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朕说退下!”皇帝揉揉眉,不耐烦起来。
“老臣告退。”看皇上确实听不下去,孙太师只得先退下。
“孙太师,怎么样?皇上听了没有?”一出宫门,就有人围了上来问道。
孙太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皇上不听呐。”
其他人没想到没有作用,顿时面面相觑。
“那怎么办?难道真让那姓沈的庄稼汉爬到我们头上不成?”有人怒道。
“不然怎么办?皇上那么信任他,把柄又抓不到,你有方法?”
“大人,下官倒是听说一件事情。”有个官员靠近孙太师道。
第58章 发怒
“岂有此理!”御书房里, 皇帝一把将桌子上一摞奏折掀到地上,怒不可遏道。
林三道甩了甩拂尘,跪下请罪:“皇上息怒,有什么不满, 你对着奴才发, 千万别气坏身子。”
皇帝手里的奏折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深吸几口气,把奏折往桌上一摔, 站起身来:“朕登基十余年,兢兢业业, 为国操劳, 不敢有丝毫懈怠,才得良臣数名。如今,除了义父与六郎, 其余死的死, 伤的伤, 更有甚者, 如柳爱卿,被抄家斩首!反倒是这些人,一个个沉迷党派之争, 今天参这个明天参那个,正经事一件不做,反而一个比一个过得舒服。林三道, 你说朕…是不是…真错了?”
“皇上,皇上,您没错啊,错的是那些奸臣, 您想想百姓,想想边关的将士们呀皇上,若不是圣上英明,大盛哪有今天啊。沈将军已经进京了,陆首辅也在路上。皇上,皇上您再撑一撑,大盛就靠您了皇上。”林三道劝。
“朕知道,朕就是有些……有些无奈。”皇帝叹了口气,“让朕静静,你退下吧。”
林三道想把地上的奏折捡起来,被皇帝阻拦了:“不用收拾,你出去吧。”
林三道称是退了下去,迈出脚步把门轻轻关好。
“柳爱卿、汤爱卿、任爱卿……”看林三道出去以后,皇帝缓步走到桌前,弯腰将奏折一本本捡起来,捡一本默念一个名字,等所有名字都念完以后,语气顿时冷了起来,“孙太师、殿阁大学士时英武、内务府总管丁修杰、太子太保郑修平,一个都跑不了。”
捡好以后整齐的摆放在书桌上,拍了一下龙袍,快步走到门口,伸手将紧闭的大门打开:“摆驾景仁宫。”
“摆——驾——”门口等待的林三道一甩拂尘道,只是心里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去林妃那。
……
宫里宫外的事情都暂时影响不了徐芷,现在她兴致勃勃打开沈六郎带回来的皇庄地图,没想到还有这东西,她看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地图这时候竟然这么广泛了吗。
“太.祖发明了地图,在多处都有用处,行军打仗用处最多。京城里,为了保障皇上安全,皇宫和每处皇庄的地貌都有详细描绘,就是防止防卫不到。”沈六郎解释。
“哦,这样呀。”徐芷点头,“对了,太.祖是怎么赢得天下的?”她越来越好奇太.祖的来历了。
“听闻太.祖出生时脚踩祥云,五岁出口成章,七岁会作诗,十二岁中举,十五岁便成了状元。可是前朝国君昏庸,朝廷腐败,堂堂状元弃而不用,随便给了个小官,有大臣竟想用前途收买太.祖。太.祖一怒之下回了老家。五年后荒灾频发,百姓艰难,太.祖沉思以后揭竿造反了,路上无数官员士子投靠,一路打到京城。”沈六郎按着自己知道的回答。
“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在哪看到的?”这吹捧程度,不会是太.祖迷弟吧。
“太.祖自传呀,怎么了?”沈六郎不明白哪里不对劲。
徐芷:……
好吧,怪不得口气这么赞扬
“那自传里还写了什么?”徐芷问,她有点好奇。
“写了太祖的丰功伟绩呀。”沈六郎理所当然道,不然还能写什么,只是后面太多,他还没看完。
“太.祖还有没有出过其他的书?”徐芷问,如果太.祖和自己来历一样,那书里应该有所透漏,只是自传这本,她可能看不下去。
“有,太.祖记事、盛朝开国君主生平,太.祖转、开国圣君……”沈六郎回忆道,还有其他,名字记不清了。
“停停停,有没有对一些新事物的介绍?或者太.祖提出的改革?”徐芷问,她不想知道太.祖怎么一路收小弟打天下的。
“没有。”沈六郎想了想,道。
“好吧。”徐芷妥协了,还是继续研究地图吧。
“这里是什么地方?”徐芷指着一排小标志问。
沈六郎看了看,沉思了一会低声道:“难民房。”
“难民房?”徐芷高声,是她想的那种吗?
“太.祖有令,凡因各种荒灾逃难的灾民,官员一律不准驱逐,可前往各处皇庄安置。灾民在皇庄可以领到一块土地,耕种三年能够养活自己就会被安排到各村庄,分配房屋土地。若是因为偷懒挨饿,朝廷一律不再安排。其中银钱皆从皇上内库划出。先帝在位,因不舍出钱,下令斩杀了三万难民房里的灾民,从此以后再无人相信难民房是为了百姓。去年圣上重建一批难民房,里面都是一些实在没地方去的士兵和孩子。”
“这个庄子也有?”徐芷问。
“每个庄子都有,其中孩子多,都是因为各种战乱失去亲人的孤儿。也有士兵,多是一些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就算保住命也不能做重活了。”
“孩子有多大的?”徐芷问,如果年龄不大的话可以借此培养一批接班人。
“多大的都有,三四岁十来岁,十三四的也有,十五岁以上的少一些。”沈六郎回想片刻说。
“十五岁了还养不活自己?”徐芷问,十五岁按说都是大孩子了,跟着大人干活应该能够自己吃的。
“多是些带着弟弟妹妹的,走不开。”沈六郎解释。
差点把这个漏掉了,不过这么大了……
“如果让这么大的出来干活,弟弟妹妹留在难民房专门安排人照顾,他们会同意吗?”
“会同意。”想着几个孩子的品性,沈六郎肯定道。
“明天去看看吧。”徐芷道,她又有些怀疑太.祖的来历了,难民房应该不是平白无故就建的。
“明天我陪你去。”沈六郎想着自己也很久没去看看了,也不知道那些曾经的部下过得怎么样。
第59章 题目
第二□□堂上一片混乱的时候, 徐芷和沈六郎已经出京城去皇庄了。
“就是这里了。”沈六郎勒马,下来以后将徐芷小心的扶下车。
徐芷抬头看了看,看外面并不像是皇庄,很朴素的建筑, 和平时的庄子没什么两样, 看来圣上确实不是个奢侈的人。
“京城这种皇庄还有七八处, 都是先帝时大肆修建的,圣上继位以后一直没打理, 最后看实在是破败不成样了,才派人修理一番, 现在勉强能见人了。”沈六郎边走边说。
徐芷点点头, 打量这庄子,庄子不小,虽说节俭但毕竟是京城, 比家里盖的那个好多了。走进去才发现, 表面朴素的皇庄里面还是挺精致的, 只是这样一来就舍不得用来加工那些吃食了。
过段时间就是中秋节, 徐芷想做一批月饼在京城售卖,这地点还没想好,本来想着看看这里合适就在这了, 谁知道又白来了。
“沈将军,沈夫人。”两人正说话,庄头从院里出来了。
“不用多礼, 我们就随便看看。”沈六郎道。
“将军和夫人想去哪,老奴带将军去。”
庄头姓石,徐芷跟着沈六郎唤他石伯。
“先去难民房看看吧。”徐芷道,去看下有没有合适的
出路。
沈六郎答应一声带着徐芷去后面看, 难民房的位置在另一边,离皇庄有点距离。周围都是田地,两人没上车,就这样沿着庄稼走。
“这也是小麦?”徐芷仔细看了看一块地的麦穗,有点小,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对,这片地种了三种小麦,这块是产量低的,胜在不招虫;那块是产量高的,就是虫多,麻烦;还有一块是不怕旱;皇上下令这样以后就再也不怕照顾不过来了。”石伯解释,毕竟照料庄稼不易,庄子里的人又不多,加上难民也不够。原来天天忙着也照顾不过来,哪像现在,捉虫的时候只捉虫子多的那片,浇水的时候抗旱的那块不用浇,整体下来,产量不减反增。
“这法子不错。”徐芷忍不住赞扬一声,皇帝真是难得一见的圣君。
“难民房那里还有多少人?”徐芷问石伯。
“回夫人,还有六十七人,其中退下来的老兵十三人,十五岁以上的十七人,八岁以上的孩子二十一人,剩下的都是不满八岁的。”石伯回,怕徐芷想要赶人走,又加了一句,“现在庄子里的田地,那些人能照顾一半,剩下的一半农忙就要雇人了,雇人花费不小,能省一笔是一笔。”
“平时这些孩子有没有读书?”徐芷又问了句。
石伯没想到徐芷会突然问这个,看了眼沈六郎才回:“读了,宅子里有个伤兵是识字的,大点的孩子都跟着学了不少,只有几个小的,说话还不清楚,过两年再学。”
说话间已经到了难民房,这里的环境明显不如皇庄,即使皇上拿了私库填补,花费还是挺大的,这只是一处,京城这种地方还有好几个,再加上外地的,分到每个难民房剩下的也就不多了。再加上这个朝代种出来的粮食低的可怜,就算用了别的方法,增产效果也微乎其微。
“石爷爷来了!”有孩子看见石伯,立马欢呼着出来。
“慢点,慢点。”石伯嘴里说着,笑呵呵的摸着跑过来的孩子的头发,“又去哪疯玩了,你看头上弄的。”说着把孩子头上的一根稻草摘掉。
“石伯。”听见动静,一个男子拄着拐杖出来喊了一声,看见沈六郎激动的差点摔倒,“将军。”就要下拜。
沈六郎一把把人拖住:“没有外人,我们之间不用这些虚礼。”
“这位是?”男子看徐芷有些陌生,问道。
“这是将军夫人,今天夫人想来看看孩子们。”石伯对男子说。
接下来又是一番介绍,徐芷这才知道男子曾经是沈六郎的下属,对战中伤了腿,老家也已经没人,没地方去才留在这里,后来孩子多了每天就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徐芷又去看了看那些孩子的住处,虽然挤了点胜在干净。
“几人一间?”徐芷问。
“天热,七八个人一屋,就是有些热,冬天好点,十来个人一屋,暖和也省柴。”石伯说。
徐芷又看了看房屋的大小,住五六个人就够挤的了,难为这么多人怎么能睡得开。
“这附近能加盖吗?”徐芷问,也用不了多少钱,当为孩子和家人积福了,她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差,看来皇上是真没钱了,怪不得肥皂都拿出来了,就是不知道哪来的方子。
“回夫人,京城物贵,盖一间砖屋约摸五六两银子,草房便宜,一二两银子就能盖出来。”石伯解释。
徐芷算了算,看这个样子要盖五六间才行,还有厨房也要盖,在院子里做饭太危险了,毕竟这么多孩子。这样一来五十两银子也就够了,不足皇上赏赐的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徐芷又有些奇怪,这部分钱皇帝完全有能力拿出来,怎么就没出声呢?
直到晚上两人商议的时候徐芷才明白,原来最穷的是皇帝自己,赐给自家的那个皇庄是难民最少的一个。其余庄子里多则上千少则几百,还有各处的孤慈园、育婴堂,都靠着皇帝私库养活,虽说长大了就能出去,但是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再加上一些被扔的孩子,住在难民房里的人只见多不见少,私库也是入不敷出起来。
赏给沈六郎那批金银也是唯一一段富裕的时候,抄了一个贪官的家,本以为能用上几年。没想到半年就花光了,又不好意思朝臣子哭穷,何况满朝也没几个和他一心的,就一直穷到了现在。
这次如果不是好友说漏了嘴,沈六郎也不知道皇帝竟然寸步难行到这个地步了,挣钱的法子一个接一个想,就是挣不着钱,原因也找不出来。
这个庄子也是皇帝甩出来的小累赘,五百亩皇田加皇庄,养活这些人绰绰有余,偏偏不知怎么回事,在皇上手里干什么都是亏的。
沈六郎还有个大胆的猜测,特别是昨天皇上询问了生意以后,他觉得这个皇庄只是皇上的一个试水,以后会做什么说不准。
“小婶,有道题目不大明白。”正想着,明松拿着本书进来了,看见屋里只有沈六郎有些奇怪,“小叔,小婶去哪了?”
“找你小婶干什么?”沈六郎问,如果没听错的话刚刚侄子是有问题,媳妇难道会?
“有道题不会。”明松说。
“老臣告退。”看皇上确实听不下去,孙太师只得先退下。
“孙太师,怎么样?皇上听了没有?”一出宫门,就有人围了上来问道。
孙太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皇上不听呐。”
其他人没想到没有作用,顿时面面相觑。
“那怎么办?难道真让那姓沈的庄稼汉爬到我们头上不成?”有人怒道。
“不然怎么办?皇上那么信任他,把柄又抓不到,你有方法?”
“大人,下官倒是听说一件事情。”有个官员靠近孙太师道。
第58章 发怒
“岂有此理!”御书房里, 皇帝一把将桌子上一摞奏折掀到地上,怒不可遏道。
林三道甩了甩拂尘,跪下请罪:“皇上息怒,有什么不满, 你对着奴才发, 千万别气坏身子。”
皇帝手里的奏折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深吸几口气,把奏折往桌上一摔, 站起身来:“朕登基十余年,兢兢业业, 为国操劳, 不敢有丝毫懈怠,才得良臣数名。如今,除了义父与六郎, 其余死的死, 伤的伤, 更有甚者, 如柳爱卿,被抄家斩首!反倒是这些人,一个个沉迷党派之争, 今天参这个明天参那个,正经事一件不做,反而一个比一个过得舒服。林三道, 你说朕…是不是…真错了?”
“皇上,皇上,您没错啊,错的是那些奸臣, 您想想百姓,想想边关的将士们呀皇上,若不是圣上英明,大盛哪有今天啊。沈将军已经进京了,陆首辅也在路上。皇上,皇上您再撑一撑,大盛就靠您了皇上。”林三道劝。
“朕知道,朕就是有些……有些无奈。”皇帝叹了口气,“让朕静静,你退下吧。”
林三道想把地上的奏折捡起来,被皇帝阻拦了:“不用收拾,你出去吧。”
林三道称是退了下去,迈出脚步把门轻轻关好。
“柳爱卿、汤爱卿、任爱卿……”看林三道出去以后,皇帝缓步走到桌前,弯腰将奏折一本本捡起来,捡一本默念一个名字,等所有名字都念完以后,语气顿时冷了起来,“孙太师、殿阁大学士时英武、内务府总管丁修杰、太子太保郑修平,一个都跑不了。”
捡好以后整齐的摆放在书桌上,拍了一下龙袍,快步走到门口,伸手将紧闭的大门打开:“摆驾景仁宫。”
“摆——驾——”门口等待的林三道一甩拂尘道,只是心里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去林妃那。
……
宫里宫外的事情都暂时影响不了徐芷,现在她兴致勃勃打开沈六郎带回来的皇庄地图,没想到还有这东西,她看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地图这时候竟然这么广泛了吗。
“太.祖发明了地图,在多处都有用处,行军打仗用处最多。京城里,为了保障皇上安全,皇宫和每处皇庄的地貌都有详细描绘,就是防止防卫不到。”沈六郎解释。
“哦,这样呀。”徐芷点头,“对了,太.祖是怎么赢得天下的?”她越来越好奇太.祖的来历了。
“听闻太.祖出生时脚踩祥云,五岁出口成章,七岁会作诗,十二岁中举,十五岁便成了状元。可是前朝国君昏庸,朝廷腐败,堂堂状元弃而不用,随便给了个小官,有大臣竟想用前途收买太.祖。太.祖一怒之下回了老家。五年后荒灾频发,百姓艰难,太.祖沉思以后揭竿造反了,路上无数官员士子投靠,一路打到京城。”沈六郎按着自己知道的回答。
“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在哪看到的?”这吹捧程度,不会是太.祖迷弟吧。
“太.祖自传呀,怎么了?”沈六郎不明白哪里不对劲。
徐芷:……
好吧,怪不得口气这么赞扬
“那自传里还写了什么?”徐芷问,她有点好奇。
“写了太祖的丰功伟绩呀。”沈六郎理所当然道,不然还能写什么,只是后面太多,他还没看完。
“太.祖还有没有出过其他的书?”徐芷问,如果太.祖和自己来历一样,那书里应该有所透漏,只是自传这本,她可能看不下去。
“有,太.祖记事、盛朝开国君主生平,太.祖转、开国圣君……”沈六郎回忆道,还有其他,名字记不清了。
“停停停,有没有对一些新事物的介绍?或者太.祖提出的改革?”徐芷问,她不想知道太.祖怎么一路收小弟打天下的。
“没有。”沈六郎想了想,道。
“好吧。”徐芷妥协了,还是继续研究地图吧。
“这里是什么地方?”徐芷指着一排小标志问。
沈六郎看了看,沉思了一会低声道:“难民房。”
“难民房?”徐芷高声,是她想的那种吗?
“太.祖有令,凡因各种荒灾逃难的灾民,官员一律不准驱逐,可前往各处皇庄安置。灾民在皇庄可以领到一块土地,耕种三年能够养活自己就会被安排到各村庄,分配房屋土地。若是因为偷懒挨饿,朝廷一律不再安排。其中银钱皆从皇上内库划出。先帝在位,因不舍出钱,下令斩杀了三万难民房里的灾民,从此以后再无人相信难民房是为了百姓。去年圣上重建一批难民房,里面都是一些实在没地方去的士兵和孩子。”
“这个庄子也有?”徐芷问。
“每个庄子都有,其中孩子多,都是因为各种战乱失去亲人的孤儿。也有士兵,多是一些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就算保住命也不能做重活了。”
“孩子有多大的?”徐芷问,如果年龄不大的话可以借此培养一批接班人。
“多大的都有,三四岁十来岁,十三四的也有,十五岁以上的少一些。”沈六郎回想片刻说。
“十五岁了还养不活自己?”徐芷问,十五岁按说都是大孩子了,跟着大人干活应该能够自己吃的。
“多是些带着弟弟妹妹的,走不开。”沈六郎解释。
差点把这个漏掉了,不过这么大了……
“如果让这么大的出来干活,弟弟妹妹留在难民房专门安排人照顾,他们会同意吗?”
“会同意。”想着几个孩子的品性,沈六郎肯定道。
“明天去看看吧。”徐芷道,她又有些怀疑太.祖的来历了,难民房应该不是平白无故就建的。
“明天我陪你去。”沈六郎想着自己也很久没去看看了,也不知道那些曾经的部下过得怎么样。
第59章 题目
第二□□堂上一片混乱的时候, 徐芷和沈六郎已经出京城去皇庄了。
“就是这里了。”沈六郎勒马,下来以后将徐芷小心的扶下车。
徐芷抬头看了看,看外面并不像是皇庄,很朴素的建筑, 和平时的庄子没什么两样, 看来圣上确实不是个奢侈的人。
“京城这种皇庄还有七八处, 都是先帝时大肆修建的,圣上继位以后一直没打理, 最后看实在是破败不成样了,才派人修理一番, 现在勉强能见人了。”沈六郎边走边说。
徐芷点点头, 打量这庄子,庄子不小,虽说节俭但毕竟是京城, 比家里盖的那个好多了。走进去才发现, 表面朴素的皇庄里面还是挺精致的, 只是这样一来就舍不得用来加工那些吃食了。
过段时间就是中秋节, 徐芷想做一批月饼在京城售卖,这地点还没想好,本来想着看看这里合适就在这了, 谁知道又白来了。
“沈将军,沈夫人。”两人正说话,庄头从院里出来了。
“不用多礼, 我们就随便看看。”沈六郎道。
“将军和夫人想去哪,老奴带将军去。”
庄头姓石,徐芷跟着沈六郎唤他石伯。
“先去难民房看看吧。”徐芷道,去看下有没有合适的
出路。
沈六郎答应一声带着徐芷去后面看, 难民房的位置在另一边,离皇庄有点距离。周围都是田地,两人没上车,就这样沿着庄稼走。
“这也是小麦?”徐芷仔细看了看一块地的麦穗,有点小,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对,这片地种了三种小麦,这块是产量低的,胜在不招虫;那块是产量高的,就是虫多,麻烦;还有一块是不怕旱;皇上下令这样以后就再也不怕照顾不过来了。”石伯解释,毕竟照料庄稼不易,庄子里的人又不多,加上难民也不够。原来天天忙着也照顾不过来,哪像现在,捉虫的时候只捉虫子多的那片,浇水的时候抗旱的那块不用浇,整体下来,产量不减反增。
“这法子不错。”徐芷忍不住赞扬一声,皇帝真是难得一见的圣君。
“难民房那里还有多少人?”徐芷问石伯。
“回夫人,还有六十七人,其中退下来的老兵十三人,十五岁以上的十七人,八岁以上的孩子二十一人,剩下的都是不满八岁的。”石伯回,怕徐芷想要赶人走,又加了一句,“现在庄子里的田地,那些人能照顾一半,剩下的一半农忙就要雇人了,雇人花费不小,能省一笔是一笔。”
“平时这些孩子有没有读书?”徐芷又问了句。
石伯没想到徐芷会突然问这个,看了眼沈六郎才回:“读了,宅子里有个伤兵是识字的,大点的孩子都跟着学了不少,只有几个小的,说话还不清楚,过两年再学。”
说话间已经到了难民房,这里的环境明显不如皇庄,即使皇上拿了私库填补,花费还是挺大的,这只是一处,京城这种地方还有好几个,再加上外地的,分到每个难民房剩下的也就不多了。再加上这个朝代种出来的粮食低的可怜,就算用了别的方法,增产效果也微乎其微。
“石爷爷来了!”有孩子看见石伯,立马欢呼着出来。
“慢点,慢点。”石伯嘴里说着,笑呵呵的摸着跑过来的孩子的头发,“又去哪疯玩了,你看头上弄的。”说着把孩子头上的一根稻草摘掉。
“石伯。”听见动静,一个男子拄着拐杖出来喊了一声,看见沈六郎激动的差点摔倒,“将军。”就要下拜。
沈六郎一把把人拖住:“没有外人,我们之间不用这些虚礼。”
“这位是?”男子看徐芷有些陌生,问道。
“这是将军夫人,今天夫人想来看看孩子们。”石伯对男子说。
接下来又是一番介绍,徐芷这才知道男子曾经是沈六郎的下属,对战中伤了腿,老家也已经没人,没地方去才留在这里,后来孩子多了每天就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徐芷又去看了看那些孩子的住处,虽然挤了点胜在干净。
“几人一间?”徐芷问。
“天热,七八个人一屋,就是有些热,冬天好点,十来个人一屋,暖和也省柴。”石伯说。
徐芷又看了看房屋的大小,住五六个人就够挤的了,难为这么多人怎么能睡得开。
“这附近能加盖吗?”徐芷问,也用不了多少钱,当为孩子和家人积福了,她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差,看来皇上是真没钱了,怪不得肥皂都拿出来了,就是不知道哪来的方子。
“回夫人,京城物贵,盖一间砖屋约摸五六两银子,草房便宜,一二两银子就能盖出来。”石伯解释。
徐芷算了算,看这个样子要盖五六间才行,还有厨房也要盖,在院子里做饭太危险了,毕竟这么多孩子。这样一来五十两银子也就够了,不足皇上赏赐的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徐芷又有些奇怪,这部分钱皇帝完全有能力拿出来,怎么就没出声呢?
直到晚上两人商议的时候徐芷才明白,原来最穷的是皇帝自己,赐给自家的那个皇庄是难民最少的一个。其余庄子里多则上千少则几百,还有各处的孤慈园、育婴堂,都靠着皇帝私库养活,虽说长大了就能出去,但是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再加上一些被扔的孩子,住在难民房里的人只见多不见少,私库也是入不敷出起来。
赏给沈六郎那批金银也是唯一一段富裕的时候,抄了一个贪官的家,本以为能用上几年。没想到半年就花光了,又不好意思朝臣子哭穷,何况满朝也没几个和他一心的,就一直穷到了现在。
这次如果不是好友说漏了嘴,沈六郎也不知道皇帝竟然寸步难行到这个地步了,挣钱的法子一个接一个想,就是挣不着钱,原因也找不出来。
这个庄子也是皇帝甩出来的小累赘,五百亩皇田加皇庄,养活这些人绰绰有余,偏偏不知怎么回事,在皇上手里干什么都是亏的。
沈六郎还有个大胆的猜测,特别是昨天皇上询问了生意以后,他觉得这个皇庄只是皇上的一个试水,以后会做什么说不准。
“小婶,有道题目不大明白。”正想着,明松拿着本书进来了,看见屋里只有沈六郎有些奇怪,“小叔,小婶去哪了?”
“找你小婶干什么?”沈六郎问,如果没听错的话刚刚侄子是有问题,媳妇难道会?
“有道题不会。”明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