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只有掌握对应的权利,才能享受该有的便利,孔尚瑾对此十分了解,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永宁候欣慰这孩子更加知道长进了,眼看着孔尚瑾对政事一点就通,远远超过比他大好几岁的侄女们,心中又是一番感叹。
孔尚瑾心中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如今是太平年间,至少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大型的战役发生,她是不打算走武将的道路,虽然点了力大无穷的技能点,但武将就算是功成名就,被功高盖主直接灭了的不在少数,这条路的危险系数太高。
不做武将那就只能走文臣的路子,一般不是弑杀的皇帝,对于一般的文臣可比对武将宽容许多,至少如今的景帝,就有重文轻武的苗子。
走文臣路子,就得走传统的科举路,靠着家里头直接做官倒是捷径,但很可能一辈子将她拦在真正的读书人之外。
真要走科举的路子,孔尚瑾心中也是没底,别以为随随便便什么现代人穿越过来,就能成为状元探花什么的,真以为古代人都是傻子呢。
科举规矩严谨,明朝虽然不盛行八股文,主要只看策论,但策论里头的条条例例可多着呢。
孔尚瑾是那种确定了方向就会朝着一个地方使劲的人,刚开始识字之后,她更加爱看那些风俗民情的地方志或者有趣的杂学,如今却一门心思奔着科举去了。永宁候也察觉出来,这一日进来,便忍不住问道:“瑾儿,这些天你在看什么?”
虽然永宁候府守孝,但李夫子却还是在,上午的时候,孔尚瑾一般还得去学堂,不过现在她的课程基本已经赶上孔青珏了,倒是孔青琮几人还在后头晃荡着。在下课的时候,孔尚瑾还会到永宁候的书房翻书看,听见这话,便笑着说道:“母亲,瑾儿在看大学。”
如今李夫子还在教导论语,永宁候听了倒是也不惊讶,只是皱眉问道:“你看得懂吗?”
孔尚瑾却笑着说道:“读书万遍其义自现,瑾儿不过是课余时候,多看一些罢了。”
也得感谢她两辈子的记忆以及上辈子闲暇时候没少看百家讲坛,一些生僻的典故,也可以记下来明日再问李夫子,否则还真的看不下去。
永宁候却不知道孔尚瑾这是逼着自己用心,颇为欣慰的笑了笑,又想到李夫子的才学启蒙倒是够了,但别的却稍差一层。她自己走的不是科举的路子,却知道老师的重要性,看了眼聪慧沉静的小女儿,便又问道:“瑾儿将来想做什么?”
孔尚瑾眨巴了下眼睛,猛地想到,再过不久他们就能出孝期了,等出了孝,自然能够出门走动,孔青珏其实早就出了孝期,已经蒙荫进了国子监,按照规矩,永宁候府也只有一个名额,当然,永宁候若是乐意的话,将自家的子弟都送进去也不是难事儿,只是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顺。
孔尚瑾一下子反应过来,索性大大方方的说道:“瑾儿想要考科举,将来能够一朝中第,光耀门楣。”
永宁候听了倒是并不惊讶,犹豫了一下说道:“你想要进国子监吗?”
孔尚瑾却摇了摇头,国子监虽然说是全国最好的书院,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属于勋贵世家蒙荫进去的,老师虽然好,可对这群人却并不用心。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一次次考选上来,一般在国子监内,这两方人马是井水不犯河水。
孔尚瑾深刻觉得,国子监这般复杂的环境,并不适合自己进去安安稳稳的读书:“瑾儿想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这是孔尚瑾第一次对永宁候提出请求,小孩的眼睛带着清澈的渴望,永宁候原本就不打算拒绝,看着她这幅模样,当下大笑起来:“好好好,有志气,为娘一定会为你找到一位真正的大家来做老师。”
☆、拜师
孝期不方便出门,更加不能上门做客,拜师这样重要的事情,永宁候固然心急,也得等到出了孝期不可。不过幸好孝期已经过去大半,再有一月就全部过去,她们稳稳的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这一步。
虽说不能立刻上门拜师,但永宁候私下却开始打点起来,拜师与一般的求学不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个时候与母女关系也相差无几,若是入错了门,不但没有任何的臂助,将来还会成为掣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朝堂之上,天不怕地不怕的言官,一般也不敢直接弹劾自己的老师。
永宁候看中的这个人姓程,名程庆山,是如今景帝上位登基时候的太女太傅,拥有帝师之称。程庆山是当代大儒,当年在翰林院盘踞多年,由他当考官的科举就不少,如今朝堂上一半的官员,对着这位老大人也得喊一声程先生。
程庆山在士林清流之中的势力可见一斑,偏偏她还是个知道进退的,在景帝登基之后,眼看着新帝一步步掌握政权,自己便上书告老还乡。景帝强留不受,程庆山却屡次以年老体衰之由再三上书,最后景帝才应允下来。
程庆山虽然已经退出朝堂,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却并不弱,而这些年来专心著书,更是赢得了天下学子的爱戴。景帝对这位老师也是尊敬有加,别管暗地里怎么想,反正明面上赏赐不断,君臣师生相得,也是明朝的一桩美谈。
永宁候思虑再三,觉得程庆山如今的位置,实在是再安全不过,只要她不是自己作死去掺和那些皇女们的争夺,即使下一任皇帝上位,也不会对这位帝师出手,毕竟这位已经远离朝廷,在民间又备受称誉,无故动手只会让人觉得皇帝心胸狭隘。
再有一个,程庆山虽然是个大儒,但却子嗣单薄,家中妻妾不少,这些年下来,却也只有一个庶出的女儿,还是个半傻的,一向不出现在人前。如今被她带在身边的,却是这位庶出女儿生的嫡出孙女,据说颇有几分才华。
程家第三代也就这么一个孙女,又是程庆山一手教导出来的,永宁候觉得,只要这位孙小姐不是笨的没救,将来也不会将自己扔进火坑。而这位孙小姐的年纪,与孔尚瑾相差无几,两人若是一同读书,也能成为至交好友。
只是以程家的地位,上门想要拜师求学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年程庆山都未开口收徒,也有人猜测程庆山这般作态,也是想让景帝放心。
永宁候私下却觉得,与其说不收徒让景帝放心,还不如说程庆山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延续子嗣上头,以程家的情况,恐怕这才是真相。
永宁候会有自信让孔尚瑾求上门去,也是因为当初程庆山与永宁候府有过一些渊源,永宁候府曾经对陷入困境的程庆山伸出援手,虽说已经过去多年,但两家的年礼一直互有往来,只是后来程庆山关门造书,这才渐渐疏远了一些。
程庆山这个人永宁候也是了解,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再说她对孔尚瑾有几分信心,只要程庆山愿意给一个机会,必定会对这般聪慧的弟子动心。这般想着,永宁候便让人透了话过去,程庆山那边果然答应下来,只说要看看孔尚瑾再说。
见状永宁候已经放心了一半,拉着孔尚瑾嘱咐道:“程师才学出众,当年位极人臣,是个最通透不过的性子,在她面前不要自作聪明,好的坏的都让她看在眼中,至于结果如何,便看你的造化吧。”
孔尚瑾点了点头,心中也略有一些紧张,在马车上的时候忍不住深呼吸起来,暗道成败在此一举,自己可不能丢了穿越人士的脸。永宁候见她难得露出孩儿的情态,心中倒是觉得好笑,她自然觉得自家的女儿无一处是不好的,只是以程庆山眼光之高,她也实在是没有十足的把握。
与永宁候府的富丽堂皇不同,程家的府邸看起来更加端庄古板一些,宅子也比不得侯府的大,只是一走进去便能闻到一股书香味,孔尚瑾刚开始还觉得自己想太多,后来才知道,原来程家老大人确实是把著书的地点放到了家中,所以才会有这般浓郁的墨香味道。
程府里头少见有艳丽的花草,倒是常见绿竹和翠松,看起来倒是简单而清爽的很,孔尚瑾默默的记在心中,至少这位大人肯定不是那种喜欢华丽诗词的类型。孔尚瑾只是扫过一眼便不敢到处乱瞄,免得显得自己很不端正,只跟在永宁候身后半步。
走进偌大一个厅堂,还未等孔尚瑾抬头看看,永宁候便开口笑道:“许久不见,程师如今可好?”
里头传来一个带着几分沧桑的声音,比起永宁候的热情显得平淡万分:“老妇可当不起侯爷这句程师。”
永宁候哈哈一笑,也不在意程庆山的冷淡,却是顺着她的话改了称呼,微微偏过身体说道:“程先生,这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女儿。”
孔尚瑾听了连忙上前一步,躬身拜倒:“瑾儿见过程先生。”
厅中端立着一位老妇人,看起来比永宁候年纪还要再大一些,只是精神奕奕倒是十分不错的样子,身上只是简单的青色长袍,也掩盖不了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律,只是一眼,孔尚瑾便明白这位老师肯定不简单,若是能拜在她的门下,对自己定有极大的好处。
程庆山也打量了孔尚瑾一番,见她虽然年纪小小,但已经形容出色,一双微微挑起的凤眼倒是有几分先侯爷的风采,当然,除了这双眼睛,看着都不像是孔家出来的人。程庆山微微眯起眼睛,说起来她也着实羡慕永宁候,虽然没啥本事,不受皇帝的宠信,但挡不住人家能生女儿啊,到了知命之年,还能有这般机灵的小女儿,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大概是想到唯一的孙女,程庆山的神色缓和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个懂事的。”
长辈说话,没有小辈插嘴的份儿,程庆山没有开口问她,孔尚瑾便乖乖站在永宁候身边,听着自家老娘自卖自夸的说道:“怎么样,值不值得给你当弟子?”
永宁候的直截了当倒是没让程庆山生气,她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这位侯爷,暗道孔家几个女儿都是蠢笨的,这个要是芯子也像了那几位,即使有人情在,自己也是不能收下,省得砸了牌子。
不过既然永宁候求上门来,程庆山也不会一口回绝,早早的便想好了主意,只是说道:“既然如此,便让老妇看看女郎的本事吧。”
程庆山摆了摆手,自然有人端了笔墨纸砚进来,很快便摆好了案台,程庆山便说道:“你去写几个字,让老妇看看。”
孔尚瑾深深吸了口气,稳稳走到案几前头,发现砚台里头居然没有墨条,便慢条斯理的准备起来,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失措。
看到这里,程庆山心中暗暗点头,不说别的,这份心态便是少年人难得的,只是光这样可不够,侯府与程家不同,不可能完全不参与朝政,永宁候会带着这个女儿过来,恐怕也打着将来走仕途的意思,若是没有那份心胸,自己收下也是勉为其难。
程庆山思索的时候,孔尚瑾已经磨好了墨,落笔写下四字。她年纪虽然小,但从三岁便开始练字,这些年从未有过懈怠,再加上力大无穷的技能,如今写出来的字体已经勉强能看,孔尚瑾上辈子也练过几日书法,虽然并无多少成就,但好歹记住了一些字体,这会儿容纳进去,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程庆山看见那字便是一叹,小小年纪,能有自己的一番风骨着实不易,而难就难在,字体风骨初成,偏还有一番闲适姿态,足见这孩子不是急功近利之人。再一看那四字,程庆山倒是笑了起来:“成家立业,你为何想到写这四个字?”
孔尚瑾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小人向来没有大志向,只求于内能够孝顺父母,让父母安心宽怀,将来承载门厅,让夫儿能够合家安顺。于外,不求建功立业名流千古,只求能顺心而为,问心无愧。”
程庆山一听,倒是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合家安顺问心无愧,若是人人都如你这般志向,这天下才能太平。”
说完这话,程庆山便觉得这弟子收下也无妨,她平生学生遍布四海,如今却只觉得眼前的稚女之言更加贴合心意,一时之间看着越发喜爱起来。
永宁候见状便知道事情成了大半,笑着说道:“若是无知小儿,在下怎么敢带上门让程师困扰。”
程庆山瞥了她一眼,暗暗觉得这孩子这般聪明,恐怕也不是像了永宁候府的人,好吧,那位先侯爷倒是个人才,但这般的心机,倒是更像冯家的人。
无论如何,程庆山已然满意,永宁候看了眼自家女儿,笑着说道:“还不磕头拜师。”
孔尚瑾心中一喜,连忙拜倒下来,结结实实的行了拜师礼,再抬头的时候额头便是红彤彤一片:“弟子见过老师。”
程庆山见她这般作态,心中更是满意,心思通透的人不少,但还能秉持一份实诚却是少见,她亲手扶起未来的弟子,笑着说道:“好好好,以后你便是我程庆山的弟子,从明日开始,便每日卯时三刻过来,你还有两位师姐,到时候再与你说。”
孔尚瑾自然没有不答应的,永宁候又把早就准备好的拜师礼拿出来,看着程庆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摸了摸鼻子,倒是程庆山笑着拿出一块玉佩放到孔尚瑾手中:“这边当做见面礼吧,以后若是淘气,为师也不会手下留情。”
那玉佩通透异常,摸上去一片暖意,显然是一块上好的暖玉,若是一般的见面礼,孔尚瑾还要犹豫几分,但老师亲手送的,她却不得不收,只是心中对程庆山好感更甚:“多谢老师。”
程庆山不是个迂腐的,见状也是高兴,若是孔尚瑾推辞不受,恐怕她心中还要懊恼呢。等离开程家,永宁候才感叹了一声,笑着摸了摸小女儿的头发说道:“看来程师很喜欢你,这块玉佩是先帝所授,程师多年来一直带在身上,如今却转送与你。瑾儿,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程师。”
孔尚瑾这才知道玉佩的珍贵之处,心中吓了一跳的同时,也对程庆山十分感激,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母亲,回去之后,让父亲帮我做个荷包,这块玉佩瑾儿也要贴身带着。”
永宁候听了,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来。
☆、师姐
拜师顺利,这是除了孝期永宁候府的第一件好事,冯氏知道永宁候母女瞒着自己就办好了这事,不免有些怨念,隔日的时候,又收拾了一份重礼让孔尚瑾带去,孔尚瑾看着,觉得自家老爹准备的东西,恐怕比老娘准备的更加符合那位师父的心意。
卯时就得去上课,孔尚瑾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作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得起来,先把养生功连上几遍,活动活动筋骨,这才用了早餐坐上马车。倒不是她不愿意骑马,而是年纪太小,虽然在内城,冯氏也是放心不下,千万交代的准备好马车,她总不能让老爹在家担心不是。
到了程府,早有丫头候在门口,大概是程庆山有过吩咐,对待孔尚瑾的时候也多有几分殷勤:“孔小姐到了,夫人人在书房,还请跟小的来。”
孔尚瑾点了点头,跟着这丫头走了进去。
程家虽然当家主子少,但当年程庆山为了子嗣,没少娶夫纳妾,虽说老程太太已经去世,可还有小程太太和一群的小侍在呢。程庆山为了著书方便,索性将前后宅院划分开来,中间一道大门锁上,也不容易引来是非。
书房自然就在外院,孔尚瑾跟着丫头进去的时候,程庆山正在写字,丫头也不敢打扰悄立一旁,而孔尚瑾自然也不会开口打断老师的兴致,反倒是靠近了一些,细细的看着程庆山写字。
不得不说,程庆山担得起大儒的名声,不过是每日随性的书法,大家之风却浑然天成,草书行云流水,看得孔尚瑾心中汗颜,自己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书法作品来,她的字虽然不错,但也就停留在不错罢了。
好半晌,程庆山才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看了眼旁边的孔尚瑾,眼中露出一丝满意,笑着问道:“这幅字,你觉得如何?”
孔尚瑾又仔细看了一遍,才说道:“老师心怀天下,是弟子远远不及的。”
程庆山哈哈笑了两声,也没有说她好还是不好,倒是看见她身后两个丫头手中都带着礼物,倒是摇头说道:“这是你父亲准备的吧。”
孔尚瑾点了点头,有些疑惑的看着程庆山,暗道这位莫非与冯氏还是旧相识不成,不过说起来,他们年岁也相差不大,若是相识倒也正常。
程庆山并没有追问,只是让丫头收下东西,这才说道:“跟为师去见见你的两位师姐。”
孔尚瑾连忙跟上,这才知道原来那丫头带她进来的,是程庆山自己的书房,而平时上课却是在旁边的院子,那里头该有她的两位从未谋面的师姐。
孔尚瑾心中有些疑惑,毕竟从永宁候得到的消息来说,程庆山只有一个弟子,还是自己的亲生孙女儿,如今她说两位师姐,另一位却是何人。程庆山作为士林大儒,收徒并不是小事儿,没理由外头人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孔尚瑾眼神微微一动,先把万千心思按捺下去。
程庆山一直带着孔尚瑾走进院子,却见这个书房里头,巍然坐立着两位少女,一个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模样与程庆山有几分相似,穿着青色长袍一看就知道该是那位孙小姐。而另一位却又十三四岁的模样,剑眉星目,嘴角微微挑起,看起来十分和煦,头上带着紫金冠,端然多了几分贵气。
孔尚瑾打量他们的同时,那两位也是打量着这位新出炉的小师妹。程庆山的眼光有多高她们心中明白,所以对这位新来的师妹多了一份好奇。如今一看,先不说别的,这位师妹的模样却是出落的十分好,皮肤白皙粉雕玉琢,凤眼微挑,眼神清正,嘴角还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显得更加年幼一些。
人都是视觉动物,这般一来,两方都对对方印象不错。程庆山见自己不在,这两人也是认真苦学,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皓辰,明儿,以后这便是你们的小师妹,孔尚瑾。”
孔尚瑾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瑾儿见过大师姐,二师姐。”
见孔尚瑾乖巧懂事,被称作皓辰的少女微微一笑,从身上取下一块玉佩来:“瑾儿不必多礼,这算是见面礼,瑾儿可要收下。”
见状旁人不说,她身边的程明倒是微微吃惊,她们相处也有几年,知道这位大师姐看着是个温和平易近人的,实际上对谁都是淡淡。
因为昨日就知道会多一位小师妹,其实皓辰和程明都准备好了见面礼,如今皓辰一见孔尚瑾,却觉得那些东西太应付了一些,居然将自己喜爱的玉佩送了出去,可见这位对孔尚瑾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要知道孔尚瑾出身永宁候府的事情,他们是早知道的,突然换了东西,可见不关侯府的事情。
孔尚瑾自然不会推辞,这年头见面礼拜师礼之类的,送了若是人家不收那才是失礼的事情,当然,一般人也不会拿出让人为难的贵重礼物来。
见小女孩抿嘴而笑的模样,皓辰心中倒是觉得满意。
程明也把自己准备的见面礼拿出来,是一套很精致的文房四宝。孔尚瑾也是双手接过,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来。不得不说,她两辈子的皮相都十分不错,这辈子尤其好,十分符合明朝的大众审美,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弯弯,让人不由自主便要放下心来,在家的时候,对着长辈们都是无敌利器。
见她们师姐妹相处融洽,程庆山心中满意,摆了摆手说道:“在学堂里头无需虚礼,瑾儿先去坐下。”
除了皓辰和程明所坐的位置,就只有一个空着的,孔尚瑾自然走到那边坐下,来顺来喜却只能在外头等着。
等她坐下,程庆山并不马上布置任务,转而对着皓辰和程明提问起来,从问题可以看出,皓辰的进度应该比程明更快一些。不管是皓辰还是程明,学识都显得十分扎实,从她们回答流利程度就可看出,孔尚瑾心中感叹,自己上辈子十几岁的时候,还在中二呢!哪里能像她们这般满腹诗书。
她们的问答有些略深一些,孔尚瑾并不能听得很懂,但只觉得旁听也是受益匪浅,不得不说,一个好的老师,几个优秀的同学,对于读书就是来说就是极大的财富。
程庆山也暗暗的观察这位小徒弟,见她一副好似能听懂的模样,眼中倒是闪过一丝惊讶。
孔尚瑾心中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如今是太平年间,至少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大型的战役发生,她是不打算走武将的道路,虽然点了力大无穷的技能点,但武将就算是功成名就,被功高盖主直接灭了的不在少数,这条路的危险系数太高。
不做武将那就只能走文臣的路子,一般不是弑杀的皇帝,对于一般的文臣可比对武将宽容许多,至少如今的景帝,就有重文轻武的苗子。
走文臣路子,就得走传统的科举路,靠着家里头直接做官倒是捷径,但很可能一辈子将她拦在真正的读书人之外。
真要走科举的路子,孔尚瑾心中也是没底,别以为随随便便什么现代人穿越过来,就能成为状元探花什么的,真以为古代人都是傻子呢。
科举规矩严谨,明朝虽然不盛行八股文,主要只看策论,但策论里头的条条例例可多着呢。
孔尚瑾是那种确定了方向就会朝着一个地方使劲的人,刚开始识字之后,她更加爱看那些风俗民情的地方志或者有趣的杂学,如今却一门心思奔着科举去了。永宁候也察觉出来,这一日进来,便忍不住问道:“瑾儿,这些天你在看什么?”
虽然永宁候府守孝,但李夫子却还是在,上午的时候,孔尚瑾一般还得去学堂,不过现在她的课程基本已经赶上孔青珏了,倒是孔青琮几人还在后头晃荡着。在下课的时候,孔尚瑾还会到永宁候的书房翻书看,听见这话,便笑着说道:“母亲,瑾儿在看大学。”
如今李夫子还在教导论语,永宁候听了倒是也不惊讶,只是皱眉问道:“你看得懂吗?”
孔尚瑾却笑着说道:“读书万遍其义自现,瑾儿不过是课余时候,多看一些罢了。”
也得感谢她两辈子的记忆以及上辈子闲暇时候没少看百家讲坛,一些生僻的典故,也可以记下来明日再问李夫子,否则还真的看不下去。
永宁候却不知道孔尚瑾这是逼着自己用心,颇为欣慰的笑了笑,又想到李夫子的才学启蒙倒是够了,但别的却稍差一层。她自己走的不是科举的路子,却知道老师的重要性,看了眼聪慧沉静的小女儿,便又问道:“瑾儿将来想做什么?”
孔尚瑾眨巴了下眼睛,猛地想到,再过不久他们就能出孝期了,等出了孝,自然能够出门走动,孔青珏其实早就出了孝期,已经蒙荫进了国子监,按照规矩,永宁候府也只有一个名额,当然,永宁候若是乐意的话,将自家的子弟都送进去也不是难事儿,只是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顺。
孔尚瑾一下子反应过来,索性大大方方的说道:“瑾儿想要考科举,将来能够一朝中第,光耀门楣。”
永宁候听了倒是并不惊讶,犹豫了一下说道:“你想要进国子监吗?”
孔尚瑾却摇了摇头,国子监虽然说是全国最好的书院,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属于勋贵世家蒙荫进去的,老师虽然好,可对这群人却并不用心。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一次次考选上来,一般在国子监内,这两方人马是井水不犯河水。
孔尚瑾深刻觉得,国子监这般复杂的环境,并不适合自己进去安安稳稳的读书:“瑾儿想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这是孔尚瑾第一次对永宁候提出请求,小孩的眼睛带着清澈的渴望,永宁候原本就不打算拒绝,看着她这幅模样,当下大笑起来:“好好好,有志气,为娘一定会为你找到一位真正的大家来做老师。”
☆、拜师
孝期不方便出门,更加不能上门做客,拜师这样重要的事情,永宁候固然心急,也得等到出了孝期不可。不过幸好孝期已经过去大半,再有一月就全部过去,她们稳稳的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这一步。
虽说不能立刻上门拜师,但永宁候私下却开始打点起来,拜师与一般的求学不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个时候与母女关系也相差无几,若是入错了门,不但没有任何的臂助,将来还会成为掣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朝堂之上,天不怕地不怕的言官,一般也不敢直接弹劾自己的老师。
永宁候看中的这个人姓程,名程庆山,是如今景帝上位登基时候的太女太傅,拥有帝师之称。程庆山是当代大儒,当年在翰林院盘踞多年,由他当考官的科举就不少,如今朝堂上一半的官员,对着这位老大人也得喊一声程先生。
程庆山在士林清流之中的势力可见一斑,偏偏她还是个知道进退的,在景帝登基之后,眼看着新帝一步步掌握政权,自己便上书告老还乡。景帝强留不受,程庆山却屡次以年老体衰之由再三上书,最后景帝才应允下来。
程庆山虽然已经退出朝堂,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却并不弱,而这些年来专心著书,更是赢得了天下学子的爱戴。景帝对这位老师也是尊敬有加,别管暗地里怎么想,反正明面上赏赐不断,君臣师生相得,也是明朝的一桩美谈。
永宁候思虑再三,觉得程庆山如今的位置,实在是再安全不过,只要她不是自己作死去掺和那些皇女们的争夺,即使下一任皇帝上位,也不会对这位帝师出手,毕竟这位已经远离朝廷,在民间又备受称誉,无故动手只会让人觉得皇帝心胸狭隘。
再有一个,程庆山虽然是个大儒,但却子嗣单薄,家中妻妾不少,这些年下来,却也只有一个庶出的女儿,还是个半傻的,一向不出现在人前。如今被她带在身边的,却是这位庶出女儿生的嫡出孙女,据说颇有几分才华。
程家第三代也就这么一个孙女,又是程庆山一手教导出来的,永宁候觉得,只要这位孙小姐不是笨的没救,将来也不会将自己扔进火坑。而这位孙小姐的年纪,与孔尚瑾相差无几,两人若是一同读书,也能成为至交好友。
只是以程家的地位,上门想要拜师求学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年程庆山都未开口收徒,也有人猜测程庆山这般作态,也是想让景帝放心。
永宁候私下却觉得,与其说不收徒让景帝放心,还不如说程庆山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延续子嗣上头,以程家的情况,恐怕这才是真相。
永宁候会有自信让孔尚瑾求上门去,也是因为当初程庆山与永宁候府有过一些渊源,永宁候府曾经对陷入困境的程庆山伸出援手,虽说已经过去多年,但两家的年礼一直互有往来,只是后来程庆山关门造书,这才渐渐疏远了一些。
程庆山这个人永宁候也是了解,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再说她对孔尚瑾有几分信心,只要程庆山愿意给一个机会,必定会对这般聪慧的弟子动心。这般想着,永宁候便让人透了话过去,程庆山那边果然答应下来,只说要看看孔尚瑾再说。
见状永宁候已经放心了一半,拉着孔尚瑾嘱咐道:“程师才学出众,当年位极人臣,是个最通透不过的性子,在她面前不要自作聪明,好的坏的都让她看在眼中,至于结果如何,便看你的造化吧。”
孔尚瑾点了点头,心中也略有一些紧张,在马车上的时候忍不住深呼吸起来,暗道成败在此一举,自己可不能丢了穿越人士的脸。永宁候见她难得露出孩儿的情态,心中倒是觉得好笑,她自然觉得自家的女儿无一处是不好的,只是以程庆山眼光之高,她也实在是没有十足的把握。
与永宁候府的富丽堂皇不同,程家的府邸看起来更加端庄古板一些,宅子也比不得侯府的大,只是一走进去便能闻到一股书香味,孔尚瑾刚开始还觉得自己想太多,后来才知道,原来程家老大人确实是把著书的地点放到了家中,所以才会有这般浓郁的墨香味道。
程府里头少见有艳丽的花草,倒是常见绿竹和翠松,看起来倒是简单而清爽的很,孔尚瑾默默的记在心中,至少这位大人肯定不是那种喜欢华丽诗词的类型。孔尚瑾只是扫过一眼便不敢到处乱瞄,免得显得自己很不端正,只跟在永宁候身后半步。
走进偌大一个厅堂,还未等孔尚瑾抬头看看,永宁候便开口笑道:“许久不见,程师如今可好?”
里头传来一个带着几分沧桑的声音,比起永宁候的热情显得平淡万分:“老妇可当不起侯爷这句程师。”
永宁候哈哈一笑,也不在意程庆山的冷淡,却是顺着她的话改了称呼,微微偏过身体说道:“程先生,这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女儿。”
孔尚瑾听了连忙上前一步,躬身拜倒:“瑾儿见过程先生。”
厅中端立着一位老妇人,看起来比永宁候年纪还要再大一些,只是精神奕奕倒是十分不错的样子,身上只是简单的青色长袍,也掩盖不了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律,只是一眼,孔尚瑾便明白这位老师肯定不简单,若是能拜在她的门下,对自己定有极大的好处。
程庆山也打量了孔尚瑾一番,见她虽然年纪小小,但已经形容出色,一双微微挑起的凤眼倒是有几分先侯爷的风采,当然,除了这双眼睛,看着都不像是孔家出来的人。程庆山微微眯起眼睛,说起来她也着实羡慕永宁候,虽然没啥本事,不受皇帝的宠信,但挡不住人家能生女儿啊,到了知命之年,还能有这般机灵的小女儿,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大概是想到唯一的孙女,程庆山的神色缓和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个懂事的。”
长辈说话,没有小辈插嘴的份儿,程庆山没有开口问她,孔尚瑾便乖乖站在永宁候身边,听着自家老娘自卖自夸的说道:“怎么样,值不值得给你当弟子?”
永宁候的直截了当倒是没让程庆山生气,她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这位侯爷,暗道孔家几个女儿都是蠢笨的,这个要是芯子也像了那几位,即使有人情在,自己也是不能收下,省得砸了牌子。
不过既然永宁候求上门来,程庆山也不会一口回绝,早早的便想好了主意,只是说道:“既然如此,便让老妇看看女郎的本事吧。”
程庆山摆了摆手,自然有人端了笔墨纸砚进来,很快便摆好了案台,程庆山便说道:“你去写几个字,让老妇看看。”
孔尚瑾深深吸了口气,稳稳走到案几前头,发现砚台里头居然没有墨条,便慢条斯理的准备起来,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失措。
看到这里,程庆山心中暗暗点头,不说别的,这份心态便是少年人难得的,只是光这样可不够,侯府与程家不同,不可能完全不参与朝政,永宁候会带着这个女儿过来,恐怕也打着将来走仕途的意思,若是没有那份心胸,自己收下也是勉为其难。
程庆山思索的时候,孔尚瑾已经磨好了墨,落笔写下四字。她年纪虽然小,但从三岁便开始练字,这些年从未有过懈怠,再加上力大无穷的技能,如今写出来的字体已经勉强能看,孔尚瑾上辈子也练过几日书法,虽然并无多少成就,但好歹记住了一些字体,这会儿容纳进去,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程庆山看见那字便是一叹,小小年纪,能有自己的一番风骨着实不易,而难就难在,字体风骨初成,偏还有一番闲适姿态,足见这孩子不是急功近利之人。再一看那四字,程庆山倒是笑了起来:“成家立业,你为何想到写这四个字?”
孔尚瑾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小人向来没有大志向,只求于内能够孝顺父母,让父母安心宽怀,将来承载门厅,让夫儿能够合家安顺。于外,不求建功立业名流千古,只求能顺心而为,问心无愧。”
程庆山一听,倒是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合家安顺问心无愧,若是人人都如你这般志向,这天下才能太平。”
说完这话,程庆山便觉得这弟子收下也无妨,她平生学生遍布四海,如今却只觉得眼前的稚女之言更加贴合心意,一时之间看着越发喜爱起来。
永宁候见状便知道事情成了大半,笑着说道:“若是无知小儿,在下怎么敢带上门让程师困扰。”
程庆山瞥了她一眼,暗暗觉得这孩子这般聪明,恐怕也不是像了永宁候府的人,好吧,那位先侯爷倒是个人才,但这般的心机,倒是更像冯家的人。
无论如何,程庆山已然满意,永宁候看了眼自家女儿,笑着说道:“还不磕头拜师。”
孔尚瑾心中一喜,连忙拜倒下来,结结实实的行了拜师礼,再抬头的时候额头便是红彤彤一片:“弟子见过老师。”
程庆山见她这般作态,心中更是满意,心思通透的人不少,但还能秉持一份实诚却是少见,她亲手扶起未来的弟子,笑着说道:“好好好,以后你便是我程庆山的弟子,从明日开始,便每日卯时三刻过来,你还有两位师姐,到时候再与你说。”
孔尚瑾自然没有不答应的,永宁候又把早就准备好的拜师礼拿出来,看着程庆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摸了摸鼻子,倒是程庆山笑着拿出一块玉佩放到孔尚瑾手中:“这边当做见面礼吧,以后若是淘气,为师也不会手下留情。”
那玉佩通透异常,摸上去一片暖意,显然是一块上好的暖玉,若是一般的见面礼,孔尚瑾还要犹豫几分,但老师亲手送的,她却不得不收,只是心中对程庆山好感更甚:“多谢老师。”
程庆山不是个迂腐的,见状也是高兴,若是孔尚瑾推辞不受,恐怕她心中还要懊恼呢。等离开程家,永宁候才感叹了一声,笑着摸了摸小女儿的头发说道:“看来程师很喜欢你,这块玉佩是先帝所授,程师多年来一直带在身上,如今却转送与你。瑾儿,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程师。”
孔尚瑾这才知道玉佩的珍贵之处,心中吓了一跳的同时,也对程庆山十分感激,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母亲,回去之后,让父亲帮我做个荷包,这块玉佩瑾儿也要贴身带着。”
永宁候听了,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来。
☆、师姐
拜师顺利,这是除了孝期永宁候府的第一件好事,冯氏知道永宁候母女瞒着自己就办好了这事,不免有些怨念,隔日的时候,又收拾了一份重礼让孔尚瑾带去,孔尚瑾看着,觉得自家老爹准备的东西,恐怕比老娘准备的更加符合那位师父的心意。
卯时就得去上课,孔尚瑾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作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得起来,先把养生功连上几遍,活动活动筋骨,这才用了早餐坐上马车。倒不是她不愿意骑马,而是年纪太小,虽然在内城,冯氏也是放心不下,千万交代的准备好马车,她总不能让老爹在家担心不是。
到了程府,早有丫头候在门口,大概是程庆山有过吩咐,对待孔尚瑾的时候也多有几分殷勤:“孔小姐到了,夫人人在书房,还请跟小的来。”
孔尚瑾点了点头,跟着这丫头走了进去。
程家虽然当家主子少,但当年程庆山为了子嗣,没少娶夫纳妾,虽说老程太太已经去世,可还有小程太太和一群的小侍在呢。程庆山为了著书方便,索性将前后宅院划分开来,中间一道大门锁上,也不容易引来是非。
书房自然就在外院,孔尚瑾跟着丫头进去的时候,程庆山正在写字,丫头也不敢打扰悄立一旁,而孔尚瑾自然也不会开口打断老师的兴致,反倒是靠近了一些,细细的看着程庆山写字。
不得不说,程庆山担得起大儒的名声,不过是每日随性的书法,大家之风却浑然天成,草书行云流水,看得孔尚瑾心中汗颜,自己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书法作品来,她的字虽然不错,但也就停留在不错罢了。
好半晌,程庆山才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看了眼旁边的孔尚瑾,眼中露出一丝满意,笑着问道:“这幅字,你觉得如何?”
孔尚瑾又仔细看了一遍,才说道:“老师心怀天下,是弟子远远不及的。”
程庆山哈哈笑了两声,也没有说她好还是不好,倒是看见她身后两个丫头手中都带着礼物,倒是摇头说道:“这是你父亲准备的吧。”
孔尚瑾点了点头,有些疑惑的看着程庆山,暗道这位莫非与冯氏还是旧相识不成,不过说起来,他们年岁也相差不大,若是相识倒也正常。
程庆山并没有追问,只是让丫头收下东西,这才说道:“跟为师去见见你的两位师姐。”
孔尚瑾连忙跟上,这才知道原来那丫头带她进来的,是程庆山自己的书房,而平时上课却是在旁边的院子,那里头该有她的两位从未谋面的师姐。
孔尚瑾心中有些疑惑,毕竟从永宁候得到的消息来说,程庆山只有一个弟子,还是自己的亲生孙女儿,如今她说两位师姐,另一位却是何人。程庆山作为士林大儒,收徒并不是小事儿,没理由外头人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孔尚瑾眼神微微一动,先把万千心思按捺下去。
程庆山一直带着孔尚瑾走进院子,却见这个书房里头,巍然坐立着两位少女,一个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模样与程庆山有几分相似,穿着青色长袍一看就知道该是那位孙小姐。而另一位却又十三四岁的模样,剑眉星目,嘴角微微挑起,看起来十分和煦,头上带着紫金冠,端然多了几分贵气。
孔尚瑾打量他们的同时,那两位也是打量着这位新出炉的小师妹。程庆山的眼光有多高她们心中明白,所以对这位新来的师妹多了一份好奇。如今一看,先不说别的,这位师妹的模样却是出落的十分好,皮肤白皙粉雕玉琢,凤眼微挑,眼神清正,嘴角还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显得更加年幼一些。
人都是视觉动物,这般一来,两方都对对方印象不错。程庆山见自己不在,这两人也是认真苦学,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皓辰,明儿,以后这便是你们的小师妹,孔尚瑾。”
孔尚瑾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瑾儿见过大师姐,二师姐。”
见孔尚瑾乖巧懂事,被称作皓辰的少女微微一笑,从身上取下一块玉佩来:“瑾儿不必多礼,这算是见面礼,瑾儿可要收下。”
见状旁人不说,她身边的程明倒是微微吃惊,她们相处也有几年,知道这位大师姐看着是个温和平易近人的,实际上对谁都是淡淡。
因为昨日就知道会多一位小师妹,其实皓辰和程明都准备好了见面礼,如今皓辰一见孔尚瑾,却觉得那些东西太应付了一些,居然将自己喜爱的玉佩送了出去,可见这位对孔尚瑾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要知道孔尚瑾出身永宁候府的事情,他们是早知道的,突然换了东西,可见不关侯府的事情。
孔尚瑾自然不会推辞,这年头见面礼拜师礼之类的,送了若是人家不收那才是失礼的事情,当然,一般人也不会拿出让人为难的贵重礼物来。
见小女孩抿嘴而笑的模样,皓辰心中倒是觉得满意。
程明也把自己准备的见面礼拿出来,是一套很精致的文房四宝。孔尚瑾也是双手接过,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来。不得不说,她两辈子的皮相都十分不错,这辈子尤其好,十分符合明朝的大众审美,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弯弯,让人不由自主便要放下心来,在家的时候,对着长辈们都是无敌利器。
见她们师姐妹相处融洽,程庆山心中满意,摆了摆手说道:“在学堂里头无需虚礼,瑾儿先去坐下。”
除了皓辰和程明所坐的位置,就只有一个空着的,孔尚瑾自然走到那边坐下,来顺来喜却只能在外头等着。
等她坐下,程庆山并不马上布置任务,转而对着皓辰和程明提问起来,从问题可以看出,皓辰的进度应该比程明更快一些。不管是皓辰还是程明,学识都显得十分扎实,从她们回答流利程度就可看出,孔尚瑾心中感叹,自己上辈子十几岁的时候,还在中二呢!哪里能像她们这般满腹诗书。
她们的问答有些略深一些,孔尚瑾并不能听得很懂,但只觉得旁听也是受益匪浅,不得不说,一个好的老师,几个优秀的同学,对于读书就是来说就是极大的财富。
程庆山也暗暗的观察这位小徒弟,见她一副好似能听懂的模样,眼中倒是闪过一丝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