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中秋佳节
  回到皇宫,天色已晚。陆承启一如既往地前往福宁殿,不然那些写帝皇起居录的内侍,又会在起居录里面添上两笔坏话了,例如“洪祥帝于某年某月,晚上竟流连养心殿之中,不与后宫,恐有隐疾……”。这些个内侍,陆承启真想把他们撤了,可这是为了华夏的传承,才设下的宫中史官,陆承启还没这么大能量,敢废除这一制度,只好听之任之了。
  福宁殿中,皇后周芷若已等候多时。她挥退了宫女,亲手为陆承启宽衣,两人相拥而卧。但陆承启今日不知怎的了,似乎心事重重,周芷若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可是有什么心事?”
  陆承启看了看眼前精致的脸庞,竟有种不真实的错觉。即便他已经慢慢融入了这个朝代,这个角色,但他的灵魂深处,依旧是那个二十一世纪的小职员。
  只要是中华子女,离家之后,肯定是思乡心切。而这个时代,也没有电话,没有电报,就算是写信,自己的家人都收不到。想到含辛茹苦养育自己二十年的父母,陆承启心中腾起一种深深的愧疚。今日乃是八月十四,明日便是中秋佳节,可月圆之时,人却不能团圆。陆承启心底升起了无可奈何之感,哪怕他的富有天下的皇帝又如何,没有亲人,没有亲情,这便是皇帝的悲哀么?
  陆承启曾问自己,若再来一次,他还会救人吗?答案是,会。见死不救,是他做不到的,他不后悔救人,哪怕搭上了自己的生命。陆承启从不向命运屈服,或许会屈从于现实,可骨子里的固执,是谁都改变不了的。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梓童,我……有点想皇考了……母后早逝,父皇是我唯一亲人,不久就是他的祭日,我想去见见他……”
  周芷若是知道的,先帝病逝于十一月,现在都差不多到九月了,陆承启想念先帝也是正常的。但她不知道的是,陆承启假先帝之名,其实纪念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周芷若握紧了陆承启的手,说道:“皇上,臣妾陪着你去。”
  陆承启用手抚上了她的柔荑,说道:“此事不急,过些时日再说。天色很晚了,明日又要早朝,咱们睡吧。”
  周芷若乖巧地点了点头,两人相拥而眠。
  翌日,五日一次的例朝再次来临。大庆殿之中,陆承启隐有威严的面庞,不怒而威的神情,缓缓说道:“众卿,可有要事上奏?”
  只见百官队伍之中,一人越众而出,手持朝笏,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陆承启看了一眼,便知道是兵部尚书秦邰康,便淡淡地说道:“准奏!”
  秦邰康说道:“陛下,时下几近深秋,边军军饷迫在眉睫。前些时日,契丹夷蛮再次掠劫边境,边军死伤惨遭。若不加以抚恤,恐生哗变。”
  陆承启早就通过内阁,知道了这件事,但他留中不发,因为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军饷问题,而是军队改制的问题。
  一支没有军纪,军官只会吃兵血的军队,谈何战斗力?华夏民族曾把草原人赶到瀚海之北的苦寒之地,那时候的华夏军队,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可一旦军纪松懈,贪官四起的时候,一支军队的灵魂便没有了,华夏军队再一次滑落深渊。
  可若这么就说华夏军队比草原人的军队差,那就不对了。你举出例子,说蒙古军队横扫亚欧大陆,清朝以十万人便统治了中原。那只是南宋末年和明代末年的腐败导致的内患重重,何谈抵御外敌?不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他们夺取中原的时候,只是刚刚好占据了天时,顺应大势才能坐稳江山。如果汉人不内斗,世上又有谁是华夏民族的对手?
  而那些不事劳作,没有自己文化的草原人占据了中原之后,居然把千百年的典籍付之一炬,进而控制思想,愚民政策之下,华夏民族岌岌可危。一方面闭关锁国,一方面叫嚷着天朝上国,活在自欺欺人的梦幻中,妄想统治华夏千万年。到头来,蒙古人被赶出中原,满族人也被淹没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可笑,可悲,可叹,可恨!
  陆承启一时间思潮四起,混不理大庆殿之中,群臣互相攻讦。良久,陆承启才回过神来,说道:“众卿说得都有道理,但朕却不同意。”
  百官愕然,小皇帝的作风,大家都有所了解,次次出乎意料之外。今日再见到,也不足为奇了。陆承启接着说道:“军饷一事,最是容易滋生腐败。朕说过,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官员,没了监督,还是会慢慢被腐朽。朕决定,这一次军饷发放,全程由监察司监察,若有人敢伸手触碰,喝兵血,朕决不姑息!秦卿,此事是你分内之事,须用心办妥。”
  秦邰康领旨之后,陆承启说道:“今日乃中秋佳节,朕下旨城防司,取消宵禁,全国同欢,共庆佳节。百官皆可前往御膳房,领取月饼,此乃朕的小小心意,望日后你我君臣共携,同创辉煌大顺!”
  百官拜谢道:“陛下圣明!”
  陆承启又再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心中一酸,说道:“若无要事启奏,便退朝吧。内阁大臣,早朝过后,来垂拱殿见朕。”
  内阁大臣,应该是见陆承启最多的人了,他们不敢怠慢,一同前往垂拱殿,觐见圣上。陆承启笑道:“你们无需拘谨,今日不论公事,只谈风月。朕也不是那种只懂工作,不懂休息的人。你们这几日工作的量很大,朕都看在眼里。这国家大事虽然要紧,但你们是朕的肱骨之臣,岂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须得劳逸结合,才能做得长久。朕不怕和你们明说,你们若不负朕,朕亦不负你们。”
  内阁十二个大臣,皆惶恐,说道:“微臣不敢!”
  陆承启笑道:“放松点,朕今日便要与你们同游长安城,听闻中秋佳节,长安城里非常热闹,朕要亲眼去见一见。你们现在便回家,换身便衣,与朕出宫。”
  内阁大臣们没想到,陆承启召他们觐见,仅仅是为了亲自给他们放假,这等幸事在大顺朝,又有几人能享受到?一个个如同喝了千年老酒,走出皇宫的脚步都飘飘然起来,恨不得一步作两步。
  陆承启则在空无一人的垂拱殿里面想着他的边军:“第一步要收归军心,这第二步嘛,便是要摘出那些喝兵血的家伙,这些该死的家伙,早该一刀宰了。人家在前线打生打死,这些混蛋却躲在后面喝兵血,天理难容!第三步,得好好想想,如何收拢底层军官的心,慢慢置换成自己的心腹,打造成自己的亲军。有了,哈哈,就是这个,一举两得,不一举三得,四得,五得!”
  陆承启想到精彩之处,忍不住一番手舞足蹈,幸亏垂拱殿没人,不然那些小太监,小宫女都道陆承启发了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