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风雨同治(03)
季言之率先坐在了龙椅上, 龙椅左右各加了一方小凳子,前方珠帘垂下,稍微起了点遮掩作用。
然而季言之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卵用, 堂上站着的文臣武将眼睛瞎不瞎先别提,总之他就不喜欢被人‘左右夹击’, 不说一举一动, 稍微有点儿不符合他熊孩子身份的表情动作言语流露出来, 都会引来两宫太后的侧目。
而且最最最关键的是,两位他都要叫皇额娘,如果只叫皇额娘,不带封号的话。你说谁会先回答。
季言之穿着龙靴的小短腿开始晃荡起来。
两宫太后不分先后的分别在龙椅左右两端的凳子上落了座。
没有闲话家常, 而是由慈安太后隔珠帘看着满朝文武开口道:“众卿有何要事奏禀。”
“回母后皇太后,奴才有要事奏禀。”
兵部侍郎兼镶黄旗汉军都统叶赫那拉·瑞麟率先出列,开始说起了太平军四处作乱的事情。
季言之没有吭声,一来他年龄小,现阶段只适合听少说话;二来没什么必要说的。反正清政府对于白莲教、太平军、红花会什么的,态度历来都是以剿为主。
只不过在听到有大臣提议‘借师助剿’的时候,再也憋不住了。
“皇阿玛给朕留下的大清兵强马壮,何须外寇帮助。”
季言之鼓着腮帮子, 将坚持已见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熊孩子的语气还是熊熊的,反正那副舍老子其谁以外,外人不可比的气势都让提议的大臣以及其他文武大臣们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难道跟小皇帝讲现在的八旗子弟已经糜烂,不堪一击, 再也不复当初‘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了吗。
先不说他们说的, 小皇帝听不听得懂的问题, 就算能够听懂, 他们也不好意思讲,所以这一刻沉默是金是最妥当不过的。
季言之小嘴继续巴拉巴拉:“……反正朕不同意,那些个红毛金毛番子长得可丑啦!找他们做朋友的话,朕怕你们和朕一样夜里吓得睡不着觉。朕身为体恤臣子的好皇帝,可不能让朕的臣子们都遭遇这样的痛苦。”
满朝文武:“……”
两宫太后:“……”
到底还是叶赫那拉·瑞麟反应得快,率先拜服于地,磕头道:“…多谢万岁爷体恤。”随即文武大臣们也纷纷拜倒,冲着珠帘后头的小皇帝磕头,齐喊‘多谢万岁爷体恤。’
两宫太后:“……”
“借师助剿”的决策,早在咸丰二年(1852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说是请洋人派“火轮船入江助剿”,而之所以没有成功,则是因为两江总督沿江阅兵而终止。不过次年,太平军兵临南京,上海道吴健彰奉巡抚杨文定之命,向上海美、英、法领事乞援,要求外国兵船开入长江,帮助清军驻守南京。
由于当时的外国侵略者,尚没有摸清楚太平兵的虚实,不愿冒然表态,是以未曾答应。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美国在英、法支持下,曾以“助顺剿逆”为条件,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各国侵略者再次向清廷明确表示愿意助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咸丰十年九月(1860年),《北京条约》刚一签字,法使葛罗即向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表示,法国所有船只兵丁愿悉听调遣,帮助清廷“攻剿发逆”。俄使伊格纳切夫也提出愿为清军“教铸枪炮”,并派兵镇压太平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美两国也先后提出愿助清廷“压平内乱”。对此,清政府中许多实力派大臣极表赞赏。奕訢、曾国藩、薛焕等也相继向朝廷建议“借师助剿”。
表面上看起来‘借师助剿’有利于清政府。但尼玛仔细分析,特别是用季言之的智商来分析,这是弊大于利的事情。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各国侵略者都对华夏这块肥肉虎视眈眈,难得有机会带兵进入华夏,不趁机当颗钉子钉下来才怪。
反正怎么着,有季言之在,就算他现在年龄小,说话没有两宫太后来得有份量,他也不可能同意‘借师助剿’这种损国力还不利己的事情。所以利用小孩子还熊的身份‘胡搅蛮缠’破坏掉脑子有病者提议的‘借师助剿’决策那是再恰好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丢不丢脸的问题,嗯,他季大佬现在还是个宝宝呢,宝宝是没有丢脸这个问题存在的。
慈安太后突然轻笑了起来:“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尔等也谢过皇帝的体恤,那‘借师助剿’之事不必再提。慈禧妹妹以为何?”
慈禧太后:“慈安姐姐说得及是。”
其实在慈禧太后看来,‘借师助剿’的事情利大于弊,大清上国余威犹在,借助列强兵力使清兵更进一步熟悉洋枪洋炮、洋式练兵的作用、威力巩固大清统治有何不可。
只是慈安率先开口,维护胡闹的皇帝,作为要低慈安太后一等的圣母皇太后,即使呕得心慌,也只得跟着一起维护小皇帝的脸面。毕竟那个胡闹的熊孩子,是她生的啊!
——是她生的。
慈禧太后暗地里磨了磨牙,明面上却是笑靥如花。她顿了顿,接着道:“诸卿可还有要事奏禀?”
‘借师助剿’算是以小皇帝、两宫太后表态反对后,正式落下帷幕。随后兵部尚书麟魁出列奏明从兵部尚书改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的曾国藩上书其幕僚李鸿章练成淮军。
这又是季言之很感兴趣的一件事,所以季言之又插嘴了,而且是用异常欢愉的语调问李鸿章长得帅不帅,有没有比他更具有男子气概。哎,怎么这么一说,他真的很想见上李鸿章一面呢!
季言之是真的想见见李鸿章,毕竟李鸿章有大清最后的糊纸匠之称,也是他要倚重的重臣之一,提前见见也是好的。
虽然他目前只有五岁半,年龄太小却是一国之君,还有两座垂帘听政的大山,这是劣势,而且还是只能随着年龄增长才能够逐渐消除的劣势。
季言之深沉的叹了一口气,托腮用小奶音很深沉的道:“就算李鸿章长得再怎么好看,朕才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崽崽,对吧!”
满朝文武再一次的:“……”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不约而同的抚额,随即注意到她们都做了相同的动作,身子不免同时一僵。
别看她们俩平时都是姐姐长妹妹短的,但实际上没少争锋相对过。咸丰帝还在时争宠爱,原主爱新觉罗·载淳出生后,又争原主爱新觉罗·载淳的抚养权,争爱新觉罗·载淳对谁更有舐犊之情。
而这一回,还算是她们来回的思维动作一起同步,虽然两人都有点儿……
不过都是心机深沉之辈,慈禧太后的心思到底要比慈安太后要深沉得多,因此率先回过神,用无可奈何外加疼爱的眼神看着季言之,慈祥满满的道:“你啊,一团孩子气,看来还是要多找一些学问好的学士为帝师。”
慈安太后:“慈禧妹妹说得及是。”
慈禧微微一笑,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这事儿是私事家事,不好拿到朝党上来说,朝堂之上当然还是得谈国事。”
小皇帝季言之煞有其事在旁点头:“对哒,咱们接着来谈国事嘛。朕听得心情可开心了。”
满朝文武:“……”
两宫太后:“……”
得,为了小皇帝听得‘心情开心’,早朝的时间不得不往后延迟了一个时辰左右。
好在小皇帝熊归熊但心还是善良的。退朝之时,就吩咐御膳房的人给够资格上早朝,以及殿外候着的官员每人送了一盒糕点,然后小短手背于后,十分淡定的接受了满朝文武百官‘多谢万岁爷赏赐’的跪安,率先迈着小jiojio飞快的窜出金銮殿。那样子活像陪着他坐在一起的‘左右护法’会吃人,晚了一步就会被吃掉似的。
慈安太后:“……慈禧妹妹,皇帝可真是和从前一样开朗又活泼,想必是先帝爷去世的阴影终于过去,以后啊,慈禧妹妹你也不必再为了皇帝夜夜忧愁。”
慈禧太后眉心一跳,却是回了慈安一抹似笑非笑,便率先起身,在群臣躬腰不敢直视的情况下,施施然的走出金銮殿,坐着凤撵浩浩荡荡的回了储秀宫。
慈安太后随后也回了长春宫。过了一周,两位太后才分别从各自的宫殿搬去了慈宁宫比邻而居。
毕竟季言之都说出了再不搬就让咸丰帝夜半扒窗户的话了,而她们又在登基大典后的设宴群臣上公开表态了,都是要面子的一国之母,不搬不行啊。
又后一周,季言之拜师翁同龢。
鉴于翁同龢这家伙大事优柔寡断,小事举棋不定,接连坑了同治、光绪的尿性,季言之表示:“一个师傅不够,朕要两个,不不不,要三个。”
等边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单独只拜翁同龢为帝师的话,只怕他会膨胀,像真正的历史上一样,打着为他好敬忠报国的名义像坑同治光绪的那样坑他。所以帝师嘛,还是得多多益善才好。
而面对目前还是熊孩子一个的小皇帝,不管是嫡母慈安太后还是生母慈禧太后,目前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满足他提出的要求。
帝师拜一还是拜二拜三,其实都是小事。而且相较于慈禧太后不知出何目的对于翁同龢十分的满意,身为养母兼嫡母的慈安太后反而对翁同龢很不满意。
和着季言之对翁同龢的看法相同,慈安太后也觉得翁同龢这个人,没有做决断的魄力,经常习惯用书本上讲道理的方法去做事。
而且相较于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翁同龢这个人是做也有一番道理,不做也有一番道理。反正怎么着,他都有道理。自以为哪边都容易讨好了,实际上哪边都不讨好。
既然季言之开了这个口,希望帝师多多益善,所以同样不怎么喜欢翁同龢的慈安太后也就顺势开口,和着慈禧太后商议起另外三名帝师的人选。和着季言之认为‘等边三角形稳固’不错不同,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两位国母,则喜欢双数。
季言之这个熊孩子不是说了帝师也要多多益善吗,反正皇家又不是出不起‘高额的授课费’,那就一次来四位帝师,轮流授课,看那熊孩子还有没有整不完的歪理邪说。
季言之的确有满肚子的‘歪理邪说’,甚至怨气想要发泄,但是鉴于公开发泄容易找抽,所以四位帝师轮流开始授课后,季言之开始了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常。
至于朝政,依然是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季言之除了在‘外交’上异常坚持不准提‘借师助剿’的决策外,一旦采取的是养精蓄锐外加放任自流。没办法,还是那句老话,他年龄太小了。
被称赞早慧的康熙老爷子六岁继位,不也被孝庄文皇后垂帘听政的好久年,直到十三岁大婚以后才亲政的吗。
而他要吗效仿康熙老爷子十三岁大婚然后亲政,要吗像历史那样,等到死,一直口头上说着要归政于他的慈禧太后也没有归政的想法,还在他病榻前暴打他媳妇。
后面一种季言之肯定是不会选的,死也不会选,所以他目前能够做的除了暗中发展势力外,就只剩下等待长大了。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李鸿章练成淮军。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太平军远征西北。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四日,让季言之差点呕得想吐血的事情发生了。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该章程的签订,开了陆路通商减税之恶例,使中国在税收方面遭受严重损失,并为沙俄侵略者对我国西北、蒙古及东北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创造了条件。
同年五月,太平军与清湘军交战。这场战役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以太平军缺衣少食而在十月初五这天主动撤兵。
这是同治元年发生的事情,除了左宗棠成立“常捷军”外,还有季言之终于长大了一岁重要。
至于同治二年——
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兆头,先是清军收复原先沦陷于太平军的苏州,随后江苏巡抚李鸿章上奏,请求朝廷开设广方言馆。
共同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经过和军机大臣们几方讨论,终于在季言之翻白眼,以王之蔑视诽谤道:“唧唧歪歪个没法,果然应了娘们就是啰嗦这句话。”
够资格参加小朝会的军机大臣们:“……”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额头上当即就冒出了青筋,这破孩子,又是从哪儿学的。这地道的老东北口音,可让慈禧太后体验了一把‘儿子太熊,好想当众抽他,但是不能’的憋屈感。
“皇帝!”
慈禧太后揉了揉太阳穴,精神又开始不济,想来虚弱药丸已经发生了作用。
因着慈禧太后好东西不断,后来季言之又想着需要靠慈禧太后压制慈安太后,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成长,所以季言之后续就没有继续喂慈禧太后虚弱药丸,反而喂了五分之一具有解毒效果的药丸,让慈禧现在还能够参与处理政务,就是不能被气,一气就脑子发昏。
但这可能吗?
别的不说,就说季言之这个熊坑熊坑的坏孩子,一天不按顿头气她都是好的了。
好比如现在,慈禧太后感觉恼火瞬间将自己紧紧包围后,先是精神不济,然后就是一阵眩晕。
这才不算,季言之还抓住了机会,很关怀的道:“两位皇额娘可是累了?要是累了今天的小朝会就开到这儿吧。对了麟魁,刚才说到哪儿去了。”
麟魁躬腰,显得很恭谨的道:“说到到底允不允李(江苏)巡抚所奏的请开设广方言馆。”
季言之端正了坐姿。虽然身高年龄只能坐在龙椅上的他小短腿在半空中晃哒,不能脚踏实地,但讲真季言之这么做了以后,气氛严肃了不少。嗯,至少季言之是这么认为的。
季言之严肃的问:“什么是广方言馆?”
麟魁:“教授英、法等国语言文字的学馆,简称方言馆。”而加个‘广’字自然泛指上海、广州等地。
季言之:“不错,果然长得不错的人都很聪明。朕是这样,李鸿章也是如此。”
工部尚书文祥瞄了一眼神色越加疲惫的慈禧太后,和一直含笑以对好像季言之说什么都不反对的慈安太后,心中摇摇头后口中却是道:“万岁爷说得极是。那建立广方言馆之事当允还是不允?”
“自然是当允的。”
季言之笑得格外的甜蜜蜜,并且含糖量十足的道:“两位皇额娘,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皇帝越来越具有帝王的威严了。看来那四位帝师教导得好。”
慈安太后温柔的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几乎清晰可见。
都说面有心生,这样的慈安太后远远比慈禧太后多了一份母性。有时候就连季言之这没良心、极度自我到了极点,自私自利惯了的家伙都会误以为慈安太后才是他的亲生额娘,就更别提爱新觉罗载淳了。
所以也不怪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记载说,清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的母子感情更好,而和慈禧太后只是面子上的母子情分。
原因很简单,大多在于慈禧太过强势并且权力欲望心太重。同治帝太过软弱,明明痛恨被亲生额娘当做傀儡,却无力反抗以至于憋屈得……
想到历史上同治帝的下场,季言之下意识就想撇嘴,不过他稳住了,继续用含糖量十足的语调:“既然慈安皇额娘说朕越来越具有帝王威严,那么朕宣布建立广方言馆的事情,朕允了,并不分满汉招收十四岁以下文童入馆,学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知识。”
礼部侍郎领军机处行走索绰络.宝鋆拱手道:“请问万岁爷,先开设学习哪几国语言?”
季言之:“慈禧皇额娘认为该怎么办?”
慈禧太后已经昏昏欲睡,季言之这一声只是让她勉强精神回笼,却并不能支撑多久,无奈慈禧太后只能够留下一句‘当断则断,皇帝谨听母后皇太后之言’,就进了后殿暖阁歇下。
季言之撇头又看向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笑了笑:“皇帝以为何?”
季言之眨眨眼睛,继续晃荡着两只小腿儿:“嗯,容朕仔细想想。”
慈安太后笑得更加慈祥:“那皇帝慢慢想。”
季言之真的‘认真’想了一会儿,然后才慢吞吞的开口说:“先开设英语、法语、俄语,其他的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日等国语言荣后再说。对了,皇额娘,朕只有会满蒙汉三族语言的师傅,朕突然也想学海外蛮夷的语言。朕听……
咦,忘了是谁,反正朕听过这么句话,‘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要从一切上了解’,朕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朕以后就要按照这句话来学习。慈安皇额娘觉得怎么样?”
“皇帝自是聪慧,学什么都好。”
慈安太后赞赏了季言之一句,然后道:“在广开设方言馆之事就由礼部、工部共同协助李巡抚(李鸿章)襄办。记得办妥之后,招精通外国语言者进宫教导万岁爷。”
礼部侍郎领军机处行走宝鋆道:“太后娘娘,京都去年就有开办的京同文馆,里面甚至有洋人做任课老师。如若万岁爷是在想学外国语言,还不如就近选择京同文馆出众者,入宫教导万岁爷。”
季言之微微眯了眯眼睛,继而笑得格外的灿烂。
“慈安皇额娘,佩蘅(宝鋆字)说得没错,就在京同文馆挑选一名师者入宫教授朕外国语言吧。”
慈安太后微微一愣,显然是意识到了季言之玩了一把文字游戏,不过鉴于季言之小,慈安只把这当做巧合,依然面带微笑,好不慈爱的道:“皇帝乃一国之君,自然当依皇帝所言。这事啊,恩崇,你去督办。务必给皇帝办得漂漂亮亮。”
恩崇叩首:“奴才谨听懿旨!”
※※※※※※※※※※※※※※※※※※※※
更新o(* ̄︶ ̄*)o
感谢在2020-03-31 17:28:39~2020-04-01 15:43: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喵啊、七七、*^o^*雨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2893826 160瓶;小虾球0219 52瓶;辛辣的瓶子 50瓶;余生朱白巍澜 11瓶;花舞霏霏、霓裳、猫猫、碧清云影 10瓶;勿失勿忘 6瓶;小米 5瓶;未闻花名、鱼非鱼、森淼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然而季言之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卵用, 堂上站着的文臣武将眼睛瞎不瞎先别提,总之他就不喜欢被人‘左右夹击’, 不说一举一动, 稍微有点儿不符合他熊孩子身份的表情动作言语流露出来, 都会引来两宫太后的侧目。
而且最最最关键的是,两位他都要叫皇额娘,如果只叫皇额娘,不带封号的话。你说谁会先回答。
季言之穿着龙靴的小短腿开始晃荡起来。
两宫太后不分先后的分别在龙椅左右两端的凳子上落了座。
没有闲话家常, 而是由慈安太后隔珠帘看着满朝文武开口道:“众卿有何要事奏禀。”
“回母后皇太后,奴才有要事奏禀。”
兵部侍郎兼镶黄旗汉军都统叶赫那拉·瑞麟率先出列,开始说起了太平军四处作乱的事情。
季言之没有吭声,一来他年龄小,现阶段只适合听少说话;二来没什么必要说的。反正清政府对于白莲教、太平军、红花会什么的,态度历来都是以剿为主。
只不过在听到有大臣提议‘借师助剿’的时候,再也憋不住了。
“皇阿玛给朕留下的大清兵强马壮,何须外寇帮助。”
季言之鼓着腮帮子, 将坚持已见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熊孩子的语气还是熊熊的,反正那副舍老子其谁以外,外人不可比的气势都让提议的大臣以及其他文武大臣们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难道跟小皇帝讲现在的八旗子弟已经糜烂,不堪一击, 再也不复当初‘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了吗。
先不说他们说的, 小皇帝听不听得懂的问题, 就算能够听懂, 他们也不好意思讲,所以这一刻沉默是金是最妥当不过的。
季言之小嘴继续巴拉巴拉:“……反正朕不同意,那些个红毛金毛番子长得可丑啦!找他们做朋友的话,朕怕你们和朕一样夜里吓得睡不着觉。朕身为体恤臣子的好皇帝,可不能让朕的臣子们都遭遇这样的痛苦。”
满朝文武:“……”
两宫太后:“……”
到底还是叶赫那拉·瑞麟反应得快,率先拜服于地,磕头道:“…多谢万岁爷体恤。”随即文武大臣们也纷纷拜倒,冲着珠帘后头的小皇帝磕头,齐喊‘多谢万岁爷体恤。’
两宫太后:“……”
“借师助剿”的决策,早在咸丰二年(1852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说是请洋人派“火轮船入江助剿”,而之所以没有成功,则是因为两江总督沿江阅兵而终止。不过次年,太平军兵临南京,上海道吴健彰奉巡抚杨文定之命,向上海美、英、法领事乞援,要求外国兵船开入长江,帮助清军驻守南京。
由于当时的外国侵略者,尚没有摸清楚太平兵的虚实,不愿冒然表态,是以未曾答应。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美国在英、法支持下,曾以“助顺剿逆”为条件,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各国侵略者再次向清廷明确表示愿意助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咸丰十年九月(1860年),《北京条约》刚一签字,法使葛罗即向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表示,法国所有船只兵丁愿悉听调遣,帮助清廷“攻剿发逆”。俄使伊格纳切夫也提出愿为清军“教铸枪炮”,并派兵镇压太平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美两国也先后提出愿助清廷“压平内乱”。对此,清政府中许多实力派大臣极表赞赏。奕訢、曾国藩、薛焕等也相继向朝廷建议“借师助剿”。
表面上看起来‘借师助剿’有利于清政府。但尼玛仔细分析,特别是用季言之的智商来分析,这是弊大于利的事情。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各国侵略者都对华夏这块肥肉虎视眈眈,难得有机会带兵进入华夏,不趁机当颗钉子钉下来才怪。
反正怎么着,有季言之在,就算他现在年龄小,说话没有两宫太后来得有份量,他也不可能同意‘借师助剿’这种损国力还不利己的事情。所以利用小孩子还熊的身份‘胡搅蛮缠’破坏掉脑子有病者提议的‘借师助剿’决策那是再恰好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丢不丢脸的问题,嗯,他季大佬现在还是个宝宝呢,宝宝是没有丢脸这个问题存在的。
慈安太后突然轻笑了起来:“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尔等也谢过皇帝的体恤,那‘借师助剿’之事不必再提。慈禧妹妹以为何?”
慈禧太后:“慈安姐姐说得及是。”
其实在慈禧太后看来,‘借师助剿’的事情利大于弊,大清上国余威犹在,借助列强兵力使清兵更进一步熟悉洋枪洋炮、洋式练兵的作用、威力巩固大清统治有何不可。
只是慈安率先开口,维护胡闹的皇帝,作为要低慈安太后一等的圣母皇太后,即使呕得心慌,也只得跟着一起维护小皇帝的脸面。毕竟那个胡闹的熊孩子,是她生的啊!
——是她生的。
慈禧太后暗地里磨了磨牙,明面上却是笑靥如花。她顿了顿,接着道:“诸卿可还有要事奏禀?”
‘借师助剿’算是以小皇帝、两宫太后表态反对后,正式落下帷幕。随后兵部尚书麟魁出列奏明从兵部尚书改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的曾国藩上书其幕僚李鸿章练成淮军。
这又是季言之很感兴趣的一件事,所以季言之又插嘴了,而且是用异常欢愉的语调问李鸿章长得帅不帅,有没有比他更具有男子气概。哎,怎么这么一说,他真的很想见上李鸿章一面呢!
季言之是真的想见见李鸿章,毕竟李鸿章有大清最后的糊纸匠之称,也是他要倚重的重臣之一,提前见见也是好的。
虽然他目前只有五岁半,年龄太小却是一国之君,还有两座垂帘听政的大山,这是劣势,而且还是只能随着年龄增长才能够逐渐消除的劣势。
季言之深沉的叹了一口气,托腮用小奶音很深沉的道:“就算李鸿章长得再怎么好看,朕才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崽崽,对吧!”
满朝文武再一次的:“……”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不约而同的抚额,随即注意到她们都做了相同的动作,身子不免同时一僵。
别看她们俩平时都是姐姐长妹妹短的,但实际上没少争锋相对过。咸丰帝还在时争宠爱,原主爱新觉罗·载淳出生后,又争原主爱新觉罗·载淳的抚养权,争爱新觉罗·载淳对谁更有舐犊之情。
而这一回,还算是她们来回的思维动作一起同步,虽然两人都有点儿……
不过都是心机深沉之辈,慈禧太后的心思到底要比慈安太后要深沉得多,因此率先回过神,用无可奈何外加疼爱的眼神看着季言之,慈祥满满的道:“你啊,一团孩子气,看来还是要多找一些学问好的学士为帝师。”
慈安太后:“慈禧妹妹说得及是。”
慈禧微微一笑,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这事儿是私事家事,不好拿到朝党上来说,朝堂之上当然还是得谈国事。”
小皇帝季言之煞有其事在旁点头:“对哒,咱们接着来谈国事嘛。朕听得心情可开心了。”
满朝文武:“……”
两宫太后:“……”
得,为了小皇帝听得‘心情开心’,早朝的时间不得不往后延迟了一个时辰左右。
好在小皇帝熊归熊但心还是善良的。退朝之时,就吩咐御膳房的人给够资格上早朝,以及殿外候着的官员每人送了一盒糕点,然后小短手背于后,十分淡定的接受了满朝文武百官‘多谢万岁爷赏赐’的跪安,率先迈着小jiojio飞快的窜出金銮殿。那样子活像陪着他坐在一起的‘左右护法’会吃人,晚了一步就会被吃掉似的。
慈安太后:“……慈禧妹妹,皇帝可真是和从前一样开朗又活泼,想必是先帝爷去世的阴影终于过去,以后啊,慈禧妹妹你也不必再为了皇帝夜夜忧愁。”
慈禧太后眉心一跳,却是回了慈安一抹似笑非笑,便率先起身,在群臣躬腰不敢直视的情况下,施施然的走出金銮殿,坐着凤撵浩浩荡荡的回了储秀宫。
慈安太后随后也回了长春宫。过了一周,两位太后才分别从各自的宫殿搬去了慈宁宫比邻而居。
毕竟季言之都说出了再不搬就让咸丰帝夜半扒窗户的话了,而她们又在登基大典后的设宴群臣上公开表态了,都是要面子的一国之母,不搬不行啊。
又后一周,季言之拜师翁同龢。
鉴于翁同龢这家伙大事优柔寡断,小事举棋不定,接连坑了同治、光绪的尿性,季言之表示:“一个师傅不够,朕要两个,不不不,要三个。”
等边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单独只拜翁同龢为帝师的话,只怕他会膨胀,像真正的历史上一样,打着为他好敬忠报国的名义像坑同治光绪的那样坑他。所以帝师嘛,还是得多多益善才好。
而面对目前还是熊孩子一个的小皇帝,不管是嫡母慈安太后还是生母慈禧太后,目前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满足他提出的要求。
帝师拜一还是拜二拜三,其实都是小事。而且相较于慈禧太后不知出何目的对于翁同龢十分的满意,身为养母兼嫡母的慈安太后反而对翁同龢很不满意。
和着季言之对翁同龢的看法相同,慈安太后也觉得翁同龢这个人,没有做决断的魄力,经常习惯用书本上讲道理的方法去做事。
而且相较于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翁同龢这个人是做也有一番道理,不做也有一番道理。反正怎么着,他都有道理。自以为哪边都容易讨好了,实际上哪边都不讨好。
既然季言之开了这个口,希望帝师多多益善,所以同样不怎么喜欢翁同龢的慈安太后也就顺势开口,和着慈禧太后商议起另外三名帝师的人选。和着季言之认为‘等边三角形稳固’不错不同,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两位国母,则喜欢双数。
季言之这个熊孩子不是说了帝师也要多多益善吗,反正皇家又不是出不起‘高额的授课费’,那就一次来四位帝师,轮流授课,看那熊孩子还有没有整不完的歪理邪说。
季言之的确有满肚子的‘歪理邪说’,甚至怨气想要发泄,但是鉴于公开发泄容易找抽,所以四位帝师轮流开始授课后,季言之开始了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常。
至于朝政,依然是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季言之除了在‘外交’上异常坚持不准提‘借师助剿’的决策外,一旦采取的是养精蓄锐外加放任自流。没办法,还是那句老话,他年龄太小了。
被称赞早慧的康熙老爷子六岁继位,不也被孝庄文皇后垂帘听政的好久年,直到十三岁大婚以后才亲政的吗。
而他要吗效仿康熙老爷子十三岁大婚然后亲政,要吗像历史那样,等到死,一直口头上说着要归政于他的慈禧太后也没有归政的想法,还在他病榻前暴打他媳妇。
后面一种季言之肯定是不会选的,死也不会选,所以他目前能够做的除了暗中发展势力外,就只剩下等待长大了。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李鸿章练成淮军。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太平军远征西北。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四日,让季言之差点呕得想吐血的事情发生了。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该章程的签订,开了陆路通商减税之恶例,使中国在税收方面遭受严重损失,并为沙俄侵略者对我国西北、蒙古及东北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创造了条件。
同年五月,太平军与清湘军交战。这场战役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以太平军缺衣少食而在十月初五这天主动撤兵。
这是同治元年发生的事情,除了左宗棠成立“常捷军”外,还有季言之终于长大了一岁重要。
至于同治二年——
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兆头,先是清军收复原先沦陷于太平军的苏州,随后江苏巡抚李鸿章上奏,请求朝廷开设广方言馆。
共同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经过和军机大臣们几方讨论,终于在季言之翻白眼,以王之蔑视诽谤道:“唧唧歪歪个没法,果然应了娘们就是啰嗦这句话。”
够资格参加小朝会的军机大臣们:“……”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额头上当即就冒出了青筋,这破孩子,又是从哪儿学的。这地道的老东北口音,可让慈禧太后体验了一把‘儿子太熊,好想当众抽他,但是不能’的憋屈感。
“皇帝!”
慈禧太后揉了揉太阳穴,精神又开始不济,想来虚弱药丸已经发生了作用。
因着慈禧太后好东西不断,后来季言之又想着需要靠慈禧太后压制慈安太后,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成长,所以季言之后续就没有继续喂慈禧太后虚弱药丸,反而喂了五分之一具有解毒效果的药丸,让慈禧现在还能够参与处理政务,就是不能被气,一气就脑子发昏。
但这可能吗?
别的不说,就说季言之这个熊坑熊坑的坏孩子,一天不按顿头气她都是好的了。
好比如现在,慈禧太后感觉恼火瞬间将自己紧紧包围后,先是精神不济,然后就是一阵眩晕。
这才不算,季言之还抓住了机会,很关怀的道:“两位皇额娘可是累了?要是累了今天的小朝会就开到这儿吧。对了麟魁,刚才说到哪儿去了。”
麟魁躬腰,显得很恭谨的道:“说到到底允不允李(江苏)巡抚所奏的请开设广方言馆。”
季言之端正了坐姿。虽然身高年龄只能坐在龙椅上的他小短腿在半空中晃哒,不能脚踏实地,但讲真季言之这么做了以后,气氛严肃了不少。嗯,至少季言之是这么认为的。
季言之严肃的问:“什么是广方言馆?”
麟魁:“教授英、法等国语言文字的学馆,简称方言馆。”而加个‘广’字自然泛指上海、广州等地。
季言之:“不错,果然长得不错的人都很聪明。朕是这样,李鸿章也是如此。”
工部尚书文祥瞄了一眼神色越加疲惫的慈禧太后,和一直含笑以对好像季言之说什么都不反对的慈安太后,心中摇摇头后口中却是道:“万岁爷说得极是。那建立广方言馆之事当允还是不允?”
“自然是当允的。”
季言之笑得格外的甜蜜蜜,并且含糖量十足的道:“两位皇额娘,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皇帝越来越具有帝王的威严了。看来那四位帝师教导得好。”
慈安太后温柔的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几乎清晰可见。
都说面有心生,这样的慈安太后远远比慈禧太后多了一份母性。有时候就连季言之这没良心、极度自我到了极点,自私自利惯了的家伙都会误以为慈安太后才是他的亲生额娘,就更别提爱新觉罗载淳了。
所以也不怪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记载说,清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的母子感情更好,而和慈禧太后只是面子上的母子情分。
原因很简单,大多在于慈禧太过强势并且权力欲望心太重。同治帝太过软弱,明明痛恨被亲生额娘当做傀儡,却无力反抗以至于憋屈得……
想到历史上同治帝的下场,季言之下意识就想撇嘴,不过他稳住了,继续用含糖量十足的语调:“既然慈安皇额娘说朕越来越具有帝王威严,那么朕宣布建立广方言馆的事情,朕允了,并不分满汉招收十四岁以下文童入馆,学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知识。”
礼部侍郎领军机处行走索绰络.宝鋆拱手道:“请问万岁爷,先开设学习哪几国语言?”
季言之:“慈禧皇额娘认为该怎么办?”
慈禧太后已经昏昏欲睡,季言之这一声只是让她勉强精神回笼,却并不能支撑多久,无奈慈禧太后只能够留下一句‘当断则断,皇帝谨听母后皇太后之言’,就进了后殿暖阁歇下。
季言之撇头又看向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笑了笑:“皇帝以为何?”
季言之眨眨眼睛,继续晃荡着两只小腿儿:“嗯,容朕仔细想想。”
慈安太后笑得更加慈祥:“那皇帝慢慢想。”
季言之真的‘认真’想了一会儿,然后才慢吞吞的开口说:“先开设英语、法语、俄语,其他的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日等国语言荣后再说。对了,皇额娘,朕只有会满蒙汉三族语言的师傅,朕突然也想学海外蛮夷的语言。朕听……
咦,忘了是谁,反正朕听过这么句话,‘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要从一切上了解’,朕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朕以后就要按照这句话来学习。慈安皇额娘觉得怎么样?”
“皇帝自是聪慧,学什么都好。”
慈安太后赞赏了季言之一句,然后道:“在广开设方言馆之事就由礼部、工部共同协助李巡抚(李鸿章)襄办。记得办妥之后,招精通外国语言者进宫教导万岁爷。”
礼部侍郎领军机处行走宝鋆道:“太后娘娘,京都去年就有开办的京同文馆,里面甚至有洋人做任课老师。如若万岁爷是在想学外国语言,还不如就近选择京同文馆出众者,入宫教导万岁爷。”
季言之微微眯了眯眼睛,继而笑得格外的灿烂。
“慈安皇额娘,佩蘅(宝鋆字)说得没错,就在京同文馆挑选一名师者入宫教授朕外国语言吧。”
慈安太后微微一愣,显然是意识到了季言之玩了一把文字游戏,不过鉴于季言之小,慈安只把这当做巧合,依然面带微笑,好不慈爱的道:“皇帝乃一国之君,自然当依皇帝所言。这事啊,恩崇,你去督办。务必给皇帝办得漂漂亮亮。”
恩崇叩首:“奴才谨听懿旨!”
※※※※※※※※※※※※※※※※※※※※
更新o(* ̄︶ ̄*)o
感谢在2020-03-31 17:28:39~2020-04-01 15:43: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喵啊、七七、*^o^*雨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2893826 160瓶;小虾球0219 52瓶;辛辣的瓶子 50瓶;余生朱白巍澜 11瓶;花舞霏霏、霓裳、猫猫、碧清云影 10瓶;勿失勿忘 6瓶;小米 5瓶;未闻花名、鱼非鱼、森淼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