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103节
石三白等人进入岭南逛了没有多久,被官府的人请到了县衙去,他们的来意后就被当做官方接待了。不但带他们参观了岭南的商行书院,还带他们去了心心念念的玉米地,木薯地。
驻村的衙役指着已经结穗的玉米和他们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告诉他们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采摘玉米,又怎么样保存等等相关问题。
使者们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大方,不但没有防止他们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做。见惯了有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使者很是不自然,心里也升起了浓浓的敬佩。
“怪不得人家岭南十年就发展的那么好呢,这个大方敞亮的模样,要是我也乐意来这里。人和我分享了那么多东西,我肯定也乐意和大家说。要是所有人都这样,何愁世人不通礼仪呢?”蜀郡来的使者感慨道。
他们蜀郡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很闭塞,他觉得岭南的样子很值得他们学习。回去了他一定要给郡守上书才可以!
这一趟他们真的见识了很多,但重心还是放在了粮食上。现在各地人口凋零,想要恢复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岭南的这些玉米,木薯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往年收购粮税的时候,水稻和玉米都各占了一半,至于木薯种子,现在也快到了成熟的时候。再等上一两个月就能砍了,让他们带回去明年种植。
相比于给崔三的价格,王怀玉给各地使者的价格就实在多了,堪堪和市场价持平,也就是赚了一点点本钱。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如此厚道,各地使者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回去大多夸赞了她。
“岭南的这一位郡主是位人杰,若是当官便是封侯拜相也能成。”至于当皇帝没有人敢想。蜀郡的使者如此夸赞道。
李太守听着他的话,升起了不小的好奇心,“岭南那片荒芜的地方,韦家在经营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抱怨,刁民难以管控,土地贫瘠长不出粮食。怎的,这回你去竟是如此大的改变了?”
“确实是,属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岭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说我们蜀郡比不上,便是江南和京都也不过如此。那里的百姓人人穿丝绸,吃干饭,用铁农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耕牛,县与县之间竟然是用水泥铺路。是豪横富有的府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太守还是不相信,只当他是夸张。
“好啦,这世上如果真有如此富裕的地方,大概是神仙住的了,岭南那个地无一尺平的地方怎么办。”李太守摆摆手转而问道:“这次去你可把那个什么玉米带了回来?”
“带回来了,不止带回来了,就连玉米的种植方法怎么管理,岭南的衙役也一一告诉我们。还给我们写了一份种植说明。”使者岭南每个百姓都有的玉米种植小册子递给他。
李太守看着册子上事无巨细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不禁有些入迷。等他反应过来则是有些震惊,“岭南人竟然如此舍得,把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我们。”
使者也是点头赞同,“是的,他们非常大方,还和我说,如果我们种植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岭南,他们派专家来给我们解决。”
“专家?这是何意?”
“就是专门种植研究玉米的人家,岭南开办了很多书院,还有一所大学,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读书识字,还能通过考试考取衙役当官,或者是到天工大学去做研究。听说这个大学非常厉害,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实则指了指旁边的罐头,橡胶圈等等介绍道。
李太守看得稀奇,不过也只是看个新鲜,转头还是把它放到了库房。有玉米和木薯珍之又重的让有经验的农人去种植。
其他各地的使者也是,拿到种子的第二天纷纷启程赶回家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也坚定的回答。
淮安府种植玉米木薯的时间是除了岭南外最早的府城,而且王华玉给的种子也是其他府城的几倍,几乎两年的时间,淮安府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第三年的时候就能够让百姓吃饱,并且上交一定的税粮。
其他府城还在慢慢发展的时候,淮安王府以惊人的速度,休养生息,练兵囤粮。终于在王怀玉三十岁的那一年,再一次动兵。
第157章
战争来得猝不及防,但又好像在预料之中,所以人都知道当下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天下一天还没有统一,就还会有纷争。现在再一次掀起了战火,反倒给人一种果然如此,快要结束了的痛快感。
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钝刀子割肉,而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速度席卷了大齐各地,以淮安王为主的这一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西部和北部十二个府城。
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看不上的蛮夷之地,当淮安府兵临太原府的时候,崔家终于感觉到了恐惧。
“果然是狼子野心,这样草莽出身的人要是坐上了皇位,还会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活路?听说淮安府已经在搞什么书院,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人都叫去教学了,还各地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书籍,假以时日,这天下还有我们世家的位置?”
崔家家主终于看到了淮安王的獠牙,看到他远远不止当皇帝如此简单的野心,他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呢,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对付他们世家了,等他当上了皇帝,那还了得!
“通知卢家那些人,淮安王的情况告诉他们,名其中厉害。他们在和我们角力不愿意合作的话,就让淮安王把我们逐个击破,摧毁世家的传承吧。”
崔氏家主把事情讲的严重,底下人也不由得战战兢兢,被一直培养着的世家嫡子理解他的担忧,给各个姻亲世家都递去信。
顶尖的世家都看得明白,知识的下沉就是在断他们世家的传承,这千百年来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就是因为知识的垄断,不见大齐建朝时建国皇帝就想要打压世家,并且后面几个皇帝也是这样干的。要不是他们是家底蕴深厚,各种礼仪文化上皇帝都要求着他们,哪怕是当官也要他们世家出手。这大齐还真不一定是谁说了算。
但就是这样,大齐的皇帝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撕开了世家的一个口子,藏书阁里面藏着的几万册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要说现在那些小官吏不也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吗?
崔家开始惶恐,卢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有一个嫡女嫁给了淮安王世子,原本是可以借着这一门姻亲高枕无忧的,但谁能想到这一位嫡女竟然就是带头撬世家墙角的人?
卢婷婷几乎是以世家割裂,才有在梁少和身边打拼的机会,也正是知道他的付出和决心,梁少和才敢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他们是相互信任又相互防备的,有感情更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卢婷婷看着手下承送上来的文书,有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母,上面写着浓浓的传统是父母的威胁和高高在上,明明是在求着她办事情,却像是一副恩赐的模样。
还有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姐妹们,如今也来攀了关系,真是只能说权势比人不得不低头啊。
“去发个帖子,五月一日我将在清河夜设宴,这些递了文书过来的都邀请,名头嘛,就定为赏析名家典著好了,让他们各带一本家中稀有的古籍来,大家一起交谈一下想法。”
卢婷婷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绝妙的点子鼓掌,个名头能把这些人聚起来,符合他们想要见自己的要求,又能让她知道这些人手里有什么书,然后再安排过目不忘的人在一旁看着,回头把书默写下来,便是没有成本就获得一批典籍。
这场宴席远在岭南的王怀玉都听到了,卢婷婷无耻的名声更是传播广泛。
听到她的这一个杰作,王怀玉都不由得鼓掌:“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花了那么多真金白银才买回来那么点东西,还比不上人家开了一场宴会。实在是失策,失策。”
林清风白了她一眼道:“好像你宴请了他们就会来一样,别忘了人家卢婷婷是卢家嫡女,大齐的四大四家之一,现在又跟在炙手可热的淮安王世子身边。我们几个都是人家瞧不上的泥腿子,贴子送到门房估计都被仆人拿去当柴火烧了,还想要请他们来参加我们开办的宴席?”
十年前王怀玉哪里敢想这样的事?别人能够邀请她,她都得感恩戴德的去赴宴,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她递了帖子,她不相信有人敢不来。
想着之前使者来岭南求种子的事情,她便觉得她也可以学一学卢婷婷,实在不行,让他们拿点书来做敲门砖,换种子也可以吧?
想到这里王怀玉便去做,让人印了一大沓巴掌大小的广告,凡是出岭南关的商人都被塞了一沓,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发给各个地方的人。也不拘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大族,只要发出去了就好。
广告上就写着岭南拥有玉米,木薯这一些高产作物,可以书籍过来兑换。如果离得比较远的想要兑换其他商品的,也可以到惠民书肆或者是优选海货这几个店铺,只要拿出来书就能对应相应价值的东西。
除非是春宫图这些不健康的书籍,王怀玉也不管是不是他们已经拥有的,只要上面有文字的都可以拿来换。
这可把一些百姓乐坏,他们当然没有什么书,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战乱,那些小世家掏的掏,忘的忘,不少人还真捡到了写有文字的东西。更何况前几年洪涝推翻了不少墓穴,里面冲出来的东西,除了金银财宝,还有一些是带有文字的竹简。
眼里只看着钱的百姓,这下知道带有文字的东西那么值钱,都非常懊悔当时自己为什么不捡一点?
而各个书店和商铺的掌柜收到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竹简,都有些震撼,这样离谱的方式竟然真的能换得到,看似不起眼的平头老百姓也有这样好的东西。
能够做店铺掌柜的都认识字,他们发现上面甚至有春秋注释,周朝礼仪这样重要的东西。一刻也不敢耽搁,稍微的清洗保存好,便快马加鞭的送到岭南去。
天工大学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谁叫他们的研究渐入佳境,各种实验结果都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造福百姓的东西也更多。
“这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化工院那边竟然研究出了细菌?还找到了可以让伤口消炎的东西!”王怀玉相当的震惊。
酒精和消炎药当然是医学界的一大利器,尤其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能够做好消毒消炎工作,就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死亡率。但以大齐的医学水平来说,他们能用到烈酒和一些名贵的药材达到这个目的,已经是很先进了。
王怀玉不是没有想过让他们炼制,尤其是提炼酒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前些年因为粮食不足,她不敢轻易提起。后面则是因为不想自己过多的干预他们的工作。
如果自己把什么东西都提出来拿出来了,那很可能会扼杀他们的想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她要做的是引导,让他们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概念,然后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的去发掘新东西。
虽然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很有可能不新鲜,但不管对大齐还是天工学院的先生学子,都是跨越式的进步。
“这个东西是谁想出来的?制作的方法怎么样?成本高不高,效果好不好?”王怀玉一连串的问题,将汇报的人问的有些慌了。
不过来之前,他已经把想要说的都准备好了,连忙翻着自己的稿子回答:“是化工院的院长带着学生们制作出来,听说是想制作高浓度的烈酒给海军那边用,因为海军最近出海,遇到了浪人受伤比较严重。所以送来医学院这边治疗了。”
“这里没有高浓度烈酒给将士治疗,是葛院长带着学子熬蒸出来的,因为用着比较急,所以是从外面买回来再经过蒸馏的,也就是这次阴差阳错才让大家发现,流过后的烈酒比原来还要好用,只要涂抹过的将士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现象。”
“书院里的人一开始以为是巧合,但后面又做了几次实验之后,才发现蒸馏过的酒比原来的浓度要高,虽然不适合人饮用,但非常适合用来消毒外伤。”
王怀玉点点头,“这是一个好东西,非常不错,能够挽救许多人的性命。”
按照她给天工大学的规定,发明了酒精的人是能够拿到一千两的奖励,并且在东西投产之后能获得三十分之一的股份,也就是说一旦酒精投入使用后,只要是官府出面去制作的,盈利了就要分三十分之一的利润给她。
汇报的人脸上喜气洋洋,因为他就是化工院的人。自己学院是第一个取得这一奖项的人,简直就是脸上有光,走路都带风。
“群主,您有没有空去学院看一看?我们在学院里弄了一个蒸馏室,要是县衙的人想要过来学,我们可以手把手的教。就是这些设备他们不能带走,等他们学完之后,我们要接着做别的实验。”
第158章
当然可以,怎么不可以呢,王怀玉非常乐意去给这些有后成就出来的学院颁奖,给他们鼓励鼓励。从金钱和精神上满足科研人员。
带着王怀玉回大学,化工院的走路都是仰着头的,在听说王怀玉不但给了他们股份,还给他们加餐了从钦防县运来的第一批鲍鱼,其他院的人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不过农学院的人不在意,因为他们在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时候也一样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甚至当时最好的一批茶叶、丝绸,罐头这些东西连着供应一个月,那时候他们可比化工院的人风光多了。
农学上的一次实验最少要半年的时间,想要出成就真的是以年来计算的。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无数百姓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哪怕他们的成果不多,待遇也没有降低。而实际上,自从他们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每年稻种的分成就比学院发的俸禄要多不少,在书院里继续做研究,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而已。
此时的天工大学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初连夫子带学生不过五百人,现在却已经有了三千学子,四百多个夫子,除了原来的五大科目还另外增设了法学科,而不管什么科目,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实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到外面去实习增加经验。这就让原本处于县城边边的天工大学热闹了起来。
陈三强是从山里出来的,这一次过来是因为他家孩子长了大脖子病,以前他们村的人得了这个病就只能等死,但是现在他听了驻村衙役得话,说在平河县每逢初一初五、十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天工大学医学院的先生和学子就会在大学门口摆摊义诊,生病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要是疑难杂症难以治好的,还能进入大学里让各个厉害的大夫给他们会诊。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陈三强想了想还是咬牙把家里种了几年的三七拔了,带着孩子来试一试。
陈三强来得很早,天不亮就带着孩子过来排队了,早饭都是从旁边的小摊贩里讨价还价买的,此时天都没有亮,但每个摊子面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
望着几十米的长龙,陈三强有些安心。能有那么多人都来排队看病的,大夫的医术应该很好吧?大宝的病肯定能看好。
旁边一个老太太看着他抱了个孩子站得腿麻了也不送一下,很是心疼地道:“小伙子,你是带孩子来看病的吧?天工大学的大夫医术都很好,来排队看病的人多着咧,看这个队伍怕是要到队伍才可以,你抱着孩子不方便,先坐一会吧。”
说着,从自己身下抽出一张小马扎。
陈三强这才后知后觉,许多人竟然是有备而来的,不单是凳子准备好了,甚至还打着伞拿着水壶过来,一看就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不不,您老人家不方便,怎么能用您的凳子呢,还是您坐着吧。”陈三强感激不已但也连忙拒绝。
自己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对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真要拿了她凳子坐,那自己成什么人了。
“嗨,你不是平河县的人吧?这有什么好客气的,那么远过来肯定是要把孩子看好了回去的,你这排队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现在还好,等一会可就不一定了。咱俩轮流着坐,谁也不难受。一会我要是去行个方便了,你就帮看着占一下位置可行?”
老太太说到这份上,陈三强便不好意思的把孩子放上去了,“孩子坐着吧,我也不是什么讲究人,就坐地上就行。”
说着他看了一眼干净的水泥地,“这地板比我家里还干净咧。”
“那是,天工大学不知道花了郡主多少钱咧,你都不知道我们岭南赚了那么多钱,那些厂子啊书院的,还有我们茶园的茶叶,这些钱除了交税可都是转给自己的,郡主那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全都拿来建设我们岭南了。你都不晓得,现在外地来的商人,都说我们岭南的路是最好的,百姓生活也是最好的,把外面的人羡慕得不行呢。”老太太得意洋洋地说道。
驻村的衙役指着已经结穗的玉米和他们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告诉他们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采摘玉米,又怎么样保存等等相关问题。
使者们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大方,不但没有防止他们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做。见惯了有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使者很是不自然,心里也升起了浓浓的敬佩。
“怪不得人家岭南十年就发展的那么好呢,这个大方敞亮的模样,要是我也乐意来这里。人和我分享了那么多东西,我肯定也乐意和大家说。要是所有人都这样,何愁世人不通礼仪呢?”蜀郡来的使者感慨道。
他们蜀郡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很闭塞,他觉得岭南的样子很值得他们学习。回去了他一定要给郡守上书才可以!
这一趟他们真的见识了很多,但重心还是放在了粮食上。现在各地人口凋零,想要恢复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岭南的这些玉米,木薯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往年收购粮税的时候,水稻和玉米都各占了一半,至于木薯种子,现在也快到了成熟的时候。再等上一两个月就能砍了,让他们带回去明年种植。
相比于给崔三的价格,王怀玉给各地使者的价格就实在多了,堪堪和市场价持平,也就是赚了一点点本钱。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如此厚道,各地使者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回去大多夸赞了她。
“岭南的这一位郡主是位人杰,若是当官便是封侯拜相也能成。”至于当皇帝没有人敢想。蜀郡的使者如此夸赞道。
李太守听着他的话,升起了不小的好奇心,“岭南那片荒芜的地方,韦家在经营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抱怨,刁民难以管控,土地贫瘠长不出粮食。怎的,这回你去竟是如此大的改变了?”
“确实是,属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岭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说我们蜀郡比不上,便是江南和京都也不过如此。那里的百姓人人穿丝绸,吃干饭,用铁农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耕牛,县与县之间竟然是用水泥铺路。是豪横富有的府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太守还是不相信,只当他是夸张。
“好啦,这世上如果真有如此富裕的地方,大概是神仙住的了,岭南那个地无一尺平的地方怎么办。”李太守摆摆手转而问道:“这次去你可把那个什么玉米带了回来?”
“带回来了,不止带回来了,就连玉米的种植方法怎么管理,岭南的衙役也一一告诉我们。还给我们写了一份种植说明。”使者岭南每个百姓都有的玉米种植小册子递给他。
李太守看着册子上事无巨细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不禁有些入迷。等他反应过来则是有些震惊,“岭南人竟然如此舍得,把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我们。”
使者也是点头赞同,“是的,他们非常大方,还和我说,如果我们种植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岭南,他们派专家来给我们解决。”
“专家?这是何意?”
“就是专门种植研究玉米的人家,岭南开办了很多书院,还有一所大学,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读书识字,还能通过考试考取衙役当官,或者是到天工大学去做研究。听说这个大学非常厉害,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实则指了指旁边的罐头,橡胶圈等等介绍道。
李太守看得稀奇,不过也只是看个新鲜,转头还是把它放到了库房。有玉米和木薯珍之又重的让有经验的农人去种植。
其他各地的使者也是,拿到种子的第二天纷纷启程赶回家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也坚定的回答。
淮安府种植玉米木薯的时间是除了岭南外最早的府城,而且王华玉给的种子也是其他府城的几倍,几乎两年的时间,淮安府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第三年的时候就能够让百姓吃饱,并且上交一定的税粮。
其他府城还在慢慢发展的时候,淮安王府以惊人的速度,休养生息,练兵囤粮。终于在王怀玉三十岁的那一年,再一次动兵。
第157章
战争来得猝不及防,但又好像在预料之中,所以人都知道当下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天下一天还没有统一,就还会有纷争。现在再一次掀起了战火,反倒给人一种果然如此,快要结束了的痛快感。
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钝刀子割肉,而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速度席卷了大齐各地,以淮安王为主的这一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西部和北部十二个府城。
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看不上的蛮夷之地,当淮安府兵临太原府的时候,崔家终于感觉到了恐惧。
“果然是狼子野心,这样草莽出身的人要是坐上了皇位,还会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活路?听说淮安府已经在搞什么书院,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人都叫去教学了,还各地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书籍,假以时日,这天下还有我们世家的位置?”
崔家家主终于看到了淮安王的獠牙,看到他远远不止当皇帝如此简单的野心,他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呢,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对付他们世家了,等他当上了皇帝,那还了得!
“通知卢家那些人,淮安王的情况告诉他们,名其中厉害。他们在和我们角力不愿意合作的话,就让淮安王把我们逐个击破,摧毁世家的传承吧。”
崔氏家主把事情讲的严重,底下人也不由得战战兢兢,被一直培养着的世家嫡子理解他的担忧,给各个姻亲世家都递去信。
顶尖的世家都看得明白,知识的下沉就是在断他们世家的传承,这千百年来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就是因为知识的垄断,不见大齐建朝时建国皇帝就想要打压世家,并且后面几个皇帝也是这样干的。要不是他们是家底蕴深厚,各种礼仪文化上皇帝都要求着他们,哪怕是当官也要他们世家出手。这大齐还真不一定是谁说了算。
但就是这样,大齐的皇帝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撕开了世家的一个口子,藏书阁里面藏着的几万册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要说现在那些小官吏不也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吗?
崔家开始惶恐,卢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有一个嫡女嫁给了淮安王世子,原本是可以借着这一门姻亲高枕无忧的,但谁能想到这一位嫡女竟然就是带头撬世家墙角的人?
卢婷婷几乎是以世家割裂,才有在梁少和身边打拼的机会,也正是知道他的付出和决心,梁少和才敢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他们是相互信任又相互防备的,有感情更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卢婷婷看着手下承送上来的文书,有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母,上面写着浓浓的传统是父母的威胁和高高在上,明明是在求着她办事情,却像是一副恩赐的模样。
还有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姐妹们,如今也来攀了关系,真是只能说权势比人不得不低头啊。
“去发个帖子,五月一日我将在清河夜设宴,这些递了文书过来的都邀请,名头嘛,就定为赏析名家典著好了,让他们各带一本家中稀有的古籍来,大家一起交谈一下想法。”
卢婷婷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绝妙的点子鼓掌,个名头能把这些人聚起来,符合他们想要见自己的要求,又能让她知道这些人手里有什么书,然后再安排过目不忘的人在一旁看着,回头把书默写下来,便是没有成本就获得一批典籍。
这场宴席远在岭南的王怀玉都听到了,卢婷婷无耻的名声更是传播广泛。
听到她的这一个杰作,王怀玉都不由得鼓掌:“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花了那么多真金白银才买回来那么点东西,还比不上人家开了一场宴会。实在是失策,失策。”
林清风白了她一眼道:“好像你宴请了他们就会来一样,别忘了人家卢婷婷是卢家嫡女,大齐的四大四家之一,现在又跟在炙手可热的淮安王世子身边。我们几个都是人家瞧不上的泥腿子,贴子送到门房估计都被仆人拿去当柴火烧了,还想要请他们来参加我们开办的宴席?”
十年前王怀玉哪里敢想这样的事?别人能够邀请她,她都得感恩戴德的去赴宴,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她递了帖子,她不相信有人敢不来。
想着之前使者来岭南求种子的事情,她便觉得她也可以学一学卢婷婷,实在不行,让他们拿点书来做敲门砖,换种子也可以吧?
想到这里王怀玉便去做,让人印了一大沓巴掌大小的广告,凡是出岭南关的商人都被塞了一沓,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帮忙发给各个地方的人。也不拘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大族,只要发出去了就好。
广告上就写着岭南拥有玉米,木薯这一些高产作物,可以书籍过来兑换。如果离得比较远的想要兑换其他商品的,也可以到惠民书肆或者是优选海货这几个店铺,只要拿出来书就能对应相应价值的东西。
除非是春宫图这些不健康的书籍,王怀玉也不管是不是他们已经拥有的,只要上面有文字的都可以拿来换。
这可把一些百姓乐坏,他们当然没有什么书,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战乱,那些小世家掏的掏,忘的忘,不少人还真捡到了写有文字的东西。更何况前几年洪涝推翻了不少墓穴,里面冲出来的东西,除了金银财宝,还有一些是带有文字的竹简。
眼里只看着钱的百姓,这下知道带有文字的东西那么值钱,都非常懊悔当时自己为什么不捡一点?
而各个书店和商铺的掌柜收到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竹简,都有些震撼,这样离谱的方式竟然真的能换得到,看似不起眼的平头老百姓也有这样好的东西。
能够做店铺掌柜的都认识字,他们发现上面甚至有春秋注释,周朝礼仪这样重要的东西。一刻也不敢耽搁,稍微的清洗保存好,便快马加鞭的送到岭南去。
天工大学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谁叫他们的研究渐入佳境,各种实验结果都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造福百姓的东西也更多。
“这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化工院那边竟然研究出了细菌?还找到了可以让伤口消炎的东西!”王怀玉相当的震惊。
酒精和消炎药当然是医学界的一大利器,尤其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能够做好消毒消炎工作,就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死亡率。但以大齐的医学水平来说,他们能用到烈酒和一些名贵的药材达到这个目的,已经是很先进了。
王怀玉不是没有想过让他们炼制,尤其是提炼酒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前些年因为粮食不足,她不敢轻易提起。后面则是因为不想自己过多的干预他们的工作。
如果自己把什么东西都提出来拿出来了,那很可能会扼杀他们的想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她要做的是引导,让他们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概念,然后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的去发掘新东西。
虽然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很有可能不新鲜,但不管对大齐还是天工学院的先生学子,都是跨越式的进步。
“这个东西是谁想出来的?制作的方法怎么样?成本高不高,效果好不好?”王怀玉一连串的问题,将汇报的人问的有些慌了。
不过来之前,他已经把想要说的都准备好了,连忙翻着自己的稿子回答:“是化工院的院长带着学生们制作出来,听说是想制作高浓度的烈酒给海军那边用,因为海军最近出海,遇到了浪人受伤比较严重。所以送来医学院这边治疗了。”
“这里没有高浓度烈酒给将士治疗,是葛院长带着学子熬蒸出来的,因为用着比较急,所以是从外面买回来再经过蒸馏的,也就是这次阴差阳错才让大家发现,流过后的烈酒比原来还要好用,只要涂抹过的将士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现象。”
“书院里的人一开始以为是巧合,但后面又做了几次实验之后,才发现蒸馏过的酒比原来的浓度要高,虽然不适合人饮用,但非常适合用来消毒外伤。”
王怀玉点点头,“这是一个好东西,非常不错,能够挽救许多人的性命。”
按照她给天工大学的规定,发明了酒精的人是能够拿到一千两的奖励,并且在东西投产之后能获得三十分之一的股份,也就是说一旦酒精投入使用后,只要是官府出面去制作的,盈利了就要分三十分之一的利润给她。
汇报的人脸上喜气洋洋,因为他就是化工院的人。自己学院是第一个取得这一奖项的人,简直就是脸上有光,走路都带风。
“群主,您有没有空去学院看一看?我们在学院里弄了一个蒸馏室,要是县衙的人想要过来学,我们可以手把手的教。就是这些设备他们不能带走,等他们学完之后,我们要接着做别的实验。”
第158章
当然可以,怎么不可以呢,王怀玉非常乐意去给这些有后成就出来的学院颁奖,给他们鼓励鼓励。从金钱和精神上满足科研人员。
带着王怀玉回大学,化工院的走路都是仰着头的,在听说王怀玉不但给了他们股份,还给他们加餐了从钦防县运来的第一批鲍鱼,其他院的人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不过农学院的人不在意,因为他们在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时候也一样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甚至当时最好的一批茶叶、丝绸,罐头这些东西连着供应一个月,那时候他们可比化工院的人风光多了。
农学上的一次实验最少要半年的时间,想要出成就真的是以年来计算的。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无数百姓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哪怕他们的成果不多,待遇也没有降低。而实际上,自从他们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每年稻种的分成就比学院发的俸禄要多不少,在书院里继续做研究,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而已。
此时的天工大学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初连夫子带学生不过五百人,现在却已经有了三千学子,四百多个夫子,除了原来的五大科目还另外增设了法学科,而不管什么科目,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实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到外面去实习增加经验。这就让原本处于县城边边的天工大学热闹了起来。
陈三强是从山里出来的,这一次过来是因为他家孩子长了大脖子病,以前他们村的人得了这个病就只能等死,但是现在他听了驻村衙役得话,说在平河县每逢初一初五、十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天工大学医学院的先生和学子就会在大学门口摆摊义诊,生病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要是疑难杂症难以治好的,还能进入大学里让各个厉害的大夫给他们会诊。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陈三强想了想还是咬牙把家里种了几年的三七拔了,带着孩子来试一试。
陈三强来得很早,天不亮就带着孩子过来排队了,早饭都是从旁边的小摊贩里讨价还价买的,此时天都没有亮,但每个摊子面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
望着几十米的长龙,陈三强有些安心。能有那么多人都来排队看病的,大夫的医术应该很好吧?大宝的病肯定能看好。
旁边一个老太太看着他抱了个孩子站得腿麻了也不送一下,很是心疼地道:“小伙子,你是带孩子来看病的吧?天工大学的大夫医术都很好,来排队看病的人多着咧,看这个队伍怕是要到队伍才可以,你抱着孩子不方便,先坐一会吧。”
说着,从自己身下抽出一张小马扎。
陈三强这才后知后觉,许多人竟然是有备而来的,不单是凳子准备好了,甚至还打着伞拿着水壶过来,一看就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不不,您老人家不方便,怎么能用您的凳子呢,还是您坐着吧。”陈三强感激不已但也连忙拒绝。
自己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对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真要拿了她凳子坐,那自己成什么人了。
“嗨,你不是平河县的人吧?这有什么好客气的,那么远过来肯定是要把孩子看好了回去的,你这排队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现在还好,等一会可就不一定了。咱俩轮流着坐,谁也不难受。一会我要是去行个方便了,你就帮看着占一下位置可行?”
老太太说到这份上,陈三强便不好意思的把孩子放上去了,“孩子坐着吧,我也不是什么讲究人,就坐地上就行。”
说着他看了一眼干净的水泥地,“这地板比我家里还干净咧。”
“那是,天工大学不知道花了郡主多少钱咧,你都不知道我们岭南赚了那么多钱,那些厂子啊书院的,还有我们茶园的茶叶,这些钱除了交税可都是转给自己的,郡主那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全都拿来建设我们岭南了。你都不晓得,现在外地来的商人,都说我们岭南的路是最好的,百姓生活也是最好的,把外面的人羡慕得不行呢。”老太太得意洋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