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去死!”
杨秀清大吼,一刀戳出。
“噗!!”
长刀戳入白世元的胸口,直接穿透进去,刺穿了白世元的心脏。瞬间,钢刀带出一溜血珠子,洒落在地上。白世元的嘴被堵着,发不出声音,只能咿呀的挣扎着。片刻工夫,白世元身体一软,倒在了地上。
杨秀清盯着躺在地上白世元,还是非常愤怒,感到不解气。他气哼哼的坐下,问道:“拉尔斯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拉尔斯说道:“只能撤回!”
杨秀清长叹,点点头,同意了拉尔斯的看法。
ps:第二更;
第521章 外交家郑藻如
龙潭镇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城池满目疮痍,散发着股股热气,四处都能看到寥寥冒起的烟雾,盘旋萦绕,最后消失在天空中。
李振的大军驻扎在城外,正在休息。
昨夜追了一宿,大军累得跟狗似的,回到龙潭镇的时候更是疲惫无比,倒下就睡着。一觉睡到天亮,阳光挂在天空,已经是日晒三竿。这时候已经是盛夏时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士兵们陆续的醒了过来。
鲁少川揉了揉面庞,命令士兵准备吃食。
等吃过饭,鲁少川拍拍肚子说道:“大帅,杨秀清带着拉尔斯的军队撤走,战事告一段落,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呢?龙潭镇、下蜀镇都空虚了,没有力量防守,不如暂时拿下,作为我们的补给来源。其实还可以拿下东阳镇,三个镇相互依靠,力量更是强大。”
李振摇头说道:“我们从广东带来的士兵只有八千人,这一次带了两千多人出来,人数不多。若是不断的占领城池,兵力会逐渐削弱,不符合目前的行驶。接下来,我会暂时放弃和太平军交战,先撤回江北大营!”
“啊,要撤回去了?”
鲁少川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和杨秀清的这一仗打爽了,但是鲁少川还没有尽兴,不想回大营。
李振瞪了鲁少川一眼,目光冷厉,立刻让鲁少川蔫了起来。李振沉声吩咐道:“立即传令下去,休息半天,下午启程返回江北大营。”
“是!”
鲁少川无奈的应下,起身去传令。
大军休息了半天,下午的时候启程离开,朝着江北大营奔去。
……
杨秀清回到天京后,大败的消息快速传出。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秀清战败的消息更是满天飞,城中的人都知道了消息。百姓议论纷纷,而太平天国的高层也是暗潮涌动。
天王府,大殿中。
洪秀全穿着一身龙袍,正襟危坐。他抬头看向站在身旁的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问道:“徐元,对这次东王的失败,你怎么看?”
中年男子名叫徐元,是洪秀全的心腹之一。
徐元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说道:“东王大败而回,大将死伤殆尽,根基也受到了影响,这是削弱东王最佳的机会。”
“哦,你认为该怎么做?”
洪秀全摸了摸鼻子,笑眯眯的问道。
徐元拱手说道:“回禀东王,要解除东王的权利,不需要王爷出手。天京城中就有两个合适的人,其一是燕王秦日纲,其二是北王韦昌辉。北王韦昌辉号称六千岁,是仅次于天王和东王的人,但是东王权倾朝野,又借助‘天父’大肆打压异己,压得北王喘不过气来。只要天王一道密旨,两人就会行动起来,为天王办事。现在东王的嫡系受损,正是大好时机。若是让东王缓过来,以后再也抓不到这个机会了。”
洪秀全想了想,道:“这件事交给你,本王要达到罢黜杨秀清权利的目的,然后将他拘禁起来,你好好地筹划一番。”
徐元说道:“天王放心,卑职一定完成。”
洪秀全眯起了眼睛,摆了摆手。
徐元转身离开了大殿,走出的时候,他的嘴角已经勾起了一抹笑意。杨秀清主持朝政的时候,揽尽大权,他作为洪秀全的心腹没有多少权利,甚至连油水都没有。只有除掉杨秀清,他才能有更多的权利,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
东王府,书房。
杨秀清一身龙袍衮服,正襟危坐,恢复了昔日的峥嵘,极为霸气。他看了眼站在身前的傅善祥,说道:“傅丞相,说一说本王入城后的动静吧。”
傅善祥道:“城中人心浮动,有一定的影响。”
杨秀清抬头看向傅善祥,说道:“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傅善祥嘴角微微抽搐,缓缓说道:“回禀东王,燕王秦日纲和北王韦昌辉没有动作,朝中的官员也没有串联,没有出现问题。”
杨秀清点了点头,道:“去吧,我清理一下思路。”
傅善祥告退,留下杨秀清一个人在书房中。
等傅善祥离去后,杨秀清长长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倦容,再没有刚才那峥嵘的霸气。他揉了揉发酸的面庞,考虑接下来稳定朝中局面的事情。他手中的军队嫡系军队受损,影响力也受到影响,所以有些担忧,才询问了关于北王和燕王的情况。
两人没有动作,他才稍稍心安。
……
江北大营,营地门口。
黄士海得到李振率军返回的消息,带着杨班侯、史密斯等人在门口等待。眼见李振率领士兵出现在视线中,黄士海立刻迎了上去。
黄士海站在李振身前,举手行礼道:“大帅!”
李振说道:“走,先入营。”
大军回营,李振让一起赶回来的将领士兵去休息。他回到营帐中,立刻把黄士海召集到营帐中,问道:“士海,士兵发展情况如何?”
黄士海神采飞扬,欢喜的说道:“大帅,军队发展势头喜人,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末将招揽了一个名叫郑藻如的中年人,此人是我们广东的人,这个人曾经在去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为支援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只是朝廷没有重用,所以留在了广东。这次郑藻如北上准备寻觅出仕的机会,碰巧遇到我们招人,所以毛遂自荐,末将试了一番,这个郑藻如的确是有才华的,而且很有辩才。”
李振呢喃了一声,眼睛骤然一亮,想到了郑藻如的来源。
李振知道这个人,并非是郑藻如有什么丰功伟绩,是通过孙中山认识的。李振看过《孙中山全集》一书,其中的第一篇内容就是‘致郑藻如书’,是关于郑藻如的。因为这篇文章,李振才知道了郑藻如这个人,了解了郑藻如的情况。
历史上,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郑藻如被李鸿章聘到上海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和船坞;光绪四年(1878年),郑藻如担任天津津海关道;光绪七年,郑藻如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
郑藻如的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出使美国的时期,他为了维护华工和华侨的利益,连续向美国总统提出交涉,成为当时华侨和华工最敬仰的人。
李振没想到自己军中来了个外交家,欢喜的说道:“快,把人叫进来。”
黄士海点点头,吩咐士兵传令。
ps:三更完成,收工;
第522章 教育部
时间不长,郑藻如迈步走了进来。
郑藻如年龄三十许,唇上留着两撇小胡须,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极为肃穆的感觉。早在李振还没有回到营地之前,黄士海说了李振回来就会召见他的,所以郑藻如心中已经有了准备,见到李振后,叩拜道:“卑职郑藻如,见过提督大人。”
李振皱眉道:“起来吧。”
郑藻如站起身,规规矩矩的站着,等着李振问话。
只是,李振却看向黄士海,问道:“士海,军中不下跪的规矩已经实行了下去,难道郑先生还不知道吗?”
黄士海说道:“大帅,我忘了告诉郑先生,请大帅责罚。”
李振摆了摆手,说道:“下不为例,要记住,每次有新的人来,都要明确的说清楚。你实在是记不住,就制定出一个政策法规,用通知的方式传达让所有人知道。”
郑藻如听见两人的对话,说道:“提督大人,卑职进入江北大营后,曾听军中的士兵说见您不用下跪的。当时卑职觉得不可信,所以没有放在心中。这不是黄旅长的问题,是我骨子里不相信,要论罪责也是我知道却不执行的问题。”
李振哈哈一笑,摆手道:“无妨,一件小事而已,我只是提醒黄士海注意。”顿了顿,李振继续道:“郑先生,说说你对江北大营的看法,这段时间你在营中做了些什么事情?”
“是!”
郑藻如点点头,道:“卑职在……”
李振打断道:“不需要用‘卑职’两个词,直接用‘我’的自称就行。”
郑藻如停顿了一下,有些不适应。
他接触的官员,上下之分是非常明确的,有着森严的等级,若是不分尊卑,很可能直接得罪了上司。郑藻如扫了坐着的李振一眼,继续道:“我在广东香山县的时候,曾组织过团练,见过清军,知道清军的一些情况。但是在江北大营见营中的士兵后,觉得这是一座营地的与众不同的营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士兵。”
“哦,详细说说!”李振笑说道。
郑藻如接着道:“营中士兵亲如兄弟,充满着朝气、阳光和活力,操练的时候,他们却又给人一种沉稳认真的感觉。这样的一支军队,是一支纪律森严却不乏亲情、友情支撑的队伍,堪称无敌之师。”
“马屁,这是马屁啊!”
李振乐了,欢喜的说道。
虽说郑藻如的一番话是恭维话,但的确是说到李振的心坎上。军队是李振一手打造出来的,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在里面。
李振也自认为军队是一支无敌之师,所以很高兴。
郑藻如神色如常,不卑不亢的继续道:“我在江北大营呆了半个多月,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针对营地中的俘虏,让俘虏归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就可以让他们以后不再为恶,不再助纣为虐,不再给祖宗蒙羞,并且也能让他们免于性命之危,也让军队更有广阔的前途,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哈哈哈……”
李振朗声大笑,连连点头。他能感受到郑藻如的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这个人的确是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才能有这样的认识。
郑藻如见李振笑了,也松了口气。
其实,他来之前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面对一个封疆大吏,他肯定是有些担心。不过和李振交谈后,他的顾虑消失了。堂堂一省提督并且兼任巡抚的人,还是皇帝敕封的钦差大臣,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让他觉得留在江北大营是一个无比睿智的决定。
李振笑罢,问道:“郑先生,你在营中担任什么职务?”
郑藻如挠了挠头,道:“暂时没有具体的任务!”
黄士海接着道:“大帅,郑先生给营中的上万俘虏进行讲课,这个职位既不属于军中,因为他不打仗,不带兵,只是留在后方的人。同时,也不属于地方官员,因为他没有地方官员的权利,我不知道该怎么划分,只能等着大帅回来再仔细的给郑先生定位。”
李振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中。
郑藻如做的是思想工作,类似于军队的政委。
但是,后世的政委权限却不仅仅是思想工作,还有更大的权利。李振的事业在上升阶段,并不想让更多的人去干涉军队。
李振思虑良久,说道:“目前,我们的军队已经壮大到上万人。人多了,林子也就大了,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有骄傲、有自满,有狂妄……所以必须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人能让所有的士兵万众一心,这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源泉。并且,每一次的俘虏问题也要解决,所以也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我拟定单独的成立一个部门,针对军中士兵的思想教育、纪律等进行指导。这一个队伍不带兵,却按照军队的上下级制度进行划分,享有旅长、团长等各级的权利。”
李振看向郑藻如,说道:“郑先生,你觉得把这个部门叫做什么呢?”
郑藻如道:“我也不知道,暂时没想到。”
说话的时候,郑藻如心中隐隐有些兴奋。因为这个部门是还没有建设起来的,他恰好遇到了这个机遇,将成为李振的心腹之一。
李振快速的转动脑筋,思考着这个部门的名字。
黄士海说道:“大帅,干脆就乘坐教育部吧!”
杨秀清大吼,一刀戳出。
“噗!!”
长刀戳入白世元的胸口,直接穿透进去,刺穿了白世元的心脏。瞬间,钢刀带出一溜血珠子,洒落在地上。白世元的嘴被堵着,发不出声音,只能咿呀的挣扎着。片刻工夫,白世元身体一软,倒在了地上。
杨秀清盯着躺在地上白世元,还是非常愤怒,感到不解气。他气哼哼的坐下,问道:“拉尔斯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拉尔斯说道:“只能撤回!”
杨秀清长叹,点点头,同意了拉尔斯的看法。
ps:第二更;
第521章 外交家郑藻如
龙潭镇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城池满目疮痍,散发着股股热气,四处都能看到寥寥冒起的烟雾,盘旋萦绕,最后消失在天空中。
李振的大军驻扎在城外,正在休息。
昨夜追了一宿,大军累得跟狗似的,回到龙潭镇的时候更是疲惫无比,倒下就睡着。一觉睡到天亮,阳光挂在天空,已经是日晒三竿。这时候已经是盛夏时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士兵们陆续的醒了过来。
鲁少川揉了揉面庞,命令士兵准备吃食。
等吃过饭,鲁少川拍拍肚子说道:“大帅,杨秀清带着拉尔斯的军队撤走,战事告一段落,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呢?龙潭镇、下蜀镇都空虚了,没有力量防守,不如暂时拿下,作为我们的补给来源。其实还可以拿下东阳镇,三个镇相互依靠,力量更是强大。”
李振摇头说道:“我们从广东带来的士兵只有八千人,这一次带了两千多人出来,人数不多。若是不断的占领城池,兵力会逐渐削弱,不符合目前的行驶。接下来,我会暂时放弃和太平军交战,先撤回江北大营!”
“啊,要撤回去了?”
鲁少川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和杨秀清的这一仗打爽了,但是鲁少川还没有尽兴,不想回大营。
李振瞪了鲁少川一眼,目光冷厉,立刻让鲁少川蔫了起来。李振沉声吩咐道:“立即传令下去,休息半天,下午启程返回江北大营。”
“是!”
鲁少川无奈的应下,起身去传令。
大军休息了半天,下午的时候启程离开,朝着江北大营奔去。
……
杨秀清回到天京后,大败的消息快速传出。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秀清战败的消息更是满天飞,城中的人都知道了消息。百姓议论纷纷,而太平天国的高层也是暗潮涌动。
天王府,大殿中。
洪秀全穿着一身龙袍,正襟危坐。他抬头看向站在身旁的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问道:“徐元,对这次东王的失败,你怎么看?”
中年男子名叫徐元,是洪秀全的心腹之一。
徐元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说道:“东王大败而回,大将死伤殆尽,根基也受到了影响,这是削弱东王最佳的机会。”
“哦,你认为该怎么做?”
洪秀全摸了摸鼻子,笑眯眯的问道。
徐元拱手说道:“回禀东王,要解除东王的权利,不需要王爷出手。天京城中就有两个合适的人,其一是燕王秦日纲,其二是北王韦昌辉。北王韦昌辉号称六千岁,是仅次于天王和东王的人,但是东王权倾朝野,又借助‘天父’大肆打压异己,压得北王喘不过气来。只要天王一道密旨,两人就会行动起来,为天王办事。现在东王的嫡系受损,正是大好时机。若是让东王缓过来,以后再也抓不到这个机会了。”
洪秀全想了想,道:“这件事交给你,本王要达到罢黜杨秀清权利的目的,然后将他拘禁起来,你好好地筹划一番。”
徐元说道:“天王放心,卑职一定完成。”
洪秀全眯起了眼睛,摆了摆手。
徐元转身离开了大殿,走出的时候,他的嘴角已经勾起了一抹笑意。杨秀清主持朝政的时候,揽尽大权,他作为洪秀全的心腹没有多少权利,甚至连油水都没有。只有除掉杨秀清,他才能有更多的权利,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
东王府,书房。
杨秀清一身龙袍衮服,正襟危坐,恢复了昔日的峥嵘,极为霸气。他看了眼站在身前的傅善祥,说道:“傅丞相,说一说本王入城后的动静吧。”
傅善祥道:“城中人心浮动,有一定的影响。”
杨秀清抬头看向傅善祥,说道:“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傅善祥嘴角微微抽搐,缓缓说道:“回禀东王,燕王秦日纲和北王韦昌辉没有动作,朝中的官员也没有串联,没有出现问题。”
杨秀清点了点头,道:“去吧,我清理一下思路。”
傅善祥告退,留下杨秀清一个人在书房中。
等傅善祥离去后,杨秀清长长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倦容,再没有刚才那峥嵘的霸气。他揉了揉发酸的面庞,考虑接下来稳定朝中局面的事情。他手中的军队嫡系军队受损,影响力也受到影响,所以有些担忧,才询问了关于北王和燕王的情况。
两人没有动作,他才稍稍心安。
……
江北大营,营地门口。
黄士海得到李振率军返回的消息,带着杨班侯、史密斯等人在门口等待。眼见李振率领士兵出现在视线中,黄士海立刻迎了上去。
黄士海站在李振身前,举手行礼道:“大帅!”
李振说道:“走,先入营。”
大军回营,李振让一起赶回来的将领士兵去休息。他回到营帐中,立刻把黄士海召集到营帐中,问道:“士海,士兵发展情况如何?”
黄士海神采飞扬,欢喜的说道:“大帅,军队发展势头喜人,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末将招揽了一个名叫郑藻如的中年人,此人是我们广东的人,这个人曾经在去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为支援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只是朝廷没有重用,所以留在了广东。这次郑藻如北上准备寻觅出仕的机会,碰巧遇到我们招人,所以毛遂自荐,末将试了一番,这个郑藻如的确是有才华的,而且很有辩才。”
李振呢喃了一声,眼睛骤然一亮,想到了郑藻如的来源。
李振知道这个人,并非是郑藻如有什么丰功伟绩,是通过孙中山认识的。李振看过《孙中山全集》一书,其中的第一篇内容就是‘致郑藻如书’,是关于郑藻如的。因为这篇文章,李振才知道了郑藻如这个人,了解了郑藻如的情况。
历史上,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郑藻如被李鸿章聘到上海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和船坞;光绪四年(1878年),郑藻如担任天津津海关道;光绪七年,郑藻如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
郑藻如的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出使美国的时期,他为了维护华工和华侨的利益,连续向美国总统提出交涉,成为当时华侨和华工最敬仰的人。
李振没想到自己军中来了个外交家,欢喜的说道:“快,把人叫进来。”
黄士海点点头,吩咐士兵传令。
ps:三更完成,收工;
第522章 教育部
时间不长,郑藻如迈步走了进来。
郑藻如年龄三十许,唇上留着两撇小胡须,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极为肃穆的感觉。早在李振还没有回到营地之前,黄士海说了李振回来就会召见他的,所以郑藻如心中已经有了准备,见到李振后,叩拜道:“卑职郑藻如,见过提督大人。”
李振皱眉道:“起来吧。”
郑藻如站起身,规规矩矩的站着,等着李振问话。
只是,李振却看向黄士海,问道:“士海,军中不下跪的规矩已经实行了下去,难道郑先生还不知道吗?”
黄士海说道:“大帅,我忘了告诉郑先生,请大帅责罚。”
李振摆了摆手,说道:“下不为例,要记住,每次有新的人来,都要明确的说清楚。你实在是记不住,就制定出一个政策法规,用通知的方式传达让所有人知道。”
郑藻如听见两人的对话,说道:“提督大人,卑职进入江北大营后,曾听军中的士兵说见您不用下跪的。当时卑职觉得不可信,所以没有放在心中。这不是黄旅长的问题,是我骨子里不相信,要论罪责也是我知道却不执行的问题。”
李振哈哈一笑,摆手道:“无妨,一件小事而已,我只是提醒黄士海注意。”顿了顿,李振继续道:“郑先生,说说你对江北大营的看法,这段时间你在营中做了些什么事情?”
“是!”
郑藻如点点头,道:“卑职在……”
李振打断道:“不需要用‘卑职’两个词,直接用‘我’的自称就行。”
郑藻如停顿了一下,有些不适应。
他接触的官员,上下之分是非常明确的,有着森严的等级,若是不分尊卑,很可能直接得罪了上司。郑藻如扫了坐着的李振一眼,继续道:“我在广东香山县的时候,曾组织过团练,见过清军,知道清军的一些情况。但是在江北大营见营中的士兵后,觉得这是一座营地的与众不同的营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士兵。”
“哦,详细说说!”李振笑说道。
郑藻如接着道:“营中士兵亲如兄弟,充满着朝气、阳光和活力,操练的时候,他们却又给人一种沉稳认真的感觉。这样的一支军队,是一支纪律森严却不乏亲情、友情支撑的队伍,堪称无敌之师。”
“马屁,这是马屁啊!”
李振乐了,欢喜的说道。
虽说郑藻如的一番话是恭维话,但的确是说到李振的心坎上。军队是李振一手打造出来的,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在里面。
李振也自认为军队是一支无敌之师,所以很高兴。
郑藻如神色如常,不卑不亢的继续道:“我在江北大营呆了半个多月,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针对营地中的俘虏,让俘虏归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就可以让他们以后不再为恶,不再助纣为虐,不再给祖宗蒙羞,并且也能让他们免于性命之危,也让军队更有广阔的前途,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哈哈哈……”
李振朗声大笑,连连点头。他能感受到郑藻如的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这个人的确是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才能有这样的认识。
郑藻如见李振笑了,也松了口气。
其实,他来之前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面对一个封疆大吏,他肯定是有些担心。不过和李振交谈后,他的顾虑消失了。堂堂一省提督并且兼任巡抚的人,还是皇帝敕封的钦差大臣,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让他觉得留在江北大营是一个无比睿智的决定。
李振笑罢,问道:“郑先生,你在营中担任什么职务?”
郑藻如挠了挠头,道:“暂时没有具体的任务!”
黄士海接着道:“大帅,郑先生给营中的上万俘虏进行讲课,这个职位既不属于军中,因为他不打仗,不带兵,只是留在后方的人。同时,也不属于地方官员,因为他没有地方官员的权利,我不知道该怎么划分,只能等着大帅回来再仔细的给郑先生定位。”
李振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中。
郑藻如做的是思想工作,类似于军队的政委。
但是,后世的政委权限却不仅仅是思想工作,还有更大的权利。李振的事业在上升阶段,并不想让更多的人去干涉军队。
李振思虑良久,说道:“目前,我们的军队已经壮大到上万人。人多了,林子也就大了,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有骄傲、有自满,有狂妄……所以必须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人能让所有的士兵万众一心,这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源泉。并且,每一次的俘虏问题也要解决,所以也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我拟定单独的成立一个部门,针对军中士兵的思想教育、纪律等进行指导。这一个队伍不带兵,却按照军队的上下级制度进行划分,享有旅长、团长等各级的权利。”
李振看向郑藻如,说道:“郑先生,你觉得把这个部门叫做什么呢?”
郑藻如道:“我也不知道,暂时没想到。”
说话的时候,郑藻如心中隐隐有些兴奋。因为这个部门是还没有建设起来的,他恰好遇到了这个机遇,将成为李振的心腹之一。
李振快速的转动脑筋,思考着这个部门的名字。
黄士海说道:“大帅,干脆就乘坐教育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