,连夜往边关去了,只留下那么一个娇娇弱弱的侯夫人,独守空闺。
那侯夫人却也是一个有福的,不过只那半夜的功夫,便有了身孕,真真是让老侯夫人高兴的无可无不可的。一应的规矩礼数全然都不顾了,只巴望着她能平平安安的,为武安侯府开枝散叶。
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侯夫人自幼体弱,虽说这些年已养好了些,于生养上却还是一大难关,孩子到四五个月成型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就摔了一跤,好好的男娃胎死腹中,侯夫人便从此染上了病根,一直没能好过。
赵菁站在抱厦门外的青灰色廊檐下,看着外头纷纷扬扬的又下起了雪来。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她前几日在熬夜做针线的时候,小拇指上就起了丁点大的红点子,怪痒痒的,挠一下又怕破了,不挠心里头又难受的紧。
廊下挂着旧年宫里赏赐的新花样芦苇帘子,把整个抄手游廊都盖得密不透风的,几个老妈妈从月洞门口进来,见着风雪大了,便折往一旁的抄手游廊,宁走一段远路,来到赵菁的跟前。
“菁姑娘,客人的午膳都预备好了,老太太说外头天冷,姑娘一个人吃饭也没个意思,请了姑娘往松鹤堂用午膳去。”来人是武安侯老夫人身边的两个管事妈妈,一个姓张,一个姓韩,在这府上也算体面人,老太太怕遣个丫头过来显得不尊重,因此特特要让她们两人过来。
说起来赵菁在她们眼中那可是了不得的人呐!听说以前是太后娘娘身边的宫女,后来专服侍小皇帝,连小皇帝也要喊她一声姑姑呢!而且这菁姑娘为人公道,心思又灵敏,口角又厉害,说是在十年前那场宫乱中立过大功的,因此连太后娘娘都倚重她几分。原本太后是想留了她在宫中再服侍几年的,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偏是不肯,只说是到了年纪,也要出来。因此大家都猜测着,也不知道这菁姑娘有个什么造化,是给某个大臣直接当了贵妾呢?还是找个京中的小吏,堂堂正正的做个正头夫妻。
但是不管如何,赵菁的将来必定是富贵的。
即便是有几个性子孤僻的,出宫较晚,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干脆不嫁人的,也都有各家侯门公府的礼遇,教授一些宫里的规矩,不管是什么样的金枝玉叶,都要规规矩矩的喊她们一声先生。
但赵菁却全然还没有想到这些,她自一穿越就在宫里头待着,对外头的事情可谓是一无所知,若不是这次太后娘娘体恤武安侯老夫人年纪大了,所以才遣了她出料理一下丧事,只怕她也只能等到出宫的那一日,才能呼吸到宫外的空气了。
可不管如何,这也是她第一次走出了皇宫,走到了宫墙的外头来。
“有劳两位妈妈亲自来请,这雪天路滑的,找个小丫鬟来说一声也是一样的。”赵菁清清淡淡的应了一声,她是鹅蛋脸型,皮肤又雪白干净,一双眼睛生的尤其大,黑亮晶莹的,说话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看上去既温和又招人喜欢。
两位妈妈也是头一次看见从宫里出来的贵人,并不敢乱说什么,只心里一个劲的赞叹:怪道人人都说宫里的都是仙女儿,这菁姑娘听说都有二十五了,怎么就还能生得这样好,看着和十五六七的小姑娘也没什么两样的?
赵菁这些日子早就习惯了这些人好奇的眼神了,便也见怪不怪,一旁的小宫女将一件鸦青色银绲边的夹棉氅衣替她披上了,赵菁回头看了一眼房里几个候着的小宫女太监,低声吩咐道:“你们也各自吃饭去吧,留一个人在这里守着就好。”
两个妈妈听了这话,忙笑道:“老太太吩咐了,叫跟着姑娘的人就在这边吃,一会儿厨房就有人送来。”
赵菁稍稍点了点头,轻道了一声“有劳了”,便跟着两个婆子,一起往松鹤堂去了。
大雍立国至今,不过二十来年,这武安侯府也并非根基深厚,乃是前朝一处权臣在京城的府邸。□□进京的时候,封赏有功之臣,武安侯便得了这一处。听说那权臣原是江南人士,因此园林布景、亭台安置,都仿了江南一带的模样,所以这院子虽小,景致却很不错。
不过此时的赵菁,却也没有什么心情赏这雪后的美景。
再过两个月,她就可以出宫了,一想起这些年来她在宫里的如履薄冰,赵菁知道,她的心必定是没有外表看上去这般年轻的。
皇帝年少、太后仁慈,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赵菁应付起来也算是游刃有余的,可唯独有一人,如今大雍朝权倾天下的摄政王,赵菁看见他就觉得心里发怵。
虽然对于这个原身子的记忆支离破碎,但赵菁也依稀从宫里一些老人的传言中得知,自己这个原身子,似乎和摄政王有过一些什么过节。以至于别的姐妹们但凡要出宫,这太后娘娘的恩典还没下呢,早有求亲的人先来了。可唯独自己,到如今也没个什么人,敢来求娶的。
不过这倒是合了赵菁自己的心意,她并不想嫁人,更不想在古代,以二十五的高龄嫁人。
过了前后院的夹道,转过一处角门,正前方一个三进的大院落,便是武安侯了老夫人徐老太太住的松鹤堂了。赵菁还没进垂花门,就听见里头隐隐约约传来了女孩子清脆的笑声。赵菁的眉头几不可见的皱了皱,虽然丧事已经办了十多天了,这伤心劲儿也过去的差不多了,但这样关着门哈哈大笑,实在不应该是这种人家的做派。
正门口守着两个小丫鬟,见赵菁来了,忙不急就上前打了帘子,一面往里头回话道:“老太太,菁姑姑来了。”
里头的笑声这才停了下来,赵菁低头矮身子进去,才进屋差点儿就被这里头薰得暖暖的热气给呛着了。用的虽是银霜炭,可多了一样会有一股子烟火气。她刚从外头进来,更是呛的鼻子里痒痒的。
赵菁抬起头的时候,便瞧见武安侯府的几个孩子都在呢。
如今的武安侯虽然已经有了二十五六,奈何膝下并无所出。这大厅里头的这几位哥儿姐儿,却也各有各的来头。赵菁来了也有十来日了,因此也都弄清楚了。
穿着月白色孝衣,头上梳着双垂髻,身量瘦小约莫十二三岁的姑娘是武安侯先去的兄长留下来的。
那位死去的准武安侯世子听说是因为十年前皇权更迭的时候站错了队,因此被老侯爷亲手所戮。连带着他那苦命的世子夫人,也因为这个消息吓得难产了,一尸两命,连一个根都没留下。而此时站在跟前看上去一副谨小慎微、有些缩肩驼背的这个姑娘,便是当时世子爷跟一个外室所生的,据说老侯夫人原先是不肯认她的,但后来世子爷去了,想着连一个亲骨肉也没有,因此才派人将她抱了回来。
可想而知,这姑娘在武安侯府的处境,只怕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同她对比之下,另外一个身量高挑、眉眼精致、已长出几分女子美艳的姑娘,便是刚才赵菁还没进门,就已先听闻她笑声的那个。
这一位说起来身世还不如方才那一个硬正,乃是老侯夫人年轻时候,一同逃难的老姐妹的孙女,她老姐妹年轻守寡,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跟随着大爷,十年前死了;一个又跟随着如今的侯爷,三年前也战死了。这姑娘便是跟随着侯爷战死的那一位留下的独生女。徐老太太念在她们一家为侯府做出的贡献,所以让武安侯收了她当义女,如此便成了这侯府的大小姐。
另外两个看上去不过四五岁模样,长得肉嘟嘟团子一样,雪白可爱,又一模一样的小孩子,则是姑奶奶家的一对龙凤胎。姑奶奶嫁得是武将,生双胞胎的时候难产死了,姑爷又年轻轻就殉国了,只留了这两个孩子下来,那边的长辈也死绝了,便接到了侯府来养了。
除了这四人,武安侯府还有两个少爷,一个是族里过继给死去的大爷的。还有一个则是武安侯一个战死的下属家的,武安侯收了他当义子的,虽说如此,却不像方才那个义女一样,记入宗谱,只说等他成家立室之后,还让他认祖归宗,如今只是养着他而已。
月初的时候,武安侯老夫人亲自进宫,向太后娘娘请了杜太医替武安侯夫人诊病,先说的是血虚之症,多加调养也不至于是要命的,可谁知道不过熬了半个多月,武安侯夫人就去了。
武安侯夫人原是太后娘娘的姨侄女,景国公府顾家的三姑娘,因素年幼时候身子骨不好,所以养到二十岁上头,还没有婚配。正值武安侯这些年为了大雍东征西战,所以也耽误了娶亲的年岁,旧年边关稍定的时候,武安侯回京述职,太后娘娘便做主,将那侄女许配给了武安侯。
谁知大婚当夜鞑子就从边关偷袭来了,武安侯只享了半夜的洞房花烛,还不及天亮,就穿上了战甲,连夜往边关去了,只留下那么一个娇娇弱弱的侯夫人,独守空闺。
那侯夫人却也是一个有福的,不过只那半夜的功夫,便有了身孕,真真是让老侯夫人高兴的无可无不可的。一应的规矩礼数全然都不顾了,只巴望着她能平平安安的,为武安侯府开枝散叶。
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侯夫人自幼体弱,虽说这些年已养好了些,于生养上却还是一大难关,孩子到四五个月成型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就摔了一跤,好好的男娃胎死腹中,侯夫人便从此染上了病根,一直没能好过。
赵菁站在抱厦门外的青灰色廊檐下,看着外头纷纷扬扬的又下起了雪来。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她前几日在熬夜做针线的时候,小拇指上就起了丁点大的红点子,怪痒痒的,挠一下又怕破了,不挠心里头又难受的紧。
廊下挂着旧年宫里赏赐的新花样芦苇帘子,把整个抄手游廊都盖得密不透风的,几个老妈妈从月洞门口进来,见着风雪大了,便折往一旁的抄手游廊,宁走一段远路,来到赵菁的跟前。
“菁姑娘,客人的午膳都预备好了,老太太说外头天冷,姑娘一个人吃饭也没个意思,请了姑娘往松鹤堂用午膳去。”来人是武安侯老夫人身边的两个管事妈妈,一个姓张,一个姓韩,在这府上也算体面人,老太太怕遣个丫头过来显得不尊重,因此特特要让她们两人过来。
说起来赵菁在她们眼中那可是了不得的人呐!听说以前是太后娘娘身边的宫女,后来专服侍小皇帝,连小皇帝也要喊她一声姑姑呢!而且这菁姑娘为人公道,心思又灵敏,口角又厉害,说是在十年前那场宫乱中立过大功的,因此连太后娘娘都倚重她几分。原本太后是想留了她在宫中再服侍几年的,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偏是不肯,只说是到了年纪,也要出来。因此大家都猜测着,也不知道这菁姑娘有个什么造化,是给某个大臣直接当了贵妾呢?还是找个京中的小吏,堂堂正正的做个正头夫妻。
但是不管如何,赵菁的将来必定是富贵的。
即便是有几个性子孤僻的,出宫较晚,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干脆不嫁人的,也都有各家侯门公府的礼遇,教授一些宫里的规矩,不管是什么样的金枝玉叶,都要规规矩矩的喊她们一声先生。
但赵菁却全然还没有想到这些,她自一穿越就在宫里头待着,对外头的事情可谓是一无所知,若不是这次太后娘娘体恤武安侯老夫人年纪大了,所以才遣了她出料理一下丧事,只怕她也只能等到出宫的那一日,才能呼吸到宫外的空气了。
可不管如何,这也是她第一次走出了皇宫,走到了宫墙的外头来。
“有劳两位妈妈亲自来请,这雪天路滑的,找个小丫鬟来说一声也是一样的。”赵菁清清淡淡的应了一声,她是鹅蛋脸型,皮肤又雪白干净,一双眼睛生的尤其大,黑亮晶莹的,说话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看上去既温和又招人喜欢。
两位妈妈也是头一次看见从宫里出来的贵人,并不敢乱说什么,只心里一个劲的赞叹:怪道人人都说宫里的都是仙女儿,这菁姑娘听说都有二十五了,怎么就还能生得这样好,看着和十五六七的小姑娘也没什么两样的?
赵菁这些日子早就习惯了这些人好奇的眼神了,便也见怪不怪,一旁的小宫女将一件鸦青色银绲边的夹棉氅衣替她披上了,赵菁回头看了一眼房里几个候着的小宫女太监,低声吩咐道:“你们也各自吃饭去吧,留一个人在这里守着就好。”
两个妈妈听了这话,忙笑道:“老太太吩咐了,叫跟着姑娘的人就在这边吃,一会儿厨房就有人送来。”
赵菁稍稍点了点头,轻道了一声“有劳了”,便跟着两个婆子,一起往松鹤堂去了。
大雍立国至今,不过二十来年,这武安侯府也并非根基深厚,乃是前朝一处权臣在京城的府邸。□□进京的时候,封赏有功之臣,武安侯便得了这一处。听说那权臣原是江南人士,因此园林布景、亭台安置,都仿了江南一带的模样,所以这院子虽小,景致却很不错。
不过此时的赵菁,却也没有什么心情赏这雪后的美景。
再过两个月,她就可以出宫了,一想起这些年来她在宫里的如履薄冰,赵菁知道,她的心必定是没有外表看上去这般年轻的。
皇帝年少、太后仁慈,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赵菁应付起来也算是游刃有余的,可唯独有一人,如今大雍朝权倾天下的摄政王,赵菁看见他就觉得心里发怵。
虽然对于这个原身子的记忆支离破碎,但赵菁也依稀从宫里一些老人的传言中得知,自己这个原身子,似乎和摄政王有过一些什么过节。以至于别的姐妹们但凡要出宫,这太后娘娘的恩典还没下呢,早有求亲的人先来了。可唯独自己,到如今也没个什么人,敢来求娶的。
不过这倒是合了赵菁自己的心意,她并不想嫁人,更不想在古代,以二十五的高龄嫁人。
过了前后院的夹道,转过一处角门,正前方一个三进的大院落,便是武安侯了老夫人徐老太太住的松鹤堂了。赵菁还没进垂花门,就听见里头隐隐约约传来了女孩子清脆的笑声。赵菁的眉头几不可见的皱了皱,虽然丧事已经办了十多天了,这伤心劲儿也过去的差不多了,但这样关着门哈哈大笑,实在不应该是这种人家的做派。
正门口守着两个小丫鬟,见赵菁来了,忙不急就上前打了帘子,一面往里头回话道:“老太太,菁姑姑来了。”
里头的笑声这才停了下来,赵菁低头矮身子进去,才进屋差点儿就被这里头薰得暖暖的热气给呛着了。用的虽是银霜炭,可多了一样会有一股子烟火气。她刚从外头进来,更是呛的鼻子里痒痒的。
赵菁抬起头的时候,便瞧见武安侯府的几个孩子都在呢。
如今的武安侯虽然已经有了二十五六,奈何膝下并无所出。这大厅里头的这几位哥儿姐儿,却也各有各的来头。赵菁来了也有十来日了,因此也都弄清楚了。
穿着月白色孝衣,头上梳着双垂髻,身量瘦小约莫十二三岁的姑娘是武安侯先去的兄长留下来的。
那位死去的准武安侯世子听说是因为十年前皇权更迭的时候站错了队,因此被老侯爷亲手所戮。连带着他那苦命的世子夫人,也因为这个消息吓得难产了,一尸两命,连一个根都没留下。而此时站在跟前看上去一副谨小慎微、有些缩肩驼背的这个姑娘,便是当时世子爷跟一个外室所生的,据说老侯夫人原先是不肯认她的,但后来世子爷去了,想着连一个亲骨肉也没有,因此才派人将她抱了回来。
可想而知,这姑娘在武安侯府的处境,只怕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同她对比之下,另外一个身量高挑、眉眼精致、已长出几分女子美艳的姑娘,便是刚才赵菁还没进门,就已先听闻她笑声的那个。
这一位说起来身世还不如方才那一个硬正,乃是老侯夫人年轻时候,一同逃难的老姐妹的孙女,她老姐妹年轻守寡,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跟随着大爷,十年前死了;一个又跟随着如今的侯爷,三年前也战死了。这姑娘便是跟随着侯爷战死的那一位留下的独生女。徐老太太念在她们一家为侯府做出的贡献,所以让武安侯收了她当义女,如此便成了这侯府的大小姐。
另外两个看上去不过四五岁模样,长得肉嘟嘟团子一样,雪白可爱,又一模一样的小孩子,则是姑奶奶家的一对龙凤胎。姑奶奶嫁得是武将,生双胞胎的时候难产死了,姑爷又年轻轻就殉国了,只留了这两个孩子下来,那边的长辈也死绝了,便接到了侯府来养了。
除了这四人,武安侯府还有两个少爷,一个是族里过继给死去的大爷的。还有一个则是武安侯一个战死的下属家的,武安侯收了他当义子的,虽说如此,却不像方才那个义女一样,记入宗谱,只说等他成家立室之后,还让他认祖归宗,如今只是养着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