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
这个时候是没有“女户”这个词的,不过这种让女人做户主的事情,倒是可以有的。
许三郎拍拍霍香梅的脑门,“你不会是没睡醒吧?昨天才说到咱们家没钱银了,这会就想着请人做家务。等我去西域了,家里挑水的,答应给二牛的钱和大兄的家具钱,还得先欠着。等我回来再给吧!”。
霍香梅表示,她得养成经常点银子铜子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超支了。
霍香梅为难的道,“那如果她明天过来,我怎么说你的答复?”。
许三郎道,“直接跟她说我不同意就是了,这有甚么?你开不了口,到时候就让阿爹说。”
说完,许三郎就转身出去找霍老爹,“阿爹,明天我去找乞山大叔和管事。蔺县的屋子已经好了,先让它晾着。你就不用过去了。”。
“喏!”,霍老爹刚刚在旁边听这连个小夫妻说着李贵家阿姐的事情,后来见两夫妻有商有量的,不会吵起来,霍老爹就回他的屋子了。
霍老爹没有见过和接触过李兰,不知她是甚么品行,所以对于李兰的事情,他也不做评价。
……
许三郎回来说,“去年的春衫家里没做,直接做夏天的了。今年估计也得这样了,家里还有些麻线,没有防成布的,你得加紧了。”。
霍香梅想到这个就头疼,当初为了学织布,她还花钱找大兄做了一架织机,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学最简单的一种。结果也只是会了而已,常常还得返工。弄断了好些线,每每被其她妇子看到,都哟哟的喊心疼,搞得霍香梅再也不想当着她们的面织布了。就许三郎家的那点麻线,熟练的妇子早就忙完了。
去年还能花钱去找许王大荷做,说是忙不过来。今年的水稻、粟、黍、稗子、薯蓣之累都是请人的。加上家里剩下的钱银都得紧着用,到四五月份,许三郎已经去了西域,这冬小麦还得花钱请人收割。
现在只能能省就省了,布要自己织,衣服去年的还能顶顶,可还是得自己去做的。
霍香梅摸摸自己的十只手指,就觉得绞得生疼。
……
第二天许三郎从程石匠家里把石搌拿回家,他还特意多做了四只。许三郎告诉霍香梅等会苏明李庆还有许大牛回过来帮忙做茶饼,他得先去蔺县找乞山大叔和管事问这次去西域的事情。
等许三郎离开家不久之后,李兰就过来了,她有点眼巴巴的望着霍香梅。
霍香梅眼睛有点游离,“阿姐你的户籍甚么时候去办理呢?”。
李兰看到霍香梅这种态度,就知道她家现在的汉子是不会同意自己暂时住进去的了,“我今天就跟着里正去蔺县办立户的事,你有甚么是需要我帮忙带的吗?”。
霍香梅哪里还好意思,“暂时没有的。小四已经上塾里了,阿姐想见她的话,得等到正午或者夕食前了。”。
李兰摆摆手,“以后日子长着呢,不着急。”。
李兰还想着说些甚么,可是看到苏明几个汉子和两个妇子过来了,就赶紧制止,跟霍老爹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霍香梅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家里的之前制成的茶叶有上千斤,这次都要制成茶饼。期待能卖出个好价钱,好把钱银换守林老汉的债务。
那已经制好的茶叶得放在蒸笼上蒸软,阿曼达坐在马扎上帮忙烧火。苏明的小妇子李蝉帮忙把茶叶装到蒸笼里,霍香梅在一边加水,一边说着等会制茶饼的事。
等把三锅的蒸笼里面的茶叶都蒸软了,几个汉子用纱布把茶叶包起来,每张纱布包裹的茶叶大概有半斤重。
包好之后,把石搌压上去,再让一个人直接站上去,让里面的水分散出来。
一定要用力均匀,四周都要踩到位了,否则茶饼就会压得厚薄不均,不好看了。这会影响到卖相的。
踩的时间只要半刻钟左右,再放上一刻钟,取出来,放在大撮子上,摆到木架子上自然风干就可以了。
还好石料价钱并不贵,许三郎想着今年一年自家都会制茶,所以一口气找程石匠做了五只石搌。否则得半斤半斤的等着,真不知得做到甚么时候。
就是这样如此,一直做到太阳西下,许三郎喝得满身都是酒气回来,众人才做了几十斤茶饼。
按照这个速度非得还要十来天,还要算上茶叶风干的时间。许三郎一看如此,赶紧又去程石匠家定做石搌。
程石匠见他家要得急,就先做他家的,也不提加钱甚么的,乡里乡亲的。
如此忙活了五六天,再加上风干的时间,等许三郎和乞山大叔他们商定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
今年霍香梅都忙得没有时间怎么去采摘野菜,大多是霍老爹带着几个娃去摘。李兰也经常跟几个娃去采,经常把采摘到的一部分拿给霍香梅家,一部分拿给七婆家。
这些日子李兰和许家的孩子都相处得很好,很多时候小四都特别的爱黏李兰,搞得霍香梅都要吃醋了,谁让她经常抽不出空儿来陪他们呢!
现在锁头的妇子快要生了,七婆一方面怕自己老了照顾不应,另一方面也是同情李兰。在李兰的立户之后,就提出让李兰继续住在她家,偶尔帮忙搭把手。钱银家中不多,无法给她工钱,但是她吃穿问题,也不用担心。
当初七婆能让无家可归的李兰住下来,不管她是为了甚么原因,李兰都是领这份情的。
所以当七婆开口的时候,李兰就答应暂时在许锁头家住下了。她是织布能手,织得又快又好,可惜现在不是黄麻当季的时候,否则她完全可以织布去卖或者是换些盐之类的必需品。
不过李兰用她那二两银子跟里正买了新村的一小块荒地来种植黄麻,也算是豁出去的了。
另外李兰有纳些鞋底放到之前她上工过的馆舍卖。
那里来往做掮客的行人比较多,走的路多了,也就费鞋。每每卖出一双,就给小伙计一个大钱。小伙计挺乐意帮她吆喝这买卖的。馆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这次许三郎出行的人数算是不少的了,他把差不多一千斤的茶饼严严实实的包好,装进好些大木桶里,四个合伙人的牛车拉着。
另外自家酿的麦酒也是很好的,不用一定要拉到西域,半路遇上可以的都能卖出去不少。这样就能换到钱或者货物,沿途不停的抛售。
村子里有好些汉子去年看到许三郎赚了钱,自家借钱买了牛或者几个合伙凑钱银也买了牛车。都找上许三郎,纷纷请求一起前去。
后来许三郎找到乞山大叔和管事同意后,决定带上他们。一方面是人多点,至少能吓唬吓唬那些土匪,另一方面是反正都得给商队交些费用,商队是有赚头的,有生意上门何必拒绝,又不是坏事。
但是他们不是谁都还有钱去置办货物的,那些没有钱银置办的就帮许三郎拉麦酒。许三郎同意卖出钱之后,可以借一部分给他们在途中置办货物,另外运资当然也是要给的,不过都是得等到酒卖出去了之后。
这个时候是没有“女户”这个词的,不过这种让女人做户主的事情,倒是可以有的。
许三郎拍拍霍香梅的脑门,“你不会是没睡醒吧?昨天才说到咱们家没钱银了,这会就想着请人做家务。等我去西域了,家里挑水的,答应给二牛的钱和大兄的家具钱,还得先欠着。等我回来再给吧!”。
霍香梅表示,她得养成经常点银子铜子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超支了。
霍香梅为难的道,“那如果她明天过来,我怎么说你的答复?”。
许三郎道,“直接跟她说我不同意就是了,这有甚么?你开不了口,到时候就让阿爹说。”
说完,许三郎就转身出去找霍老爹,“阿爹,明天我去找乞山大叔和管事。蔺县的屋子已经好了,先让它晾着。你就不用过去了。”。
“喏!”,霍老爹刚刚在旁边听这连个小夫妻说着李贵家阿姐的事情,后来见两夫妻有商有量的,不会吵起来,霍老爹就回他的屋子了。
霍老爹没有见过和接触过李兰,不知她是甚么品行,所以对于李兰的事情,他也不做评价。
……
许三郎回来说,“去年的春衫家里没做,直接做夏天的了。今年估计也得这样了,家里还有些麻线,没有防成布的,你得加紧了。”。
霍香梅想到这个就头疼,当初为了学织布,她还花钱找大兄做了一架织机,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学最简单的一种。结果也只是会了而已,常常还得返工。弄断了好些线,每每被其她妇子看到,都哟哟的喊心疼,搞得霍香梅再也不想当着她们的面织布了。就许三郎家的那点麻线,熟练的妇子早就忙完了。
去年还能花钱去找许王大荷做,说是忙不过来。今年的水稻、粟、黍、稗子、薯蓣之累都是请人的。加上家里剩下的钱银都得紧着用,到四五月份,许三郎已经去了西域,这冬小麦还得花钱请人收割。
现在只能能省就省了,布要自己织,衣服去年的还能顶顶,可还是得自己去做的。
霍香梅摸摸自己的十只手指,就觉得绞得生疼。
……
第二天许三郎从程石匠家里把石搌拿回家,他还特意多做了四只。许三郎告诉霍香梅等会苏明李庆还有许大牛回过来帮忙做茶饼,他得先去蔺县找乞山大叔和管事问这次去西域的事情。
等许三郎离开家不久之后,李兰就过来了,她有点眼巴巴的望着霍香梅。
霍香梅眼睛有点游离,“阿姐你的户籍甚么时候去办理呢?”。
李兰看到霍香梅这种态度,就知道她家现在的汉子是不会同意自己暂时住进去的了,“我今天就跟着里正去蔺县办立户的事,你有甚么是需要我帮忙带的吗?”。
霍香梅哪里还好意思,“暂时没有的。小四已经上塾里了,阿姐想见她的话,得等到正午或者夕食前了。”。
李兰摆摆手,“以后日子长着呢,不着急。”。
李兰还想着说些甚么,可是看到苏明几个汉子和两个妇子过来了,就赶紧制止,跟霍老爹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霍香梅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家里的之前制成的茶叶有上千斤,这次都要制成茶饼。期待能卖出个好价钱,好把钱银换守林老汉的债务。
那已经制好的茶叶得放在蒸笼上蒸软,阿曼达坐在马扎上帮忙烧火。苏明的小妇子李蝉帮忙把茶叶装到蒸笼里,霍香梅在一边加水,一边说着等会制茶饼的事。
等把三锅的蒸笼里面的茶叶都蒸软了,几个汉子用纱布把茶叶包起来,每张纱布包裹的茶叶大概有半斤重。
包好之后,把石搌压上去,再让一个人直接站上去,让里面的水分散出来。
一定要用力均匀,四周都要踩到位了,否则茶饼就会压得厚薄不均,不好看了。这会影响到卖相的。
踩的时间只要半刻钟左右,再放上一刻钟,取出来,放在大撮子上,摆到木架子上自然风干就可以了。
还好石料价钱并不贵,许三郎想着今年一年自家都会制茶,所以一口气找程石匠做了五只石搌。否则得半斤半斤的等着,真不知得做到甚么时候。
就是这样如此,一直做到太阳西下,许三郎喝得满身都是酒气回来,众人才做了几十斤茶饼。
按照这个速度非得还要十来天,还要算上茶叶风干的时间。许三郎一看如此,赶紧又去程石匠家定做石搌。
程石匠见他家要得急,就先做他家的,也不提加钱甚么的,乡里乡亲的。
如此忙活了五六天,再加上风干的时间,等许三郎和乞山大叔他们商定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
今年霍香梅都忙得没有时间怎么去采摘野菜,大多是霍老爹带着几个娃去摘。李兰也经常跟几个娃去采,经常把采摘到的一部分拿给霍香梅家,一部分拿给七婆家。
这些日子李兰和许家的孩子都相处得很好,很多时候小四都特别的爱黏李兰,搞得霍香梅都要吃醋了,谁让她经常抽不出空儿来陪他们呢!
现在锁头的妇子快要生了,七婆一方面怕自己老了照顾不应,另一方面也是同情李兰。在李兰的立户之后,就提出让李兰继续住在她家,偶尔帮忙搭把手。钱银家中不多,无法给她工钱,但是她吃穿问题,也不用担心。
当初七婆能让无家可归的李兰住下来,不管她是为了甚么原因,李兰都是领这份情的。
所以当七婆开口的时候,李兰就答应暂时在许锁头家住下了。她是织布能手,织得又快又好,可惜现在不是黄麻当季的时候,否则她完全可以织布去卖或者是换些盐之类的必需品。
不过李兰用她那二两银子跟里正买了新村的一小块荒地来种植黄麻,也算是豁出去的了。
另外李兰有纳些鞋底放到之前她上工过的馆舍卖。
那里来往做掮客的行人比较多,走的路多了,也就费鞋。每每卖出一双,就给小伙计一个大钱。小伙计挺乐意帮她吆喝这买卖的。馆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这次许三郎出行的人数算是不少的了,他把差不多一千斤的茶饼严严实实的包好,装进好些大木桶里,四个合伙人的牛车拉着。
另外自家酿的麦酒也是很好的,不用一定要拉到西域,半路遇上可以的都能卖出去不少。这样就能换到钱或者货物,沿途不停的抛售。
村子里有好些汉子去年看到许三郎赚了钱,自家借钱买了牛或者几个合伙凑钱银也买了牛车。都找上许三郎,纷纷请求一起前去。
后来许三郎找到乞山大叔和管事同意后,决定带上他们。一方面是人多点,至少能吓唬吓唬那些土匪,另一方面是反正都得给商队交些费用,商队是有赚头的,有生意上门何必拒绝,又不是坏事。
但是他们不是谁都还有钱去置办货物的,那些没有钱银置办的就帮许三郎拉麦酒。许三郎同意卖出钱之后,可以借一部分给他们在途中置办货物,另外运资当然也是要给的,不过都是得等到酒卖出去了之后。