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那头,弘星专心学习,有空就和匠人们研究清洁水源——比如造纸污染的水源的事儿,他还研究“电动车”。
首先是抽水蓄能电站、煤炭发电也有污染,煤炭另有他用,不光是电动小汽车,还有电动两轮车,这个也实用……
发电厂有好几个类型,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卫星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和人造风发电、潮汐发电和海浪发电……
弘星捧着小地图琢磨——云南和四川、青海西藏的地形和河流最适合建设水电站,但是太远了他玛法一定不会答应,弘星应该在长大之前先找一个地方试验试验?
弘星把重点放在京畿地区,仔细查询每一条河流的资料,很快有了结论:“玛法,弘星要去顺天府北路厅看看潮白河。”
亲亲玛法对乖孙儿这几天的动静心知肚明,不用看就知道乖孙儿有“事儿”,
亲亲玛法眼睛看着折子没有抬头,口中却是非常捧场地问道:“弘星去看潮白河什么?”
弘星好不乖巧的模样:“玛法,弘星听说,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苏庄以下进入平原,河床比降小,河谷开阔,年年春汛秋汛都特容易泛滥成灾。
玛法,弘星去看看,怎么更好地治理。”
“就这个?不用弘星去看,你五叔去年去看过了。”
“玛法,弘星要去,玛法,五叔一定是用常规方法。玛法你看,弘星画的图纸。”
“建设大水库,泄水分两股进入潮白河系。一股经天津入海,供天津生活用水或汇入海河而注渤海;一股经京密引水渠、再建水库流入京畿地区,作为京城的重要水源之一……嗯,想法很好。”
“玛法,弘星去看看啊。”
弘星明显有事儿不说的模样,亲亲玛法当然想不到建水库发电的事儿,只嘱咐他:“休息的时候,找你十三叔陪你去。”
“谢谢玛法。”
*
八月末的时候,弘星和他十三叔一起去潮白河,弘星待在潮白河一连七八天,满心舍不得地回来后,特激动地和他玛法显摆:“玛法,弘星要建发电站,就是那可以使电灯亮起来的‘电’!”
哎呦呦,可把他玛法惊呆了!
不光是天上有闪电,太阳能变成电能,机械能变成电能……水也能变成电能!
可是大清缺水啊!
皇上再次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听乖孙儿说云南、四川那里的地形更合适,立马对云南以南的地方,西藏南部的地方……开始大移民,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那可真是一条条好河流。
皇上摩拳擦掌地,这次不管是具体绘制大清地图了,而是全世界地图。无他,云南那穷地方,谁能想到还有这作用?那东北搁在以前也不知道它是粮仓啊。
可不能再有短见。
康熙四十五年的深冬,大清北方第一个港口正式进入使用,生意繁茂、船只往来如梭,太子殿下和十阿哥眼见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切,成就感爆满。
康熙四十六年初春,大清出来电动两轮车,成为大清人的新宠,弘星在潮白河的发电小实验成功,开始着手进行更大的试验。
到了夏天的时候,出使罗马的大船队伍,在欧洲逛了一圈儿,安全回来大清,举国欢迎。
一个个的,都和离开的时候变化巨大,都毫不保留地、争先恐后地和皇上说外面的大变化,说欧洲的新机器,新学说……常年战争带来的各种变化……
说着无心。皇上越听越警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欧洲人自个儿打完了,估计就要合起来对外了。
那必然是——大清啊。
看看这些跟随大船来到大清的欧洲人,他们对大清简直是“狂热”!
皇上不敢低估欧洲人的扩张欲望,捧着对讲机,指示大皇子,直布罗陀海峡不容有失,和西班牙的友谊要保持,和非洲人的友谊要保持……暂时不需要你回来大清,非洲忙乎好了去美洲……
美洲?想家的大皇子想再努力一把,期期艾艾的:“汗阿玛,美洲都是印第安人,还有那些流亡过去的欧洲人,欧洲人人数那么少……”
弘星冒头,小胖脸肃穆:“大伯,流亡过去美洲的欧洲人,都是欧洲的手工业者,新兴的中产阶层,他们有实力。西班牙和英吉利、法兰西……都在争夺那里做殖民地。”
大皇子眉心紧皱:“大伯也听说美洲每年都运送成吨成吨的金银去欧洲……”
皇上严肃脸:“弘星说得对。美洲那个地方值得警惕。手工业者、野心家、冒险家……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欧洲,他们必然不甘心,而当地人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不光是弘星,汗阿玛也担心,那里会变成新欧洲。”
!!!
新欧洲是什么?大皇子这下子正视起来了,一个欧洲已经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再来一个?
“汗阿玛放心,弘星放心,我去美洲看看。”
弘星另有担心:“大伯,你到达美洲的时候,看看航线图,从什么地方回来?绕回来走好望角海峡,还是走南美洲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都要做好准备。”
大皇子爽朗地笑:“弘星放心。大伯这也是绕地球一圈了。走麦哲伦海峡,麦哲伦能走,大伯也能走。说不定大伯还能发现麦哲伦没发现的陆地。”
弘星也开心:“大伯,从美洲回来大清的路线,目前还没有勘测明白,应该真的有陆地,大伯加油。大伯发现的陆地,就用大伯的名字命名。”
吼!
这可真是一个大诱惑!大皇子看一眼他汗阿玛漆黑的脸色,麻利地来一句“汗阿玛弘星我去忙了。”人就不见了。
皇上:“!!”皇上生气地摇头:“看看你大伯这点儿出息!”
弘星嘻嘻笑:“玛法,大伯这是‘赤子之心’。”
第83章 大肥肥皇上的尴尬
康熙四十六年, 是历史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大清国的粮食, 首次完成“人人吃饱的自给自足”, 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不需要老百姓吃完上顿愁下顿,秋天开始秋收的时候,粮仓里都是粮食。
白花花的大米、散发着麦子香气的大麦、红红艳艳的红小豆、花生米儿、圆圆滚滚的小绿豆、黄豆、小碗口……
还有辣椒、白菜、土豆、大蒜……
还有价格公道的油盐酱醋,特别是盐巴——普通老百姓的饭桌上,不光有米面, 还开始有菜有肉类了, 开始变得有滋有味了。
尽管还不是顿顿八大碗那样大鱼大肉的,可是一个人的肚子就那么大也不需要不是?结实的大白米饭, 两三小碟子菜、零星的肉片、一份腌菜疙瘩……对比以前就着咸菜喝稀粥, 那可真是地主老爷的日子。
有胆气隔个几天买点儿肉, 糖啊果子的, 给家里的老老小小打打牙祭, 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各个村落里, 吃饱喝足、通体舒畅的老少爷们聚在一起, 乖乖地听老秀才念小报, 读文章, 还有那当年因为没钱读书的青年人笨笨地学写自己的名字……
老秀才对比高中举人,有了新的人生成就感。
大小姑娘们一边跟着村里的老人认识称星子, 学称称;一边瞧着年轻人认真的模样, 不由地面颊上飞起红霞……
读书的小儿郎们昂首挺胸地,专心致志地,教导村子里的叔叔伯伯婶婶哥哥姐姐们, 写“123456……”
一个个老人家蹲坐墙根儿,舒坦地用着烟袋锅子,浑浊的老眼里散发喜悦的光芒……
生活中当然还有很多打闹纠纷,喜怒哀乐,还有不少不平事……可是肚子里有实在饭,粮仓有满满的粮食,也有余钱做身整齐衣裳出门逛逛……
人生有了安稳和希望了,活得有人样儿了,真好。
十月中旬的时候,皇上看着各地方的秋收汇报,乐呵得来——除了几个地方因为水旱灾害需要救济,其他地方都好,都好。
皇上和大臣们商议,有关于大清的税赋问题改革,大清开始公立学院制度、全国性质的土地清查。
公立学院分为两部分,男子学院和女子学院。
这需要很多资金,还需要很多老师、国家目前无法免费供应全部,实际条件上也没有那么多老师,一个县里的公学和私塾加在一起堪堪满足大部分的孩子。
当然,这都是男子学院。
弓马骑射、礼仪体态、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什么都考。即使你学习只为了识字将来还是要做农户/匠人,不考科举,可谁也没说好的体态礼仪,就是科举人的专用啊?
农户/匠人有一个好的礼仪体态不好吗?农户/匠人学弓马骑射不好吗?
而女子学院那?大清人的认知还是多子多福,男孩子继承家业,给父母养老,女孩子嘛,虽然现在可以养得起了不缺那碗饭了,可到底是嫁人的、嫁人还要给嫁妆……
富裕人家知道女子对于家族的作用不比男子差,给女孩子请老师在家里学,或者去女私塾,琴棋书画规矩礼仪刺绣什么都学,一般人家……
一般人家按照本意来说,很少很少愿意供女孩子读书,他们的思想还是女孩子就是赔钱货——可是县老爷家的女儿都去学院,邻居家也有送女儿去学习,他们家的女儿不送去,多现眼,好像他们供不起一样。
大清人爱面子。
各个省,女子学院一个县里统共就四五个,一开始人头都不满,慢慢的,进学的女孩子开始多起来,到女子学院里人满为患——
其他人家的女儿都读书好,读书识字,好嫁啊,女婿半个儿啊,不识字的女儿将来怎么嫁人啊?不求做才女,要识字啊。大家都识字,就你不识字,多难啊,多没面子,是做父母的没有面子啊!
小殿下说了,我们现在有粮食了,心态要转变,不能和以前一样了。女孩子去学一学,认识个字,家里也不是真供不起,虽然女孩子不是男孩子顶门立户,可女孩子也是自己的娃娃不是?
至于家里孩子多,怎么能都供应读书?家里喂猪喂鸡的活儿都没人做了……父母胆子重啊的之类的问题?
哎呦呦,吃饱了,干活了哦。以往不是农忙的时候、反正也没有粮食吃,一个个的不用吃饱饭不用出门只闲在家里,现在吃饱了啊,就要动弹啊,就要去干活了哦。
地方官们架起来大喇叭卖力地吆喝,沟渠要清理淤泥、烧砖瓦玻璃的作坊里都要人,还要继续修桥铺路、还要建儿童玩乐场……
零工的工钱不多,可总么也是一个收入不是?而且人吃饱了也确实需要活动活动,农户人家那可不能养出来一身肥肉膘子……
一个个做母亲的在家里忙乎,一个个小娃娃懂事地在放学后做各种家务,毕竟年长的这一代女子还多是小脚,能做的事情太少。
做母亲的一面欣慰于孩子的孝顺,一边又忍不住感叹感叹:“你们这些小娃娃,就是命好,想当年……哎,等娘老了,留在家里被人嫌弃的时候,想出门看看,这双小脚也走不动。”
小娃娃齐声喊:“娘你要出门我们做火车。”
做父亲的一面瞧着自己建成的玩乐场心动,一面也是酸溜溜地感叹感叹:“瞧瞧这些小娃娃,有大白米饭吃,有书读,还有玩乐场……嘿,咋没有年龄大的人的玩乐场那?”
巡视工程进度的县太爷恰好听到,好大一个白眼儿:“谁说没有的?过两年县里银子多了,老爷给你们建。”
老人们生活一辈子什么都想得开了,年轻的父母们委屈,县太爷也觉得委屈啊——咱没生在好时候,咱也赶上好时候了不是?咱辛苦一辈子,该花就花,盖玩乐就玩乐。
一个个大清国人乐哈哈的,看在弘星的眼里,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小小思想萌芽,这是好事儿,大好事儿。
十一月的时候,朝廷开始清查土地,开始摊丁入亩、一条鞭法……的改革税赋,大清国人觉得应该,应该,很应该;小弘星也觉得,应该,应该,很应该。
无他,改革后的税负算一算,其实并不比以前多,仔细算算还能发现少了一些。
关键是,简单了很多。不像以前这个税,那个税的,乱七八糟的眼花,只看着少,隆隆总总的加起来那是真不少。
关键是,他们现在手里的土地和粮食多了很多,可以出口,可以做成小吃食买卖,这可都是收入,除去交易税等等,还是一笔大额收入!
最重要的是,这些交上去的税赋,除了运送国库的一部分外,其余的,最终都花在老百姓自己的身上,比如垃圾清运、比如富裕县的医学院、比如修桥铺路……老百姓可以看到,甚至亲自参与到……
而不是以往那样,都给贪官给收自己荷包了。
至于皇上和朝廷说的,人头税增加,人口缓慢增长,老百姓也模糊明白。
大道理他们不懂,可是这家孩子多,四五个读书的、自家勒紧裤腰带供应还需是紧紧巴巴的;另外一家孩子少,只有两个读书的,还有余钱培养孩子的个人小爱好……
这将来,这些不同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那能力才华能一样吗?
听说那富贵人家的孩子,三岁就开蒙,四五岁就能熟读史书,还会吹乐器,还会画画儿……你忍心你家孩子将来啥也不会,就会读书?就是光比读书,你也比不过娘胎里就学习的啊。
可别说富贵人家的都是纨绔,除了几个真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儿,你看哪一家真纨绔了?看到没有?那明朝传下来的文征明的后人不还是江南望族?那宋朝传下来的岳父的后人不还是将军?
天生的神童全大清没有多少个,大家都是智商差不多的普通人,比拼的就是各种教育资源,吃饱喝足后,谁也不想自家的孩子落在其他孩子后头。
首先是抽水蓄能电站、煤炭发电也有污染,煤炭另有他用,不光是电动小汽车,还有电动两轮车,这个也实用……
发电厂有好几个类型,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卫星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和人造风发电、潮汐发电和海浪发电……
弘星捧着小地图琢磨——云南和四川、青海西藏的地形和河流最适合建设水电站,但是太远了他玛法一定不会答应,弘星应该在长大之前先找一个地方试验试验?
弘星把重点放在京畿地区,仔细查询每一条河流的资料,很快有了结论:“玛法,弘星要去顺天府北路厅看看潮白河。”
亲亲玛法对乖孙儿这几天的动静心知肚明,不用看就知道乖孙儿有“事儿”,
亲亲玛法眼睛看着折子没有抬头,口中却是非常捧场地问道:“弘星去看潮白河什么?”
弘星好不乖巧的模样:“玛法,弘星听说,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苏庄以下进入平原,河床比降小,河谷开阔,年年春汛秋汛都特容易泛滥成灾。
玛法,弘星去看看,怎么更好地治理。”
“就这个?不用弘星去看,你五叔去年去看过了。”
“玛法,弘星要去,玛法,五叔一定是用常规方法。玛法你看,弘星画的图纸。”
“建设大水库,泄水分两股进入潮白河系。一股经天津入海,供天津生活用水或汇入海河而注渤海;一股经京密引水渠、再建水库流入京畿地区,作为京城的重要水源之一……嗯,想法很好。”
“玛法,弘星去看看啊。”
弘星明显有事儿不说的模样,亲亲玛法当然想不到建水库发电的事儿,只嘱咐他:“休息的时候,找你十三叔陪你去。”
“谢谢玛法。”
*
八月末的时候,弘星和他十三叔一起去潮白河,弘星待在潮白河一连七八天,满心舍不得地回来后,特激动地和他玛法显摆:“玛法,弘星要建发电站,就是那可以使电灯亮起来的‘电’!”
哎呦呦,可把他玛法惊呆了!
不光是天上有闪电,太阳能变成电能,机械能变成电能……水也能变成电能!
可是大清缺水啊!
皇上再次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听乖孙儿说云南、四川那里的地形更合适,立马对云南以南的地方,西藏南部的地方……开始大移民,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那可真是一条条好河流。
皇上摩拳擦掌地,这次不管是具体绘制大清地图了,而是全世界地图。无他,云南那穷地方,谁能想到还有这作用?那东北搁在以前也不知道它是粮仓啊。
可不能再有短见。
康熙四十五年的深冬,大清北方第一个港口正式进入使用,生意繁茂、船只往来如梭,太子殿下和十阿哥眼见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切,成就感爆满。
康熙四十六年初春,大清出来电动两轮车,成为大清人的新宠,弘星在潮白河的发电小实验成功,开始着手进行更大的试验。
到了夏天的时候,出使罗马的大船队伍,在欧洲逛了一圈儿,安全回来大清,举国欢迎。
一个个的,都和离开的时候变化巨大,都毫不保留地、争先恐后地和皇上说外面的大变化,说欧洲的新机器,新学说……常年战争带来的各种变化……
说着无心。皇上越听越警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欧洲人自个儿打完了,估计就要合起来对外了。
那必然是——大清啊。
看看这些跟随大船来到大清的欧洲人,他们对大清简直是“狂热”!
皇上不敢低估欧洲人的扩张欲望,捧着对讲机,指示大皇子,直布罗陀海峡不容有失,和西班牙的友谊要保持,和非洲人的友谊要保持……暂时不需要你回来大清,非洲忙乎好了去美洲……
美洲?想家的大皇子想再努力一把,期期艾艾的:“汗阿玛,美洲都是印第安人,还有那些流亡过去的欧洲人,欧洲人人数那么少……”
弘星冒头,小胖脸肃穆:“大伯,流亡过去美洲的欧洲人,都是欧洲的手工业者,新兴的中产阶层,他们有实力。西班牙和英吉利、法兰西……都在争夺那里做殖民地。”
大皇子眉心紧皱:“大伯也听说美洲每年都运送成吨成吨的金银去欧洲……”
皇上严肃脸:“弘星说得对。美洲那个地方值得警惕。手工业者、野心家、冒险家……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欧洲,他们必然不甘心,而当地人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不光是弘星,汗阿玛也担心,那里会变成新欧洲。”
!!!
新欧洲是什么?大皇子这下子正视起来了,一个欧洲已经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再来一个?
“汗阿玛放心,弘星放心,我去美洲看看。”
弘星另有担心:“大伯,你到达美洲的时候,看看航线图,从什么地方回来?绕回来走好望角海峡,还是走南美洲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都要做好准备。”
大皇子爽朗地笑:“弘星放心。大伯这也是绕地球一圈了。走麦哲伦海峡,麦哲伦能走,大伯也能走。说不定大伯还能发现麦哲伦没发现的陆地。”
弘星也开心:“大伯,从美洲回来大清的路线,目前还没有勘测明白,应该真的有陆地,大伯加油。大伯发现的陆地,就用大伯的名字命名。”
吼!
这可真是一个大诱惑!大皇子看一眼他汗阿玛漆黑的脸色,麻利地来一句“汗阿玛弘星我去忙了。”人就不见了。
皇上:“!!”皇上生气地摇头:“看看你大伯这点儿出息!”
弘星嘻嘻笑:“玛法,大伯这是‘赤子之心’。”
第83章 大肥肥皇上的尴尬
康熙四十六年, 是历史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大清国的粮食, 首次完成“人人吃饱的自给自足”, 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不需要老百姓吃完上顿愁下顿,秋天开始秋收的时候,粮仓里都是粮食。
白花花的大米、散发着麦子香气的大麦、红红艳艳的红小豆、花生米儿、圆圆滚滚的小绿豆、黄豆、小碗口……
还有辣椒、白菜、土豆、大蒜……
还有价格公道的油盐酱醋,特别是盐巴——普通老百姓的饭桌上,不光有米面, 还开始有菜有肉类了, 开始变得有滋有味了。
尽管还不是顿顿八大碗那样大鱼大肉的,可是一个人的肚子就那么大也不需要不是?结实的大白米饭, 两三小碟子菜、零星的肉片、一份腌菜疙瘩……对比以前就着咸菜喝稀粥, 那可真是地主老爷的日子。
有胆气隔个几天买点儿肉, 糖啊果子的, 给家里的老老小小打打牙祭, 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各个村落里, 吃饱喝足、通体舒畅的老少爷们聚在一起, 乖乖地听老秀才念小报, 读文章, 还有那当年因为没钱读书的青年人笨笨地学写自己的名字……
老秀才对比高中举人,有了新的人生成就感。
大小姑娘们一边跟着村里的老人认识称星子, 学称称;一边瞧着年轻人认真的模样, 不由地面颊上飞起红霞……
读书的小儿郎们昂首挺胸地,专心致志地,教导村子里的叔叔伯伯婶婶哥哥姐姐们, 写“123456……”
一个个老人家蹲坐墙根儿,舒坦地用着烟袋锅子,浑浊的老眼里散发喜悦的光芒……
生活中当然还有很多打闹纠纷,喜怒哀乐,还有不少不平事……可是肚子里有实在饭,粮仓有满满的粮食,也有余钱做身整齐衣裳出门逛逛……
人生有了安稳和希望了,活得有人样儿了,真好。
十月中旬的时候,皇上看着各地方的秋收汇报,乐呵得来——除了几个地方因为水旱灾害需要救济,其他地方都好,都好。
皇上和大臣们商议,有关于大清的税赋问题改革,大清开始公立学院制度、全国性质的土地清查。
公立学院分为两部分,男子学院和女子学院。
这需要很多资金,还需要很多老师、国家目前无法免费供应全部,实际条件上也没有那么多老师,一个县里的公学和私塾加在一起堪堪满足大部分的孩子。
当然,这都是男子学院。
弓马骑射、礼仪体态、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什么都考。即使你学习只为了识字将来还是要做农户/匠人,不考科举,可谁也没说好的体态礼仪,就是科举人的专用啊?
农户/匠人有一个好的礼仪体态不好吗?农户/匠人学弓马骑射不好吗?
而女子学院那?大清人的认知还是多子多福,男孩子继承家业,给父母养老,女孩子嘛,虽然现在可以养得起了不缺那碗饭了,可到底是嫁人的、嫁人还要给嫁妆……
富裕人家知道女子对于家族的作用不比男子差,给女孩子请老师在家里学,或者去女私塾,琴棋书画规矩礼仪刺绣什么都学,一般人家……
一般人家按照本意来说,很少很少愿意供女孩子读书,他们的思想还是女孩子就是赔钱货——可是县老爷家的女儿都去学院,邻居家也有送女儿去学习,他们家的女儿不送去,多现眼,好像他们供不起一样。
大清人爱面子。
各个省,女子学院一个县里统共就四五个,一开始人头都不满,慢慢的,进学的女孩子开始多起来,到女子学院里人满为患——
其他人家的女儿都读书好,读书识字,好嫁啊,女婿半个儿啊,不识字的女儿将来怎么嫁人啊?不求做才女,要识字啊。大家都识字,就你不识字,多难啊,多没面子,是做父母的没有面子啊!
小殿下说了,我们现在有粮食了,心态要转变,不能和以前一样了。女孩子去学一学,认识个字,家里也不是真供不起,虽然女孩子不是男孩子顶门立户,可女孩子也是自己的娃娃不是?
至于家里孩子多,怎么能都供应读书?家里喂猪喂鸡的活儿都没人做了……父母胆子重啊的之类的问题?
哎呦呦,吃饱了,干活了哦。以往不是农忙的时候、反正也没有粮食吃,一个个的不用吃饱饭不用出门只闲在家里,现在吃饱了啊,就要动弹啊,就要去干活了哦。
地方官们架起来大喇叭卖力地吆喝,沟渠要清理淤泥、烧砖瓦玻璃的作坊里都要人,还要继续修桥铺路、还要建儿童玩乐场……
零工的工钱不多,可总么也是一个收入不是?而且人吃饱了也确实需要活动活动,农户人家那可不能养出来一身肥肉膘子……
一个个做母亲的在家里忙乎,一个个小娃娃懂事地在放学后做各种家务,毕竟年长的这一代女子还多是小脚,能做的事情太少。
做母亲的一面欣慰于孩子的孝顺,一边又忍不住感叹感叹:“你们这些小娃娃,就是命好,想当年……哎,等娘老了,留在家里被人嫌弃的时候,想出门看看,这双小脚也走不动。”
小娃娃齐声喊:“娘你要出门我们做火车。”
做父亲的一面瞧着自己建成的玩乐场心动,一面也是酸溜溜地感叹感叹:“瞧瞧这些小娃娃,有大白米饭吃,有书读,还有玩乐场……嘿,咋没有年龄大的人的玩乐场那?”
巡视工程进度的县太爷恰好听到,好大一个白眼儿:“谁说没有的?过两年县里银子多了,老爷给你们建。”
老人们生活一辈子什么都想得开了,年轻的父母们委屈,县太爷也觉得委屈啊——咱没生在好时候,咱也赶上好时候了不是?咱辛苦一辈子,该花就花,盖玩乐就玩乐。
一个个大清国人乐哈哈的,看在弘星的眼里,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小小思想萌芽,这是好事儿,大好事儿。
十一月的时候,朝廷开始清查土地,开始摊丁入亩、一条鞭法……的改革税赋,大清国人觉得应该,应该,很应该;小弘星也觉得,应该,应该,很应该。
无他,改革后的税负算一算,其实并不比以前多,仔细算算还能发现少了一些。
关键是,简单了很多。不像以前这个税,那个税的,乱七八糟的眼花,只看着少,隆隆总总的加起来那是真不少。
关键是,他们现在手里的土地和粮食多了很多,可以出口,可以做成小吃食买卖,这可都是收入,除去交易税等等,还是一笔大额收入!
最重要的是,这些交上去的税赋,除了运送国库的一部分外,其余的,最终都花在老百姓自己的身上,比如垃圾清运、比如富裕县的医学院、比如修桥铺路……老百姓可以看到,甚至亲自参与到……
而不是以往那样,都给贪官给收自己荷包了。
至于皇上和朝廷说的,人头税增加,人口缓慢增长,老百姓也模糊明白。
大道理他们不懂,可是这家孩子多,四五个读书的、自家勒紧裤腰带供应还需是紧紧巴巴的;另外一家孩子少,只有两个读书的,还有余钱培养孩子的个人小爱好……
这将来,这些不同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那能力才华能一样吗?
听说那富贵人家的孩子,三岁就开蒙,四五岁就能熟读史书,还会吹乐器,还会画画儿……你忍心你家孩子将来啥也不会,就会读书?就是光比读书,你也比不过娘胎里就学习的啊。
可别说富贵人家的都是纨绔,除了几个真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儿,你看哪一家真纨绔了?看到没有?那明朝传下来的文征明的后人不还是江南望族?那宋朝传下来的岳父的后人不还是将军?
天生的神童全大清没有多少个,大家都是智商差不多的普通人,比拼的就是各种教育资源,吃饱喝足后,谁也不想自家的孩子落在其他孩子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