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劝善
这种忽悠人的事,易家主做起来得心应手,脸不红心不虚。
欧家祖孙却信了个十足。不光是照着易家主的意思,为家乡修桥铺路,捐建学校。他们还做了许多其他好事。
甚至不光是他们两,整个欧家从此之后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事业。不是那种名利场上的面子慈善。而是低调而实惠的真正付出。
事实证明,欧家做的这些实事,比单纯的想靠着祖坟水风保佑靠谱多了。前者是实实在在的功德,而后者是虚无的气运。
说起来也不怪欧老爷子注意的重点与易家主不同。没有哪个爆发户不想将自己的家族做成名门世家。
可,名门世家这个门槛实在是太高了,比单纯的赚钱难多了。许多暴发户都逃不掉富不过三代的结局。
而欧家由欧老爷子一手建立,到欧帅这里正好是第三代。他们心里能不担心吗?
而易家主当然也是看准了欧家的现状,才会对他们说这席话。她的目的是他们亲口应下的报酬。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今天亲口答应了会以功德付给她报酬。那么以后他们行善所得的功德,就会自动划一半到她的头上。
若非如此,以她的性子,才不会随便跟人安利积德行善的话呢!必竟她只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易家家主,又不是那种需要广收信徒的某某教主。
欧家祖孙与易家主谈正事时,白京华出于礼节主动回避了。无论是微服私防也好,做戏也罢。做为一个合格政客,难得下一次乡,他当然不会错过近距离与当地农民交谈的机会。
所以当他从群众中走回来的时候,才发现易家那辆车正在调头,然后朝着回路绝尘而去。他愣了一下,快步追过去,问站在路边上冲着易家三口挥手告别的欧家祖孙:“他们怎么走了?不跟咱们起进村吗?”
欧老爷子摇头,“不用。易家主已经把地点和吉时都挑好了。还让我再请一个当地的风水先生,安照当地的习俗处理具体事宜。必竟十里不同俗,葬礼若不按当地的习俗来,很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欧老爷子说得平静,可字里行间,以及那深不见底的双眸,哪儿哪儿都能看出他对易家主的尊敬和推崇。
当然,他也不是盲目搞个人崇拜的人。只因回来之前,他就派人过来做过关于丧葬习俗的了解。知道各地风俗不同,民众对此也很看重。
有的地方,如果丧事的流程没有做到位。无意中就冒犯到别人。那时人家可不管你是谁,轻一点的会被堵路不准落棺。严重的还会拿着锄头扁担找你拼命。
他们找上易家主是看重她的能力。却也有些担心,当地人的反应。他正想跟易家主商量,能不能考虑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
必竟这里以后可是他们欧家的祖坟。他们家也不可能派人守着。如果真惹怒了当地人。他也担心被人偷偷掘了祖坟。
这样的事情并非没可能。前几年闹运动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坟地被掘呢!
然而,他同时也担心这么做会惹怒易家主。正所谓一事不凡二主,据他所知,干他们这一行都特别忌惮别人插手自己负责的单子。
他这边正在犹豫呢!却怎么也没想到,易家主竟然那么厚道。都不需要他开口,人家已经把能想到的事,全都安排好了。
身为一代天师,明明一身气势,却并没有以目中无人。而是一切以顾主的利益为准,甚至能放下身段让他们请当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风水先生插手她负责的事。
这心胸,这气度是何等敞亮大气啊!
欧老爷子也因此对易家主更为推崇。
易家三口:呵呵,您真是想太多了。她只是单纯的怕麻烦而已。这跟胸襟气度没有一点关系。
白京华同样不关心易家主的气度,他只关心易家主的去向。他还没找到机会与易家主谈投资合作的事情呢!
“您的意思是他们走了,不回来了?”白京华急得汗水都出来了。
“对啊!”欧老爷子笑着点头。假装看不出白京华的心思。还意思意思的问了一句:“您找她还有事?”
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鬼才相信像你这种成精的老狐狸会看不出自己的心思。只是,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就行,却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的。
欧帅接过话道:“您可能要回京以后才能见到她了。易家主说是要回京。”
白京华其实很想马上开车追上去。只是,看看眼睛这祖孙俩,他还是忍了。别看他们好像特别崇拜易家主的样子。如果中途去追易家主,很可能会让欧家的人觉得不受重视。毕竟他此行是为了欧家的事。
他决定等一下回到县城招待所,就给家里那边打电话,先把易家主的事情跟家里说一声。让他们先注意着那一家子的动向。
然而,等到白京华回到京城时,易家三口早就离京去了南方。
既然已经知道身份暴露了,又不想得罪京市的领导,他们再回京那就是自投罗网。这么傻的事,易家主肯定不会干啊!
收到这个消息时,不光是白京华气得差点吐血。就是答应给易家主看家的田老和李老也被气得骂娘。
在电话里将宁队长狠骂了一顿。
而做为宁队长直属上司的许老更是气得将茶缸都砸了好几个。可砸完之后,他还得拿着宁队长留下的借条,去把易家的房子收回来。
许老也是一个妙人,知道易家主之所以跑路与京市的一个副市长有关。而占了易家房子不肯搬家的几个单位也都属于京市政府部门。他就直接将那张借条送到京市市长案上。
并将这房子的主人是华易大老板的事跟他说了。顺便还提了一句,易家主这次回来除了要案照政策收回祖产之外,还要考虑一下投资的事。
结果……他们发现你们京市政府似乎对新出台的政策也不咋重视。所以,人家又走了。
欧家祖孙却信了个十足。不光是照着易家主的意思,为家乡修桥铺路,捐建学校。他们还做了许多其他好事。
甚至不光是他们两,整个欧家从此之后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事业。不是那种名利场上的面子慈善。而是低调而实惠的真正付出。
事实证明,欧家做的这些实事,比单纯的想靠着祖坟水风保佑靠谱多了。前者是实实在在的功德,而后者是虚无的气运。
说起来也不怪欧老爷子注意的重点与易家主不同。没有哪个爆发户不想将自己的家族做成名门世家。
可,名门世家这个门槛实在是太高了,比单纯的赚钱难多了。许多暴发户都逃不掉富不过三代的结局。
而欧家由欧老爷子一手建立,到欧帅这里正好是第三代。他们心里能不担心吗?
而易家主当然也是看准了欧家的现状,才会对他们说这席话。她的目的是他们亲口应下的报酬。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今天亲口答应了会以功德付给她报酬。那么以后他们行善所得的功德,就会自动划一半到她的头上。
若非如此,以她的性子,才不会随便跟人安利积德行善的话呢!必竟她只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易家家主,又不是那种需要广收信徒的某某教主。
欧家祖孙与易家主谈正事时,白京华出于礼节主动回避了。无论是微服私防也好,做戏也罢。做为一个合格政客,难得下一次乡,他当然不会错过近距离与当地农民交谈的机会。
所以当他从群众中走回来的时候,才发现易家那辆车正在调头,然后朝着回路绝尘而去。他愣了一下,快步追过去,问站在路边上冲着易家三口挥手告别的欧家祖孙:“他们怎么走了?不跟咱们起进村吗?”
欧老爷子摇头,“不用。易家主已经把地点和吉时都挑好了。还让我再请一个当地的风水先生,安照当地的习俗处理具体事宜。必竟十里不同俗,葬礼若不按当地的习俗来,很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欧老爷子说得平静,可字里行间,以及那深不见底的双眸,哪儿哪儿都能看出他对易家主的尊敬和推崇。
当然,他也不是盲目搞个人崇拜的人。只因回来之前,他就派人过来做过关于丧葬习俗的了解。知道各地风俗不同,民众对此也很看重。
有的地方,如果丧事的流程没有做到位。无意中就冒犯到别人。那时人家可不管你是谁,轻一点的会被堵路不准落棺。严重的还会拿着锄头扁担找你拼命。
他们找上易家主是看重她的能力。却也有些担心,当地人的反应。他正想跟易家主商量,能不能考虑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
必竟这里以后可是他们欧家的祖坟。他们家也不可能派人守着。如果真惹怒了当地人。他也担心被人偷偷掘了祖坟。
这样的事情并非没可能。前几年闹运动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坟地被掘呢!
然而,他同时也担心这么做会惹怒易家主。正所谓一事不凡二主,据他所知,干他们这一行都特别忌惮别人插手自己负责的单子。
他这边正在犹豫呢!却怎么也没想到,易家主竟然那么厚道。都不需要他开口,人家已经把能想到的事,全都安排好了。
身为一代天师,明明一身气势,却并没有以目中无人。而是一切以顾主的利益为准,甚至能放下身段让他们请当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风水先生插手她负责的事。
这心胸,这气度是何等敞亮大气啊!
欧老爷子也因此对易家主更为推崇。
易家三口:呵呵,您真是想太多了。她只是单纯的怕麻烦而已。这跟胸襟气度没有一点关系。
白京华同样不关心易家主的气度,他只关心易家主的去向。他还没找到机会与易家主谈投资合作的事情呢!
“您的意思是他们走了,不回来了?”白京华急得汗水都出来了。
“对啊!”欧老爷子笑着点头。假装看不出白京华的心思。还意思意思的问了一句:“您找她还有事?”
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鬼才相信像你这种成精的老狐狸会看不出自己的心思。只是,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就行,却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的。
欧帅接过话道:“您可能要回京以后才能见到她了。易家主说是要回京。”
白京华其实很想马上开车追上去。只是,看看眼睛这祖孙俩,他还是忍了。别看他们好像特别崇拜易家主的样子。如果中途去追易家主,很可能会让欧家的人觉得不受重视。毕竟他此行是为了欧家的事。
他决定等一下回到县城招待所,就给家里那边打电话,先把易家主的事情跟家里说一声。让他们先注意着那一家子的动向。
然而,等到白京华回到京城时,易家三口早就离京去了南方。
既然已经知道身份暴露了,又不想得罪京市的领导,他们再回京那就是自投罗网。这么傻的事,易家主肯定不会干啊!
收到这个消息时,不光是白京华气得差点吐血。就是答应给易家主看家的田老和李老也被气得骂娘。
在电话里将宁队长狠骂了一顿。
而做为宁队长直属上司的许老更是气得将茶缸都砸了好几个。可砸完之后,他还得拿着宁队长留下的借条,去把易家的房子收回来。
许老也是一个妙人,知道易家主之所以跑路与京市的一个副市长有关。而占了易家房子不肯搬家的几个单位也都属于京市政府部门。他就直接将那张借条送到京市市长案上。
并将这房子的主人是华易大老板的事跟他说了。顺便还提了一句,易家主这次回来除了要案照政策收回祖产之外,还要考虑一下投资的事。
结果……他们发现你们京市政府似乎对新出台的政策也不咋重视。所以,人家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