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恶妇 第90节
看她仰着个头怪费劲的,程家兴伸手将人抱起来,颠了颠,告诉他那是店里的客人。
“噢,是客人,客人找爹干啥?”
“买肉松饼。”
只见冬菇眼前一亮:“爹啊,我也想吃!”
“那爹带你去买东西,买回去让你娘给你炒肉松好不?”
真亏那家丁已经走远了,要不得多受伤?
刚才还说要时间做准备一时半会儿开不起张,这就变了!程家兴拿脸去蹭他闺女肉呼呼的脸蛋,问她还想要啥,都给她买!
冬菇瞅了半天还真没买个啥。
那条街上卖吃的是不少,可自家就是做吃食生意的,外面这些真不见得有她亲娘手艺好。程家兴带着人去香饴坊买了些蜜饯,把缺的货定齐让人送到店里去,就掉头回去了。
哪怕休息二十多天也不影响成绩的生意,重新开门之后,没几天熟客们又排上队了。倒是斜对面的程家富夫妻遇到一点小麻烦,休息这二十多天里,县里竟然开起两家麻辣烫铺子,其中一家跟他们一样是租的铺面,还有一家支的摊子。
刘枣花起先还不知道,她是听隔壁说的,听说之后就拿了铜板让铁牛去买了一碗回来。
吃了两口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这个汤底就没我们熬得好,油辣子也是,光是一股辣味儿,吃着不香。”
刘枣花尝过之后,余下的就进了铁牛的肚皮,铁牛作为家里第一贪吃人,他那舌头也叼,只一口就分出高下。“咱们家的好吃,可人家便宜,比咱便宜!我看吃的人还不少!”
刘枣花伸手拍拍儿子的脑袋瓜:“那还不是咱们没开门,这才造福了他们,等咱们重新开张,客人慢慢就会回来。”
要是以前,知道别家便宜自家贵,刘枣花也会紧张。
做了半年生意之后,她想法变了。
看老三他们,卖的东西有哪一样便宜?生意照样好,客人排着队来,求他们开门,求多做些。要是东西好,人家真不在意贵一文两文,能天天出来吃麻辣烫的也不缺这一两文。
让这两家新开的麻辣烫铺子一激,刘枣花在熬汤底炒辣椒剁肉糜搓丸子的时候更用心了,她正月十六就把铺子收拾出来,十七准备了一天,十八就把生意做起来。
开始这两天的确不像年前那么红火,一方面有些还不知道她已经从乡下出来了,另一方面那两家多少是抵了她一些生意。
可刘枣花熬的汤底实在太香,从外头过的闻着那味儿都忍不住,直吞口水。
穷的话只能强忍着,有点钱的哪肯亏待自己?以前吃过的都来回味,没吃过的也来问老板店里招牌是啥,让煮一碗来尝尝。刘枣花一文钱没让,就凭这香味儿硬生生的把客人抢了回来,开张几天之后,生意逐渐回到年前的水平。
县里面食客就那么多,同样做麻辣烫的,东家好了西家肯定要受影响。
那两家本来卖得还成,生意突然少了一半,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一打听才知道程记斜对面那家美味麻辣烫又开门了,那家虽然稍稍贵那么一点,但它用料好,分两足,汤底也香,总之就是好吃。
这两家能不知道刘枣花做的麻辣烫好吃?
他们就是吃过觉得好才会入这个行。
本来觉得不就是个辣锅?
到这会儿两相对比他们才明白的感觉到差距,同样是麻辣的锅底,口感就是有差,还差不少。刘枣花那头关门时,食客们也能上别家凑合吃点,她这一回来,只要不缺这钱的,谁愿意凑合?
都觉得这样不行,想做点啥来挽救,又不敢贸然行动。
哪怕消息不灵通的也知道卖麻辣烫的是程记老板他大哥大嫂,有这来历,谁敢随便招他?
解决不掉程家富跟刘枣花那个店,又没法实现口味上的赶超,这生意眼看要黄,盘了铺子那家硬着头皮在撑,至于支摊的,听说他们搬其他地方去了。
县里有个刘枣花对比着,他不好做,镇上总行!
镇上人是少些,可没了正牌货抵着,他做冒牌货的总能挣钱!
老话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做生意的一根筋咋行呢?
因为正面没打过被迁走那家在镇上还真闯出条生路,这年头因为交通不便,人的活动范围窄,如非必要,镇上人很少有往县里跑的,没去过县里那自然没尝过刘枣花卖的正宗麻辣烫。没尝过正宗的,乍一吃到仿冒的竟然也还行,汤底够味儿,分量足,摊子热闹……这麻辣烫吃着比面条馄饨来得香。
这阵子天还冷,一碗麻辣烫吃完浑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
搬去镇上这家忙了十天半个月后还歇了一日,他买了在镇上热销的怪味花生回县里,跟人吹嘘说以前小看了周边的镇子,镇上还是有些有钱人的,逢集日尤其热闹,挨着十里八乡的都会出来。
“我这麻辣烫要坐下端着碗吃,比较麻烦,生意也就是凑合,你们是没看见那个挑着卖花生的,他逢集才会出来,每次出来摊子前围满了全是人,忙都忙不开。”
“来尝尝!就是这个花生!我特地称了半斤回来,这不便宜!”
……
说到花生,本地流行的有两种吃法,一是盐煮,二是油酥。这两种吃的还是花生本味,这怪味儿的不一样,吃起来格外香,配着都能多喝二两酒。
大家伙儿听他吹嘘一番,也捡两颗尝了,味道是好。
“这个花生米装一小碟就能下一大碗酒,它味儿好,你说贵吧,能赶得上肉?这么看卖得好也正常。”
“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咋不来县里?县里不是更好做买卖?”
“你没听他刚才说的?人家在镇上随便都能卖光光,用得着跑这么远到县里来?既然都能卖光卖给谁不是一样?”
卖麻辣烫那个跟着点头,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跟你们说,我总觉得卖花生那个看着特别眼熟,长得很像在程记站柜台那个。”
“以前那个还是现在这个?”
卖麻辣烫的一愣,说不就是东家的小舅子,咋的又换了人不成?
“你说的是以前那个,现在这个也是舅子,但不是亲舅子,听说隔了一房。”
“那这个卖花生的搞不好还真是从程记出来,当姐姐的会做那么多新鲜吃食,做兄弟的能没点手艺?”
……
从乡里出来之前,何娇杏已经把做花生米的手艺教给东子了,东子人聪明,学得快,这就练好了做起生意来。这些后续何娇杏尚不知情,程家兴也只是听媳妇儿说了教手艺的事,并不知道他买卖已经开张。
县里面的不知道,乡下的都听说了。
鱼泉村那边就不说,大榕树村的也知道东子出来单干了,也是卖吃的,他卖的花生米。
起先听说他卖花生米,大家伙儿不以为然。后来才知道他卖的不是一般的花生米,怪味花生受喜爱的程度跟当年的鱼皮花生差不多,他挑着担子赶集卖,生意好得很。
跟着就有人猜测,以前没听说何东升有这手艺,这该不是何娇杏教的?
这么想着,还有人跑去老程家问。
程来喜摇头说不知道。
“你不问问?万一真是你儿媳妇教的呢?”
程来喜:“是又咋样?”
“不咋样,但她首先不该想着夫家?像你们老二这还在种地养猪,这生意给他做该多好呢!”
“老二想做买卖他该自己找老三说!至于这个怪味花生,别说还不清楚是咋回事,哪怕真是何氏教她兄弟做的,也轮不到别人说啥,她的手艺她爱教谁教谁。真要说谁有资格反对也就是老三,老三没说啥,有你啥事?”
第126章
还不只是程老爹跟前有人叨叨, 这些天程家贵也没少听闲话, 村里头一贯是这样, 谁家丢个鸡也能嚷嚷得人尽皆知,别说是做生意发财这样的大事情。
知道何娇杏他小弟做起生意, 村里人好奇, 他们跟东子本人又不熟, 就只能去问那些可能知道情报的。
比如朱小顺媳妇, 还有留在村里的程家父子两人。
程老爹心里惯常有数,尤其在分家之后,他都由着几个儿子自己当家, 极少对他们指手画脚。这回也是一样,说一千道一万那手艺是儿媳妇带来的,村里有些人说她人都是老程家的手艺自然也该归老程家,程老爹不敢这么想。他想着三媳妇也够厚道, 从定亲之后就很向着老三, 成亲之后更是帮着挣下不小的家业。这样好的媳妇你还去挑剔她那是不想过安生日子了。
做人要知道满足, 还得讲讲良心。
甭管咋看何娇杏她都没有任何一丁点对不起老程家, 说她宁肯帮扶娘家兄弟不帮二伯子,这是人说的话?
老二真想做啥也该自己去跟老三开口, 哪有坐在家里等人送钱上门的?
再说何东升是何娇杏的亲兄弟,那是从一个肚皮里爬出来的,搁她心里何东升当然比程家贵亲, 这要是反过来,老何家人不寒心吗?
说闲话的一般分两种, 有些就是赶热闹随便说说,过就过了。还有些心不好,他是看你日子过得太安逸,挑事来的,就指望你把这些话听进去,回头大闹特闹,给大家伙儿添点乐子。
程老爹不吃这套,就有人找上程家贵,趁他去菜园子或者挑水的时候逮着一通好说。
“没听说何东升有那手艺,花生米该是程家兴媳妇儿教着做的吧?我前两天进镇去赶集,刚好撞见他挑着担子去卖,生意好得很!”
“按说何氏她都嫁到你们程家,她啥都该是夫家的,有什么好事也该先想到夫家这头,哪有捧着方子往娘家送的?”
“程老二你咋不说话?你大哥和四弟都沾了程家兴的光,按说伦也该轮到你,咋的让他插了队?”
程家贵想错身过去,人拦着不让他走,非要听他说两句。他就说各有各的活法:“我胆子小,做不成生意,老实待在乡下也挺好的。”
“你兄弟给的生意哪有做亏的时候?这要什么胆子?”
程家贵摇头:“我不是那块材料,但凡是那块料,早已经做出来了,老三前两年也带过我的。”程家贵只道他如今想明白了,钱这东西需不着多少,够用就成,眼下最要紧的也不是挣钱,子嗣问题成了他心病,守着杨氏让她平平安安生下这胎才是最最重要的事。
之前就是为了做生意,闹来闹去的,周氏才会走歪路把娃搞掉。
有了前车之鉴,他还能走上那条老路?
程家贵盘算过的。
真要说起来,家里种着粮食蔬菜还为了一群鸡,他们吃这一口都从地里出,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要添置的也就是油盐,除此之外也就做两身衣裳,再有就是给爹娘的孝敬钱……这个钱卖猪卖鸡蛋都能攒出来。所以说,也不需要谁帮扶,自己踏踏实实劳作就能吃饭。
这么算过程家贵心态就平和了很多。
有时候想起来是感觉自己挺窝囊的,四个兄弟里面就他最没出息。
可也没法,人还得认清现实,总想一飞冲天不成的,有多大本事你端多大碗,能耐不够就安分些。
那人又是一通好说,程家贵还是不上当,看他说两句就要走,那人只得目送他去,又站原地啐一口,低骂一声:“傻子一个!”
换个人抢也把方子抢过来了,咋能便宜了老何家的?
哪怕他没想搞事情,最近这一出一出的对程家贵还是有那么些影响,他走神的时候多了。程老爹看出他心里有事,抽空问了一句:“老二你咋的?怎么看着心不在焉的?”
程家贵摇头说没啥。
“哄别人就算了,还哄你老子?到底遇上啥事你说来听听?”
程家贵停顿两下,看向他爹说:“爹你听了别多心。”
“我多啥心?”
“就是有些人在我跟前说了些闲话……”
“是不是说老三媳妇的?说她胳膊肘往外拐捏着方子给她娘家兄弟也不给你?你听进去了?”刚才吃了饭,程老爹剃了剃牙,接着说,“老二你要搞清楚,不管因为啥这个家是分了的,既然分了,你跟老大跟老四对三媳妇来说也是外人,跟何家的没多大区别,甚至对她来说那头还更亲近,人家是一母同胞,你是啥?你是分了家的兄弟。何家那头对三媳妇一贯也好,当初嫁妆办得就体面,嫁出来之后也没说丢手不管,逢年过节还送鱼来。两头的往来走动一直不少,反倒是你,没见给你兄弟帮什么忙,你拿啥跟人家比?”
程老爹说得当儿子的心里惭愧,头都低垂下来。
“噢,是客人,客人找爹干啥?”
“买肉松饼。”
只见冬菇眼前一亮:“爹啊,我也想吃!”
“那爹带你去买东西,买回去让你娘给你炒肉松好不?”
真亏那家丁已经走远了,要不得多受伤?
刚才还说要时间做准备一时半会儿开不起张,这就变了!程家兴拿脸去蹭他闺女肉呼呼的脸蛋,问她还想要啥,都给她买!
冬菇瞅了半天还真没买个啥。
那条街上卖吃的是不少,可自家就是做吃食生意的,外面这些真不见得有她亲娘手艺好。程家兴带着人去香饴坊买了些蜜饯,把缺的货定齐让人送到店里去,就掉头回去了。
哪怕休息二十多天也不影响成绩的生意,重新开门之后,没几天熟客们又排上队了。倒是斜对面的程家富夫妻遇到一点小麻烦,休息这二十多天里,县里竟然开起两家麻辣烫铺子,其中一家跟他们一样是租的铺面,还有一家支的摊子。
刘枣花起先还不知道,她是听隔壁说的,听说之后就拿了铜板让铁牛去买了一碗回来。
吃了两口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这个汤底就没我们熬得好,油辣子也是,光是一股辣味儿,吃着不香。”
刘枣花尝过之后,余下的就进了铁牛的肚皮,铁牛作为家里第一贪吃人,他那舌头也叼,只一口就分出高下。“咱们家的好吃,可人家便宜,比咱便宜!我看吃的人还不少!”
刘枣花伸手拍拍儿子的脑袋瓜:“那还不是咱们没开门,这才造福了他们,等咱们重新开张,客人慢慢就会回来。”
要是以前,知道别家便宜自家贵,刘枣花也会紧张。
做了半年生意之后,她想法变了。
看老三他们,卖的东西有哪一样便宜?生意照样好,客人排着队来,求他们开门,求多做些。要是东西好,人家真不在意贵一文两文,能天天出来吃麻辣烫的也不缺这一两文。
让这两家新开的麻辣烫铺子一激,刘枣花在熬汤底炒辣椒剁肉糜搓丸子的时候更用心了,她正月十六就把铺子收拾出来,十七准备了一天,十八就把生意做起来。
开始这两天的确不像年前那么红火,一方面有些还不知道她已经从乡下出来了,另一方面那两家多少是抵了她一些生意。
可刘枣花熬的汤底实在太香,从外头过的闻着那味儿都忍不住,直吞口水。
穷的话只能强忍着,有点钱的哪肯亏待自己?以前吃过的都来回味,没吃过的也来问老板店里招牌是啥,让煮一碗来尝尝。刘枣花一文钱没让,就凭这香味儿硬生生的把客人抢了回来,开张几天之后,生意逐渐回到年前的水平。
县里面食客就那么多,同样做麻辣烫的,东家好了西家肯定要受影响。
那两家本来卖得还成,生意突然少了一半,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一打听才知道程记斜对面那家美味麻辣烫又开门了,那家虽然稍稍贵那么一点,但它用料好,分两足,汤底也香,总之就是好吃。
这两家能不知道刘枣花做的麻辣烫好吃?
他们就是吃过觉得好才会入这个行。
本来觉得不就是个辣锅?
到这会儿两相对比他们才明白的感觉到差距,同样是麻辣的锅底,口感就是有差,还差不少。刘枣花那头关门时,食客们也能上别家凑合吃点,她这一回来,只要不缺这钱的,谁愿意凑合?
都觉得这样不行,想做点啥来挽救,又不敢贸然行动。
哪怕消息不灵通的也知道卖麻辣烫的是程记老板他大哥大嫂,有这来历,谁敢随便招他?
解决不掉程家富跟刘枣花那个店,又没法实现口味上的赶超,这生意眼看要黄,盘了铺子那家硬着头皮在撑,至于支摊的,听说他们搬其他地方去了。
县里有个刘枣花对比着,他不好做,镇上总行!
镇上人是少些,可没了正牌货抵着,他做冒牌货的总能挣钱!
老话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做生意的一根筋咋行呢?
因为正面没打过被迁走那家在镇上还真闯出条生路,这年头因为交通不便,人的活动范围窄,如非必要,镇上人很少有往县里跑的,没去过县里那自然没尝过刘枣花卖的正宗麻辣烫。没尝过正宗的,乍一吃到仿冒的竟然也还行,汤底够味儿,分量足,摊子热闹……这麻辣烫吃着比面条馄饨来得香。
这阵子天还冷,一碗麻辣烫吃完浑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
搬去镇上这家忙了十天半个月后还歇了一日,他买了在镇上热销的怪味花生回县里,跟人吹嘘说以前小看了周边的镇子,镇上还是有些有钱人的,逢集日尤其热闹,挨着十里八乡的都会出来。
“我这麻辣烫要坐下端着碗吃,比较麻烦,生意也就是凑合,你们是没看见那个挑着卖花生的,他逢集才会出来,每次出来摊子前围满了全是人,忙都忙不开。”
“来尝尝!就是这个花生!我特地称了半斤回来,这不便宜!”
……
说到花生,本地流行的有两种吃法,一是盐煮,二是油酥。这两种吃的还是花生本味,这怪味儿的不一样,吃起来格外香,配着都能多喝二两酒。
大家伙儿听他吹嘘一番,也捡两颗尝了,味道是好。
“这个花生米装一小碟就能下一大碗酒,它味儿好,你说贵吧,能赶得上肉?这么看卖得好也正常。”
“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咋不来县里?县里不是更好做买卖?”
“你没听他刚才说的?人家在镇上随便都能卖光光,用得着跑这么远到县里来?既然都能卖光卖给谁不是一样?”
卖麻辣烫那个跟着点头,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跟你们说,我总觉得卖花生那个看着特别眼熟,长得很像在程记站柜台那个。”
“以前那个还是现在这个?”
卖麻辣烫的一愣,说不就是东家的小舅子,咋的又换了人不成?
“你说的是以前那个,现在这个也是舅子,但不是亲舅子,听说隔了一房。”
“那这个卖花生的搞不好还真是从程记出来,当姐姐的会做那么多新鲜吃食,做兄弟的能没点手艺?”
……
从乡里出来之前,何娇杏已经把做花生米的手艺教给东子了,东子人聪明,学得快,这就练好了做起生意来。这些后续何娇杏尚不知情,程家兴也只是听媳妇儿说了教手艺的事,并不知道他买卖已经开张。
县里面的不知道,乡下的都听说了。
鱼泉村那边就不说,大榕树村的也知道东子出来单干了,也是卖吃的,他卖的花生米。
起先听说他卖花生米,大家伙儿不以为然。后来才知道他卖的不是一般的花生米,怪味花生受喜爱的程度跟当年的鱼皮花生差不多,他挑着担子赶集卖,生意好得很。
跟着就有人猜测,以前没听说何东升有这手艺,这该不是何娇杏教的?
这么想着,还有人跑去老程家问。
程来喜摇头说不知道。
“你不问问?万一真是你儿媳妇教的呢?”
程来喜:“是又咋样?”
“不咋样,但她首先不该想着夫家?像你们老二这还在种地养猪,这生意给他做该多好呢!”
“老二想做买卖他该自己找老三说!至于这个怪味花生,别说还不清楚是咋回事,哪怕真是何氏教她兄弟做的,也轮不到别人说啥,她的手艺她爱教谁教谁。真要说谁有资格反对也就是老三,老三没说啥,有你啥事?”
第126章
还不只是程老爹跟前有人叨叨, 这些天程家贵也没少听闲话, 村里头一贯是这样, 谁家丢个鸡也能嚷嚷得人尽皆知,别说是做生意发财这样的大事情。
知道何娇杏他小弟做起生意, 村里人好奇, 他们跟东子本人又不熟, 就只能去问那些可能知道情报的。
比如朱小顺媳妇, 还有留在村里的程家父子两人。
程老爹心里惯常有数,尤其在分家之后,他都由着几个儿子自己当家, 极少对他们指手画脚。这回也是一样,说一千道一万那手艺是儿媳妇带来的,村里有些人说她人都是老程家的手艺自然也该归老程家,程老爹不敢这么想。他想着三媳妇也够厚道, 从定亲之后就很向着老三, 成亲之后更是帮着挣下不小的家业。这样好的媳妇你还去挑剔她那是不想过安生日子了。
做人要知道满足, 还得讲讲良心。
甭管咋看何娇杏她都没有任何一丁点对不起老程家, 说她宁肯帮扶娘家兄弟不帮二伯子,这是人说的话?
老二真想做啥也该自己去跟老三开口, 哪有坐在家里等人送钱上门的?
再说何东升是何娇杏的亲兄弟,那是从一个肚皮里爬出来的,搁她心里何东升当然比程家贵亲, 这要是反过来,老何家人不寒心吗?
说闲话的一般分两种, 有些就是赶热闹随便说说,过就过了。还有些心不好,他是看你日子过得太安逸,挑事来的,就指望你把这些话听进去,回头大闹特闹,给大家伙儿添点乐子。
程老爹不吃这套,就有人找上程家贵,趁他去菜园子或者挑水的时候逮着一通好说。
“没听说何东升有那手艺,花生米该是程家兴媳妇儿教着做的吧?我前两天进镇去赶集,刚好撞见他挑着担子去卖,生意好得很!”
“按说何氏她都嫁到你们程家,她啥都该是夫家的,有什么好事也该先想到夫家这头,哪有捧着方子往娘家送的?”
“程老二你咋不说话?你大哥和四弟都沾了程家兴的光,按说伦也该轮到你,咋的让他插了队?”
程家贵想错身过去,人拦着不让他走,非要听他说两句。他就说各有各的活法:“我胆子小,做不成生意,老实待在乡下也挺好的。”
“你兄弟给的生意哪有做亏的时候?这要什么胆子?”
程家贵摇头:“我不是那块材料,但凡是那块料,早已经做出来了,老三前两年也带过我的。”程家贵只道他如今想明白了,钱这东西需不着多少,够用就成,眼下最要紧的也不是挣钱,子嗣问题成了他心病,守着杨氏让她平平安安生下这胎才是最最重要的事。
之前就是为了做生意,闹来闹去的,周氏才会走歪路把娃搞掉。
有了前车之鉴,他还能走上那条老路?
程家贵盘算过的。
真要说起来,家里种着粮食蔬菜还为了一群鸡,他们吃这一口都从地里出,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要添置的也就是油盐,除此之外也就做两身衣裳,再有就是给爹娘的孝敬钱……这个钱卖猪卖鸡蛋都能攒出来。所以说,也不需要谁帮扶,自己踏踏实实劳作就能吃饭。
这么算过程家贵心态就平和了很多。
有时候想起来是感觉自己挺窝囊的,四个兄弟里面就他最没出息。
可也没法,人还得认清现实,总想一飞冲天不成的,有多大本事你端多大碗,能耐不够就安分些。
那人又是一通好说,程家贵还是不上当,看他说两句就要走,那人只得目送他去,又站原地啐一口,低骂一声:“傻子一个!”
换个人抢也把方子抢过来了,咋能便宜了老何家的?
哪怕他没想搞事情,最近这一出一出的对程家贵还是有那么些影响,他走神的时候多了。程老爹看出他心里有事,抽空问了一句:“老二你咋的?怎么看着心不在焉的?”
程家贵摇头说没啥。
“哄别人就算了,还哄你老子?到底遇上啥事你说来听听?”
程家贵停顿两下,看向他爹说:“爹你听了别多心。”
“我多啥心?”
“就是有些人在我跟前说了些闲话……”
“是不是说老三媳妇的?说她胳膊肘往外拐捏着方子给她娘家兄弟也不给你?你听进去了?”刚才吃了饭,程老爹剃了剃牙,接着说,“老二你要搞清楚,不管因为啥这个家是分了的,既然分了,你跟老大跟老四对三媳妇来说也是外人,跟何家的没多大区别,甚至对她来说那头还更亲近,人家是一母同胞,你是啥?你是分了家的兄弟。何家那头对三媳妇一贯也好,当初嫁妆办得就体面,嫁出来之后也没说丢手不管,逢年过节还送鱼来。两头的往来走动一直不少,反倒是你,没见给你兄弟帮什么忙,你拿啥跟人家比?”
程老爹说得当儿子的心里惭愧,头都低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