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番外一 五年之后
“宁宁,婉儿,你们两个好了没有?”慕斯年站在客厅,频频看着手腕上的表,催促道。
“好了,好了。”宁宁大声回了一句。
他正在书房画水彩画,还差最后一点就完工了,老师还等着送去少年宫参展呢。
“哥,你快点,你又不是不知道,妈妈每次出门回来,爸爸都是急得不得了,更何况,妈妈这次还去了这么久。”婉儿一边套上外套一边说。
画完最后一笔,宁宁连手都没来得及洗,抓起一件外套推着婉儿出了房间,一看慕斯年已经穿戴整齐正等着。
“你们两个又磨蹭了五分钟,干什么呢?”慕斯年问。
“爸爸,我和哥哥在画画,老师说要送去参展呢。”婉儿抱着慕斯年的大腿撒娇。
“哦,婉儿画的是什么?”慕斯年趁机抱起了女儿。
两个孩子虽然已经快七岁了,上了一年级,但是慕斯年仍喜欢动不动就把孩子们抱起来,因为他觉得一定要两个孩子感受到他和夏桐从小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这孩子真会撒娇,看到她这样乖巧,大人有多少愁不散?”金雏凤从房里走出来,看见慕斯年抱着婉儿,夸了一句。
“老奶奶,我们要去接妈妈了。”婉儿听见老奶奶夸她,向老奶奶甜甜地一笑。
“嗯,老奶奶知道了,见到妈妈就说老奶奶也想她了。”金雏凤搂着两个孩子都亲了一口。
慕斯年带着孩子出了门,拐到了西厢房的厨房,罗水莲正和保姆在预备晚上的饭菜。
“婆婆,我们去机场了。”慕斯年对罗水莲打招呼。
“老外婆,我要吃荷包鱼。”婉儿又开始嘴甜地撒娇。
“知道了,老外婆给做。我们宁宁想吃什么呢?”罗水莲圈住了宁宁问。
“红辣椒炒牛肉。”
“好,知道了,快去吧,早去早回。”罗水莲笑着在两个孩子的脸上蹭了一下。
去年送走了夏宁远和廖宛玫后,吴家一家回了台湾,夏世兰跟朱浦回了美国,罗水莲便和夏桐一起搬回了北京,住进了桐园,因为夏樟仍在美国念书。
斯园的房子慕斯年重新装修了一下,开了一家艺术馆,墙上挂满了夏桐的字画和绣品,一边展出一边出售。
只是这些绣品都不是夏桐亲自绣的。三年前夏桐从苏州聘请了六位绣娘,住进了斯园,绣的都是夏桐的字画,客人来了可以随意参观,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夏桐亲自表演古琴或刺绣或者喝到夏桐亲自泡的茶。
慕斯年和夏桐都不指着这养家糊口,所以夏桐没有挣钱的压力,追求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慢工出细活,这几年在书画界的名气反而更大了,字画的价格也上来了,达到了一平尺一万块的价格。
至于慕斯年,刚结婚那年便提了一个正司长,去年年初又提了一个副部长,不到三十八岁的副高官干部,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且说慕斯年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机场,一进机场大厅,便看到有不少记者在张望,出站口挂了一条横幅,写着“欢迎青年古琴家、青年书画家夏桐载誉归来。”
夏桐这次出门是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办巡回古琴音乐会和书画绣展。
这是程毓的公司策划的,办音乐会的同时办书、画、绣展。
一开始是在台湾试行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两项活动相得益彰,互有促进,所以后来夏桐去香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开音乐会时,都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您好,慕部长,您是来接夫人的吧?”有记者认出了慕斯年,但是不敢拍照。
慕斯年现在偶尔也会出现在电视新闻里,他会去参加一些大型国际经济会议,也经常跟着领导出国访问,这样的高级政府官员不是他们这些小记者敢得罪的。
“是,你们怎么又来这么早?”慕斯年笑了笑,他现在很体谅这些记者。
夏桐虽然为人低调,但是她做的事情都不是低调的事,这次在欧洲国家举办新年音乐会和巡回画展,每到一个城市都引起了轰动。
夏桐身上有着很纯粹的中国元素,从围棋到古琴到书画再到刺绣,甚至于她的服装,一出场无不都在告诉世人,我是中国人。
中国的字画和刺绣一直受到外国人的追捧,尤其是夏桐展出的双面绣,更是精美绝伦,加上她的书法很多次被当做国礼送出去,所以她的成功决不是偶然。
“没办法,怕来晚了挤不上去。”有一名实习记者苦笑一下。
他看慕斯年似乎很和气,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便讨好地笑笑,问:“慕部长,您能不能提供点你们家独家新闻?”
慕斯年这几年的节假日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在公开场合露面,或者是旅游或者是逛街,碰到粉丝上前要求合影或签名什么的,慕斯年都是很耐心地在一旁等着。
所以很多粉丝们留言,赞他是具亲和力和最平民化的政府高官。当然,慕斯年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很多人从电视和网络新闻里见过他跟外宾谈判的过程,翔实的材料、精准的数字、犀利的语言、和煦的微笑,总之,外媒评价他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外交家。
爱是因为慕斯年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很讲诚信,从不夸夸其谈或是妄自菲薄,跟他打交道不用浪费时间;恨是因为从他手里讨不到便宜,他总是能很精准地推测出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慕斯年听了这记者的话一愣,这些年他自己从来不接受采访,没想到对方竟然开口问他要独家新闻。
不过慕斯年很快恢复常态,笑着说:“我们家跟所有普通的家庭一样,上班、下班,老人帮着带孩子,夫妻分摊家务活,实在没什么特别的。”
慕斯年说的也是实话,宁宁和婉儿上了一年级以后,那两个美国保姆便辞退了,刘哥刘嫂仍旧在斯园这边负责,桐园这边现在只有一个司机一个保姆,另外还有就是金雏凤的保健医生和贴身警卫,所以家里的家务活慕斯年和夏桐都会分担一些。
“您在家还要做家务活?”记者明显不信。外界传慕斯年从政之前身家已经是惊人了。
“当然,我也是普通人啊,是一位丈夫和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
“慕部长,您说的这些可不普通,您能不能再说详细些。”
慕斯年看了对方一眼,笑着说:“我说的这些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家实在是乏善可陈,跟绝大多数家庭一样。”
记者还想说什么,这时一堆人围了过来,大家都认识慕斯年,见慕斯年正跟同行说话,都以为慕斯年在爆料,所以一个个都跑了过来。
好在这时,夏桐跟着孙琳出来了,后面还有两位公司的保镖,推着夏桐的行李。
孙琳在她的女儿满周岁后,又开始出来替夏桐打理事务了,因为夏桐每年出门的时候并不多,孙琳既可以拿到一份丰厚的报酬贴补家用,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妈妈,妈妈。”婉儿在慕斯年的怀里先看见了夏桐,挥了挥手。
夏桐也冲慕斯年和孩子挥挥手,灿然一笑,记者们围了过去,问了几个问题,夏桐笑着回答了几个,然后说:“各位,我能不能先见见我的孩子们,请你们体谅一位母亲的心。”
“夏女士每次都用这个理由来逃避我们的问题,不过,我们每次也都吃这套,谁叫您有一双这么可爱的儿女?”有记者大声说了一句。
不过说是说,记者们仍给夏桐让了一条道,夏桐走到慕斯年和孩子面前,先抱起了宁宁,笑着说:“我的宝贝儿子又长大了,妈妈都快抱不动了。”
“妈妈,快放我下来,你还是抱妹妹吧。”宁宁这么大的孩子了,虽然渴望爸爸妈妈的怀抱,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他还是会不好意思的。
夏桐听了故意一撇嘴,说:“儿大不由娘了,才七岁就不想让妈妈抱了?”
“不是的,我怕妈妈累着,还有,我是男孩子,男孩子是不可以撒娇的。”宁宁虽然知道夏桐是故意逗他的,但是他仍不舍得让妈妈难过,忙把小脸贴了上去。
“谁跟你说这些的?妈妈说你是小孩,小孩都可以撒娇。”
“可是爸爸说不可以。”宁宁说完看了一眼慕斯年,黑漆漆的眼睛里都是委屈。
慕斯年放下婉儿,从夏桐手里接过宁宁,拍了拍宁宁的屁股,说:“爸爸说的是男孩子不可以在外面撒娇,要做一个男子汉,不过在爸爸妈妈跟前没关系,因为你不论多大,你还是我和你妈妈的儿子。”
宁宁听了也似懂非懂的,不过明白了一点,他可以在父母跟前撒娇,所以,他搂住了慕斯年的脖子。
夏桐见了瞋了一眼慕斯年,笑着说:“我才走一个月,你看你把儿子教育成什么了?”
“宝贝,我们回家再说吧。”慕斯年放下孩子,拥着夏桐往前走,两个孩子早就自觉地牵着手在前面跑了。
“好了,好了。”宁宁大声回了一句。
他正在书房画水彩画,还差最后一点就完工了,老师还等着送去少年宫参展呢。
“哥,你快点,你又不是不知道,妈妈每次出门回来,爸爸都是急得不得了,更何况,妈妈这次还去了这么久。”婉儿一边套上外套一边说。
画完最后一笔,宁宁连手都没来得及洗,抓起一件外套推着婉儿出了房间,一看慕斯年已经穿戴整齐正等着。
“你们两个又磨蹭了五分钟,干什么呢?”慕斯年问。
“爸爸,我和哥哥在画画,老师说要送去参展呢。”婉儿抱着慕斯年的大腿撒娇。
“哦,婉儿画的是什么?”慕斯年趁机抱起了女儿。
两个孩子虽然已经快七岁了,上了一年级,但是慕斯年仍喜欢动不动就把孩子们抱起来,因为他觉得一定要两个孩子感受到他和夏桐从小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这孩子真会撒娇,看到她这样乖巧,大人有多少愁不散?”金雏凤从房里走出来,看见慕斯年抱着婉儿,夸了一句。
“老奶奶,我们要去接妈妈了。”婉儿听见老奶奶夸她,向老奶奶甜甜地一笑。
“嗯,老奶奶知道了,见到妈妈就说老奶奶也想她了。”金雏凤搂着两个孩子都亲了一口。
慕斯年带着孩子出了门,拐到了西厢房的厨房,罗水莲正和保姆在预备晚上的饭菜。
“婆婆,我们去机场了。”慕斯年对罗水莲打招呼。
“老外婆,我要吃荷包鱼。”婉儿又开始嘴甜地撒娇。
“知道了,老外婆给做。我们宁宁想吃什么呢?”罗水莲圈住了宁宁问。
“红辣椒炒牛肉。”
“好,知道了,快去吧,早去早回。”罗水莲笑着在两个孩子的脸上蹭了一下。
去年送走了夏宁远和廖宛玫后,吴家一家回了台湾,夏世兰跟朱浦回了美国,罗水莲便和夏桐一起搬回了北京,住进了桐园,因为夏樟仍在美国念书。
斯园的房子慕斯年重新装修了一下,开了一家艺术馆,墙上挂满了夏桐的字画和绣品,一边展出一边出售。
只是这些绣品都不是夏桐亲自绣的。三年前夏桐从苏州聘请了六位绣娘,住进了斯园,绣的都是夏桐的字画,客人来了可以随意参观,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夏桐亲自表演古琴或刺绣或者喝到夏桐亲自泡的茶。
慕斯年和夏桐都不指着这养家糊口,所以夏桐没有挣钱的压力,追求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慢工出细活,这几年在书画界的名气反而更大了,字画的价格也上来了,达到了一平尺一万块的价格。
至于慕斯年,刚结婚那年便提了一个正司长,去年年初又提了一个副部长,不到三十八岁的副高官干部,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且说慕斯年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机场,一进机场大厅,便看到有不少记者在张望,出站口挂了一条横幅,写着“欢迎青年古琴家、青年书画家夏桐载誉归来。”
夏桐这次出门是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办巡回古琴音乐会和书画绣展。
这是程毓的公司策划的,办音乐会的同时办书、画、绣展。
一开始是在台湾试行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两项活动相得益彰,互有促进,所以后来夏桐去香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开音乐会时,都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您好,慕部长,您是来接夫人的吧?”有记者认出了慕斯年,但是不敢拍照。
慕斯年现在偶尔也会出现在电视新闻里,他会去参加一些大型国际经济会议,也经常跟着领导出国访问,这样的高级政府官员不是他们这些小记者敢得罪的。
“是,你们怎么又来这么早?”慕斯年笑了笑,他现在很体谅这些记者。
夏桐虽然为人低调,但是她做的事情都不是低调的事,这次在欧洲国家举办新年音乐会和巡回画展,每到一个城市都引起了轰动。
夏桐身上有着很纯粹的中国元素,从围棋到古琴到书画再到刺绣,甚至于她的服装,一出场无不都在告诉世人,我是中国人。
中国的字画和刺绣一直受到外国人的追捧,尤其是夏桐展出的双面绣,更是精美绝伦,加上她的书法很多次被当做国礼送出去,所以她的成功决不是偶然。
“没办法,怕来晚了挤不上去。”有一名实习记者苦笑一下。
他看慕斯年似乎很和气,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便讨好地笑笑,问:“慕部长,您能不能提供点你们家独家新闻?”
慕斯年这几年的节假日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在公开场合露面,或者是旅游或者是逛街,碰到粉丝上前要求合影或签名什么的,慕斯年都是很耐心地在一旁等着。
所以很多粉丝们留言,赞他是具亲和力和最平民化的政府高官。当然,慕斯年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很多人从电视和网络新闻里见过他跟外宾谈判的过程,翔实的材料、精准的数字、犀利的语言、和煦的微笑,总之,外媒评价他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外交家。
爱是因为慕斯年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很讲诚信,从不夸夸其谈或是妄自菲薄,跟他打交道不用浪费时间;恨是因为从他手里讨不到便宜,他总是能很精准地推测出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慕斯年听了这记者的话一愣,这些年他自己从来不接受采访,没想到对方竟然开口问他要独家新闻。
不过慕斯年很快恢复常态,笑着说:“我们家跟所有普通的家庭一样,上班、下班,老人帮着带孩子,夫妻分摊家务活,实在没什么特别的。”
慕斯年说的也是实话,宁宁和婉儿上了一年级以后,那两个美国保姆便辞退了,刘哥刘嫂仍旧在斯园这边负责,桐园这边现在只有一个司机一个保姆,另外还有就是金雏凤的保健医生和贴身警卫,所以家里的家务活慕斯年和夏桐都会分担一些。
“您在家还要做家务活?”记者明显不信。外界传慕斯年从政之前身家已经是惊人了。
“当然,我也是普通人啊,是一位丈夫和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
“慕部长,您说的这些可不普通,您能不能再说详细些。”
慕斯年看了对方一眼,笑着说:“我说的这些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家实在是乏善可陈,跟绝大多数家庭一样。”
记者还想说什么,这时一堆人围了过来,大家都认识慕斯年,见慕斯年正跟同行说话,都以为慕斯年在爆料,所以一个个都跑了过来。
好在这时,夏桐跟着孙琳出来了,后面还有两位公司的保镖,推着夏桐的行李。
孙琳在她的女儿满周岁后,又开始出来替夏桐打理事务了,因为夏桐每年出门的时候并不多,孙琳既可以拿到一份丰厚的报酬贴补家用,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妈妈,妈妈。”婉儿在慕斯年的怀里先看见了夏桐,挥了挥手。
夏桐也冲慕斯年和孩子挥挥手,灿然一笑,记者们围了过去,问了几个问题,夏桐笑着回答了几个,然后说:“各位,我能不能先见见我的孩子们,请你们体谅一位母亲的心。”
“夏女士每次都用这个理由来逃避我们的问题,不过,我们每次也都吃这套,谁叫您有一双这么可爱的儿女?”有记者大声说了一句。
不过说是说,记者们仍给夏桐让了一条道,夏桐走到慕斯年和孩子面前,先抱起了宁宁,笑着说:“我的宝贝儿子又长大了,妈妈都快抱不动了。”
“妈妈,快放我下来,你还是抱妹妹吧。”宁宁这么大的孩子了,虽然渴望爸爸妈妈的怀抱,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他还是会不好意思的。
夏桐听了故意一撇嘴,说:“儿大不由娘了,才七岁就不想让妈妈抱了?”
“不是的,我怕妈妈累着,还有,我是男孩子,男孩子是不可以撒娇的。”宁宁虽然知道夏桐是故意逗他的,但是他仍不舍得让妈妈难过,忙把小脸贴了上去。
“谁跟你说这些的?妈妈说你是小孩,小孩都可以撒娇。”
“可是爸爸说不可以。”宁宁说完看了一眼慕斯年,黑漆漆的眼睛里都是委屈。
慕斯年放下婉儿,从夏桐手里接过宁宁,拍了拍宁宁的屁股,说:“爸爸说的是男孩子不可以在外面撒娇,要做一个男子汉,不过在爸爸妈妈跟前没关系,因为你不论多大,你还是我和你妈妈的儿子。”
宁宁听了也似懂非懂的,不过明白了一点,他可以在父母跟前撒娇,所以,他搂住了慕斯年的脖子。
夏桐见了瞋了一眼慕斯年,笑着说:“我才走一个月,你看你把儿子教育成什么了?”
“宝贝,我们回家再说吧。”慕斯年放下孩子,拥着夏桐往前走,两个孩子早就自觉地牵着手在前面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