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抗刘联盟
袁熙是幸运的,虽然当不成幽州之主了,但老实本分的性格却可以在刘福的羽翼下安享终老。与袁熙相比,袁尚的日子就要凄惨了一些,自从壶关告急,西汉龙骑军在涿县出现,袁尚就开始坐立不安。
他痛恨西汉的出兵,但同时他又惧怕西汉将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袁尚很清楚,自己惹不起西汉,一旦真与西汉开战,自己的胜算太低。尤其是现在刘备与孙权正在交战,他袁尚连个盟友都找不到。
自得知西汉龙骑军在涿县现身以后,袁尚就下令中止了对幽州的攻伐,一面派兵加强壶关的防御,一面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想要弄清楚西汉此次出兵是只想要幽州还是准备搂草打兔子,连自己的冀州一块收拾了。如果是后者,袁尚即便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可让袁尚郁闷的是,自己派出的使者辛毗自过了潼关以后便于邺城失去了联络,也不知是被西汉关押了还是路上遇到了不测,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回来。袁尚对此也只能暗中调动兵马防备西汉,对幽州以及青州的攻打只能暂时中止。
辛毗是辛评的弟弟,原本是袁谭身边的谋士,后来袁谭兵败,辛毗与袁谭失散以后便逃回了家。为了躲避袁绍的追究,辛毗有段时间连面都不敢露。后来袁绍死后,袁家三兄弟反目,辛毗对袁家三兄弟失望之极,本来已经不打算出仕了,但因为兄长的劝说,辛毗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出山辅佐袁尚。
这次出使西汉本来应该是由辛评去的,但辛评考虑到兄弟辛毗至今在袁尚的帐下寸功未立,这才将这次的机会让给了辛毗。只是让辛评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番好意却害了辛毗。眼下辛毗音讯全无,难免就叫人多想了一些。
袁尚虽然自大,但却也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人,继承袁家基业以来勤勤恳恳,一心将袁家壮大。只不过袁谭、袁熙这二人已经成了袁尚的心腹之患。袁熙性格懦弱,袁尚一直不怎么看得起,本来也不想要取袁熙的性命,但袁熙据幽州自保,这让袁尚很是不满,认为袁熙坏了自己的大事,即便最后不会取袁熙性命,但也绝对不会叫袁熙好过,袁熙要是真落到袁尚的手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幽禁。
而袁谭则是袁尚必除之人。袁绍尚在人世的时候袁谭就与袁尚不对付,而在袁谭兵败逃亡的时候,袁尚是最高兴的人,但等见到袁谭东山再起,袁尚也就由高兴变成了不爽。而且袁尚要除掉袁谭的最大原因,就是袁谭和袁尚一样,都是很有野心之人。
虽然因为西汉的插手让袁尚对青州的攻伐暂时中止,但对青州袁谭的警惕,袁尚丝毫没有放松,即便西汉游奕军已经到了壶关,龙骑军已经出现在涿县,袁尚也没有抽调青州方向的一兵一卒。
辛毗暂时没有音讯,袁尚对此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面再次派出辛评担任使者出使西汉,一面派人联络刘备、孙权,希望这二人可以顾全大局,暂时罢兵与自己一起对抗西汉的威胁。毕竟自己要是败了,刘备跟孙权日后的日子也肯定不会好过。
也就在袁尚为袁家大业操心的同时,刘备与孙权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诸葛亮与周瑜都不是易与之辈,二人凭借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赤壁这个地方斗智斗勇,互不相让,胜负暂时难分。
不过寿春的结果已经出来,刘备凭借手中兵将以及大量攻城器械的帮助,终于拿下了寿春。负责镇守寿春的贺齐兵败出逃,但在经过合肥时被刘备义子刘封截住,虽然最终让贺齐只身逃走,但贺齐的两个儿子被擒获了。刘备大赏了刘封,至于贺齐的两个儿子,则难逃一刀之劫,脑袋被砍下来挂在了寿春的城头。
拿下寿春以后,刘备在与随军军师蒯越商议过后,挥军北上,准备趁孙权兵力不足之际,夺取徐州,将江东重新赶回长江以南。
在徐州,刘备的人脉明显要比孙权要强。孙权太过急进,几乎没有耗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徐州,相应的也就没有对徐州固有的势力进行一番清洗。如今刘备势头正盛,徐州世家为了保存实力,又不少都选择了改换门庭。自从陶谦死后,徐州世家已经习惯了做墙头草,依附强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当然也有不肯和刘备妥协的,比如投靠了孙权的陈群,他就是反抗刘备进入徐州最坚决的人之一。陈群原本是吕布的臣子,后来投靠了孙权,如果再加上将来可能投靠的西汉,陈群也可以算是三姓家奴。但现在要是再加上刘备,陈群觉得自己会名声扫地,连吕布那个匹夫都不如。本来陈群就不太看得起吕布,要是混到最后连吕布都不如,那陈群自己都可能看不起自己。
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挽回孙权的信任,陈群在反抗刘备这件事上表现的很坚决。也由不得陈群不坚决,当初说好了是带着吕蒙一起投奔江东,结果吕蒙最后却摆了陈群一道,不仅没有投奔江东,还把庐江献给了刘备。这虽然跟陈群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让陈群在孙权眼里好感大减。
这次奉命镇守寿春的人选里本来是有陈群的,但最后却把陈群给调到了徐州的小沛,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吕蒙那件事的后遗症。
为了重新得到孙权的重视,陈群联合下邳的好友陈登一起合力抵抗刘备的来犯,这让本来认为徐州可以轻松拿下的刘备很是恼火。但光是恼火是没用的,陈群、陈登这两个聪明人凭借小沛、下邳两座城封死了刘备入驻徐州的去路,让刘备暴跳如雷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对于刘备不能拿下徐州这件事,远在赤壁的诸葛亮并不是太在意。本来他就对徐州不是太感兴趣,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要劝刘备暂时放弃徐州,固守寿春牵制孙权的兵力。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一来拿下徐州以后留给荆州的防线就有些过长,二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两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西汉,如果两家为了个人仇怨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恐怕会便宜了西汉。
只是这刘备一心想要灭了江东为三弟张飞报仇,对诸葛亮的这种担心丝毫听不进去。哪怕是拿下了寿春以后,刘备依然没有半点好转的迹象。
面对刘备如同野猪一样只顾往前冲的做法,诸葛亮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能打起精神来与对岸的周瑜对阵。
诸葛亮很清楚水战自己不是周瑜的对手,所以打一开始诸葛亮就没有要和周瑜在水上分出胜负的打算。在将刘备哄去寿春,接手赤壁水军的大权以后,诸葛亮就没有一次主动出击过。对于周瑜的屡次挑衅,诸葛亮也极少正面回应。哪怕是出战,也是浅尝辄止,周瑜又不能率军直接攻打诸葛亮的水寨。
别看诸葛亮主动出击不行,但防守的能力却是一流,把水寨经营的如同铁桶,周瑜曾经派兵攻打过诸葛亮的水寨,结果就是有去无回,连吃了好几次亏后,周瑜也学乖了,不再贸然攻打诸葛亮的水寨,只是派人不断挑战,想要将诸葛亮的水军引出水寨以后再消灭。
可诸葛亮就像是只乌龟,即便被周瑜引出了水寨,只要一发现情形不对就会立马缩头退回水寨,这种作法气的周瑜每次交战完毕以后都会派人给诸葛亮送一副亲笔所画的乌龟出水图,如今诸葛亮的手里已经积攒了差不多三四十张。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都知道两家最大的敌人是西汉,但同时两家也谁也不信任谁,就像是两只刺猬,为了相互取暖而小心接近,试图找到双方共存的最佳位置。
不过这种谁也没说的默契随着关羽拿下了柴桑而被打破。柴桑是周瑜的老巢,孙权得势以后,周瑜就被逼留在柴桑训练水军。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自保,另一方面则是为江东的日后打算。只是如今柴桑被关羽所破,周瑜的根基也就被挖了。
柴桑的地理位置对江东来说太过重要,比起寿春更加重要。随着柴桑被破,孙权终于慌了神。如果柴桑未破,孙权还幻想着自己击败刘备以后顺势夺取荆州,哪怕放弃荆北,能够拿下荆南对孙权来说也是极大的收获,不亚于又夺得一个徐州。
但随着柴桑被破,江东就直接面临了荆州人马的威胁。长江天险失去了作用,荆州人马根本不需要经过长江抵达江东,只需要绕一点路,就完全可以杀入江东腹地。
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严重到了孙权不得不向荆州低头。也就在孙权考虑派谁出使荆州请求刘备两家罢兵的时候,袁尚的使者逢纪来了。
这对孙权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级台阶,满口答应了逢纪所提的要求,同时也将与荆州罢兵的难题留给了袁尚的使者。
对于孙权的无耻,逢纪似乎在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虽然没有对孙权夸下海口,但也答应孙权自己会尽力周旋。离开了江东以后,逢纪没有马上去徐州寻找刘备,而是去了襄阳。因为逢纪知道,单凭自己是说服不了刘备的,与自己相比,人在襄阳的荀湛在刘备面前的面子更大一些。
荀湛原本在曹操与袁绍爆发官渡之战期间被曹操军所俘,后来押到了许昌交由荀彧看管。只不过许昌被破以后,荀湛也就被带到了襄阳。与荀彧不同,荀湛拒绝了荀彧打算带自己一起前往关中的提议,而是选择留下辅佐刘备。也因为这一点,刘备对荀湛很是看重。自己出兵为弟报仇,襄阳的事情就托付给了荀湛。如果这次可以请出荀湛和自己一起劝说刘备,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在听明白逢纪的来意以后,荀湛答应了逢纪的请求。荀湛很清楚,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又或者是袁尚,谁也不是西汉刘福的对手。如果不能同心协力,最后只会被刘福各个击破。
之前没有加入劝说刘备的人群,只是因为荀湛知道,当时的刘备处在气头上,谁劝都没用。而如今寿春已破,刘备的气也应该消得差不多了。荀湛相信刘备是个知道顾全大局的人,即便心里再恨江东,但暂时与孙权联手,刘备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与诸葛亮通过气后,荀湛与诸葛亮联名给人在柴桑的关羽去了一封信,说明各家利害关系,请求关羽暂缓攻势。
关羽得到书信以后也没有反对,倒不是关羽不在意与张飞的兄弟之情,而是关羽更清楚继续与孙权为敌,最后很有可能会便宜了西汉。这是关羽不愿意看到的,在关羽的心目中,辅佐刘备振兴汉室才是头等大事,在这件事上,哪怕是兄弟之情也只能放在次要位置。
虽然此时的天下人大部分都认为西汉才是大汉正统,只有西汉的皇帝刘福才是可以振兴汉室的人,但在关羽的眼里,他就只认刘备。说他固执也好,说他冥顽不灵也罢,反正关羽就认刘备,而且还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也就在关羽暂缓了出兵九江的决定同时,荀湛和逢纪也见到了人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对荀湛的忽然到来感到很诧异,这段时间光顾着攻打下邳跟小沛,对其他的事情刘备不怎么关心。而在听荀湛说明西汉最近的动向以后,刘备也陷入了沉默。
演义里将刘备描叙成了一个就知道哭的仁厚长者,但实际上刘备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即便在武力上比不过关、张这一类的万人敌,但刘备自身的武力同样也不容小觑。而且刘备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的,否则在丢了徐州以后,他凭什么带着人转战千里,先是去了河北,后来又跑到荆州,这中间可隔着一个曹操,而那时的曹操已经视刘备是眼中钉。
他痛恨西汉的出兵,但同时他又惧怕西汉将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袁尚很清楚,自己惹不起西汉,一旦真与西汉开战,自己的胜算太低。尤其是现在刘备与孙权正在交战,他袁尚连个盟友都找不到。
自得知西汉龙骑军在涿县现身以后,袁尚就下令中止了对幽州的攻伐,一面派兵加强壶关的防御,一面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想要弄清楚西汉此次出兵是只想要幽州还是准备搂草打兔子,连自己的冀州一块收拾了。如果是后者,袁尚即便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可让袁尚郁闷的是,自己派出的使者辛毗自过了潼关以后便于邺城失去了联络,也不知是被西汉关押了还是路上遇到了不测,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回来。袁尚对此也只能暗中调动兵马防备西汉,对幽州以及青州的攻打只能暂时中止。
辛毗是辛评的弟弟,原本是袁谭身边的谋士,后来袁谭兵败,辛毗与袁谭失散以后便逃回了家。为了躲避袁绍的追究,辛毗有段时间连面都不敢露。后来袁绍死后,袁家三兄弟反目,辛毗对袁家三兄弟失望之极,本来已经不打算出仕了,但因为兄长的劝说,辛毗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出山辅佐袁尚。
这次出使西汉本来应该是由辛评去的,但辛评考虑到兄弟辛毗至今在袁尚的帐下寸功未立,这才将这次的机会让给了辛毗。只是让辛评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番好意却害了辛毗。眼下辛毗音讯全无,难免就叫人多想了一些。
袁尚虽然自大,但却也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人,继承袁家基业以来勤勤恳恳,一心将袁家壮大。只不过袁谭、袁熙这二人已经成了袁尚的心腹之患。袁熙性格懦弱,袁尚一直不怎么看得起,本来也不想要取袁熙的性命,但袁熙据幽州自保,这让袁尚很是不满,认为袁熙坏了自己的大事,即便最后不会取袁熙性命,但也绝对不会叫袁熙好过,袁熙要是真落到袁尚的手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幽禁。
而袁谭则是袁尚必除之人。袁绍尚在人世的时候袁谭就与袁尚不对付,而在袁谭兵败逃亡的时候,袁尚是最高兴的人,但等见到袁谭东山再起,袁尚也就由高兴变成了不爽。而且袁尚要除掉袁谭的最大原因,就是袁谭和袁尚一样,都是很有野心之人。
虽然因为西汉的插手让袁尚对青州的攻伐暂时中止,但对青州袁谭的警惕,袁尚丝毫没有放松,即便西汉游奕军已经到了壶关,龙骑军已经出现在涿县,袁尚也没有抽调青州方向的一兵一卒。
辛毗暂时没有音讯,袁尚对此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面再次派出辛评担任使者出使西汉,一面派人联络刘备、孙权,希望这二人可以顾全大局,暂时罢兵与自己一起对抗西汉的威胁。毕竟自己要是败了,刘备跟孙权日后的日子也肯定不会好过。
也就在袁尚为袁家大业操心的同时,刘备与孙权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诸葛亮与周瑜都不是易与之辈,二人凭借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赤壁这个地方斗智斗勇,互不相让,胜负暂时难分。
不过寿春的结果已经出来,刘备凭借手中兵将以及大量攻城器械的帮助,终于拿下了寿春。负责镇守寿春的贺齐兵败出逃,但在经过合肥时被刘备义子刘封截住,虽然最终让贺齐只身逃走,但贺齐的两个儿子被擒获了。刘备大赏了刘封,至于贺齐的两个儿子,则难逃一刀之劫,脑袋被砍下来挂在了寿春的城头。
拿下寿春以后,刘备在与随军军师蒯越商议过后,挥军北上,准备趁孙权兵力不足之际,夺取徐州,将江东重新赶回长江以南。
在徐州,刘备的人脉明显要比孙权要强。孙权太过急进,几乎没有耗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徐州,相应的也就没有对徐州固有的势力进行一番清洗。如今刘备势头正盛,徐州世家为了保存实力,又不少都选择了改换门庭。自从陶谦死后,徐州世家已经习惯了做墙头草,依附强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当然也有不肯和刘备妥协的,比如投靠了孙权的陈群,他就是反抗刘备进入徐州最坚决的人之一。陈群原本是吕布的臣子,后来投靠了孙权,如果再加上将来可能投靠的西汉,陈群也可以算是三姓家奴。但现在要是再加上刘备,陈群觉得自己会名声扫地,连吕布那个匹夫都不如。本来陈群就不太看得起吕布,要是混到最后连吕布都不如,那陈群自己都可能看不起自己。
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挽回孙权的信任,陈群在反抗刘备这件事上表现的很坚决。也由不得陈群不坚决,当初说好了是带着吕蒙一起投奔江东,结果吕蒙最后却摆了陈群一道,不仅没有投奔江东,还把庐江献给了刘备。这虽然跟陈群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让陈群在孙权眼里好感大减。
这次奉命镇守寿春的人选里本来是有陈群的,但最后却把陈群给调到了徐州的小沛,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吕蒙那件事的后遗症。
为了重新得到孙权的重视,陈群联合下邳的好友陈登一起合力抵抗刘备的来犯,这让本来认为徐州可以轻松拿下的刘备很是恼火。但光是恼火是没用的,陈群、陈登这两个聪明人凭借小沛、下邳两座城封死了刘备入驻徐州的去路,让刘备暴跳如雷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对于刘备不能拿下徐州这件事,远在赤壁的诸葛亮并不是太在意。本来他就对徐州不是太感兴趣,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要劝刘备暂时放弃徐州,固守寿春牵制孙权的兵力。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一来拿下徐州以后留给荆州的防线就有些过长,二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两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西汉,如果两家为了个人仇怨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恐怕会便宜了西汉。
只是这刘备一心想要灭了江东为三弟张飞报仇,对诸葛亮的这种担心丝毫听不进去。哪怕是拿下了寿春以后,刘备依然没有半点好转的迹象。
面对刘备如同野猪一样只顾往前冲的做法,诸葛亮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能打起精神来与对岸的周瑜对阵。
诸葛亮很清楚水战自己不是周瑜的对手,所以打一开始诸葛亮就没有要和周瑜在水上分出胜负的打算。在将刘备哄去寿春,接手赤壁水军的大权以后,诸葛亮就没有一次主动出击过。对于周瑜的屡次挑衅,诸葛亮也极少正面回应。哪怕是出战,也是浅尝辄止,周瑜又不能率军直接攻打诸葛亮的水寨。
别看诸葛亮主动出击不行,但防守的能力却是一流,把水寨经营的如同铁桶,周瑜曾经派兵攻打过诸葛亮的水寨,结果就是有去无回,连吃了好几次亏后,周瑜也学乖了,不再贸然攻打诸葛亮的水寨,只是派人不断挑战,想要将诸葛亮的水军引出水寨以后再消灭。
可诸葛亮就像是只乌龟,即便被周瑜引出了水寨,只要一发现情形不对就会立马缩头退回水寨,这种作法气的周瑜每次交战完毕以后都会派人给诸葛亮送一副亲笔所画的乌龟出水图,如今诸葛亮的手里已经积攒了差不多三四十张。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都知道两家最大的敌人是西汉,但同时两家也谁也不信任谁,就像是两只刺猬,为了相互取暖而小心接近,试图找到双方共存的最佳位置。
不过这种谁也没说的默契随着关羽拿下了柴桑而被打破。柴桑是周瑜的老巢,孙权得势以后,周瑜就被逼留在柴桑训练水军。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自保,另一方面则是为江东的日后打算。只是如今柴桑被关羽所破,周瑜的根基也就被挖了。
柴桑的地理位置对江东来说太过重要,比起寿春更加重要。随着柴桑被破,孙权终于慌了神。如果柴桑未破,孙权还幻想着自己击败刘备以后顺势夺取荆州,哪怕放弃荆北,能够拿下荆南对孙权来说也是极大的收获,不亚于又夺得一个徐州。
但随着柴桑被破,江东就直接面临了荆州人马的威胁。长江天险失去了作用,荆州人马根本不需要经过长江抵达江东,只需要绕一点路,就完全可以杀入江东腹地。
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严重到了孙权不得不向荆州低头。也就在孙权考虑派谁出使荆州请求刘备两家罢兵的时候,袁尚的使者逢纪来了。
这对孙权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级台阶,满口答应了逢纪所提的要求,同时也将与荆州罢兵的难题留给了袁尚的使者。
对于孙权的无耻,逢纪似乎在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虽然没有对孙权夸下海口,但也答应孙权自己会尽力周旋。离开了江东以后,逢纪没有马上去徐州寻找刘备,而是去了襄阳。因为逢纪知道,单凭自己是说服不了刘备的,与自己相比,人在襄阳的荀湛在刘备面前的面子更大一些。
荀湛原本在曹操与袁绍爆发官渡之战期间被曹操军所俘,后来押到了许昌交由荀彧看管。只不过许昌被破以后,荀湛也就被带到了襄阳。与荀彧不同,荀湛拒绝了荀彧打算带自己一起前往关中的提议,而是选择留下辅佐刘备。也因为这一点,刘备对荀湛很是看重。自己出兵为弟报仇,襄阳的事情就托付给了荀湛。如果这次可以请出荀湛和自己一起劝说刘备,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在听明白逢纪的来意以后,荀湛答应了逢纪的请求。荀湛很清楚,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又或者是袁尚,谁也不是西汉刘福的对手。如果不能同心协力,最后只会被刘福各个击破。
之前没有加入劝说刘备的人群,只是因为荀湛知道,当时的刘备处在气头上,谁劝都没用。而如今寿春已破,刘备的气也应该消得差不多了。荀湛相信刘备是个知道顾全大局的人,即便心里再恨江东,但暂时与孙权联手,刘备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与诸葛亮通过气后,荀湛与诸葛亮联名给人在柴桑的关羽去了一封信,说明各家利害关系,请求关羽暂缓攻势。
关羽得到书信以后也没有反对,倒不是关羽不在意与张飞的兄弟之情,而是关羽更清楚继续与孙权为敌,最后很有可能会便宜了西汉。这是关羽不愿意看到的,在关羽的心目中,辅佐刘备振兴汉室才是头等大事,在这件事上,哪怕是兄弟之情也只能放在次要位置。
虽然此时的天下人大部分都认为西汉才是大汉正统,只有西汉的皇帝刘福才是可以振兴汉室的人,但在关羽的眼里,他就只认刘备。说他固执也好,说他冥顽不灵也罢,反正关羽就认刘备,而且还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也就在关羽暂缓了出兵九江的决定同时,荀湛和逢纪也见到了人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对荀湛的忽然到来感到很诧异,这段时间光顾着攻打下邳跟小沛,对其他的事情刘备不怎么关心。而在听荀湛说明西汉最近的动向以后,刘备也陷入了沉默。
演义里将刘备描叙成了一个就知道哭的仁厚长者,但实际上刘备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即便在武力上比不过关、张这一类的万人敌,但刘备自身的武力同样也不容小觑。而且刘备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的,否则在丢了徐州以后,他凭什么带着人转战千里,先是去了河北,后来又跑到荆州,这中间可隔着一个曹操,而那时的曹操已经视刘备是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