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相公,”香君问说,“杨老爷说左宁南与老太爷有旧,又说一封信去,左宁南就会俯首听命,看起来交情极深?”
  “说来话长——”
  话要从崇祯初年说起。那时左良玉当辽东都司,部下的军纪不佳。因为缺饷之故,做了盗匪的行径,一次误劫锦州军装,被捕下狱。这是死罪。亏得同犯的一个军官,名叫丘磊的,独自承当,出脱了左良玉。只是死罪好免,活罪难逃,官儿却是丢掉了。
  不久,左良玉投身在昌平督军的兵部侍郎侯恂麾下。侯恂看他长身赤面,仪观甚伟,骁勇善战,虽不识字,却能用计,而且既能将兵,又能将将,是大将之才,所以极其赏识,不断提拔,很快地当到了总兵。
  到了崇祯八九年之间,左良玉一军,已成官兵中的劲旅,但恃功而骄,不受约束。本兵——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受皇帝的倚重,屡次想解除他的兵权,却办不到。而左良玉亦因此自危,于是养寇自重,坐使李自成、张献忠一天比一天猖獗。
  崇祯十五年三月间,李自成进围开封,皇帝环顾将才,认为只有左良玉可用。但左良玉跋扈难制,只有一个人可以指挥他——这个人就是因为兵败下在狱中的侯恂。
  于是特地释放侯恂,用他率领驰救开封的援军,同时发内帑十五万两,激励左良玉一军,努力杀贼。但此时的左良玉,已非当年侯恂所赏识的左良玉。当各路援军会师朱仙镇时,他看李自成人多势盛,大生怯意,一天晚上,悄悄拔营向南退走。
  左良玉是主力,主力一退,诸军皆溃。李自成却是狠得很,在南面已掘了一条百里之长,既深且广的壕沟,阻断官军的归路。当得到左良玉宵遁的谍报时,李自成下令,须等左军过后再追击。左良玉不知是计,还在暗喜流寇追得不紧,一天一夜疾驰八十里,到那条壕沟阻断,无路可走,想退回去时,李自成已亲率精锐,挡住了去路。
  后有追兵,前无出路,左良玉及各路的官军大乱。一仗大败,光是被俘的骡马就上万。左良玉损兵折将,退回襄阳。
  军报传到京师,朝廷大震。皇帝责成侯恂凭借黄河,相机进剿;同时下诏命左良玉自襄阳回师夹攻。但左良玉怕李自成,迁延不进。这样到了九月里,开封失守。皇帝革了侯恂的职,而对左良玉则是敢怒而不敢言。
  开封虽然失守,李自成所得的却是“鸡肋”,断然放弃,决定西攻襄阳,以为根本。而其时的左良玉,正屯兵襄阳对岸的樊城,在大造战舰,招纳流亡。表面看来,有二十万人之多,声势仍然很盛,但亲军爱将,已大半死在那条大壕沟中,乌合之众,不能言战,而且亡命之徒,不奉约束,所以匪军一到,左良玉退兵南岸,留下一万人拒守。等李自成乘胜渡河,左良玉又是宵遁,水陆并进,逃到武昌。
  武昌是太祖第六子楚王的封疆,这时的楚王名叫华奎,自己募兵守城,所以当左良玉向他索取二十万人的军饷时,楚王华奎不理他。左良玉大怒,纵兵又抢又烧,火光照耀长江,直到二十天以后,才又东去。
  这是当年正月间的事,左良玉率兵一路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到一处抢一处,而另有些散兵游勇,也假冒左良玉的旗号,恣意抢劫。因此,南京大起恐慌。这天得到消息,蕲州守将王允成作乱,劫了许多漕船,预备运兵到南京就食。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以为是左良玉的指使,情急之下,才托杨文骢来向侯方域求援。
  听罢左良玉的传奇,香君大为叹惜。“都道左宁南忠勇盖世,原来也是这等拥兵自重、形同草寇的角色!”她摇着头说。
  侯方域觉得她未免天真,然而看她一脸失望忧烦,也知道她的性子,温柔的时候温柔,刚烈的时候刚烈,怕一句话惹起嗔怒,不敢拿她取笑。“哪个不是拥兵自重、形同草寇?”他只这样跟她说,“左宁南还算是庸中佼佼,可与为善的人。”
  “既然可与为善,相公,你们是世交,怎不劝劝他?”
  “说得是!”侯方域不再有何顾虑了,“香君,你磨起墨来,我要写信。”
  “是写给左宁南?”
  “对了!”侯方域说,“我用家父的名义,比较容易着笔。”
  于是,一个磨墨,一个构思,静悄悄的,渐闻人声,窗纸上曙色初透,不知不觉中一宵已过。
  香君磨好墨,铺好笺纸,顺手打开书案旁边的窗户,晓气扑人,令人精神一爽。她悄悄在窗前站了一会儿,转身问道:“相公,这封书信,关系重大。南京百姓的安危,左宁南悬崖勒马、补过惜名,都在你这支笔上。你待怎生说法?”
  “我么——”侯方域虽已有腹稿,却不肯先说,反问一句,“你看呢?”
  “依我看,总要说得他不好不依,不敢不依!”
  “妙极,妙极!”侯方域身子往后一仰,拍掌大笑,“动之以情,折之以理,那就不好不依,也不敢不依了!香君,若有一日我建牙开府,首先就要奏明天子,保你做个女参谋。”
  “休说笑了!”香君指着窗外说,“天色已明,只怕稍停一停,杨老爷就要来讨回音,还不上紧快写?”
  于是侯方域振笔疾书,片刻而就,用侯恂的口气,称左良玉“将军”,劝他驻军细思,兵出无名,道路猜疑。南都为太祖孝陵所在之地,不可轻犯。如果缺乏粮草,尽可商量。又赞他一片忠心,但亦勉励,要穷而不改,才是真正的忠心。
  信倒是写得激切婉转,足可打动左良玉,只是投书的人,却费踌躇。“这是一通密函,如今道路不靖,倘或半途上出了差错,泄露出去,累及家父,教我何以为人?”侯方域皱着眉说,“得有个妥当的人去走一趟才好。”
  “莫非杨老爷就找不出这么一个投信的人?”
  “你莫小看了这个差使。”侯方域屈着手指说,“第一,一路散兵游勇,到处骚扰,须能脱得了身;第二,这封书信须面递左宁南,他的军门严肃,游士杂流,一概不容擅入,怎生到得左宁南跟前;第三——”
  “相公!”香君抢着说道,“我举荐一个人,再好不过。”
  “哦!哪个?”
  “柳老。”
  侯方域一愣,细细想去,越想越对。“真是非他不可!”侯方域说,“我刚才还不曾说‘第三’。左宁南西瓜大的字,识不得一担,我这封信,须有个能说会道的人,为他讲解明白。这哪里还有比柳老更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