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六个油囊依托的木轮,旋转不难,难的是每次囊嘴转上来后,怎么跟延伸管对接呢?
有两个方案。一是延伸管改为漏斗形,大口在后,正好包裹住旋转轮,这样的话,不管木轮怎么转,轮到哪个油囊喷油,都会经过延伸管、再过火绒;二是把延伸管和油嘴断开,不直接相连,而是在延伸管的底下加“︺”形弯柄,“︺”后边的斜木把以榫头方式,插接进主体部分,具体位置在机栝的前边。
目前说不上按哪个方案改良好,王葛做事向来不嫌麻烦,那就先用全部心思斟酌第一种。她刚要起笔,问题就来了,不行,先别浪费墨和木板,她左手端烛灯、右手拿平凿,到墙角,仍是在地上画。
邹娘子跟南娘子看看王葛,均没管。
新问题为延伸管和火绒是一体的,不用考虑火绒随着延伸管的旋转而转动,要紧的是一次喷火焰后,火绒就废了。总不能六个油囊配六截火绒吧?而且火绒外面还得罩木管,使用前需先拔盖,难道喷六次火焰拔六次么?
不行,这种点火方式太笨了,也太耗火绒。
能不能用火寸条替代呢?应该能。
王葛把地上的火绒图形抹掉,换成“条”图形。以火寸条为点火器,好处是不用管它怎么放置,任它随延伸管转成横、转成竖都无妨。
所以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每次喷火焰后,在原来的点火位置,手动装上新的火寸条?还是加装新构件,用机械臂代替手动安装?
手动换火寸条……就得为每个兵卒增加手套,因为延伸管整体改为铜制,喷过火后温度极高。不过就算多了手套物资,仍比第二个主意省钱。
她只是木匠师,选择哪种改良方法得官长决策,她将机械臂结构画出,很简单,可使用木料,两段杆、一个轴。
上杆相当于火箭多出一个“手柄”,位置在机栝的前面(机栝在真正的手柄前)。上杆的末端与下杆上端以轴相连。下杆末端安装火折子,所以上杆得短,下杆得长,才能实现抬举下杆,瞬间点燃延伸管上火寸条的功能。
操作方法为:每次喷火时,把机械臂抬起,喷火前把机械臂落下,令火折子最大距离的垂低,不会被火焰范围波及。
至此,第一方案最关键的改良算完成了。
王葛反复看,脑中模拟它们的真正成形,再略调整后,开始标每个构件的尺寸。
标尺寸的过程,又是一个调整的过程。
等外边响起轰隆雷声时,她回头,见只有南娘子在,不禁问:“阿姊,啥时辰了?”
南娘子放下针线,温和而笑:“酉初,你邹阿姊去庖厨取晚食了,很快就回来。”
椠(qiàn):没写字的木板叫椠,书写了的木板叫牍。
以后凡我标注“涉及制作”的,就代表本章制木过程多。做为写这种类型小说的作者,我是不能几句话带过制木情节的,对此类内容无感的书友不用订阅。非水文,书友可以不看,但我不能不写,相互体谅,感谢。
第325章 309 瞄准器
淅淅沥沥的雨就这样下了停、阴沉半天后又下,直到处署这日艳阳才腾空。
一早,王葛把两种火箭和改良模图背到功曹,昨天傍晚邹娘子跟王书佐提前说了,所以除了功曹、兵曹的人在,还有她没见过的官吏以及数名木匠师从周围廨舍陆续出来。
功曹史没介绍谁是谁,王葛也就不问,礼多人不怪,她朝各方向简单一揖,当目光扫到匠师中央的老者时,略滞一下。对方约有六十年纪,器宇轩昂,气度明显卓越于其他匠师,她心道:莫非是成名大匠师?
容不得多想,王葛把木器和牍取出,牍较多,按顺序摆放。上面一排是第一方案的改良分解;下边是第二方案。
两种实物全做出来了,因时间仓促,她凿刻的颇粗糙,不过足够展示和按模图解说。
回廊、院门皆由护卫兵围起,可见郡署对此次试器的重视。
环境越静,越突显王葛的清脆声:“诸位看,这是初始火箭。这两个是两类改良模器,我先讲第一种。原有火箭上挤压油囊的后木板,我在上面加了横置的排油棍,能更好的把燃油排空。”
“我改了机栝的曲度,将机栝与上方的后木板分开,后续可通过楔榫方式进行组装,这样更利于匠肆分工制作。”
诸匠师纷纷点头,说难听些,匠工也是器,制零件过程中,尽量别让匠工动脑思考,只动手即可。大批量赶工时,将复杂的器结构分解,无论制器的期限还是质量,均能提高。
“木轮的内木圈,我加装了固定摇把,可通过摇木把的方式,将下一个油囊摇到排油棍位置对准。当然,也可以直接旋转木轮。”说到这,王葛不满意的叹声气,“我匠技有限,目前仅能做到用手摇轮的笨办法,诸位前辈若有主意,望将其改进。”
“再看点火的机械臂……最大可能的节约火绒浪费……但是火寸条不能像市肆卖的那种了,得整根木条浸硫磺,以便瞬间点燃。火寸条的规格,我建议精准试器后重新核定,一是减少硫磺、木料的浪费,二是火寸条大小,有可能影响喷出的火焰。”
“现在看延伸管。我听说有种贵重弩机,装备了利于瞄准靶物的『望山』,我未见识过实物,但是见过模器,隐约猜出望山的道理,于是在延伸管前端、后端各加一个觇孔。”她端平火箭,以庭院的银杏树为靶,闭起左眼,继续阐述:“我的使用方法,是目力通过后觇孔中心,瞄准这棵树,再令树居于前觇孔的中心。当两个觇孔、靶物在一条直线上,应该也能提高瞄准。”
改瞄准器?王葛可真是处处给她惊喜。段娘子喊了句“王匠师稍住”,才想起自己臂膀受伤了,试器不准。
王彪之最先了解功曹史心思,可这事他帮不上啊,他没用过有望山的弩,比较不出两个觇孔和一个望山对目力辅助有何区别。
兵曹史反应过来了:是要试“觇孔”的瞄准强弱么?
那名老匠师抢在兵曹史前:“我试一下。”
王葛看向段娘子,后者点下头,她将火箭交给老匠师,自己退到一旁。这时再看老匠师,王葛更觉得此人大有来历。明明是华发萧萧的年纪,学着她端平火箭后,整个人变得冷峻,似有煞气冲出他周身。当他眯起左眼后,煞气愈厉,不像匠师,反而像骁勇之将!
“嗯。”他收臂,寒霜之势全消,把火箭交回王葛,未评好坏,站回匠师那边。
段娘子:“继续讲吧。”
王葛:“是。我将延伸管的前端做了一圈槽,作用是可加装再增长。第一种改良就这些,下面讲第二种。”
她换了火器后,段娘子问:“这个怎么没装觇孔?”
“回功曹史,一开始我突发奇想,觉得觇孔对瞄准有用,于是画在刚才那种改良火箭的模图上,再照模图制的实物。画第二种改良图时,我觉得加上觇孔,实际使用中可能起不到辅助作用,因为火焰喷出来是洒开的,或许弩器更适合装双觇孔……或者一个觇孔配一望山。”
不是或许弩器更适合,王葛的本意就是借着这次的火箭,把弩机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推广出去。火箭当然用不上!
回到讲解中,王葛先绕圈走,伸直手臂让所有人看清木器结构,停回原位道:“此火箭,为双旋转轮,可安装十二个油囊……延伸管与后边的主体结构断开,在下边安装曲状木把相连前、后……挤压油囊的横棍可挪动位置,可根据靶物大小、距离远近更换木轮、油囊……几乎各个部位都可拆卸,此器算是重型火箭……”
“轰!”南方向突然传来震耳的炸声,位置似乎在兵曹。
有人心惊,有人肃目,不过在场无一人乱出声喧哗。王彪之速速跟段娘子说一下,追着兵曹史离去。
段娘子问王葛:“还有要紧的结构么?”
“没有了。”她又不傻,别说正好都讲完了,就算未来得及说的,也不能继续了。
段娘子嘱咐:“还有几天就郡比试了,勿再忙活别的,好好准备。”
“是。那我回去了。”
王葛一走,其余匠师随职吏引领暂去吏署等待,唯老匠师、两名官吏停留。
这两名官吏分别是主簿周颐,录事史卢谌。
卢谌和段娘子跟随周颐向老匠师揖礼,周颐说道:“黄宗师,耽误你时间了。”
“我等时间都紧,就不说多余的话了。两种改良的火箭,道理都做出来了,结构太粗糙,我明天画出最终模图,申正前你们遣人去东夷府拿。”他摆手,示意不必客套再谢,继续利索言语道:“此器确如王葛所说,不必装觇孔。我的建议是,莫轻易在基础弩机上配备,会令普通兵卒养成依赖觇孔的习惯,久之,五射技能恐大大降低。”
周颐欣然应“是”,再道:“那我们就等黄宗师画出最终模图后,将实物制出,报于东夷府。只是不知双觇孔的瞄准改良,还需要报上去么?”
“当然。双觇孔、靶物……呵呵,暂称它为『三直一线』吧。”
觇(chān)孔:觇有窥视之意。
五射:古代射箭的五种方式。
第326章 310 郡比试
周颐可不是随口而问,这关系到瞄准器改良能否单算一桩功劳。
再说王葛,出来功曹后,跟邹娘子会面,后者低声道:“刚才那声炸雷听见了么?我看兵曹史跟王书佐一前一后走得急,但无意外之色,看样子他二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王葛点头:“听见了,估计近处的街市全能听见。”她其实有怀疑的方向,上次跟段娘子提过把硫磺、硝放一起助燃木柴的事,如此大的爆炸声,于这个时代来讲,百分百跟试验这个有关。“阿姊得闲时帮我找些竹筒,伐竹之期要短,竹秆也得短。”
没时间感叹自己离小木件雕刻渐行渐远,王葛相信,待她有足够的本事,攒够功劳后,便有资格走回自己的匠道。
这次回吏舍,她全副心神都投入到基本功训练,另外,每天凿刻三把卡尺,上面的“分距”被渐割渐细、渐细渐明、渐明渐宽。
数日沉浸于一事,王葛的匠技基础终于再上层楼,做到每次能精确在分距二分之一(1.21毫米)的位置画线。
怎么才笃定自己画下的线段标准呢?口说无凭,得有证据。王葛是把细分长度单位当成很重要的事来做的,既然有书写条件了,就得记录,力求每一步的成绩均可验证。
首先在平整木板上画一个标准分距(2.42毫米),再用一根头发圈成圈,蘸唾沫做成放大镜。邹娘子三人眼力都好,她让三位阿姊透过放大镜看,三人全确定木片上这个分距的两端竖线,跟直尺上所有分距两端竖线是顺直的,证明等宽,此步骤通过。
然后裁纸,要裁的笔直,用自制的炭笔沿着纸边画“半分距”,将左纸、右纸的“半分距”相合,通过放大镜比对,两个纸上半分距组合的总宽,能跟木片上的整分距之宽一样,记录为“画对”一次。但凡有发丝误差,记录为“画错”一次。
一天总共画了多少,其中对多少、错多少,分别录总数于竹简。
那为什么每次不直接跟标准木尺比对,而是多一个步骤,把一截标准分距刻在木板上呢?因为木尺是桓县令送的那把,将作监所制,最好少用,减少磨损,平时王葛极珍惜,用布包得严严实实。
时光就这样一闪而过,进入九月。
这场郡比试的地点在县都亭,首场考核辰初入场,申正结束。次考得三天后了。
天未亮,王葛就由二十人组成的队伍护卫出城。同吏舍的三位娘子、刘清等常跟随王葛的,自然全在其中。
到达都亭后,王葛不从正门入,之前认识的老亭吏“隼”迎接一行人,从专门留出的路线走,提前进入考区。
护卫得留在特殊信道外,这些程序王葛已提前知道,且知道被照拂的考生不止她。这就是边郡,普通匠师多如牛毛,天赋匠师也不少。
她安心随老亭吏进场,果然,有比她进来还要早的。
老亭吏:“王匠师放心,首场、次场我都是巡吏,我不管其余事,只负责你的安全。”
“有劳阿翁。”
“这次匠师多,考场分了三个地方,其余两个考场是两个通道,既做进场用,也做出场用。只有这处考场多了刚才进来的门,等会此门会用薄毡席封上,不封严,不管遇到何种情况,你随我走。”
“是。我明白。”
这时入场的鼓响了。王葛早拿到了号牌,找到对应的制作分区,此地高悬大布,上画两个齿轮,每个齿轮下方写有实际尺寸。
王葛站在最前边一排,先记齿轮外观,再熟背尺寸。虽然不限考生的观图次数,但谁会在制木时来回跑动啊。
第一个齿轮为十八齿,厚一寸,径直一尺九寸,周长五尺九寸六分又半,齿距三寸一分又半。
第二个齿轮为十齿,厚一寸,径直四寸五分又半,周长一尺三寸七分又半,齿距一寸九分。
王葛从不高看自己,死记硬背得有一刻,才至材料区领桑木和工具筐。这时她所在的制作区靠前位置已经坐满,把筐放好,工具凳拿出来,试试凳脚稳固,立即取料开始制器。
木屑垂落,锤凿声充斥周围,很快,考生陆陆续续系上挡木屑的面巾,王葛也如此。
考场外边,特殊考生的陪同者都自觉的分开距离等待。数王葛的护卫多,引来不少人侧目。
辰时过。
巳时过。
午时。
邹娘子嘱咐众护卫:“王匠师很可能提前离场,都打起精神。”每人带了麦饼出发的,等她话落,全赶紧利索吃完。
未初二刻,临时封起的特殊通道被扯开,老亭吏带王葛出来,她面巾和外露的额头上全是灰,头巾也快脏成另种颜色,只有一双眼亮晶晶。
刘清心头一跳,表面冷峻如常。
老亭吏向众人揖礼:“我还得巡考场,不能送诸位。”
有两个方案。一是延伸管改为漏斗形,大口在后,正好包裹住旋转轮,这样的话,不管木轮怎么转,轮到哪个油囊喷油,都会经过延伸管、再过火绒;二是把延伸管和油嘴断开,不直接相连,而是在延伸管的底下加“︺”形弯柄,“︺”后边的斜木把以榫头方式,插接进主体部分,具体位置在机栝的前边。
目前说不上按哪个方案改良好,王葛做事向来不嫌麻烦,那就先用全部心思斟酌第一种。她刚要起笔,问题就来了,不行,先别浪费墨和木板,她左手端烛灯、右手拿平凿,到墙角,仍是在地上画。
邹娘子跟南娘子看看王葛,均没管。
新问题为延伸管和火绒是一体的,不用考虑火绒随着延伸管的旋转而转动,要紧的是一次喷火焰后,火绒就废了。总不能六个油囊配六截火绒吧?而且火绒外面还得罩木管,使用前需先拔盖,难道喷六次火焰拔六次么?
不行,这种点火方式太笨了,也太耗火绒。
能不能用火寸条替代呢?应该能。
王葛把地上的火绒图形抹掉,换成“条”图形。以火寸条为点火器,好处是不用管它怎么放置,任它随延伸管转成横、转成竖都无妨。
所以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每次喷火焰后,在原来的点火位置,手动装上新的火寸条?还是加装新构件,用机械臂代替手动安装?
手动换火寸条……就得为每个兵卒增加手套,因为延伸管整体改为铜制,喷过火后温度极高。不过就算多了手套物资,仍比第二个主意省钱。
她只是木匠师,选择哪种改良方法得官长决策,她将机械臂结构画出,很简单,可使用木料,两段杆、一个轴。
上杆相当于火箭多出一个“手柄”,位置在机栝的前面(机栝在真正的手柄前)。上杆的末端与下杆上端以轴相连。下杆末端安装火折子,所以上杆得短,下杆得长,才能实现抬举下杆,瞬间点燃延伸管上火寸条的功能。
操作方法为:每次喷火时,把机械臂抬起,喷火前把机械臂落下,令火折子最大距离的垂低,不会被火焰范围波及。
至此,第一方案最关键的改良算完成了。
王葛反复看,脑中模拟它们的真正成形,再略调整后,开始标每个构件的尺寸。
标尺寸的过程,又是一个调整的过程。
等外边响起轰隆雷声时,她回头,见只有南娘子在,不禁问:“阿姊,啥时辰了?”
南娘子放下针线,温和而笑:“酉初,你邹阿姊去庖厨取晚食了,很快就回来。”
椠(qiàn):没写字的木板叫椠,书写了的木板叫牍。
以后凡我标注“涉及制作”的,就代表本章制木过程多。做为写这种类型小说的作者,我是不能几句话带过制木情节的,对此类内容无感的书友不用订阅。非水文,书友可以不看,但我不能不写,相互体谅,感谢。
第325章 309 瞄准器
淅淅沥沥的雨就这样下了停、阴沉半天后又下,直到处署这日艳阳才腾空。
一早,王葛把两种火箭和改良模图背到功曹,昨天傍晚邹娘子跟王书佐提前说了,所以除了功曹、兵曹的人在,还有她没见过的官吏以及数名木匠师从周围廨舍陆续出来。
功曹史没介绍谁是谁,王葛也就不问,礼多人不怪,她朝各方向简单一揖,当目光扫到匠师中央的老者时,略滞一下。对方约有六十年纪,器宇轩昂,气度明显卓越于其他匠师,她心道:莫非是成名大匠师?
容不得多想,王葛把木器和牍取出,牍较多,按顺序摆放。上面一排是第一方案的改良分解;下边是第二方案。
两种实物全做出来了,因时间仓促,她凿刻的颇粗糙,不过足够展示和按模图解说。
回廊、院门皆由护卫兵围起,可见郡署对此次试器的重视。
环境越静,越突显王葛的清脆声:“诸位看,这是初始火箭。这两个是两类改良模器,我先讲第一种。原有火箭上挤压油囊的后木板,我在上面加了横置的排油棍,能更好的把燃油排空。”
“我改了机栝的曲度,将机栝与上方的后木板分开,后续可通过楔榫方式进行组装,这样更利于匠肆分工制作。”
诸匠师纷纷点头,说难听些,匠工也是器,制零件过程中,尽量别让匠工动脑思考,只动手即可。大批量赶工时,将复杂的器结构分解,无论制器的期限还是质量,均能提高。
“木轮的内木圈,我加装了固定摇把,可通过摇木把的方式,将下一个油囊摇到排油棍位置对准。当然,也可以直接旋转木轮。”说到这,王葛不满意的叹声气,“我匠技有限,目前仅能做到用手摇轮的笨办法,诸位前辈若有主意,望将其改进。”
“再看点火的机械臂……最大可能的节约火绒浪费……但是火寸条不能像市肆卖的那种了,得整根木条浸硫磺,以便瞬间点燃。火寸条的规格,我建议精准试器后重新核定,一是减少硫磺、木料的浪费,二是火寸条大小,有可能影响喷出的火焰。”
“现在看延伸管。我听说有种贵重弩机,装备了利于瞄准靶物的『望山』,我未见识过实物,但是见过模器,隐约猜出望山的道理,于是在延伸管前端、后端各加一个觇孔。”她端平火箭,以庭院的银杏树为靶,闭起左眼,继续阐述:“我的使用方法,是目力通过后觇孔中心,瞄准这棵树,再令树居于前觇孔的中心。当两个觇孔、靶物在一条直线上,应该也能提高瞄准。”
改瞄准器?王葛可真是处处给她惊喜。段娘子喊了句“王匠师稍住”,才想起自己臂膀受伤了,试器不准。
王彪之最先了解功曹史心思,可这事他帮不上啊,他没用过有望山的弩,比较不出两个觇孔和一个望山对目力辅助有何区别。
兵曹史反应过来了:是要试“觇孔”的瞄准强弱么?
那名老匠师抢在兵曹史前:“我试一下。”
王葛看向段娘子,后者点下头,她将火箭交给老匠师,自己退到一旁。这时再看老匠师,王葛更觉得此人大有来历。明明是华发萧萧的年纪,学着她端平火箭后,整个人变得冷峻,似有煞气冲出他周身。当他眯起左眼后,煞气愈厉,不像匠师,反而像骁勇之将!
“嗯。”他收臂,寒霜之势全消,把火箭交回王葛,未评好坏,站回匠师那边。
段娘子:“继续讲吧。”
王葛:“是。我将延伸管的前端做了一圈槽,作用是可加装再增长。第一种改良就这些,下面讲第二种。”
她换了火器后,段娘子问:“这个怎么没装觇孔?”
“回功曹史,一开始我突发奇想,觉得觇孔对瞄准有用,于是画在刚才那种改良火箭的模图上,再照模图制的实物。画第二种改良图时,我觉得加上觇孔,实际使用中可能起不到辅助作用,因为火焰喷出来是洒开的,或许弩器更适合装双觇孔……或者一个觇孔配一望山。”
不是或许弩器更适合,王葛的本意就是借着这次的火箭,把弩机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推广出去。火箭当然用不上!
回到讲解中,王葛先绕圈走,伸直手臂让所有人看清木器结构,停回原位道:“此火箭,为双旋转轮,可安装十二个油囊……延伸管与后边的主体结构断开,在下边安装曲状木把相连前、后……挤压油囊的横棍可挪动位置,可根据靶物大小、距离远近更换木轮、油囊……几乎各个部位都可拆卸,此器算是重型火箭……”
“轰!”南方向突然传来震耳的炸声,位置似乎在兵曹。
有人心惊,有人肃目,不过在场无一人乱出声喧哗。王彪之速速跟段娘子说一下,追着兵曹史离去。
段娘子问王葛:“还有要紧的结构么?”
“没有了。”她又不傻,别说正好都讲完了,就算未来得及说的,也不能继续了。
段娘子嘱咐:“还有几天就郡比试了,勿再忙活别的,好好准备。”
“是。那我回去了。”
王葛一走,其余匠师随职吏引领暂去吏署等待,唯老匠师、两名官吏停留。
这两名官吏分别是主簿周颐,录事史卢谌。
卢谌和段娘子跟随周颐向老匠师揖礼,周颐说道:“黄宗师,耽误你时间了。”
“我等时间都紧,就不说多余的话了。两种改良的火箭,道理都做出来了,结构太粗糙,我明天画出最终模图,申正前你们遣人去东夷府拿。”他摆手,示意不必客套再谢,继续利索言语道:“此器确如王葛所说,不必装觇孔。我的建议是,莫轻易在基础弩机上配备,会令普通兵卒养成依赖觇孔的习惯,久之,五射技能恐大大降低。”
周颐欣然应“是”,再道:“那我们就等黄宗师画出最终模图后,将实物制出,报于东夷府。只是不知双觇孔的瞄准改良,还需要报上去么?”
“当然。双觇孔、靶物……呵呵,暂称它为『三直一线』吧。”
觇(chān)孔:觇有窥视之意。
五射:古代射箭的五种方式。
第326章 310 郡比试
周颐可不是随口而问,这关系到瞄准器改良能否单算一桩功劳。
再说王葛,出来功曹后,跟邹娘子会面,后者低声道:“刚才那声炸雷听见了么?我看兵曹史跟王书佐一前一后走得急,但无意外之色,看样子他二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王葛点头:“听见了,估计近处的街市全能听见。”她其实有怀疑的方向,上次跟段娘子提过把硫磺、硝放一起助燃木柴的事,如此大的爆炸声,于这个时代来讲,百分百跟试验这个有关。“阿姊得闲时帮我找些竹筒,伐竹之期要短,竹秆也得短。”
没时间感叹自己离小木件雕刻渐行渐远,王葛相信,待她有足够的本事,攒够功劳后,便有资格走回自己的匠道。
这次回吏舍,她全副心神都投入到基本功训练,另外,每天凿刻三把卡尺,上面的“分距”被渐割渐细、渐细渐明、渐明渐宽。
数日沉浸于一事,王葛的匠技基础终于再上层楼,做到每次能精确在分距二分之一(1.21毫米)的位置画线。
怎么才笃定自己画下的线段标准呢?口说无凭,得有证据。王葛是把细分长度单位当成很重要的事来做的,既然有书写条件了,就得记录,力求每一步的成绩均可验证。
首先在平整木板上画一个标准分距(2.42毫米),再用一根头发圈成圈,蘸唾沫做成放大镜。邹娘子三人眼力都好,她让三位阿姊透过放大镜看,三人全确定木片上这个分距的两端竖线,跟直尺上所有分距两端竖线是顺直的,证明等宽,此步骤通过。
然后裁纸,要裁的笔直,用自制的炭笔沿着纸边画“半分距”,将左纸、右纸的“半分距”相合,通过放大镜比对,两个纸上半分距组合的总宽,能跟木片上的整分距之宽一样,记录为“画对”一次。但凡有发丝误差,记录为“画错”一次。
一天总共画了多少,其中对多少、错多少,分别录总数于竹简。
那为什么每次不直接跟标准木尺比对,而是多一个步骤,把一截标准分距刻在木板上呢?因为木尺是桓县令送的那把,将作监所制,最好少用,减少磨损,平时王葛极珍惜,用布包得严严实实。
时光就这样一闪而过,进入九月。
这场郡比试的地点在县都亭,首场考核辰初入场,申正结束。次考得三天后了。
天未亮,王葛就由二十人组成的队伍护卫出城。同吏舍的三位娘子、刘清等常跟随王葛的,自然全在其中。
到达都亭后,王葛不从正门入,之前认识的老亭吏“隼”迎接一行人,从专门留出的路线走,提前进入考区。
护卫得留在特殊信道外,这些程序王葛已提前知道,且知道被照拂的考生不止她。这就是边郡,普通匠师多如牛毛,天赋匠师也不少。
她安心随老亭吏进场,果然,有比她进来还要早的。
老亭吏:“王匠师放心,首场、次场我都是巡吏,我不管其余事,只负责你的安全。”
“有劳阿翁。”
“这次匠师多,考场分了三个地方,其余两个考场是两个通道,既做进场用,也做出场用。只有这处考场多了刚才进来的门,等会此门会用薄毡席封上,不封严,不管遇到何种情况,你随我走。”
“是。我明白。”
这时入场的鼓响了。王葛早拿到了号牌,找到对应的制作分区,此地高悬大布,上画两个齿轮,每个齿轮下方写有实际尺寸。
王葛站在最前边一排,先记齿轮外观,再熟背尺寸。虽然不限考生的观图次数,但谁会在制木时来回跑动啊。
第一个齿轮为十八齿,厚一寸,径直一尺九寸,周长五尺九寸六分又半,齿距三寸一分又半。
第二个齿轮为十齿,厚一寸,径直四寸五分又半,周长一尺三寸七分又半,齿距一寸九分。
王葛从不高看自己,死记硬背得有一刻,才至材料区领桑木和工具筐。这时她所在的制作区靠前位置已经坐满,把筐放好,工具凳拿出来,试试凳脚稳固,立即取料开始制器。
木屑垂落,锤凿声充斥周围,很快,考生陆陆续续系上挡木屑的面巾,王葛也如此。
考场外边,特殊考生的陪同者都自觉的分开距离等待。数王葛的护卫多,引来不少人侧目。
辰时过。
巳时过。
午时。
邹娘子嘱咐众护卫:“王匠师很可能提前离场,都打起精神。”每人带了麦饼出发的,等她话落,全赶紧利索吃完。
未初二刻,临时封起的特殊通道被扯开,老亭吏带王葛出来,她面巾和外露的额头上全是灰,头巾也快脏成另种颜色,只有一双眼亮晶晶。
刘清心头一跳,表面冷峻如常。
老亭吏向众人揖礼:“我还得巡考场,不能送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