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陪伴 第6节
他打算到时候先买两头牛,不管是干活、拉车还是耕地都用得到。再把后山承包下来,这时候包山便宜的很,到时候不管是种果树还是搞养殖都适宜。
上次去市里还买了两本农林牧渔方面的书,还没有细看,但对于这一块风水宝地,他却觉得大有可为。
这房子地基打的深,他是打算搞个地下室,到时候冬暖夏凉,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就是一个天然的储藏室。又跟有经验的老师傅求教了一下,做了简单的排水系统,先把大面规划好了,以后材料丰富了,翻盖也方便。
因为是婚房,所以虽然以后会翻盖,但现在还是要做到最好,他特意去隔壁镇联系了一家砖厂。这房子他打算用青砖,现在大多都是土坯房,也有红砖房,但是红砖太脆了,远不如青砖结实上档次。
等房子盖好都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对于两天就能盖起一间房的乡下来说,他这是个大工程。
最后这天来这边的不仅有温、祝两家。车队的人也都过来了,大家合力上了房梁,在鞭炮声中,房子真正的建成了。
站在院门口,正对眼前的是两间青砖大瓦房,院子西侧是两间仓房,仓房再往南是个牲口圈。院子东侧靠近院墙的这边都还空着,他打算明年也学五哥家一样插上一溜葡萄架,不用两年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凉棚。房后盖了一间厕所,院里甚至连狗窝都盖了一个。
“梅梅,喜欢吗?”祝连国问着身边的人。
“嗯!温玉梅用力的点头。这半个月温玉梅也累坏了,可现在脸上洋溢的却全是欢喜。怎么能不喜欢呢?中国人骨子里安土重迁,家就是一生的港湾,而眼前这样结实漂亮的家是自己的,是即将和自己成婚的人盖给自己的,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充斥在她的心间。
院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女人们开始在灶间忙活起来,为了今天祝连国特意和村头的屠户买了半头猪。男人们则在院子里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将来自己的家也要盖成这个模样。农村人的想法很简单:吃饱、穿暖、住好。
因为今天人多,男人就直接在院子里开席。饭桌上,众人聊着这些年的变化,话里有对将来的企盼。
女人们不参与男人的话题,她们在里间另开了一桌。大家发表着对新房布置的意见,话里还有对温玉梅的调侃和羡慕。
屋里屋外热闹成一片。
十月的天空,愈发的高远,秋老虎也已经退散,但人间的火热却永远都吹不散。
当迎来1983年的第一场雪时,祝连国和温玉梅结婚了。他们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挨桌向亲戚乡邻敬着酒,收获着大家对他们的祝福,脸上的笑容没有一刻消失过。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才终于可以歇歇了,祝连国打来一盆水,放在炕沿边。他替梅梅除去鞋袜,将她的脚浸到温热的水里,细细的揉搓,替她舒缓白日的疲乏。
温玉梅低头看着这个男人,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酸酸的。回想起两年前那个和自己相亲的沉默寡言的男人,那时她想的也不过就是找一个踏实的男人嫁了。至于他是不是能够呵护自己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那时的她哪里想到他会这么好!温玉梅看着窗外的那轮圆月,忽然感觉到一种圆满。
熄灯前,祝连国看着喜被上大朵大朵的牡丹花,忽然笑了。
夜,愈发的深了!屋外的寒凉却降不下室内的温度,深夜中有人在轻声低语。墙角的蛐蛐儿不时地叫两声,仿佛在抗议屋内的两人扰了它的清梦。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第11章 丰收
“玉梅,送饭去呀!”村里的王嫂子看到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恩,去后山。”温玉梅一路走,一路和村里的人寒暄着。
这两年祝家的日子过的愈发的好了,村里人也常会和他们取取经,夫妻俩只要知道的从不吝啬于告诉他们,就这样,两个人在村子里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无论男女老少,看到他们都热情的很!
温玉梅到的时候,祝连国和老妹夫还在忙着。两年前,他们家把后山包了下来,产权足足有70年。之后就在山上种了各色果树,一到春天,桃花红、梨花白、杏花粉,煞是好看。
不过,农村人对花好不好看并不大看重,精心伺候了两年,树终于开始挂果了,头茬果一般产量都很少,但是它的品质却直接影响到之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果子的质量。
而且民间还有“桃三杏四梨五”的说法,也就是说,桃树最好是三年期再让它结果,杏树是四年,梨树是五年。但实际上,大多的果树两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挂果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密切关注果树的生长情况,要是植株发展不理想,那就需要人工的干预,不能让他挂果,否则果实会吸收掉大部分营养,这样就会影响果树的后续生长。
祝连国看到温玉梅提着篮子上来,赶紧丢下手头的活儿迎了过去。两人把篮子里的东西摆在条石上,然后招呼□□过来吃饭。
□□他家祖辈也是山东那边逃难过来的,去年,他和温小妹结了婚。
对于自己这个姨妹夫,祝连国是十分佩服的。主要是他太能干,不只是说他勤劳肯干,而是他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这个人是个能工巧匠,特别能琢磨,也特别爱钻研,自己上辈子没少找他帮忙。
□□最开始学的是木匠,他打的家具比商场里卖的都要结实美观,后来又做过泥瓦匠、水电工。之后搞过几年温室种植,因为湿气太重就又改行开始做养殖户,先后养过兔子,狍子,奶牛。杀猪杀牛的活也不在话下。这样的人就是差在了出身上,要不然指不定有多大的造化。
两个人上辈子在亲戚当中关系就好的很,又知道他的这份能耐,所以在他安家落户的时候,就直接建议他来郝家村这边,到时候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两家人离得近,既能相互照应,还能互相帮衬。还有就是梅梅在村里也能有个亲戚走动。
因为日子宽裕,祝家的伙食很是不错。温玉梅带过来的有红烧土豆兔肉、酸菜粉,鹅蛋炒青椒,还带了一碟小咸菜,装了五六个白面大馒头。
连桥俩人在这边吃着,温玉梅就去树下寻摸着看看有没有冒红的果子,果子现在结的少,红的更是一个都没有,温玉梅不禁有些失望。
祝连国在这边吃着,看到梅梅的动作,忍不住有些好笑。要说人的某些习性喜好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即便经过努力也不一定成。
就说温玉梅,长了一张贪吃的嘴,但饭菜却一直做的马马虎虎。她在娘家当姑娘的时候,就没少帮着温母做饭,结婚后这两年更是家里的厨房主力,可做的饭菜和自己上辈子结婚20多年吃的是一个味儿。有时候,祝连国空下来也会随手炒两个菜,说来也奇怪,就是比媳妇儿做得味道好。
等到两人吃完,温玉梅将东西收拾好,也就下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也是忙得很,每天洗衣做饭,喂鸡割草,照料庄稼,浇水施肥,还要抽空打扫屋里屋外卫生,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虽然这样,她仍是干劲儿十足,看着家里越来越好,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还没有一个孩子,温玉梅很喜欢孩子,上个孩子自己都没好好抱过几回就没了,之后就一直没怀上,连国也劝她不要心急,先把身体好好调养调养再说。可她哪能不急呢!比自己还晚结婚的妹妹都有了消息,温玉梅心里不是不羡慕的。抛开脑中纷杂的思绪,温玉梅开始专注于手头的活计。
晚上的时候,温仁昌过来了一趟。他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今年正跟着省里农科院的老师实习,这回带了两包种子过来,说是农科院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实验效果还不错,现在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老师想要知道在不同的水文情况下,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收获情况,这就需要扩大种植范围。
“四姐,四姐夫,这个机会真挺难得的,我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种子确实比之前的产量要高,而且种了还能拿到政府的补贴,一举两得。”温仁昌不遗余力地劝说着。
温玉梅听了半天,忍不住插话道:“仁昌,种是没问题,就是为了你的前程,我和你姐夫都会种,但你说了半天也没告诉我们到底让我们种的是啥呀?”
温仁昌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一个乌龙,马上解释说:“就是水稻和玉米,玉米是我们培育出的第三代,院里给它命名为黄金三号,一株双棒,颗粒饱满,产量十分可观。水稻是优选的良种,和传统稻种杂交而成,稻米口感绵软,香气十足,虽然产量没有传统的水稻高,但味道却是天差地别。四姐,你没吃过不知道,这米是真的不一般,你信我的准没错,到时候哪怕贵点儿都有人抢着买。”
祝连国打开袋子,抓了一把在灯光下观察,稻种要比普通的种子稍微扁一些,长一些,剥开外边的稻壳,里面包裹着的米粒颜色清白,确实和平时见到的纯白色不一样,温玉梅也上前仔细地观察着。
“怎么样?”
对着温仁昌期待的目光,夫妻俩点了点头。
得到肯定的答复,温仁昌激动地双手击掌说:“你们放心吧,之后研究院里的老师会过来指导的,绝对出不了岔子。”
事情敲定后温仁昌就要走,温玉梅拦着没让,天都黑透了,不差这一晚上,当弟弟的拗不过,只好留下。
第二天吃过早饭,温仁昌就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杠赶回去了。这边夫妻俩商量着之后的安排,既然要种水稻,就得把靠近河边的那块地收拾出来了。七八月份正是禾苗插秧的时候,时间还真的挺紧,需要找些人来帮忙。
至于玉米,和正常的生长周期差了整整两个月,现在种已经来不及了。说到这个问题,祝连国忽然想到,上辈子即便冬天也有卖嫩玉米的,他们完全可以种一批,到时候专门收获嫩玉米,煮熟之后冻起来能保存好长时间,就像北方的粘豆包,想吃的时候蒸一下就可以,而且玉米的吃法多种多样,不愁到时候没销路。
商量妥当,两人就动身去了妹夫家,温仁昌临走的时候让他们帮忙问问五姐和五姐夫想不想种,毕竟机会难得。
两家离得近,走路不过才五分钟。进屋把事一说才知道,温仁昌回去前自己过来了一趟,他们进屋的时候,俩人正商量这事呢!
“四姐,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重,很多的事情也顾不到,还得□□干,等到孩子生下来要操心的事就更多,我们就商量着这回还是算了吧!”温玉兰虽然说着拒绝的话,但语气迟疑,看来她也在犹豫。
温玉梅就把祝连国的想法告诉了她:“种水稻是比较麻烦,还得插秧灌田。但是种苞米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空出一块地,开成垄,种子埋进去浇几回水,它自己就疯长,不耽误啥事儿,你们要是顾不过来,不还有我们呢吗?”
这番话说的夫妻俩都有些意动,种实验种的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又是一阵忙碌,好在山上的果树前一阵儿都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在繁忙之余倒是还能喘口气。
在这期间,温仁昌陪着农科院的研究员又来实地考察了两趟,最后还过来了两位专家,村里特意收拾出了一座院落给他们常住,他们身边有市里的领导陪着,领导还对王祝两家支持农业工作的做法给予了赞扬,他们这才意识到上头对这个实验田究竟有多重视。
顶着巨大的压力,整个夏秋时节,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日子就在忙忙碌碌当中走到了丰收的时候。
广袤的田野中有一处稻田特别的显眼,金黄的稻穗儿沉甸甸的,透过稻壳似乎都能感受到里面饱满的颗粒。
稻田边的田埂上站着一群工作人员,他们在做着最后的安排,之后还要结合这几个月的观察对水稻的亩产做一些评估。
祝连国和温玉梅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活计,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他们所付出的汗水成为了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肃而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日子里,温玉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王丰”。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第12章 年货
之前种实验田的时候还想着销路的问题,现在终于收获了,除了留下几百斤自家吃,其余的都让省里直接收走了,就连还没成熟的嫩玉米也没有放过,看来之前是白担心了。祝连国掐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钱,心里想着。
寒露到来的时候,田地里的活才算全都干完了。再过半个月就该霜降了,夫妻俩打算在这段时间把园子里的菜收一收,及早储存,要是被霜打了,那就可惜了。
院子里各色蔬菜种了得有七八种,要是储存好了,冬天几乎都不用买菜吃。
豇豆清洗干净,用盐渍了,放酱缸里可以吃到来年夏天,到时候是当作酱咸菜吃或者是炒着吃,滋味都很不错。
新鲜茄子是保存不久的,但如果晒成茄干,保存起来却相当的方便,温玉梅还挑拣了很多的小茄包,这样的茄子还没有长成,嫩的很。用这样的小茄子做蒜茄子,味道会更好。
土豆和白菜是最方便贮存的,进行简单的晾晒后,祝连国直接装进袋子里,把它们搬到了地下室。
如果当初在郊区盖房,院子里码两垛柴火就会占去一半的地方。像这样随自己喜好种各种蔬菜,更是想都不要想。每到收获的季节,温玉梅都会感慨丈夫的眼光。
夫妻俩一边采摘贮藏着蔬菜,一边感叹着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虽然很多东西仍然限购,但终于不再限制农民的自主交易了。
去年□□宣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更重要的是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开始实行市场调节,农民终于能够自主买卖交易了,这对于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收到最后发现足有200来斤的洋柿子,夫妻俩终于不淡定了。洋柿子其实挺耐放的,如果是泛青的,装到竹筐里拿塑料薄膜盖住,保存的好甚至可以存放到来年三月份,但熟了的最多只能保存一周左右,而眼前的西红柿,绝大部分都是红色的,怎么储存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后来还是祝连国想了一个招,可以把它做成番茄酱,用土法做,工序非常简单。放到了冬天,吃它还能甜甜嘴儿,过年走亲戚也十分拿得出手,这可是新奇玩艺儿。
“你真的会做呀?”不能怪温玉梅疑惑,实在是这边就没有人家做过番茄酱,就连这名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开始还以为和农家大酱差不多,听了祝连国详细一说才大体明白这东西和蜂蜜白糖啥的应该差不多。
为了做番茄酱,祝连国还特意去厂子里订做了一批罐头瓶。
番茄酱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先将西红柿用水洗干净,在上边划十字花刀,之后拿着开水往上浇,这样就容易把皮剥掉,其实不剥皮也可以,只不过做出来之后没有那么好看。既然打算走亲戚送人,也就不怕这点麻烦了。
之后将去了皮的西红柿切成小块,装到罐头瓶里,里面可以放上白糖,将瓶盖拧紧,放到大锅里用水煮,罐头瓶里就会形成真空,这样只要不开封,做的番茄酱就能储存很久很久。
等到彻底忙完,也迎来了86年的第一场雪。雪花在天地间飘飘洒洒,村里的娃娃在乡野间追逐着雪花,快活地跑来跑去,欢快的笑声飘荡在村庄上空。
温玉梅和妹妹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顾着炕上的胖娃娃。王丰现在才一个多月大,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小孩子见风儿长,几乎一天一个样。现在的他皮肤雪白,脸上睡出了两团可爱的粉红,让人看到就忍不住想要亲亲抱抱。
温玉梅干脆放下手边的活,凑到孩子脸边看着的睡颜。看着他时不时蠕动的小嘴儿,看着他像蝴蝶羽翼一样轻轻颤动的睫毛,看着他无意识伸抓的小手,真是越看越喜欢。
“玉兰,小丰可真招人稀罕。”温玉梅的话里透着羡慕。
“那你是没看到他闹人的时候,大半夜扯着嗓子嚎,狗都嫌!”温玉兰知道姐姐因为孩子的事情伤神,又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劝,也就只能说两句干巴巴的话。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到了年龄就得结婚,结了婚又得生孩子,孩子长大了要给他娶媳妇、找婆家。要是哪一步慢了就免不了让人说嘴。可世上哪有样样如意的呢!
温玉梅嫁了个好男人,敢闯敢干、知冷知热,任谁说都是上辈子积的福气。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没有不羡慕的,可是说这话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刺她两句。
祝连国也劝她不要放在心上,他们又不是不能生,缘分到了孩子总会有的,可是缘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呢!
前一阵儿连国陪着她去了一趟医院,医生说身体已经没有问题了,药也可以停了。大姐也说她的脉象没问题,别心急,放宽心孩子就来了。可她怎么能不心急呢!
晚上到家的时候,祝连国正在做饭,温玉梅也跟着帮忙。看到妻子闷闷不乐的样,祝连国问她:“怎么了?”
“没事儿。”温玉梅本来确实没啥事儿了,可是听到丈夫的询问心里的委屈却怎么都压不下去。她也知道不应该,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听到声儿不对,祝连国停下手中的活儿,这才发现妻子的眼泪正在眼眶里打转,被自己一看更是直接哭了出来。
“咋了,谁给你委屈受了?”祝连国急了,连忙替妻子擦拭泪水。可他不伸手还好,这下子哭得更凶了。
上次去市里还买了两本农林牧渔方面的书,还没有细看,但对于这一块风水宝地,他却觉得大有可为。
这房子地基打的深,他是打算搞个地下室,到时候冬暖夏凉,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就是一个天然的储藏室。又跟有经验的老师傅求教了一下,做了简单的排水系统,先把大面规划好了,以后材料丰富了,翻盖也方便。
因为是婚房,所以虽然以后会翻盖,但现在还是要做到最好,他特意去隔壁镇联系了一家砖厂。这房子他打算用青砖,现在大多都是土坯房,也有红砖房,但是红砖太脆了,远不如青砖结实上档次。
等房子盖好都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对于两天就能盖起一间房的乡下来说,他这是个大工程。
最后这天来这边的不仅有温、祝两家。车队的人也都过来了,大家合力上了房梁,在鞭炮声中,房子真正的建成了。
站在院门口,正对眼前的是两间青砖大瓦房,院子西侧是两间仓房,仓房再往南是个牲口圈。院子东侧靠近院墙的这边都还空着,他打算明年也学五哥家一样插上一溜葡萄架,不用两年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凉棚。房后盖了一间厕所,院里甚至连狗窝都盖了一个。
“梅梅,喜欢吗?”祝连国问着身边的人。
“嗯!温玉梅用力的点头。这半个月温玉梅也累坏了,可现在脸上洋溢的却全是欢喜。怎么能不喜欢呢?中国人骨子里安土重迁,家就是一生的港湾,而眼前这样结实漂亮的家是自己的,是即将和自己成婚的人盖给自己的,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充斥在她的心间。
院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女人们开始在灶间忙活起来,为了今天祝连国特意和村头的屠户买了半头猪。男人们则在院子里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将来自己的家也要盖成这个模样。农村人的想法很简单:吃饱、穿暖、住好。
因为今天人多,男人就直接在院子里开席。饭桌上,众人聊着这些年的变化,话里有对将来的企盼。
女人们不参与男人的话题,她们在里间另开了一桌。大家发表着对新房布置的意见,话里还有对温玉梅的调侃和羡慕。
屋里屋外热闹成一片。
十月的天空,愈发的高远,秋老虎也已经退散,但人间的火热却永远都吹不散。
当迎来1983年的第一场雪时,祝连国和温玉梅结婚了。他们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挨桌向亲戚乡邻敬着酒,收获着大家对他们的祝福,脸上的笑容没有一刻消失过。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才终于可以歇歇了,祝连国打来一盆水,放在炕沿边。他替梅梅除去鞋袜,将她的脚浸到温热的水里,细细的揉搓,替她舒缓白日的疲乏。
温玉梅低头看着这个男人,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酸酸的。回想起两年前那个和自己相亲的沉默寡言的男人,那时她想的也不过就是找一个踏实的男人嫁了。至于他是不是能够呵护自己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那时的她哪里想到他会这么好!温玉梅看着窗外的那轮圆月,忽然感觉到一种圆满。
熄灯前,祝连国看着喜被上大朵大朵的牡丹花,忽然笑了。
夜,愈发的深了!屋外的寒凉却降不下室内的温度,深夜中有人在轻声低语。墙角的蛐蛐儿不时地叫两声,仿佛在抗议屋内的两人扰了它的清梦。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第11章 丰收
“玉梅,送饭去呀!”村里的王嫂子看到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恩,去后山。”温玉梅一路走,一路和村里的人寒暄着。
这两年祝家的日子过的愈发的好了,村里人也常会和他们取取经,夫妻俩只要知道的从不吝啬于告诉他们,就这样,两个人在村子里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无论男女老少,看到他们都热情的很!
温玉梅到的时候,祝连国和老妹夫还在忙着。两年前,他们家把后山包了下来,产权足足有70年。之后就在山上种了各色果树,一到春天,桃花红、梨花白、杏花粉,煞是好看。
不过,农村人对花好不好看并不大看重,精心伺候了两年,树终于开始挂果了,头茬果一般产量都很少,但是它的品质却直接影响到之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果子的质量。
而且民间还有“桃三杏四梨五”的说法,也就是说,桃树最好是三年期再让它结果,杏树是四年,梨树是五年。但实际上,大多的果树两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挂果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密切关注果树的生长情况,要是植株发展不理想,那就需要人工的干预,不能让他挂果,否则果实会吸收掉大部分营养,这样就会影响果树的后续生长。
祝连国看到温玉梅提着篮子上来,赶紧丢下手头的活儿迎了过去。两人把篮子里的东西摆在条石上,然后招呼□□过来吃饭。
□□他家祖辈也是山东那边逃难过来的,去年,他和温小妹结了婚。
对于自己这个姨妹夫,祝连国是十分佩服的。主要是他太能干,不只是说他勤劳肯干,而是他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这个人是个能工巧匠,特别能琢磨,也特别爱钻研,自己上辈子没少找他帮忙。
□□最开始学的是木匠,他打的家具比商场里卖的都要结实美观,后来又做过泥瓦匠、水电工。之后搞过几年温室种植,因为湿气太重就又改行开始做养殖户,先后养过兔子,狍子,奶牛。杀猪杀牛的活也不在话下。这样的人就是差在了出身上,要不然指不定有多大的造化。
两个人上辈子在亲戚当中关系就好的很,又知道他的这份能耐,所以在他安家落户的时候,就直接建议他来郝家村这边,到时候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两家人离得近,既能相互照应,还能互相帮衬。还有就是梅梅在村里也能有个亲戚走动。
因为日子宽裕,祝家的伙食很是不错。温玉梅带过来的有红烧土豆兔肉、酸菜粉,鹅蛋炒青椒,还带了一碟小咸菜,装了五六个白面大馒头。
连桥俩人在这边吃着,温玉梅就去树下寻摸着看看有没有冒红的果子,果子现在结的少,红的更是一个都没有,温玉梅不禁有些失望。
祝连国在这边吃着,看到梅梅的动作,忍不住有些好笑。要说人的某些习性喜好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即便经过努力也不一定成。
就说温玉梅,长了一张贪吃的嘴,但饭菜却一直做的马马虎虎。她在娘家当姑娘的时候,就没少帮着温母做饭,结婚后这两年更是家里的厨房主力,可做的饭菜和自己上辈子结婚20多年吃的是一个味儿。有时候,祝连国空下来也会随手炒两个菜,说来也奇怪,就是比媳妇儿做得味道好。
等到两人吃完,温玉梅将东西收拾好,也就下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也是忙得很,每天洗衣做饭,喂鸡割草,照料庄稼,浇水施肥,还要抽空打扫屋里屋外卫生,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虽然这样,她仍是干劲儿十足,看着家里越来越好,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还没有一个孩子,温玉梅很喜欢孩子,上个孩子自己都没好好抱过几回就没了,之后就一直没怀上,连国也劝她不要心急,先把身体好好调养调养再说。可她哪能不急呢!比自己还晚结婚的妹妹都有了消息,温玉梅心里不是不羡慕的。抛开脑中纷杂的思绪,温玉梅开始专注于手头的活计。
晚上的时候,温仁昌过来了一趟。他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今年正跟着省里农科院的老师实习,这回带了两包种子过来,说是农科院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实验效果还不错,现在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老师想要知道在不同的水文情况下,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收获情况,这就需要扩大种植范围。
“四姐,四姐夫,这个机会真挺难得的,我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种子确实比之前的产量要高,而且种了还能拿到政府的补贴,一举两得。”温仁昌不遗余力地劝说着。
温玉梅听了半天,忍不住插话道:“仁昌,种是没问题,就是为了你的前程,我和你姐夫都会种,但你说了半天也没告诉我们到底让我们种的是啥呀?”
温仁昌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一个乌龙,马上解释说:“就是水稻和玉米,玉米是我们培育出的第三代,院里给它命名为黄金三号,一株双棒,颗粒饱满,产量十分可观。水稻是优选的良种,和传统稻种杂交而成,稻米口感绵软,香气十足,虽然产量没有传统的水稻高,但味道却是天差地别。四姐,你没吃过不知道,这米是真的不一般,你信我的准没错,到时候哪怕贵点儿都有人抢着买。”
祝连国打开袋子,抓了一把在灯光下观察,稻种要比普通的种子稍微扁一些,长一些,剥开外边的稻壳,里面包裹着的米粒颜色清白,确实和平时见到的纯白色不一样,温玉梅也上前仔细地观察着。
“怎么样?”
对着温仁昌期待的目光,夫妻俩点了点头。
得到肯定的答复,温仁昌激动地双手击掌说:“你们放心吧,之后研究院里的老师会过来指导的,绝对出不了岔子。”
事情敲定后温仁昌就要走,温玉梅拦着没让,天都黑透了,不差这一晚上,当弟弟的拗不过,只好留下。
第二天吃过早饭,温仁昌就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杠赶回去了。这边夫妻俩商量着之后的安排,既然要种水稻,就得把靠近河边的那块地收拾出来了。七八月份正是禾苗插秧的时候,时间还真的挺紧,需要找些人来帮忙。
至于玉米,和正常的生长周期差了整整两个月,现在种已经来不及了。说到这个问题,祝连国忽然想到,上辈子即便冬天也有卖嫩玉米的,他们完全可以种一批,到时候专门收获嫩玉米,煮熟之后冻起来能保存好长时间,就像北方的粘豆包,想吃的时候蒸一下就可以,而且玉米的吃法多种多样,不愁到时候没销路。
商量妥当,两人就动身去了妹夫家,温仁昌临走的时候让他们帮忙问问五姐和五姐夫想不想种,毕竟机会难得。
两家离得近,走路不过才五分钟。进屋把事一说才知道,温仁昌回去前自己过来了一趟,他们进屋的时候,俩人正商量这事呢!
“四姐,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重,很多的事情也顾不到,还得□□干,等到孩子生下来要操心的事就更多,我们就商量着这回还是算了吧!”温玉兰虽然说着拒绝的话,但语气迟疑,看来她也在犹豫。
温玉梅就把祝连国的想法告诉了她:“种水稻是比较麻烦,还得插秧灌田。但是种苞米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空出一块地,开成垄,种子埋进去浇几回水,它自己就疯长,不耽误啥事儿,你们要是顾不过来,不还有我们呢吗?”
这番话说的夫妻俩都有些意动,种实验种的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又是一阵忙碌,好在山上的果树前一阵儿都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在繁忙之余倒是还能喘口气。
在这期间,温仁昌陪着农科院的研究员又来实地考察了两趟,最后还过来了两位专家,村里特意收拾出了一座院落给他们常住,他们身边有市里的领导陪着,领导还对王祝两家支持农业工作的做法给予了赞扬,他们这才意识到上头对这个实验田究竟有多重视。
顶着巨大的压力,整个夏秋时节,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日子就在忙忙碌碌当中走到了丰收的时候。
广袤的田野中有一处稻田特别的显眼,金黄的稻穗儿沉甸甸的,透过稻壳似乎都能感受到里面饱满的颗粒。
稻田边的田埂上站着一群工作人员,他们在做着最后的安排,之后还要结合这几个月的观察对水稻的亩产做一些评估。
祝连国和温玉梅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活计,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他们所付出的汗水成为了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肃而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日子里,温玉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王丰”。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第12章 年货
之前种实验田的时候还想着销路的问题,现在终于收获了,除了留下几百斤自家吃,其余的都让省里直接收走了,就连还没成熟的嫩玉米也没有放过,看来之前是白担心了。祝连国掐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钱,心里想着。
寒露到来的时候,田地里的活才算全都干完了。再过半个月就该霜降了,夫妻俩打算在这段时间把园子里的菜收一收,及早储存,要是被霜打了,那就可惜了。
院子里各色蔬菜种了得有七八种,要是储存好了,冬天几乎都不用买菜吃。
豇豆清洗干净,用盐渍了,放酱缸里可以吃到来年夏天,到时候是当作酱咸菜吃或者是炒着吃,滋味都很不错。
新鲜茄子是保存不久的,但如果晒成茄干,保存起来却相当的方便,温玉梅还挑拣了很多的小茄包,这样的茄子还没有长成,嫩的很。用这样的小茄子做蒜茄子,味道会更好。
土豆和白菜是最方便贮存的,进行简单的晾晒后,祝连国直接装进袋子里,把它们搬到了地下室。
如果当初在郊区盖房,院子里码两垛柴火就会占去一半的地方。像这样随自己喜好种各种蔬菜,更是想都不要想。每到收获的季节,温玉梅都会感慨丈夫的眼光。
夫妻俩一边采摘贮藏着蔬菜,一边感叹着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虽然很多东西仍然限购,但终于不再限制农民的自主交易了。
去年□□宣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更重要的是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开始实行市场调节,农民终于能够自主买卖交易了,这对于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收到最后发现足有200来斤的洋柿子,夫妻俩终于不淡定了。洋柿子其实挺耐放的,如果是泛青的,装到竹筐里拿塑料薄膜盖住,保存的好甚至可以存放到来年三月份,但熟了的最多只能保存一周左右,而眼前的西红柿,绝大部分都是红色的,怎么储存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后来还是祝连国想了一个招,可以把它做成番茄酱,用土法做,工序非常简单。放到了冬天,吃它还能甜甜嘴儿,过年走亲戚也十分拿得出手,这可是新奇玩艺儿。
“你真的会做呀?”不能怪温玉梅疑惑,实在是这边就没有人家做过番茄酱,就连这名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开始还以为和农家大酱差不多,听了祝连国详细一说才大体明白这东西和蜂蜜白糖啥的应该差不多。
为了做番茄酱,祝连国还特意去厂子里订做了一批罐头瓶。
番茄酱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先将西红柿用水洗干净,在上边划十字花刀,之后拿着开水往上浇,这样就容易把皮剥掉,其实不剥皮也可以,只不过做出来之后没有那么好看。既然打算走亲戚送人,也就不怕这点麻烦了。
之后将去了皮的西红柿切成小块,装到罐头瓶里,里面可以放上白糖,将瓶盖拧紧,放到大锅里用水煮,罐头瓶里就会形成真空,这样只要不开封,做的番茄酱就能储存很久很久。
等到彻底忙完,也迎来了86年的第一场雪。雪花在天地间飘飘洒洒,村里的娃娃在乡野间追逐着雪花,快活地跑来跑去,欢快的笑声飘荡在村庄上空。
温玉梅和妹妹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顾着炕上的胖娃娃。王丰现在才一个多月大,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小孩子见风儿长,几乎一天一个样。现在的他皮肤雪白,脸上睡出了两团可爱的粉红,让人看到就忍不住想要亲亲抱抱。
温玉梅干脆放下手边的活,凑到孩子脸边看着的睡颜。看着他时不时蠕动的小嘴儿,看着他像蝴蝶羽翼一样轻轻颤动的睫毛,看着他无意识伸抓的小手,真是越看越喜欢。
“玉兰,小丰可真招人稀罕。”温玉梅的话里透着羡慕。
“那你是没看到他闹人的时候,大半夜扯着嗓子嚎,狗都嫌!”温玉兰知道姐姐因为孩子的事情伤神,又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劝,也就只能说两句干巴巴的话。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到了年龄就得结婚,结了婚又得生孩子,孩子长大了要给他娶媳妇、找婆家。要是哪一步慢了就免不了让人说嘴。可世上哪有样样如意的呢!
温玉梅嫁了个好男人,敢闯敢干、知冷知热,任谁说都是上辈子积的福气。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没有不羡慕的,可是说这话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刺她两句。
祝连国也劝她不要放在心上,他们又不是不能生,缘分到了孩子总会有的,可是缘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呢!
前一阵儿连国陪着她去了一趟医院,医生说身体已经没有问题了,药也可以停了。大姐也说她的脉象没问题,别心急,放宽心孩子就来了。可她怎么能不心急呢!
晚上到家的时候,祝连国正在做饭,温玉梅也跟着帮忙。看到妻子闷闷不乐的样,祝连国问她:“怎么了?”
“没事儿。”温玉梅本来确实没啥事儿了,可是听到丈夫的询问心里的委屈却怎么都压不下去。她也知道不应该,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听到声儿不对,祝连国停下手中的活儿,这才发现妻子的眼泪正在眼眶里打转,被自己一看更是直接哭了出来。
“咋了,谁给你委屈受了?”祝连国急了,连忙替妻子擦拭泪水。可他不伸手还好,这下子哭得更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