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叫进来吧。”
  听到王爷召见,孟清和整了整衣冠,迈步进门,纳头便拜,“卑职拜见王爷!”
  “起来。”燕王说道,“世子说你有计可弱朝廷兵力?”
  “回王爷,卑职确有一计,若成,可诱德州李景隆带兵前来,助我军再得一胜。”
  燕王顿时来了兴趣,“详细道来。”
  “是,卑职有一族兄……”
  在孟十二郎向燕王献策时,远在南京的建文帝同朝中官员的拉锯战终于进入了尾声。
  官员们日复一日的上疏讽谏,一点用也没有。建文帝既不打也不骂,只使出一个拖字决,就足以达到目的。
  不是想休假吗?
  一直拖着,拖到过年,再上疏也没用。
  朝中百官第一次发现,奉天殿中的皇帝并不如想象中的好拿捏。到底是洪武帝的亲孙子,执拗起来也是非同一般。
  庆幸的是,建文帝的对外形象已经定性,仁君不会随便杀人,像洪武朝一样下朝之后直接赶赴刑场的事应该不会发生。
  御史和给事中们蹦高跳了快一个月,丝毫没有进展,私底下商量了一下,继续拖着吃亏的还是自己,不如给皇帝递个梯子,好歹让他下来,皇帝有了面子,应该不会执拗到底。就算在洪武帝朝,也没有在衙门里过年的规矩。
  这样的意见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六部天官,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大佬们也表示同意。
  奏疏写好了,通政使司那边也打好招呼了,连罢官后留京转入地下工作的齐泰黄子澄都表示会帮忙,却没想到,建文帝突然放出一道天雷,咔嚓一声劈到马蜂窝上,其骇人程度,连方孝孺都表示扛不住。
  或许是下边的官员梯子递得太晚,也或许是建文帝早就对朝中的言官横看竖看不顺眼。
  总之,年轻的皇帝未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旨罢免了六科左右给事中。
  依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为正八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八品;六科共有给事中四十人。自此之后,六科给事中的官职品级和人数一直没有变过。
  建文帝这道旨意,相当于让六科的二把手和三把手直接下岗,只留都给事中老哥一个,带着手下继续奋斗在朝廷的第一线。
  关键是,建文帝打的还是周礼的名义。
  这下子,方孝孺等周礼派彻底被坑了,同太祖派结成的同盟也宣告破裂。
  朝廷中再次吵成一团,变得乌烟瘴气。
  建文帝坐在上首,看着朝中百官,脸上现出了一丝冷笑。
  暂时收拾不了藩王,还收拾不了这群鹌鹑?
  真当他是软柿子,好欺负?
  与此同时,燕王已采纳了孟清和的计策,并秘密开始实施。
  道衍和尚进言,可令孟清和亲自走一趟。计划是他提出的,由他亲自执行,必定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孟十二郎能说什么?只能眼含热泪,感激王爷的赏识和重用,并且发誓,这辈子坚决不加入某和尚的门派。
  好在燕王深知孟某人的武力值,打算给他派几个保镖。
  “人多了太惹眼,瑄儿不行,倒是……”燕王沉吟片刻,说道,“郑和,去叫杨铎过来。”
  杨铎?
  孟清和觉得这名字耳熟,待杨铎奉命前来,看清他的长相,才恍然,这不是在开平卫时见过的那位杨千户?
  第六十六章 德州
  孟清和的计策很简单,在善于用计的人看来,甚至有些儿戏,偏偏是这样的儿戏,却最容易让李景隆上当。
  燕王了解李景隆,这个志大才疏,欺上瞒下谎报战功的表侄,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向建文帝证明他还有用,有大用!别看他现在掌着帅印对几十万人发号施令,一旦回到南京,下场不会比耿炳文好多少。
  耿炳文还有开国功臣的头衔,李景隆有什么?
  爵位世袭,亲戚关系也不牢靠,皇帝对亲叔叔都能下手,燕王公开起兵造侄子的反,一个表亲能有多少斤两?
  能在朝中帮他的黄子澄被罢官了,即使仍在建文帝身边,也无法公开帮他说话。
  很显然,皇帝已经发现李景隆撤到德州是怎么回事,否则,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都督平安,魏国公徐辉祖不会接连奉命北上讨燕。
  帅印还佩着,手中的权利却已经被削弱了。顶着太子太师的头衔,奉皇命在德州秣马厉兵,看似威风,仍是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前传来皇帝罢免六科左右给事中,朝廷中吵成一团的消息,李景隆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能暂时让皇帝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开,总是好的。
  但这只是暂时。
  到明年春季还有三四个月,这期间,燕王肯定不会安分的呆在北平,必定是四处出兵,把家门口的障碍全部扫平。李景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然就是将把柄送到别人手里。
  皇帝叫他练兵,就当真老实的蜷缩在德州一动不动,任由燕军收拾了一个又一个,把河北辽东境内全部扫平?
  李景隆再无能也晓得这其中的厉害。
  据闻,晋王也在和燕王眉来眼去,燕王手下的军队已达到了三十万。
  十万燕军李景隆都打不过,何况三十万!
  派出的细作没一个能带回有用的消息,他想找个机会挽回一下面子都不成。
  哪怕是做场戏,也得有人给他搭个台子啊。
  李景隆愁眉不展,苦思无果。
  武定侯和安陆侯很快就要到山东了,继续这样枯坐营中,百分百会被这两位看扁了。他好歹是李文忠的儿子,不能一再的丢面子,坠了老爹的名头。
  日复一日,身上的压力不断加大,李景隆眼中熬出了血丝。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眼前是个陷阱,他也会壮着胆子踩一下。
  “这就是德州城?”
  孟清和穿着南军的袢袄,提着一柄豁口的腰刀,站在城门前。
  杨铎和孟清江跟在距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其他同行的燕军也分散开,伪装成逃散的南军排队等着入城。
  自古以来,德州就是山东北方的门户,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的鬲国。秦皇统一六国,废分封制设立鬲县,汉时改置安德县,隋时名为德州。后经诸朝历代,至元时属燕南河北道,洪武初罢元代行中书省,德州先后被划归济南府,东昌府以及京师河间府。
  因朝廷大军的进驻,德州变成了一座大军营,几乎每日都有战败逃散的兵卒进城。孟清和等人便是混在这样的队伍里进入了德州。
  城门口的盘查并不严密,走进城内,四处可见穿着袢袄,被冻得直抽鼻子的南军。
  与冰天雪地的北平相比,德州的天气实在好了太多。
  饶是如此,习惯南方气候的卫军仍是很不适应。
  见到此景,孟清和对即将开展的计划更是增添了几分信心。
  沿途遇上一个落单的南军,杨铎立刻上前攀谈,一口道地的官话,很快打消了对方的戒心。
  孟清和等人也装作打听消息的样子凑了上去,不着痕迹的将人围了起来。
  欺负弱小很不厚道。
  奈何重任在身,双方立场不同,想厚道也不行,那是对不起自己。
  “麻烦弟兄帮忙了。”
  杨铎笑得很是无害,其他人也是满脸阳光,却轻易不开口。
  李景隆麾下军队大部分是从南方卫所带来的,除了杨铎,包括孟清和在内都是北方口音,张嘴就露馅。
  “不用紧张,弟兄没恶意。”杨铎一把扣住对方的肩膀,手下用力,“只需要弟兄帮忙,说咱们同是一个卫所出来的,补一块腰牌即可。”
  进城时能蒙混过去,在城中行动,往来进出到最后跑路,都需要一个能摆在明面上的身份,代表身份的腰牌必不可少。
  十几万的败军混编在一起,脸不认识没关系,腰牌拿出来,万事大吉。
  南军还想反抗一下,结果可想而知。
  话说不通,只能用拳头表意,想威武不屈?行,只要扛得住。
  最终,南军被劝服了,老实的带着孟清和等人到相关部门去办手续,领取腰牌。
  看着这一行人,负责核对名册分发腰牌的文吏很是奇怪,怎么哭成这样?
  “死里逃生久别重逢,弟兄太过激动。”
  杨铎再次按住南军的肩膀,替他解释了缘由。
  南军控制不住的咳嗽了几声,当场喷出一口血。
  杨同知摇头,一脸的感动,“弟兄不必哭成这样,你的情谊,大家都知道。”
  被欺压的弱小文吏“……”
  不过一刻,文吏便按照杨铎道出的名字一一记录,核发腰牌。
  这些名字都有册可查,与被挟持的南军确出自同一卫所。
  炸营败退时南军一片混乱,死伤和失踪者不计其数。
  孟清和等人顶了他们的名字,领了腰牌,只要不是那么倒霉,混过几天应该没问题。
  “这几天还要麻烦弟兄了。”杨铎笑眯眯的拍着南军的肩膀,“刚才兄弟只说姓纪,大名可否告知?”
  南军苦笑,揉着胸口,他想说不能,行吗?
  杨铎继续笑,孟清和与其他边军也在笑,一边笑一边捏拳头,十分不怀好意。
  “免贵姓纪,单名一个纲字。”
  纪纲?
  杨铎等人表情没什么变化,孟清和却倏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看起来很好欺负,长宽和自己差不多的麻杆,就是灭了大才子解缙,重振锦衣卫“声望”的那位指挥使大佬?
  先有一个晕船的航海家,再来一个面相憨厚的锦衣卫?
  孟十二郎不由得四十五度角望天,大明,果然是一个彪悍又神奇的朝代。
  当日,孟清和等人随纪纲一起回了军营。
  同营的南军几乎都是逃散后进城的败军,彼此认识的不多,更方便了孟清和等人的行动。若纪纲是瞿能盛庸等人的麾下,事情根本不会如此顺利。
  纪纲知道自己跑不掉,这群挟持自己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